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转移瘤指所有主要累及椎管内结构的继发性肿瘤,其常见原发肿瘤类型包括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肾透明细胞癌等。为了预后分析和手术干预决策的选择,根据累及椎管内结构的位置,一般将“椎管内”转移瘤进一步细分“椎管内硬膜外”(简称“硬膜外”)、“髓外硬膜内”(简称“硬膜内”)、“脊髓髓内”亚类。椎管内转移瘤发病率较脑转移瘤低,相应的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证据少,本文基于国内椎管内转移瘤诊疗经验,结合国际同行研究成果,整理成中国椎管内转移瘤诊疗专家共识,为临床椎管内转移瘤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显微神经外科和电生理技术,进行椎板切开复位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行T11~L1椎板切开复位,显微镜下在脊髓圆锥水平将L1~S2神经后根分离成神经小枝,观察电刺激神经后根小枝所诱发的肌肉收缩和肌电图反应,切断异常反应的神经后根小枝.神经后根小枝切断数目不超过60%.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肌痉挛程度立即出现明显下降,随访发现所有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术后未出鲻现腰椎前凸、畸形及滑脱现象.结论:T11~L1椎板切开复位,脊髓圆锥入路选择性L1~S2神经后根切断,能够有效地控制脑瘫所引起的下肢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成骨性肿瘤,是一种趋向于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骨母细胞瘤好发部位为脊柱和长骨,脊柱骨母细胞瘤一般常见于椎弓根和椎板,可蔓延到椎体,原发于椎体者非常少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手术治疗318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肿瘤311例,近全切除7例。随访129例,其中痊愈65例,症状明显减轻46例,症状无变化9例,症状加重7例,术后复发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应用显微技术可以全切大多数髓内室管膜瘤。椎板成形术可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全切或近全切患者术后不需放疗。  相似文献   
6.
椎板切开复位术在成人椎管内肿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椎板切开复位术在成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椎管的稳定性变化.方法 经后正中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72例,术中分开椎旁肌,取下相应病变节段椎板、棘突.在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后,将取下的椎板用钛片-钛钉固定复位,将椎旁肌解剖复位.分析此术式对椎管内肿瘤的显露与切除效果,评价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 72例病人中髓内室管膜瘤18例,血管网织细胞瘤6例,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22例,脊膜瘤21例,先天性肿瘤5例.椎板切开复位节段2~6节段(平均3.8节段),肿瘤全切68例,全切率94.4%.共27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率37.5%,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到2.5年(平均11个月).所有随访病例均在术后7 d到2.5年间检查MRI、X线片.结论 椎板切开对椎管内肿瘤的暴露及切除效果满意,可减少椎板切除术后脊柱畸形的发生,对脊柱的稳定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我国神经外科医生对脊髓脊柱病变的外科治疗主要是脊髓肿瘤,而发病率较高的椎间盘病变、脊髓脊柱损伤等常见病几乎多由骨科医生治疗,而在国外对脊柱病变的外科治疗主要是神经外科医生处理[1-4].如此差异是否需要改变?神经外科如何与国际接轨?这些问题是我们广大神经外科医生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脊髓肿瘤的诊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脊髓肿瘤亦称椎管内肿瘤,指发生在脊髓任何节段和马尾神经部位的肿瘤。原发性脊髓肿瘤的发病率约为3/10万,发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导致许多病人误诊,未得到及时与合理的治疗,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外科治疗策略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10例髓内室管膜瘤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与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肿瘤显微切除术,椎板复位13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95例,次全及大部切除15例。术后行气管切开8例,均为延髓及高颈髓部位的巨大肿瘤病人。术后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130例,随访时间3个月~9年;神经功能改善95例(73%),明显加重21例(16%),无变化14例(11%);术后复发5例,其中肿瘤位于圆锥部分3例,胸髓1例,延颈髓1例。结论大多数髓内室管膜瘤通过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可获得肿瘤全切除,预后良好。对于严重黏连的肿瘤不应勉强追求全切除。术前功能分级差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易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在电生理监测下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切除,术中主要应用肌电图(EMG)监测辅助肿瘤切除。结果本组患者中7例患者做到手术全切,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时间为33.2个月,其中神经功能改善6例(46%),稳定无变化4例(13%),加重3例(23%),随访期间原位复发2例,播散1例。13例患者术中均监测到自发肌电反应。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最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最大程度的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