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舌咽神经痛(GPN)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乙状窦后-幕下入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早期疗效显著,随访时间为1~9年,平均为4.9年。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舌咽神经痛症状复发,1例患者术后1.5年舌咽神经痛症状部分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患者4例、脑脊液漏患者1例,均在随访过程中恢复。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安全有效且远期效果良好的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于责任血管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 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CT与SAP的相关性;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PCT对静脉溶栓患者发生SAP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57例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56例发生SAP(35.7%); SAP组与非SAP组年龄、吸烟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吞咽困难、症状性颅内出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PCT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 依据PCT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CT水平的升高与SAP的发生呈正相关(r=0.583,P<0.001);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吞咽困难(OR=4.211,95% CI=1.299~13.654)、症状性颅内出血(OR=9.245,95%CI=1.161~73.635)、CRP水平(OR=1.041,95%CI=1.000~1.083)、PCT第3四分位数(OR=17.651,95%CI=3.361~92.684)和PCT第4四分位数(OR=65.287,95%CI=11.504~370.509)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ROC曲线分析显示PCT预测静脉溶栓后SA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5(P<0.001),PCT最佳截断值为0.22 μg/mL时其预测静脉溶栓后S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83.2%,显著优于CRP的预测价值(Z=2.025,P<0.05)。结论 PCT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发生SAP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sCJ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sCJ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sCJD患者均表现为亚急性起病,进行性痴呆,伴有肌阵挛;头颅MRI显示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大脑皮质彩带样和(或)基底节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结论sCJD的临床特点为进展性痴呆伴肌阵挛,头颅MRI特别是DWI出现高信号为其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的远期疗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观察并分析我科自2001年1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19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舌咽神经痛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地卡因实验明确诊断,影像学提示血管对舌咽神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压迫。手术采取经乙状窦后-幕下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对其进行疗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早期疗效明显,随访时间1.5~12.5年,平均5.6年。随访过程中1例出现复发,1例疼痛程度及次数较术前明显缓解。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处理后均痊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影像学诊断对判断神经-血管压迫有重要意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动脉复合体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复合体组,n=13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治疗。非椎动脉复合体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非复合体组,n=25例)采用直接旷置小脑上动脉进行治疗。两组术后2月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复合体组术后2月治愈10例,好转2例,无效1例;而非复合体组治愈22例,好转3例,无效0例。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的近期疗效低于非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低,其特殊的压迫类型或许是疗效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19例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219例,观察术后2年疼痛改善情况,并结合年龄,病程,压迫血管类型,有无明显压迹等因素分析三叉神经痛的复发因素。结果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中,性别及年龄与术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病程<8年,动脉性压迫并有明显压迫切迹者,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P均<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措施,但病程,压迫血管类型及压迫程度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在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大约占总身体骨折的1/6,同时也是人体上肢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60岁以上人群较为普遍,女子发病率明显多于男子。60岁以前,桡骨远端骨折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6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者比例也逐步上升,主要与女性更年期以后机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骨量流失比例增加,骨质疏松程度也比一般男性更为严重有关[1]。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低能量损伤,由于不同的损伤机制造成的骨折方向及移位有所不同,尚没有一个方案可以做到同时处理任何种类的骨折,因此有时对于一个类别的骨折需要联合多种方案来共同完成。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目前的治疗及方法的进展,本文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髂股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经腘静脉插管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的髂股静脉并支架置入术治疗,伴下肢浅静脉曲张5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同时行患肢大隐静脉及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3例下肢溃疡患者通过换药后点状植皮。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治疗2周后,治愈和显效14例,有效6例。5例伴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经腔内激光治疗术后浅静脉曲张消失,3例伴下肢溃疡的患者溃疡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经清创后行溃疡点状植皮痊愈。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见效快等优点,其近期效果较好,但需长期抗凝治疗,并穿循序减压弹力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实验性偏头痛大鼠副交感神经蝶腭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n=6)。实验组为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建立的偏头痛大鼠模型。对照组仅作手术而不刺激三叉神经节。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蝶腭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蝶腭神经节内V1P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蝶腭神经节内均有NOS和VIP阳性神经元,但实验组NOS和VIP阳性神经元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可以通过三叉-副交感神经反射系统,显著升高蝶腭神经节中NOS和VIP神经元的数目。偏头痛发病过程中脑膜及颅内大血管的剧烈扩张很可能与蝶腭神经节中NOS和VIP神经元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梗死后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分为A组54例和B组52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A组同时在脑梗死发生后24 h内给予服尼莫地平片30 mg,每天3次,共观察3个月。结果 A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未出现不良反应;而B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