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头皮脑电图偶极子定位在癫癎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皮脑电图(EEG)偶极子定位方法在癫痫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在84例难治性癫痫手术病人中,术前在发作间期头皮EEG上用偶极子定位方法定出痫源发放(epileptogenic discharges)位置,术中以ECoG(皮层脑电图)及深电极记录确定致痫区,对比偶极子定位的准确性,按EcoG定出的位置直接对致痫区进行手术处理,术后随访手术效果。结果在颞叶癫痫,偶极子定位与EcoG及深电极定位完全一致;在额、顶、枕叶癫痫,偶极子位置误差为10~15mm。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80例中71%的病人无癫痫发作,25%的病人发作减少75%以上,手术有效率96%。结论头皮EEG的偶极子定位方法无创、准确,相当于脑磁图,可避免创伤性检查用于癫痫病人的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枕叶癫痫的术前定位与手术方法。方法对经手术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的9例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发作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长程视频头皮脑电图监测、颅内电极脑电图记录等方法综合术前定位。根据术前定位确定的致痫灶部位与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7例病人采用颅内电极置入术来精确定位。局部枕叶皮层切除2例,枕叶大部或全部切除4例,全枕叶或后头部脑叶离断3例;同期经枕入路切除或离断颞叶内结结构3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癫痫无发作6例,发作1次1例,发作减少90%以上2例。结论难治性枕叶癫痫经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颅内电极脑电图记录有助于致痫灶准确定位,并指导术中切除部位与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难治性外伤件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外科手术并得到有效随访2年以上的外伤性癫痫病人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所有病人均行术前MRI检查,存偶极子定位下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仅有先兆31例,极少发作(≤3次/年)3例,手术效果满意率81.0%;发作明显改善(减少≥75%)5例,无明显改善(减少<75%)3例,手术效果不满意率19.5%术后平均随访25.5月。结论 对难治性外伤件癫痫行偶极子定位下外科于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脑电图技术(SEEG)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及癫痫灶定位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癫痫中心对于头皮脑电、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头颅磁共振(MRI)难以定位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30例,根据其临床和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设计SEEG方案并进行电极置入,长程记录发作3次以上并给予电刺激,结合发作间期及发作期深部脑电图确定致痫灶,手术切除后随访患者发作改善情况。结果 15例患者监测到局灶性发作,13例监测到区域性发作,2例患者监测到频繁全面性发作,30例患者均无电极植入后并发症,其中28例参照颅内脑电图结果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癫痫发作消失18例,5例缓解90%,5例缓解50%以上,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颅内脑电图在头皮脑电及磁共振难以明确致痫灶的难治性癫痫治疗中有重要的地位,为癫痫外科提供定位诊断价值,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源偶极子定位法对癫痫灶的定位研究价值及准确度.方法 对50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通过术前在发作间期采用多源偶极子定位癇源位置,术中皮层电极(ECoG)、深部电极确定痫灶范围,并进行手术处理,对比偶极子定位的准确性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对颞叶癫痫,偶极子定位与ECoG及深部电极基本一致,对额叶、顶叶、枕叶癫痫,误差约10~15mm,随访8~36个月,50例中,36例无发作,9例发作出少于75%.3例发作少于50%,2例发作同术前.结论 间歇期头皮脑电多源偶极子定位方法准确可靠,相当于有创性电生理定位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扣带回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6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行切除性手术治疗37例扣带回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同类型扣带回癫痫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其症状学、脑电图等特点及术后癫痫无发作的影响因素。结果扣带回癫痫发作症状复杂,过度运动和恐惧症状在前扣带回癫痫多见;不对称强直多见于中、后扣带回癫痫;而视觉、幻觉症状仅见于后扣带回癫痫。37例患者均为切除性手术,其中病理灶切除术23例,脑叶及扣带回(含病理灶)切除术11例,癫痫灶切除术3例。其中12例(32.4%)患者在头皮脑电图上无法进行癫痫灶定位或定侧。术后1年随访癫痫元发作率为83.8%(31/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MRI结果、癫痫灶在扣带回中的位置、病理灶的性质、头皮脑电图的结果等均与术后1年的癫痫元发作无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智商较高的患者手术预后较好(OR=15.94,95% CI:1.081~234.869,P=0.044)。结论扣带回癫痫的症状学多样,头皮脑电图定位困难,切除性手术是治疗扣带回癫痫的有效方法。术前智商较高的患者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央区纵裂癫痫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自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例中央区纵裂癫痫患者,常规术前评估(包括MRI、头皮脑电图、MEG、加密头皮脑电图、颅内埋藏电极及皮层电刺激联合定位致痫灶和功能区)后在皮层脑电临测下行手术切除,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术后随访发作情况、腩电图和并发症. 结果 经术前评估致痫灶均位于中央区纵裂区,经手术治疗后5例患者术后无发作,达到Engle Ⅰ级;1例EngleⅡ级,发作明显减少.术后病理结果显示,6例患者中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3例,胶质增生、脂肪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术后脑电图显示,大致正常脑电图3例,少量慢波3例. 结论 中央区纵裂癫痫在精确定位下可行手术切除,手术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颞-枕叶交界区癫痫的脑电图、电临床症状学特点及其在致痫区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7例怀疑颞-枕叶交界区癫痫的患者,进行了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根据电生理及头颅MRI结果,进行术前评估及颞-枕叶交界区病灶切除,随访1年.结果 (1)发作起始的症状和体征:所有患者无论病史和监测中均无初级视幻觉,7例中2例有视错觉或复杂视幻觉;快速眨眼(有或无发作先兆)做为发作起始的体征见于6例患者中;(2)头皮脑电图间歇期癫痫样放电位于双侧4例,同侧颞-枕区2例,同侧颞区1例;头皮脑电图发作期7例中5例发作起始表现为弥漫性放电,无侧向性,1例位于同侧后头部,1例为同侧颞区;(3)手术及预后:7例患者中5例行颞-枕交界区病灶切除术,2例术后完全无发作,1例术后有偶发先兆,2例患者术后发作未减少;另外2例未接受外科治疗.结论 发作起始期先兆症状学可为颞-枕叶交界区癫痫致痫区定位诊断提供重要线索,而头皮脑电图间歇期和发作期癫痫放电对颞-枕叶交界区癫痫致痫区定位只能提供参考线索.正确和充分的颅内电极(特别是深部电极)置入并记录发作期颅内电极脑电图改变,对发作起始区的定位诊断可能提供更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的术前、术中脑电图定位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62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普通脑电图监测(REEG)、长程脑电图监测(AEEG)、视频脑电图监测(VEEG),结合患者病史特点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定位;术中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依据脑电图定位及不同发作类型选择适合术式切除致痫灶,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月至4年,满意(术后无发作)340例,占55%;显著改善(发作减少>75%)223例,占36%;良好(发作减少50%~75%)37例,占6%;效差(发作减少<50%)21例,占3%;无加重病例;有效率达97%.结论 以脑电图监测为基本手段,采用综合定位的方法结合术中ECoG监测明确癫痫灶的部位和范围以指导手术,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附47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精确定位和外科治疗方法,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综合运用影像学、脑电图、PET.CT、脑功能皮层定位检查和偶极子定位与磁共振融合等方法,对4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癫痫灶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并进行手术前后心理状况评估。结果随访评估疗效满意32例(68.1%),显著改善7例(14.9%),良好5例(10.6%),较差2例(4.3%),无改善1例(2.1%)。除1例巨大AVM术后有偏瘫,1例有计算障碍以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影像学、电生理、核素检查和计算机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对大多数癫痫病灶的起源进行精确定位诊断,使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额叶癫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分析顽固性额叶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顽固性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随访1~6年,平均2.6年。疗效根据Engel的标准进行评定,其中I级(癫痫发作消失)49例(42.2%);Ⅱ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36例(31.0%);Ⅲ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19例(16.4%);Ⅳ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或与术前相近)12例(10.3%)。本组总有效(Ⅰ、Ⅱ、Ⅲ级)率为89.7%;效果优良(Ⅰ、Ⅱ级)率为73.3%。此外,患者术前所伴有的精神和行为异常在术后多数患者有所改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对于顽固性额叶癫痫,准确定位原发致痫灶并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彻底处理痫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必要时应采用颅内埋藏电极来寻找原发致痫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在定位困难的枕叶癫痫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9例枕叶癫痫但定侧定位困难的患者,向颅内可疑部位植入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确定癫痫病灶起始区。通过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本组9例埋藏时间为3~9d,平均5d,均记录到间歇期痫样放电及发作期脑电图情况。行枕叶局部皮层切除6例及枕叶切除3例。术后按照Engel评分,I级7例,II级2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埋藏电极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枕叶癫痫中,采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脑电图监测,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从而提高癫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颞叶癫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颞叶癫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本组125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3a,疗效按Engel的标准评定,Engel’s效果分级:I级(术后无癫发作)81例(64.80%),Ⅱ级(极少发作,1~2次/a)20例(16.00%),Ⅲ级(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16例(12.80%),Ⅳ级(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下)8例(6.40%),总有效率93.6%。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颞叶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癫痫的偶极子定位手术治疗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利用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对难治性癫痫病患者致痫灶定位,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1年6月在我院实施的25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运用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对难治癫痫患者致痫灶进行术前精确定位,指导采用相应多种方式手术治疗,并探讨其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随访6-22月者180例,疗效满意112例,显著改善(发作减少75%以上)36例,良好(发作减少50%以上)22例,疗效差10例。总有效率为94%。显效率82%,未发现任何远期功能损害。结论: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是目前用于明确癫痫病灶定位较为先进的方法,准确指导手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龄期癫癎患儿的认知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调查新近确诊的38例发作控制在75%以上且时间超过一年的学龄期癫癎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所有癫癎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同3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癫癎患儿的智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癫癎患儿治疗后总智商与病程、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时间呈正相关(γ=0.523,P=0.013;γ=0.432,P=0.043;γ=0.487,P=0.048),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γ=-0.452,P=0.046);癫癎患儿单药治疗控制发作1年后平均智商从81.97提高到90.9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药治疗平均智商从85.89提高到88.78,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癎患儿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与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有关,药物控制癫癎发作对患儿认知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癫癎药(AEDs)长期控制的颞叶癫癎患者发作期间应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异常灌注灶的修复。方法:颞叶癫癎患者经AEDs、步长脑心通胶囊与尼莫地平治疗,并在两次发作间期行SPECT、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和CT/MRI检查。结果:44例癫癎患者平均年龄为25岁;平均病程为3.5年;44例患者中病因明确者为19例(家族史2例,围产期损伤1例,热性惊厥3例,颅脑损伤出血1例,颅脑外伤5例,脑膜脑炎3例,脑部手术2例,多病因2例)。癫癎发作控制平均为25个月。治疗前发作间期SPECT异常(颞叶和非颞叶)感兴趣区(ROI)为77.3%,长程V-EEG异常77.3%(其中癎样放电88.2%),治疗前CT/MRI异常47.7%。治疗后发作间期SPECT正常增加4.5%(P〉0.05),异常灶减少8.3%(P〉0.05);长程V-EEG正常增加27.3%(P〈0.05),癎样放电减少53.3%(P〈0.05);结论:长期控制的颞叶癫癎患者的异常灌注灶修复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癫癎,防治重点应放在颞叶癫癎症状出现之前的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对癫癎发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术前无癫癎发作的幕上GBM病例资料,根据病人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情况分为对照组(不使用抗癫癎药物)、研究1组(使用抗癫癎药物4周)和研究2组(使用抗癫癎药物24周),统计术后癫癎发作情况和术后24周各组Karnofsky评分。结果术后4周内出现癫癎发作对照组5例(16.7%),研究组1例(1.8%),两组癫癎发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24周新发癫癎发作对照组7例(23.3%).研究1组7例(25.0%),研究2组1例(3.6%),研究2组新发癫癎发作屁著低于对照组和研究1组(P〈0.05)。研究2组术后24周Karnofsky评分为66.96±10.30,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研究1组(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可减少GBM术后癫癎发作发病率,术后癫癎发作治疗困难且影响生活质量,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应当不少于24周。  相似文献   

18.
Hara H 《Brain & development》2007,29(8):486-490
So-called "idiopathic" autism, which exhibited no major complications before diagnosis is well-known a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epilepsy. This ret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pilepsy in the autism; onset of seizure, seizure types, EEG findings and epilepsy outcome and the differences as a group between the autism with epilepsy and those without epilepsy. One hundred thirty individuals with autistic disorder or atypical autism diagnosed in childhood were followed up over 10 years and were evaluated almost every year up to 18-35 years of age. Their medical records related to perinatal conditions, IQ, social maturity scores and several factors of epilepsy were reviewed in October 2005. Thirty-three of the follow-up group (25%) exhibited epileptic seizures. The onset of epilepsy was distributed from 8 to 26 years of age. Two types of seizure were observed; partial seizure with secondarily generalized seizure and generalized seizure. Twenty of the epileptics (61%) showed the partial seizure. Although 18% of the non-epileptic group exhibited epileptic discharges on EEG, 68% of the epileptic group revealed epileptiform EEG findings before the onset of epilepsy.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concerning the sex ratio, autistic disorder/atypical autism and past history of febrile seizures between the epileptic and non-epileptic groups. Lower IQ, lower social maturity score and higher frequency of prescribed psychotropics were observed in the epileptic group compared to the non-epileptics. Idiopathic autism was confirmed as the high risk factor for epilepsy. Epileptiform EEG findings predict subsequent onset of epileptic seizures in adolescence. Epilepsy is one of negative factors on cognitive, adaptive and behavioral/emotional outcomes for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有热性惊厥史的青少年癫痫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探讨热性惊厥史与青少年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发病年龄〈18岁的青少年癫痫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者癫痫发作特点、辅助检查和服药情况。结果 符合癫痫诊断标准的4595例患者中发病年龄〈18岁者2699例占58.74%,其中原发性癫痫1573例占58.28%、继发性癫痫1126例占41.72%。青少年继发性癫痫以热性惊厥(297例占26.38%)为主要病因,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97例,均以部分性发作为主(χ^2=4.933,P=0.026)。有热性惊厥史患者神经影像学(χ^2=38.083,P=0.000)和神经电生理学(χ^2=4.469,P=0.035)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其中服药率约为66.67%(198/297),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者占70.20%(139/198)。结论 青少年继发性癫痫病因较为复杂,以热性惊厥为主要病因。无论单纯性或复杂性热性惊厥均以部分性发作常见,仍以传统抗癫痫药物为主,约1/3患者未服药或未正规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