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ESD方法治疗29例(共31块)消化道病变的内镜下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出血2例,1例创面小动脉出血,内镜下钛夹止血,另1例胃黏膜下持续出血,形成血肿,中转开腹行胃窦切除术;1例直肠管状腺瘤ESD术后7天大出血,经肛门缝扎止血;术中发现肠壁穿孔1例,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留下后遗症,平均住院时间5 d。随访2~2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的,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且术后不易复发。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较EMR多。  相似文献   
2.
疏东升  汪全红 《安徽医药》2006,10(4):287-288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共35例,其中行EST及取石术32例,行EPBD及取石术3例。EST胆总管取石时根据结石大小决定切开大小,不宜EST或结石较小者可选择EPBD后取石。结果35例均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取得较好的疗效。EST术中局部渗血4例,当时予电凝或喷洒止血药物即迅速止血,术后急性胰腺炎1例,经适当处理后1周痊愈,EPBD及取石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HBVDNA在肝内的表达与肝细胞坏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了肝炎患者肝细胞内HBVDNA,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PAP)法检测肝内HBsAg、HBcAg。结果 胞浆型HBVDNA与HBV复制标志及肝细胞坏死密切相关;肝内HBVDNA检出率显著高于HBV非复制组(81%),且往往与肝内HBsAg、HBcAg阳性部位对应,其分布与肝细胞坏死灶一致,多位于肝细胞坏死灶中间或毗邻。结论 提示HBV活动性复制是肝细胞持续破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知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 ,CMV、EBV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在排除已知的病毒性肝炎外 ,仍有 10 %~ 2 0 %的肝炎患者不明病因 ,对这类病因不明的肝炎称为非甲 -非庚型肝炎。 1997年日本学者报道发现一种新的肝炎病毒 ,命名为 TTV病毒〔1〕。我们用 Nested-PCR技术对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各型肝炎进行了 TTV - DNA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16 7例肝炎患者为武汉市传染病医院 2 0 0 1年 1~ 7月住院的病人 ,及少量的门诊病人 ,平均年龄 39岁 ,其中甲型肝炎 2例 ,乙型肝炎 114例 ,丙…  相似文献   
5.
汪全红  金晓春 《安徽医药》2005,9(9):696-697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及其安全性.方法 1995年3月至2005年5月对15例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硬化和套扎治疗. 结果 1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急诊硬化治疗后血止,硬化术中出血4例,经再次注射或附加气囊压迫后血止,套扎术未并发术中出血,1例套扎术后第13天再次出血,内科治疗无效,改行手术治疗. 结论内镜治疗对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疗效较满意,初步印象中套扎治疗对静脉曲张明显者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广基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肠镜发现的较大结直肠广基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手术。手术时间(68±21)min,病变直径(3.0±1.5)cm;术中出血4例,术后延迟性出血3例,均在肠镜下用热活检钳电凝、APC、钛夹等方法成功止血;术中发生穿孔2例,1例肠镜下用钛夹缝合修补成功,另1例行肠修补术。术后病理:管状腺瘤3例,绒毛状腺瘤4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增生性息肉2例,类癌1例,早期癌(T1N0M0)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27个月均无复发。结论:ESD治疗结直肠广基病变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腹壁切口疤痕等优点,故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X线行扩张与内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结肠镜和X线透视引导下,对5例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的患者实施内镜下扩张与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性扩张与金属内支架置入成功,腹痛、肠梗阻等症状均即刻解除,未出现肠道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患者置入支架后生存期为2~30个月。结论:结肠镜联合X线行扩张与内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避免了肠造瘘,具有微创、安全、见效快等优点,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对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胃黏膜异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胃黏膜异位和炎性表浅隆起型病变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在内镜NBI模式下观察病变分布、多发病变间融合、病变大小、病变血管结构和表面结构,比较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72例研究对象中,胃上皮化生/胃黏膜异位组35例(48.61%),炎性反应组37例(51.3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两组间性别、年龄、病变分布、多发病变间融合、病变大小和病变血管结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黏膜表面结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NBI技术,可对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胃黏膜异位与炎性病变进行初步鉴别,从而引导靶向性活组织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术28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术在胆胰系统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2年8月在该院接受ERCP诊疗的281例相关资料。结果 ERCP成功率95.4%;其中胆总管结石占首位,为88.6%,恶性胆道梗阻占10.3%;乳头良性狭窄占1.1%。并发症发生率3.2%,无穿孔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对于胆系疾病来说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2006年1月至8月,用甘乐舒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26例,观察到其除有较好的降酶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