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其中微血管减压术59例,选择性三叉神经感觉支切断术9例.结果 术后疼痛完全消失64例,疼痛明显缓解2例,疼痛未减轻2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技巧,术中对责任血管的仔细辨别和对具体病人的相应处理,是提高手术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附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并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的优点.方法 对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并讨论其发病机制、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和手术注意事项.结果 7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77例,仅1例仍有轻微疼痛,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目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3年11月到2007年1月本组施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110例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 110例患者中,术中发现有血管压迫者107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05例(95.4%),4例明显减轻,部分缓解1例.平均随访35个月,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安全可靠,对神经的损伤小,应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结果三叉神经入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89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或显著减轻者78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1例。随访3~48个月(平均32个月),疼痛消失86例(94.5%),明显缓解、服得理多能够控制满意者5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三叉神经入脑干区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采取适当材料及方法使入脑干区减压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结合锁孔技术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应用神经内镜结合锁孔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手术方式为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并在垫入隔片前后均置入神经内镜行多角度观察.结果 1例用神经内镜探查时发现并存的责任动脉,11例内镜探查后调整隔片位置.65例患者中术后62例(95.4%)疼痛消失,2例(3.1%)疼痛减轻,总有效率98.5%.治疗有效的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55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3年内2例复发,复发率3.1%.结论 锁孔技术手术创伤小,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用神经内镜探查能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隔片位置,提高手术有效性,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应用锁孔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技巧和效果.方法采用患侧乳突后锁孔手术治疗46例,术中将压迫血管用Teflon絮进行垫隔并用止血纱布覆盖.结果平均随访3.6年,疼痛完全消失44例(95.7%),减轻2例(4.3%).无永久性手术并发症.结论锁孔显微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损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分离血管神经后用Teflon补片分隔。结果术中发现24例有血管压迫,18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3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压迫,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压迫,另1例未发现血管压迫。结论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适应证广泛,对神经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临床资料.方法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所有病人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侧卧位,头稍前倾,取乳突后枕下人路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渐进暴露桥脑人口处的三叉神经感觉根,了解局部解剖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中均见到血管襻压迫神经根,且均为动脉血管.术后疼痛症状消失者14例,症状减轻者7例.2例出现听力减退.未发生术后出血和脑脊液漏,无死亡.经6个月~3年门诊随访,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因其治疗有效率高、合并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6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施行锁孔入路MVD,术中通过神经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责任血管,并对手术入路及神经减压方式进行改良,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的松解以及责任血管移位后的状态,术后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手术有效率94.12%(64/68);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个月~4年,仅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理想的手术方法。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6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施行锁孔入路MVD,术中通过神经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责任血管,并对手术入路及神经减压方式进行改良,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的松解以及责任血管移位后的状态,术后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手术有效率94.12%(64/68);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个月~4年,仅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2例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确认男性患者三叉神经根及延髓左腹侧受血管压迫,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女性患者仅给三叉神经根减压,术后患者疼痛均消失,血压恢复正常。结论左侧延髓受压迫、疼痛刺激,均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引起高血压病的发生。锁孔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内镜辅助的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的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共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7例,面肌痉挛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2例,手术采用枕下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在内镜下辅助下行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对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并予分离、减压.本组患者无死亡,术后1例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发生颅内感染,经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5个月~2年,症状完全缓解28例,症状减轻3例,无复发.结论 在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应用内镜,有助于分辨责任血管,减压彻底,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报告我院1999年9月~2002年10月采用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  相似文献   

13.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效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效的原因。方法 对12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再次手术,发现责任血管遗漏,隔离棉片滑脱、移位,棉片过大或过小以及蛛网膜黏连是导致微血管减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 第2次微血管减压术后9例病人症状立始消失,2例分别于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消失,1例症状减轻,口服卡马西平可以控制。随访时间3个月~4.5年,平均2.7年,症状均无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和正确减压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术后1周内疼痛明显缓解,1例疼痛轻度改善。术后分别电话或门诊随访3月至2年,32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疼痛明显改善,但需结合小剂量药物控制;1例术后一个月左右复发。除1例怀疑有短暂性脑脊液鼻漏外无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治疗手段,手术病例严格选择(有典型症状,且术前MRI颅底薄层增强扫描提示痛侧三叉神经根部有血管紧密接触),术中判定责任血管、解除压迫、充分且适当减压三叉神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第Ⅷ脑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耳鸣的疗效.方法 对临床1例耳鸣,2例三叉神经痛伴同侧耳鸣,及3例面肌痉挛伴同侧耳鸣患者实施了乙状窦后入路第Ⅷ脑神经微血管减压术,6例患者均进行16-38个月的随访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例中治愈2例,显效3例,无效1例.进行平均随访23个月,有3例治愈,2例显效,1例无效.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异常血管袢压迫第Ⅷ腩神经是耳鸣的病因之一,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桥小脑角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首选术式。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在术前诊断、术中监测、手术入路的选择方面均有新进展。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能发现显微镜下不能发现的责任血管.并可检查减压物的放置情况,是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较为安全、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7.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手术经验,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97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介绍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结果治愈2541例,显效76例,有效48例,无效31例,死亡1例。2190例接受3~240个月的随访,1965例治愈,91例显效,40例有效,30例无效,64例疼痛复发(其中37例行2次手术治愈)。结论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入根区并合并局部蛛网膜增厚粘连是TN的主要病因。行MVD同时松解蛛网膜,做到彻底减压。依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是提高MVD治疗TN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手术疗效及相关因素,总结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我科实施微血管减压术的6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结合年龄、病程、临床分型、压迫血管类型、近期预后等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7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完全缓解,无后期并发症.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有效治疗措施,目前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1例,并对其病因学及治疗学进行探讨. 方法1例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调查其三代共有5例原发性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7侧(根)颅神经病变,其中3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A,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术后疼痛好转,随访10年至患者去世未再发生严重发作.患者B,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14年未复发;5年前出现左三叉神经痛,2004年10月行左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44个月未复发.患者C,右舌咽神经痛10年,曾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及舌咽神经根、迷走神经根丝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3次手术,前2次手术无效,第3次手术后有效,半年后出现右三叉神经痛,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治愈.患者D,左面肌痉挛7年,未手术.患者E,右三叉神经痛1年,未手术.结论 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罕见.原发性颅神经疾病出现家族性泛发病例可能与后颅窝容积小、后循环解剖变异、颅神经高易感性、血管迂曲硬化延长等异常发生率高有关,可用颅神经进或出脑干区血管压迫学说解释其病因.颅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11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运用无牵拉显露技术、电生理定位技术、责任血管减压技术及静脉保护技术。术中发现血管压迫107例,行血管减压;对3例未发现血管压迫者行神经梳理。结果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05例(95.5%),明显减轻4例(3.6%),部分缓解1例(0.9%)。平均随访35个月,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应用解剖学与电生理学相结合,确定责任血管并予以妥善处理,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静脉保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