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痉挛性斜颈的应用解剖和外科治疗(附64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痉挛性斜颈(ST)的应用解剖、临床分型、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引起ST相关的痉挛肌肉分成两组,即主要责任肌和次要责任肌,并明确其支配神经。对ST采用四种分型方法:①按痉挛肌肉累及范围分型;②按斜颈姿态分型:③按肌肉痉挛的方式分型;④按病情程度分型。根据ST姿态分型采用相应的术式组合。术式一:面部旋向侧颈后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二:同侧颈神经1~6(C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三:副神经切断术。三种术式组合一期完成称“三联术”。术式一和三组合称“二联术”。对旋转型ST和侧屈型ST采用二联术或三联术,对后仰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一和术式二组合,对前屈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三组合。混合型ST分期采用颈部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和肌肉选择性切除术。结果头部CT和MR检查未发现与ST有关的颅内病灶。颈部CT显示痉挛肌肉呈肥大性改变。切除的痉挛肌肉和神经病理切片均有异常表现。术后6-12个月评定疗效,全组648例中,斜颈症状消失450例(69.5%),显效113例(17.4%),进步68例(10.5%),无效17例(2.6%)。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颈部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ST,准确掌握其应用解剖,手术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无残疾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关系。方法 对ST按痉挛肌肉范围分型:单纯性ST和症状性ST。按姿态分型:旋转型、侧屈型、后仰型、前屈型和混合型ST。按肌肉痉挛的方式分型:强直型和阵挛型ST。按病情程度分型:轻型和重型。手术治疗:针对ST姿态分型采用不同术式组合。对旋转型ST,采用二联术或三联术,(术式一:面部旋向侧颈后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术式二:同侧颈神经1~6(C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三:对侧副神经切断术或加胸锁乳突肌切除术。三种术式合用称“三联术”。术式一和三合用称“二联术”)。侧屈型ST采用屈向侧二联术或三联术。后仰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一或术式一和术式二合用。前屈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三。混合型ST采用分期颈部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和肌肉选择性切除术。结果 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全组595例,斜颈症状消失404例(68%),显效107例(18%),进步67例(11.1%),无效17例(2.9%)。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颈部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和颈部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ST,手术安全创伤小、操作简便,无残疾并发症。头部CT和MR检查未发现与痉挛性斜颈有关的颅内病灶。颈部CT显示痉挛肌肉呈肥大性改变。肌电图主要痉挛肌肉显示完全干扰波,次要痉挛肌肉显示不完全干扰波。切除的痉挛肌肉和神经病理切片均有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旋转型痉挛性斜颈(rotational spasmodic torticollis,RoST)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方法对RoST按痉挛肌肉范围,姿态,肌肉痉挛的方式,病情程度分型。手术治疗:采用下列术式或二至三种术式组合。术式一:面部旋向侧颈后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二:同侧颈神经1-6(C1-8)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三:对侧副神经切断术(或加胸锁乳突肌切除术)。结果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全组423例,斜颈症状消失292例(69%),显效78例(18.4%),进步42例(10%),无效11例(2.6%)。无死亡,无并发症。结论采用颈部痉挛肌肉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RoST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无残疾。  相似文献   

4.
微侵袭手术治疗侧屈型痉挛性斜颈8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侧屈型痉挛性斜颈(LFST)微侵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LFST相关的痉挛肌肉分成主要责任肌和次要责任肌,并明确每一肌肉的支配神经。对LFST临床分型,按不同分型制定个体手术方案。采用下列术式组合治疗。术式1:屈向侧颈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2:屈向侧颈神经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3:屈向侧副神经切断术(或附加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切除术)。三种术式组合称"三联术",术式1和术式3组合称"二联术"。结果术后6~12个月评定疗效,全组81例痊愈69例(85.2%),显效8例(9.9%),进步4例(4.9%),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35例采用二联术治疗的患者中,痊愈27例,显效5例,进步3例,优良率91.4%(32/35);46例采用三联术治疗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3例,进步1例,优良率97.8%(45/46)。结论采用颈部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和相关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LFST,手术安全创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和肌切断治疗痉挛性斜颈400例结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400例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和肌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借助肌电图(EMG),CT或MRI等检查揭示参加痉挛的肌群。作者将痉挛肌分为三类,原动肌作去神经术和肌切断术,协同肌作去神经术,随从肌可不予处理。文中介绍三种临床型别的手术入路。结果 手术共400例,其中272例经2~31年长期随访,总优良率为86.4%,无死亡,无重大并发症,颈向各方向运动有力,疗效最长的患者至今已31年。结论 本手术方法适用于姑息治疗无效的痉挛性斜颈病例。  相似文献   

6.
痉挛性斜颈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一个多世纪前Keen创建的外科切断局部神经治疗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以来,已形成了多种术式,如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副神经切断术、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三联术、立体定向脑运动核毁损术、鞘内泵入巴氯芬疗法、副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Foerster-Dandy手术,各种术式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本文综述了近年的相关文献,介绍ST的各种外科术式及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对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早期缓解下肢痉挛作用,以及利用核磁波谱分析患儿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后基底节区的小分子代谢变化,探索该术式的"超节段反应"的机制。方法对12~20岁年龄段偏侧痉挛性肢体瘫患者,在接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前后,对髋内收肌、腘绳肌和小腿三头肌行改良的Ashworth评级。行核磁波谱分析,利用双侧基底节区域作为兴趣区。分析该区域手术前后的小分子代谢图谱。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下肢肌群肌张力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其中4例患者称获得了类似"超节段反应"临床表现,3例患儿上肢协调性以及精细活动改善,1例患儿斜视改善。患儿对侧基底节区N-乙酰天门冬氨含量下降(P0.05),同侧各类物质无明显改变。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除术能有效降低偏侧肢体痉挛,对侧基底节区N-乙酰天门冬氨减少,可能是出现"超节段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肢体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方法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痉挛型脑瘫病例,根据患者肢体痉挛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和正中神经,其中选择性胫神经切断术36侧,选择性正中神经切断术28侧,选择性坐骨神经切断术28侧,共计92侧。结果全部患者经3-15个月的随访,术后即刻肢体痉挛状态缓解率为97.8%(90/92),随访期间为94.6%(87/92),随访期间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6.5%(52/68),术后肢体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5侧(5.4%)。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对降低痉挛性脑瘫患者肌张力、纠正痉挛性畸形近期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能够被医患双方同时认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硬膜下超选择神经根切断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2例痉挛性斜颈患者,依据痉挛类型、肌电图结果、神经阻滞试验等明确原动肌及协从肌,行个体化超选择神经根切断术。术中借助电生理监测结果进行副神经根切断或减压、C1~C3脊神经前根高选择性部分切断,切断敏感性较高的神经根同时保留兴奋性较低的神经根。术后疗效评价6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6年。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短期即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本组症状完全消失15例,明显好转3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5%。本组无死亡、致残及恶化病例。结论经硬膜下超选择神经根切断治疗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术前神经阻滞试验对判断参与痉挛发作的肌群及手术的可能疗效有重要意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术中电生理监测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脊神经S2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脑瘫踝痉挛疗效。方法25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均为双下肢受累,对踝痉挛较重的一侧下肢采用L2~S2SPR术,对另一侧踝痉挛相对较轻者采用L2~S1SPR术。术中将各后根分为3~5个小束,采用同心圆电极进行刺激,通过肉眼观察及肌电图记录显示肌肉收缩情况,将肌肉收缩范围明显异常的小束切断。踝痉挛情况按照Ashworth法进行评估,随访16.3±4.9个月,观察疗效并比较两侧肢体踝痉挛改善情况。结果S2后根的切断率为32%。病人术后踝痉挛均明显缓解,行走功能改善,无括约肌功能障碍。手术范围包括S2后根时,该侧踝痉挛改善更佳。结论对踝痉挛严重的脑瘫患者,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时,手术范围应包括S2后根。  相似文献   

11.
痉挛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术中电生理与显微外科技术,探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对严重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46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肢体痉挛性瘫痪的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经验。其中,脑瘫34例,脑外伤后痉挛性瘫痪4例,脊髓损伤后痉挛瘫痪4例,脑卒中后严重肌痉挛与强直2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术后严重肌痉挛与疼痛1例,脊髓空洞症伴严重肌痉挛1例。对下肢肌痉挛,采用经胸11至腰1或腰2至骶1椎板切开并复位,对腰2至骶2神经后根作选择性切断术;对上肢肌痉挛,采用经颈5至颈7椎板切开或半侧椎板切开,行颈5至胸1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术中根据电刺激神经后根小枝所诱发的肌肉收缩反应、电刺激阈值、异常肌电图等因素决定是否切断该神经小枝,神经根小枝切断数目不超过60%。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即刻表现出肌痉挛程度明显下降,随访6月以上,所有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各种原因引起的肌痉挛从而改善丧失的迄动功能:加强显微操作与术中肌电图监测,能更好地提高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痉挛性斜颈(ST)螺旋CT(MSCT)检查方法 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ST 33例,临床分型:旋转型18例(55%)、侧屈型10例(30%)及头双侧后仰型5例(15%),另设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部CT扫描;对两组左右同名肌的肌腹厚度进行测量、比较分析,并检出肥大肌肉的分布;然后把ST组各肥大肌肉的增厚幅度结果 与相对应颈肌肌电图(EMG)不随意振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全部33例CT表现肌肥大分布与临床分型有较密切关系.旋转型肥大肌肉分布在头旋向侧的后1/4区内和对侧前1/4区内;侧屈型的肥大肌肉分布在头屈向侧的后1/4区和前1/4区内;后仰型患者的肥大肌肉分布在双侧后1/4区内.(2)CT轴面图像上可准确测量肌腹的厚度.旋转型和侧屈型病组中左、右两侧各同名肌肌腹厚度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2~6.540,P<0.05);后仰型病组中,下斜肌、头夹肌及头半棘肌与正常对照组相应同名肌肌腹厚度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47~15.713,P<0.01);采用相关分析显示CT测量肥大肌肉的增厚幅度与EMG不随意振幅增加幅度之间呈正相关(r=0.713~0.963,P<0.01).(3)MSCT和EMG检查结果 可作为ST个体手术方案设计的基础,提高手术疗效的保证.结论 MSCT能确切地显示ST痉挛后肥大肌肉形态改变,它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可指导进一步EMG检查及协同确定痉挛责任肌肉,是ST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脑外伤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病人的肌张力改变.方法 25例病人中的11例行患肢选择性肌皮神经切断术,5例行选择性正中神经切断术,3例行选择性坐骨神经切断术,6例行选择性胫神经切断术,对手术前、后肌张力改变的观察采用自身配对设计,选用t检验.结果 25例病人手术后肌张力降低(P<0.01).结论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能降低脑外伤后肢体肌张力.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选择性胫神经部分切断术和选择性坐骨神经绳肌分支部分切断术分别针对下肢踝、膝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法旨在恢复协同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降低痉挛肌肉的肌张力 ,而不过多影响肌力 ,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现将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037例痉挛性脑瘫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 037例痉挛性脑瘫病例.依据病例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颈段和腰骶段脊神经后根.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4.1个月.96.05%患者术后即感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 91.23%.术后 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 70.74%,随访期间为 87.24%.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9%.术后发生肢体感觉障碍382侧(21.66%),肌无力256侧(14.51%),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肢体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134例(10.58%).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腕、指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患儿腕、指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7例脑瘫患儿77侧腕、指部痉挛状态病例。全部病例采用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平均随访25个月。100%病人术后立即感腕、指部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88.31%(68/77)。术后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90.91%(70/77),随访期间为74.03%(57/77)。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9.47%(51/57)。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37侧,肌无力26侧,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期间痉挛状态复发10侧(12.99%)。结论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患儿腕、指部痉挛状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选择性颈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7例痉挛性斜颈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显微手术,术中不咬除枕骨鳞部及枕大孔,在内镜辅助下行硬膜下双侧副神经根及颈1脊神经根切断.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7个月.100%病人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明显缓解;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104例痉挛性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2006年3月以前83例采用L2-S1椎板切开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其中3例同时行C5-T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3月以后21例患者行改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31.2月,肢体痉挛缓解率95.2%,步态功能改善率81.7%,生活质量提高率88.5%。术后并发症:肢体痉挛状态复发6.7%,一过性肢体感觉障碍4.8%,一过性肌无力3.8%,腰椎不稳或前凸2.9%,一过性尿潴留2.9%。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下肢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改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脊椎不稳或腰椎前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肘痉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选择性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病儿肘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81侧)肘部痉挛状态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病人术后均感肘部痉挛状态缓解,术后6周运动功能改善75侧(92.6%).平均随访26个月,肘部痉挛状态缓解77侧(95.1%),运动功能改善73侧(90.1%),生活质量提高61例(93.8%).结论选择性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病儿肘部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踝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踝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08例(179只足)脑瘫性踝痉挛患者采用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患者即感踝痉挛缓解,术后2周步态明显改善,随访期间缓解率97%。术后14例发生肌力下降,16例发生小腿、足部感觉障碍,随访期间均见好转。结论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踝痉挛安全、有效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