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对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行常规MR戍像及氢质子眦频谱(1HMR spectroscopy,1H-MRS)分析的可能性。方法 人类结肠癌SW480肿瘤块种植于25只麻醉状态下的裸鼠皮下制成结肠癌异位移植瘤裸鼠模型。给予荷瘤鼠行MR T1WI,T2WI、1H—MRS扫描,并与病理所见对比。结果25只裸鼠均成瘤.T2W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肿瘤,肿瘤T1WI信号与肌肉等,T2WI为高信号,中央坏死区为更高信号。18只鼠MRS单体素采集成功,22只二维多体素采集成功,25只三维多体素采集成功。结论 临床医用1.5TMR与临床医用线圈对人类结肠癌裸鼠模型可行1H—MRS研究,常规MRI T2W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研究结果更容易反映临床人类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对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行常规MR戍像及氢质子眦频谱(1HMR spectroscopy,1H-MRS)分析的可能性。方法 人类结肠癌SW480肿瘤块种植于25只麻醉状态下的裸鼠皮下制成结肠癌异位移植瘤裸鼠模型。给予荷瘤鼠行MR T1WI,T2WI、1H—MRS扫描,并与病理所见对比。结果25只裸鼠均成瘤.T2W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肿瘤,肿瘤T1WI信号与肌肉等,T2WI为高信号,中央坏死区为更高信号。18只鼠MRS单体素采集成功,22只二维多体素采集成功,25只三维多体素采集成功。结论 临床医用1.5TMR与临床医用线圈对人类结肠癌裸鼠模型可行1H—MRS研究,常规MRI T2W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研究结果更容易反映临床人类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及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机制。方法建立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0只,细胞接种后2、4、6、7、8周随机抽取4只荷瘤鼠,进行大体观察、MRI检查和病理检查。大体观察荷瘤鼠和肿瘤的生长后进行MRI扫描,MRI平扫后,腹腔注射钆贝葡胺后4min行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影像学表现和周围组织情况;MRI检查后处死荷瘤鼠,解剖瘤灶,进行病理学研究,并与MR图像进行对照。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为100%。2周时瘤灶T1WI和T2WI信号较均匀,4~8周时瘤灶T1WI呈均匀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瘤灶不均匀强化,以瘤灶周缘强化明显,内可见斑片状无强化区,随着肿瘤的生长,其内无强化区逐渐扩大。结论常规MR扫描技术能对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的发生发展进行动态观察,移植瘤MRI表现可从病理学角度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对荷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磁共振成像,对其质子密度加权(PD)和弥散加权(DWI)磁共振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探讨。方法选取正常饲养3-4周的免疫功能缺陷型Balb/c,于裸鼠前肢腋部皮下作为致瘤接种点,进行移植荷人鼻咽癌细胞株的培育、成瘤。两周后肿瘤平均体积达700mm3以上,采用临床医用1.5T超导型MR成像仪及其医用的三英寸表面线圈,对荷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MR-PD、MR-DWI成像扫描。结果共有60只裸鼠,除去12只用于预实验时采用的是8通道头正交线圈,其图像变形外。其余48只均采用的是临床医用三英寸表面线圈进行MR成像扫描。其中,有8只因麻醉过浅,中途清醒晃动,扫描成像图像受到影响外,其余40只均能获得清晰的肿瘤成像图像,采用临床医用三英寸表面线圈进行MR成像扫描的成像率达40/48(83.3%)。结论采用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和临床医用三英寸表面线圈,对荷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同样能获得较高MR-PD、MR-DWI成像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裸鼠胶质瘤肝脏转移模型,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模型肝脏转移灶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手术暴露裸鼠肝门静脉,经肝门静脉注射C6胶质瘤细胞至36只裸鼠肝脏,分别于注射胶质瘤后的7 d、14 d和21 d随机抽取建模裸鼠12只行3.0T MRI扫描,之后取建模裸鼠肝脏组织对其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HE染色,比较3种方法对肿瘤转移灶的检出能力以及所测肿瘤结节大小的差异,并使用S100beta进行免疫组学染色。结果:MRI影像学对肿瘤转移灶的检出时间要晚于HE染色(Wald χ2=5.01,P=0.025),而较大体标本改变出现时间无差异(Wald χ2=0.03,P=0.853);且14 d与21 d时MRI所测肿瘤结节直径与HE染色以及大体标本所见肿瘤结节直径之间亦有差异(F14 d=14.28,P=0.000;F21 d=1 123.23,P=0.000)。组织切片S100beta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肝脏肿瘤结节为C6胶质瘤。且肿瘤转移灶在MRI T2WI上呈高信号改变,对较大肿瘤结节3.0T MRI能显示其内细节及瘤周水肿。结论:该方法可成功构建胶质瘤血行肝脏转移模型;且3.0T MRI可用于该模型鼠肿瘤转移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Liu ZJ  Wang ZQ  Yang ZJ  An XJ  Li L  Tong M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54-3357
目的 探讨人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种植方法,研究其MRI表现及病理基础,为活体研究胰腺癌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人胰腺癌BXPC-3细胞对裸鼠进行原位种植,并使用3.0 T MRI成像,包括T1WI、T2WI及增强扫描,结合病理,分析人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的MRI表现.结果 18只裸鼠有15只接种成功,接种成功率为83.3%( 15/18).病理学检查符合胰腺高分化实体癌.对15只裸鼠行磁共振成像,肿瘤MR1表现为10只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66.7%),5只(33.3%)信号不均,以稍低信号为主;T2 WI呈均匀(26.7%,4/15)或不均匀(73.3%,11/15)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瘤灶边缘强化较明显,瘤灶轻度强化,坏死部分不强化.结论 3.0 T MRI能够检测出直径≥2 mm的胰腺肿瘤,并能够清晰显示裸鼠原位模型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其内部结构,能为胰腺癌进一步活体研究提供可视化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裸鼠脑胶质瘤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进行1.5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扫描,探讨1.5TMR在裸鼠颅内肿瘤成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SHG-44细胞传代培养后,用微量注射器吸取肿瘤细胞悬液直接穿刺接种,在肿瘤细胞接种后15 d行1.5T MR扫描,裸鼠麻醉后置于小动物线圈采集图像,共扫描T1、T2增强及DTI序列,并利用影像工作站测量体积。而后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计算体积后行HE染色及CD34染色,与MR采集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去围手术期死亡2只裸鼠外,剩余的13只裸鼠在MR增强序列图像上均能见到肿瘤,成瘤率达100%,荷瘤裸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5 d。在MR图像上测得的肿瘤体积为(29.41±10.95)mm3,组织切片测得的肿瘤体积为(26.57±9.70)mm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85,P<0.01)。MR扫描的图像质量以T2加权和增强序列较好,DTI序列能够重建出裸鼠大脑白质纤维束分布情况。结论采用微量注射器直接建立裸鼠胶质瘤原位移植瘤模型简单快捷,成瘤率高。1.5TMR能无创性检测裸鼠脑胶质瘤成瘤情况,在T2、增强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MR T2WI/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技术对脑转移瘤的显示差异。方法对56例脑转移瘤患者在1.5 T的MR机上行常规MR T2WI/T1WI、DWI及FLAIR成像检查,设置肿瘤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正常脑实质SNR、肿瘤与周围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对比度(contrast,C)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肿瘤与周围正常脑实质C和CNR作为标准。结果病灶/脑脊液C方面,FLAIR序列优于常规MR T2WI/T1WI序列和DWI,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脑脊液CNR、病灶/背景C及CNR、病灶SNR方面,常规MR T2WI优于其他序列,正常脑实质SNR常规MR T1WI优于其他序列,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LAIR应作为颅内转移瘤重要的补充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HT-29裸鼠肝转移模型,检测肝脏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方法 Balb/c裸鼠30只,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麻醉,经脾脏注入人结肠癌HT-29细胞悬液,并切除脾脏,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处死动物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作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方法检测裸鼠肝脏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 30只裸鼠均发生人结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率100%,病理学证实肝转移发生,肝脏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阳性.结论 脾种植HT-29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肝脏组织中hTERT mRNA阳性表达,提示hTERT在结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HT-29裸鼠肝转移模型,检测肝脏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方法Balb/c裸鼠30只,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麻醉,经脾脏注入人结肠癌HT-29细胞悬液,并切除脾脏,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处死动物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作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方法检测裸鼠肝脏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30只裸鼠均发生人结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率100%,病理学证实肝转移发生,肝脏组织中hTERTmRNA表达阳性。结论脾种植HT-29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肝脏组织中hTERTmRNA阳性表达,提示hTERT在结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具有肝转移倾向的结肠癌细胞亚系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筛选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中具有特定肝脏转移倾向的亚克隆,比较它与母系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基本的实验材料.方法 采用外科原位接种、组织块细胞培养法从裸鼠体内获得SW480细胞系中具有肝脏转移倾向的亚克隆SW480/M5;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它与母系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 体内实验证明SW480具有广泛转移的潜能,而SW480/M5细胞只具有向肝脏转移的潜能;SW480/M5细胞原位瘤的质量较SW480细胞大且皮下瘤生长速度较快:体外实验证明SW480/M5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体外增殖能力、体外运动及侵袭能力较SW480细胞强,而对FN的粘附能力较SW480细胞弱.结论 从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筛选出的细胞亚系SW480/M5转移方向明确,是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簇与人大肠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与人大肠癌转移的关系及机制.方法 将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M5瘤块原位接种至裸鼠结肠,建立大肠癌原位移植肝转移裸鼠模型,应用FCM观察转移灶内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的数量与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应用Western blot观察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肿瘤转移灶及尚未形成转移的常见部位均可见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细胞簇.并且与肿瘤转移的时间呈正相关,而无肿瘤裸鼠未见此细胞簇形成;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簇形成总是伴随大肠癌转移.可能促进转移相关因子表达,促成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自主研发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在啮齿小动物实验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临床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和25mm实验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分别进行基因敲除小鼠脑TSE序列T2WI解剖结构成像、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TSE序列T1WI和T2WI横断位扫描、水分子弥散加权成像和造影剂动态增强扫描(DCE)和肥胖小鼠模型肝内脂肪化学位移成像检测及腹部脂肪波谱分析。结果基因敲除小鼠脑T2WI图像高分辨清晰显示脑皮层厚度、皮髓质分界及丘脑和脑室结构;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清晰显示其肿瘤组织解剖结构和信号、水分子弥散影像,同时通过DCE扫描可获取肿瘤血管的通透性检测指标;肥胖小鼠模型化学位移成像显示肝内脂肪浸润,而且波谱可定量分析腹部脂肪。结论临床1.5T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结合25mm实验小动物专用显微线圈可清晰地显示小鼠脑部、裸鼠皮下肿瘤模型肿瘤解剖组织结构,而且还可进行分子、功能成像和脂肪的检测和波谱定量分析,为基础实验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整体可视化结肠癌原位动物模型及转移模型,实时观察结肠癌发展、转移的规律.方法 将pEGFP-N1表达质粒转染入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结肠癌细胞株SW480/EGFP;裸鼠皮下接种SW480/EGFP细胞,利用肿瘤细胞表达EGFP的特点,借助整体荧光成像系统,并利用IPP5.0软件采集、分析结肠癌细胞发出的荧光信号,实时观察结肠癌细胞在裸鼠皮下的生长情况;利用结肠癌外科原位手术移植方法建立结肠癌原位及转移动物模型,应用病理学方法对结肠癌原位及转移动物模型进行评价和鉴定.结果 结肠癌细胞SW480/EGFP稳定、高效表达EGFP.皮下接种SW480/EGFP细胞后,可以在动物活体外实时观察肿瘤的皮下生长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外科原位移植的方法建立的结肠癌原位动物模型,成功率达到100%.手术后2周,裸鼠结肠原位成瘤未发现有转移情况,手术后6周,75%裸鼠发生了腹腔转移,50%发生了肝转移.通过病理学方法验证了可视化模型的可靠性.结论 整体可视化结肠癌动物原位及转移模型是研究结肠癌发展及转移的可靠有效的观察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1H-MRS活体检测结肠癌耐药性的可能性。方法 5只耐药(耐5-FU)与5只不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裸鼠于肿瘤直径大于1.5cm时行1H-MRS检查,随后处死荷瘤鼠,切下肿瘤检测其PKC、P-gp、MR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观察肿瘤凋亡(TUNNEL法)。分析结肠癌耐药性与1H-MRS检测代谢物、肿瘤耐药基因表达、肿瘤凋亡的相关性。结果不耐药组人类结肠癌SW480裸鼠肿瘤的cho、lac、Lip及m I峰/cr面积比较耐药组人类结肠癌SW480/5-FU裸鼠增加,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耐药组PKC、P-gp、MR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不耐药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TUNNEL检测切片上,两组肿瘤组织均可见肿瘤细胞凋亡,两者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肿瘤代谢物cho、Lac、Lip、m I/cr与肿瘤耐药性呈正相关性;cho面积与肿瘤PKC表达光密度呈正相关,与肿瘤Pgp表达光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肿瘤代谢物cho、lac、Lip的改变有可能有助于利用1H-MRS活体检测结肠癌耐药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蒋丹妮 《中外医疗》2014,(28):42-43
目的对1.5T磁共振不同序列检出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方法该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该院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实施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T1WI+C)、T1加权序列(T1WI)、T2加权序列(T2WI)序列检查,对所检出的盆腔淋巴结个数及组别分布进行记录。结果应用DWI序列检查时,其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高达86.4%,与T1加权序列扫描及T2加权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5T磁共振在妇科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查中,应用DWI序列扫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其阳性判断的过程中,ADC阀值法与短径法两种方法可以任意的选用一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富含脯氨酸的蛋白酪氨酸激酶2(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 2,Pyk2)对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能力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正义及反义cDNA技术,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基础上,构建Pyk2高表达的细胞系SW480-Pyk2+及低表达的细胞系SW480-Pyk2-作为实验组,并以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系SW480-vector和原细胞系SW480作为对照组。4组共32只4周龄的Babl/c nu/nu雄性裸鼠,用脾注射保留脾脏法构建裸鼠肝转移瘤模型。6周后处死裸鼠,用Western blot检测瘤细胞中Pyk2蛋白的表达,计数肝转移瘤数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转移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6周后裸鼠肝转移模型建立成功,Western blot显示SW480-Pyk2+组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体组(SW480-vector)和SW480组,SW480-Pyk2-组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SW480组和SW480-vector组;肝转移瘤计数显示SW480-Pyk2+组明显少于SW480-vector组及SW480组,SW480-Pyk2-组明显多于SW480-vector组及SW480组(P<0.05),而SW480-vector组与SW480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SW480-Pyk2+组细胞连接发育较成熟,有形成腺腔趋势,微绒毛较多,细胞器较多,粗面内质网较多,细胞异型性较轻;而SW480-Pyk2-组细胞连接发育不良,细胞器少,微绒毛短小而稀疏,细胞核异形明显,有核沟。结论:Pyk2能减少结肠癌肝转移灶的数量,改善细胞的异型性和细胞连接发育,并可能通过此机制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SPIO-shRNA分子探针不同时间点的荷瘤裸鼠肿瘤区域组织信号强度变化情况,阐明分子探针活体磁共振成像(MRI)机制和最佳扫描时间。方法:探针注射剂量为18mg·kg-1;将30只BALB/c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于探针注射前和注射后12、24、27、30和36 h等6个时间点行MRI检查,并测量裸鼠肿瘤组织及对侧肌肉组织在各时间点的信号强度变化;每次检查完成后立即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及肌肉组织行HE及普鲁士蓝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裸鼠肿瘤组织的形态表现。结果:与注射前比较,探针注射后12、24和27 h裸鼠肿瘤组织T1WI信号强度均升高(P<0.05),12、24、27、30和36 h肿瘤组织T2WI和T2*GRE信号强度均降低(P < 0.05或P < 0.01);探针注射后27 h肿瘤组织T1WI信号强度最高;探针注射后27 h肿瘤组织T2WI和T2*GRE信号强度低于注射后12、24、30和36 h(P<0.01)。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24 h时裸鼠对侧肌肉组织信号强度降低(P<0.05)。HE染色,裸鼠肿瘤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核异型性较多;普鲁士蓝染色,在注射后各时间点上均存在蓝染的Fe颗粒,注射后27 h时蓝染Fe颗粒最多。结论:SPIO-shRNA分子探针能成功靶向裸鼠肿瘤组织,且MRI最佳的扫描时间为探针注射后27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学证实直肠间质瘤的MRI及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8例出现下腹部胀痛不适,1例无明显症状。肿瘤位于直肠上段1例、中段及下段5例、下段3例,最大直径约2.7~8.3cm,平均(6.3±1.6)cm。7例肿瘤肠腔外生长、2例腔内、外生长。MR平扫9例T1WI为等及较低信号,T2WI上8例稍高信号、1例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9例均持续明显强化,内部均见无强化坏死区,8例见强化假包膜;5例见直肠缘滋养血管,1例导致直肠不全梗阻,3例出现肝脏单发转移,9例均未见腹、盆腔积液及淋巴结转移。9例均经手术根治性切除,其中8例中、高度危险性肿瘤术后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术后随访6~71个月,3例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其余6例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直肠间质瘤缺乏特殊临床症状;MRI对其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多表现为肠壁外生性肿块,平扫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DWI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持续中度以上明显强化,呈“快进慢出”的强化模式,假包膜常见,较大肿瘤可见坏死、囊变,容易发生种植转移和血行转移,但淋巴结转移少见;早期根治性切除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