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病机是脾肾亏虚、痰浊湿热、瘀阻血脉,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虚、肾虚、肝肾不足;标实为湿浊、湿热、瘀血阻滞、痰瘀互结、浊毒内生。治疗当清泄湿浊瘀热,兼顾补益脾肾,自拟内清、外清、清补之清热化浊降酸方,并论述了该方的组方意义及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及演变规律,对肝豆状核变性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探讨,提出其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铜毒内生,铜浊邪毒、酿生湿热,火热燔灼、引动肝风,痰瘀互结、形成癥积。临床治疗当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如湿热内蕴型治以清热化湿、通腑利尿,用大黄、黄连、半枝莲等组成的肝豆汤治疗;痰瘀互结型治以祛痰化瘀、活血散结,用郁金、姜黄、莪术、丹参等组成的肝豆灵片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团队继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术思想,建立癌毒病机理论,并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本文提出前列腺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是虚、湿、热、瘀、毒;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热瘀毒蕴结精室;病位在精室,与肾、膀胱密切相关,并涉及肝、脾。临证应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其中,抗癌解毒为核心,补益脾肾为根本,清热化湿、祛瘀散结为关键,佐以疏肝理气,同时,强调整体辨证,以平为期,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本文以癌毒病机理论为指导,阐述前列腺癌的辨证治要,突出癌毒病机理论在治疗本病中的关键作用,为中医药辨治前列腺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癌毒病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共性病机为湿热毒蕴,脾气亏虚。湿、热之邪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并相互胶结于肠腑,日久内生癌毒。脾气亏虚是结直肠癌前病变发生的根本病机,湿热蕴结是其发展条件,癌毒内生是癌变的关键所在。结合内镜下病理分级,根据癌毒内生与否可将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演变过程分为无癌毒期及癌毒期。癌毒致病的过程即结直肠癌前病变发展成为结直肠癌的过程。因此,根据结直肠癌前病变处于无癌毒期或癌毒期的病机采取相应的治法,清除癌毒产生之源或已生之癌毒,可达到抑制其癌变,逆转癌瘤形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中虚精变理论的“脾虚湿瘀”观点,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病机和治疗进行阐发。[方法]从中虚精变理论“脾虚湿瘀”观点及免疫性不育病因病机出发,探讨二者的理论契合性,并基于“脾虚湿瘀”观点,确立免疫性不育的论治原则及代表方药。[结果]“脾虚湿瘀”观点植根于中虚精变理论,以脾虚为本、湿瘀为标,重视阐发理论的中虚致实部分。免疫性不育病机特点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虚、肝肾亏虚,在虚的基础上化生或合并湿、热、瘀等实邪。从“脾虚湿瘀”分析免疫性不育病机,虚证论治不仅要重视脾虚,亦当兼顾肝肾,实证论治不仅要重视湿瘀,亦须重视热、痰、浊、毒之衍变,这些因素均与免疫性不育的产生密切相关。以“脾虚湿瘀”指导免疫性不育的治疗,要以健脾活血祛湿为要,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方,并注重化裁,其运用的合理性已获得临床研究的支持。[结论]“脾虚湿瘀”观点与免疫性不育病机具有契合性,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与临证辨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主张对病因的认识应以正气衰败、湿浊潴留为主题,“虚、实、瘀、毒”为四大病理机制,而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且以肾虚为中心,日久波及他脏。在临证辨治中,提倡“审因溯源,标本兼治”,认为结合五脏虚损进行辨证施治更符合本病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9,(12):2500-2503
从风、虚、痰瘀、浊毒、气郁立论认识帕金森病(颤证)病因病机,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肝风内动、肝肾亏虚、痰瘀浊毒、气机郁结于体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临证中,多从疏、补、消三方面辨证施治,具体为疏肝行气、补益肝肾、消除病理因素。根据疏、补、消三大治疗总纲,归纳总结帕金森病用药规律和特点为:疏肝行气宜燥湿相济;安内攘外需补消相和;平熄肝风应刚柔相因。  相似文献   

8.
从风、虚、痰瘀、浊毒、气郁立论认识帕金森病(颤证)病因病机,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肝风内动、肝肾亏虚、痰瘀浊毒、气机郁结于体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临证中,多从疏、补、消三方面辨证施治,具体为疏肝行气、补益肝肾、消除病理因素。根据疏、补、消三大治疗总纲,归纳总结帕金森病用药规律和特点为:疏肝行气宜燥湿相济;安内攘外需补消相和;平熄肝风应刚柔相因。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与治疗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西医病理生理与中医病因病机入手 ,结合临床经验 ,对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进行了分析 ,由此探讨了取中西医之长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认为湿、热、虚、瘀、毒、逆是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理因素 ,其中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 ,湿浊、邪热、浊毒、瘀血、逆乱为标。确定了扶正重在脾肾、祛邪要在泄浊的标本兼治原则 ,同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病案数据挖掘定量结合定性总结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方案。[方法]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的病案,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名医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临证方案加以总结。[结果]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主要着眼于病机分析,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脾两伤。病理因素是以癌毒为核心,与湿、热、痰、瘀、郁等胶结复合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肺。病机演变,早期以湿热瘀毒内伏为主,中晚期癌毒暗耗气血,病机往往复杂多变。而治疗重在把握扶正祛邪的主次。临证常见7种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毒郁结,癌毒内蕴,肝脾两伤证;湿热瘀毒郁结,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肾阴虚,湿热瘀毒郁滞证;湿热瘀毒互结,络热血溢证;气阴两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滞水停,湿热瘀毒未尽证。[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采用病机辨证方法,结合基本病机,围绕病机之间的兼夹、复合、转化及演变,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所列出的7种常见复合证型及辨治方案涉及了肝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特色突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临证方案对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消渴病痹证的重要病因病机虚、瘀、浊、毒。[方法]结合《黄帝内经》中关于消瘅和痹证的条文与《金匮要略》中的相关理论,探讨虚、瘀、浊、毒在消渴痹证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同时,以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临床医案进一步说明祛浊化毒、扶正补虚、活血化瘀之法在消渴病合并痹证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虚、瘀、浊、毒能很好地体现消渴痹证的病机,虚、瘀、浊、毒在消渴病痹证衍化过程中是联动的整体,桂枝芍药知母汤论治消渴痹证符合虚、瘀、浊、毒的的病机。[结论]消渴痹证的病机为虚瘀浊毒,全面认识四者在消渴痹证发病中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益肾健脾清利化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肾功能失常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根本病机,病变过程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虚衰,标实为湿、浊、瘀毒留滞,因此,益肾健脾为慢性肾衰辨证论治的关键,而清利化浊为消除慢性肾功能不全增恶因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对糖尿病肾病的古代病名进行探讨。纵观近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研究进展,作者发现随着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肾病,其基本病机也从阴虚燥热发展为气阴两虚,而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病位主要在肾,病久损伤肾络,虚损脏腑以脾肾为主,可涉及肝脏。在脏腑气血亏虚的同时,还会产生相应的病理产物,瘀、痰、湿、毒病理因素等同时与虚并存,相互作用产生瘀阻血脉、痰瘀互结、水湿潴留、浊毒内停等标实之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从名医经验、文献研究、临床研究探究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规律发现,本病证候因病程、分期及患者个体因素不同而变化,但总体以急性期湿热下注为主,缓解期以痰瘀阻滞、浊毒蕴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最为常见.临证用药亦有辨证论治、专病专方、中药外用等不同,但处方用药不离“虚”“湿”“热”“痰”“瘀”“毒”六大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5.
章永红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毒内阻。其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化瘀解毒为辅。其中益气养阴法分别从脾胃肝肾论治,化瘀解毒法分别从瘀与癌毒论治,同时辅以饮食情志调控。  相似文献   

16.
曾普华教授认为,"癌毒内生,痰瘀毒结,肝肾亏虚"为乳腺癌主要病机,以"补益肝肾、化瘀散结、清热解毒"为基本治法,佐以疏肝解郁、清肝泄热、理气止痛、补益气血、滋阴清热等法,以"固本消岩方"为临床效验方;根源于"癌毒致病"和"方证辨证"理论,强调病证结合、分期分阶段分型论治以及中医药全程康复与管理,围绕术后、放化疗后、内分...  相似文献   

17.
刘文峰教授对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峰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久病之变,其病机可谓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相兼,寒热错杂。虚以脾肾气虚为要,肾气亏虚为本,实则为瘀血、痰浊、痰瘀交阻、邪热浊毒。其机制为因虚致实,又因实致虚,虚实相因,相兼为患,损伤肾脏,使其气化、固摄功能失常,终至肾关开阖失常。其病机演变虽言错综复杂,但寻其规、抓其要,可用"虚、瘀、痰(湿)、热"4个字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18.
从“虚、浊、热、瘀”辨证痛风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医学术界对痛风发病的认识尚未一致。学习先贤理论、治验及阅读大量文献,结合临证实践的体会,认为"虚、浊、热、瘀"是痛风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加之平素嗜食膏粱厚味,或饮酒、劳欲过度,日久湿浊内停而发病。脾失健运则升清降浊无权,肾失气化则分清泌浊失司,人体水液不能正常运化,导致湿浊热毒内生,阻于骨骼、经络、关节,致血行不畅,血滞为瘀,浊瘀互结而成。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阐述痰浊、瘀、毒在糖尿病病机演变中的作用。分析糖尿病的病机,了解痰浊、瘀、毒的病理变化,从痰浊、瘀、毒方面讨论糖尿病病机,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有密切的关系。痰浊、瘀、毒在糖尿病病程的各个阶段相互作用,相互纠结,使病情更加复杂,三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在糖尿病病机演变中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位在脑,与肾、心、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五脏亏虚功能减退为其本,痰浊、瘀血、内毒等邪为其标。痰瘀阻络,毒聚络病,脑髓失养为其发生发展病情演变的病理过程。治疗应紧抓疾病的病机,辨证施治,同时标本兼治,以补脏为主,补其不足,兼顾铲剔痰瘀、通畅脉络,使毒去神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