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脱气水充盈法对6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62例食管、胃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患者中,包括间质瘤28例,脂肪瘤3例,囊肿3例,异位胰腺5例,食管癌2例,胃癌4例,息肉6例,外压性病变6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炎4例;其中12例行内镜下切除,11例行手术治疗.内镜超声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 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对内镜下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小安  赵奎  李晓辉  赵微 《西部医学》2012,24(7):1255-125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7例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67例患者中,平滑肌瘤34例,息肉18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3例,间质瘤2例,孤立性静脉瘤2例,囊肿1例;病变在胃镜下切除46例,抽取囊液1例,外科手术切除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及超声微探头检查,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边界情况、来源层次、回声特征及治疗情况,总结其内镜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9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病变位于食管21例(21.4%),贲门部5例(5.1%),胃底25例(25.5%),胃体9例(9.2%),胃角3例(3.1%),胃窦21例(21.4%),十二指肠14例(14.3%)。病变性质最多见的是平滑肌瘤或间质瘤,共41例,其次为息肉29例,异位胰腺13例,囊肿6例,脂肪瘤4例,布氏腺增生3例,类癌1例,食管黏膜下鳞状上皮异位1例。其中86例的EUS结果与病理一致(87.8%)。结论超声微探头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简便易操作、分辨率高、准确、安全、无创伤等优点,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途径,可指导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隆起性病变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790例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0例患者中,间质瘤395例,平滑肌瘤116例,囊肿103例,血管瘤19例,脂肪瘤18例,息肉15例,炎性增生34例,食管癌74例,外压16例,均顺利完成超声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在超声内镜检查中熟练配合,是内镜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08例,进行EUS扫描,采用Olympus G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及微型超声探头,分别用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者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23例患者是在无痛下进行。结果:10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13例、食管囊肿3例、食管静脉瘤7例、食管腔外脏器压迫3例、食管腔外肿瘤压迫2例;胃囊肿7例、胃间质瘤23例、胃纤维瘤6例、胃平滑肌肉瘤4例、胃脂肪瘤4例、胃腔外脏器压迫10例、胃腔外肿瘤压迫2例、胃窦异位胰腺6例、胃底血管瘤4例;十二指肠息肉2例、十二指肠囊肿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3例。其中45例行内镜下或外科手术,超声内镜与病理一致的40例,5例均是平滑肌瘤、间质瘤鉴别有误。超声内镜诊断85例上消化道壁内病变中只有4例胃巨大间质瘤(直径大于3cm)与B超、CT或MRI检查相符,余81例B超、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7例上消化道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16例腔外脏器压迫者中9例为该脏器肿大,7例未见异常。结论:本文10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B超、CT或MRI无法发现的病变而应用EUS则均能明确诊断,表明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纵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纵轴超声内镜对145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19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术(EUS-FNA)。结果:经EUS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胃肠间质瘤54例,平滑肌瘤38例,平滑肌肉瘤1例,息肉6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4例,静脉瘤4例,囊肿2例,壁外压迫29例。经病理证实61例。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微探头(MPS)对食管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选择治疗方式的意义。方法:对食管隆起病变进行内镜下超声微探头检查,根据超声检查资料进行诊断并选择治疗方法。结果:22例患者中,良性间质瘤8例,恶性间质瘤2例;脂肪瘤3例,囊肿3例,食管癌3例,食管静脉瘤2例,未见异常发现1例。其中MPS诊断位于黏膜下层以内的直径<2 cm的良性病变有9例采用内镜下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MPS对食管隆起病变的大小、层次和性质能够明确,并有助于选择适当病例进行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Olympus GF-UM2000型EUS和UM-25R微探头对93例常规内镜检查疑诊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EUS检查. 结果 发现外压性改变14例,息肉17例、黏膜炎性隆起7例,黏膜下肿瘤49例,其中间质瘤34例(食道17例,胃14例,十二指肠3例),食道脂肪瘤1例,胃脂肪瘤1例,食道静脉瘤2例,食道囊肿1例,胃囊肿2例,胃异位胰腺2例,十二脂肠Brunner's腺瘤6例.另6例未发现异常. 结论 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层次结构,明确病灶起源;结合病变的回声、边界等超声影像特征,可准确判断黏膜下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窦小隆起病变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且术前均分别实施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A组)及内镜下活检(B组)。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显示,本组50例患者中,14例为胃间质瘤,10例为胃脂肪瘤,10例为胃癌,7例为胃异位胰腺,5例为胃腺瘤,3例为胃平滑肌瘤,1例为胃囊肿。A组诊断符合率为84. 0%,明显高于B组的42.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内镜下治疗病理结果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 MPS)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2014年间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治疗后取得病理的4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息肉30例,间质瘤6例,异位胰腺2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4例,纤维脂肪瘤1例,腺瘤2例,与手术病理相对比,符合率100%。结论MPS可显示上消化道病变的性质与浸润范围,对层次来源可有精确提示,对进一步选择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UMP)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4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UMP检查。结果发现食管间质瘤6例,食道息肉1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3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肉5例,胃癌3例,胃淋巴瘤2例,胃间质瘤3例,胃外压性病变5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增生1例,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1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结论UMP检查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准确判断肿瘤浸润层次,对于黏膜下肿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由于探头探查深度有限,对较大肿瘤的后方情况探查受限,对部分肌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UMP)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4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UMP检查.结果 发现食管间质瘤6例,食道息肉1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3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肉5例,胃癌3例,胃淋巴瘤2例,胃间质瘤3例,胃外压性病变5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增生1例,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1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结论 UMP检查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准确判断肿瘤浸润层次,对于黏膜下肿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由于探头探查深度有限,对较大肿瘤的后方情况探查受限,对部分肌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经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93例中平滑肌瘤27例,间质瘤2例,脂肪瘤21例,异位胰腺13例,静脉瘤9例,正常结构5例,管腔外压17例.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楚地显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用于诊断并治疗胃脂肪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至2011年胃镜检查发现的胃隆起性病变317例,经超声内镜检查,对初步诊断为胃脂肪瘤且直径小于2cm者行橡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切除后的瘤体送病理检查。结果:317例胃隆起性病变中,超声内镜初步诊断胃脂肪瘤28例,其中24例(85.7%)经病理确诊。24例中直径小于2cm的胃脂肪瘤20例,经内镜引导下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其中直径小于1.2cm的18例胃脂肪瘤完全消失,直径1.2~2.0cm的2例脂肪瘤部分残留,治愈率为90.0%。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胃脂肪瘤具有无创、准确的优点;超声内镜引导下橡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直径小于1.2cm的胃脂肪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张志伟  耿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50-145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27例行EUS扫描,采用Olympus G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及微型超声探头,分别用无气水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者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15例患者是在无痛下进行。结果:27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中,十二指肠息肉3例、十二指肠囊肿7例、十二指肠间质瘤4例、十二指肠纤维瘤4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4例,十二指肠静脉瘤2例、十二指肠脂肪瘤3例。部分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对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结论:本文27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而应用EUS则基本明确诊断,表明EUS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贺莉  任权  陈颖萍  聂玲  李国华 《四川医学》2006,27(5):474-475
目的 探讨电子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52例,进行电子EUS扫描,采用Olympus C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分别用无气水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法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结果 5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5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静脉瘤3例、食管腔外脏器压迫3例、食管腔外肿瘤压迫1例;胃囊肿5例、胃平滑肌瘤12例、胃平滑肌肉瘤2例、胃脂肪瘤2例、胃腔外脏器压迫5例、胃腔外肿瘤压迫1例、胃窦异位胰腺3例,胃底血管瘤2例;十二指肠息肉1例、十二指肠囊肿1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3例。部分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对上消化道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结论 本文52倒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而应用电子EUS则均能明确诊断.表面EUS扫描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痛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发现的3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分别记录检查结果。其中207例行内镜下微创治疗或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活检,分析并比较胃镜检查及超声内镜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超声内镜诊断的3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平滑肌瘤68例,间质瘤61例,壁外压迫36例,息肉39例,脂肪瘤26例,囊肿25例,异位胰腺23例,炎性增生14例,癌13例,静脉瘤7例。207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3.7%,高于胃镜(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内镜可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y,EUS)联合粘膜切除术在胃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的216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EUS检查。排除血管性病变、外压性改变、进展期癌变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最终入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患者共有165例,所有患者手术标本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EUS,根据内镜图像及超声回声特点对165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判定,发现间质瘤60例(36.36%)、息肉36例(21.82%)、异位胰腺20例(12.12%)、脂肪瘤17例(10.30%)、平滑肌瘤10例(6.06%)、神经纤维瘤9例(5.45%)、囊肿7例(4.24%)、胃癌3例(1.82%)、未明确诊断3例(1.82%)。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165例患者EUS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联合黏膜切除术能在准确判断胃隆起性病变起源层次和回声改变情况下,有效提示病变性质,使得对胃隆起性病变的切除更加准确,对于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