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15例正常人、9例A型和8例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射频消蚀(RFCA)术前、术后进行核素时相直方图分析及左室心功能观察。结果表明:A型、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RFCA术前相角程(VW)较正常人及术后明显增宽(P<0.01),而RFCA术后VW与正常人无差异(P>0.05)。LVEF、1/3EF及1/3FF在RFCA术前、术后及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核素时相分析是判断RFCA疗效及测定左室心功能的有效的、非创伤性的临床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吲哚美辛对梗阻性黄疸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将梗阻性黄疸分为非吲哚美辛组(A组),吲哚美辛术前组(B组)吲哚美辛术后组(C组),并与单纯胆囊结石(D组)比较。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各组SV,CO和CI显著高于D组(P〈0.01),MAP,SVR和PVBF显著低于D组(P〈0.01),B,C组MAPSVR和PVBF显著高于A组(P〈0.01),但与D组比较仍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和评估老中青人群肾功能各参数现状与相关性。方法:对1 743 例不同年龄(20 ~85 岁) 人群分成A,B,C,D,E 和F 组,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Alb)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渗透压和血清尿素氮(BUN) 、血尿酸(UA) 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等肾功能参数。结果:尿NAG 和尿RBP 两参数在A,B(20 ~40 岁) 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 0 .05) ;而A 组分别与C,D,E 和F 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 P < 0 .05 或P < 0 .01) ;尿Alb ,A 组与各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均P < 0 .01) ;E 和F 两组比较差别无 显著性( P > 0 .05) ;Ccr 在B,C,D,E,F 组分别比A 组下降8-5 % ,17-8 % ,29-9 % ,42-9 % 和56-3 % ;尿渗透压和血Cr,BUN,UA 在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 均P > 0 .05) 。结论:Ccr 各年龄段都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以50 岁后下降明显,肾小管功能损害在40 岁以前不明显,50 岁后NAG,RBP 显著增高;70 岁后趋向稳定;故41 ~70 岁之间是肾功能下降明显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 C R F)患者血浆心钠素Ⅱ( A N P)、 C R F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 A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 A N P及 AⅡ水平,同时设正常对照。结果:① C R F患者 A N P 与 AⅡ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② C R F 患者血尿素氮( B U N)与 A N P 水平呈正相关,与 AⅡ无相关性。肌酐清除率( C Cr)、24 h 尿钠和尿蛋白定量与 A N P、 AⅡ无明显相关, A N P与 AⅡ亦不相关。③高血压组用洛汀新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高限水平, AⅡ明显下降, A N P 无明显改变。结论: C R F失代偿期患者血中 A N P及 AⅡ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甲状旁腺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钙三醇的调控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SD大鼠,分3组:A组:CRF组;B组:CRF加用钙三醇组,每天皮下注射钙三醇50ng;C组:假手术对照组。术后8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甲状旁腺凋亡细胞比率(APO)和细胞周期,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Ca+{2+}、P+{3-}、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以及尿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A组和B组大鼠CCr均较C组下降了近一半;A组ALP和iPTH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和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APO、S期细胞比率(SPR)和增殖指数(PI)分别为(0.23±0.19)%、(11.99±2.73)%和(16.93±3.42)%,B组分别为(1.32±0.51)%、(2.95±1.58)%、(5.24±2.29)%,C组分别为(1.29±0.45)%、(0.73±0.46)%、(1.76±0.70)%,A组APO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A组SPR和PI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但B组SPR和PI仍高于C组  相似文献   

6.
61例老年和18例中青年患者于术前后检测了血CEP、FN、a1-AT含量。病例分三组:A(老年感染组)、B(老年无感染组)、C(非老年感染组)。结果:术前A、C组CRP含量明显高于B组,FN含量明显低于B组,A、C组间含量无显著差异。术后1天三组CRP值均升高,3天B组下降,7大基本降至术前水平,A、C组5天有降低,7天又再上升。A、C组间术后各天含量无显著差异;术后A、C组FN含量均低于B组;术后1、3天A、C组a1-AT含量高于B组。结果表明术后CRP值持续上升,FN值持续下降对早期诊断老年人感染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先心病术后ARF行PD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调查。结果:全组经PD治疗后的病死率为30.6%,其中单纯ARF的病死率12.5%,显著低于合并其他系统器官衰竭组的45%(P〈0.05)。PD3~30d内肾功能恢复,其中1~2d内血K^+恢复正常,2~5d内血碳酸氢根(HCO3^-)恢复正常,4~6d内血尿素氮下降49.2%,血肌酐下降42.6%。结论:对小儿先心病术后ARF及早进行P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体外循环(CPB)导致心脏植物神经系统(CAS)损伤的机理,了解温血心停跳液能否防止CPB后心率变异性(HRV)的降低,采用对照方法观察了温血心停跳液与冷晶体心停跳液对狗HRV的影响。结果显示:CPB后温血心停跳液组(WB组)和冷晶体心停跳液组(CC组)的全频谱(TP)、低频(LF)和高频(HF)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且CC组比WB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LF/HF在组内及组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CPB后24小时平均心率(MHR)明显增加(P<0.05),且CC组高于WB组(P<0.05)。本研究表明:采用温血心停跳液或冷晶体心停跳液的CPB不会干扰CAS平衡,但均能使HRV降低,温血心停跳液不能防止HRV损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73例梗阻性黄疸和39例单纯胆囊结石(G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吲哚美辛的调节。根据研究目的将梗阻性黄疸分为<60岁非吲哚美辛组(A组)、引哚美辛术前组(B组)、吲哚美辛术后组(C组)、胆道恶性梗阻(D组)、胆道良性梗阻(E组)和老年胆道梗阻(F组)。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各组SV、CO和CI显著高于G组(P<0.01),MAP、SVR和PVBF显著低于G组(P<0.01)。B、C两组与其它实验组比较MAP、SVR和PVBF有显著改善,但与G组比较仍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作者认为吲哚美辛有改善梗阻性黄疸循环功能、PVBF和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军  许乃贵 《当代医师》1998,3(11):15-17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RF)的载脂蛋白(Apo)水平与血脂酐(Cr)和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采用免疫法测定36例CRF病人及正常对照者20例血清Apo的水平。结果显示:CRF病人血浆Apo水平明显异常并与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相关(P〈0.05)。结论说明:Apo异常不权是肾功能减退的结果,而且还影响肾脏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急性肾衰竭(ARF)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6例CPB心脏手术后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6例中有5例死亡,病死率为83.3%。2例未来得及透析治疗即死亡;3例血液透析者均死亡,1例经腹膜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治愈出院。结论CPB心脏手术后发生ARF与CPB时间长、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差、老年及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因素有关,围术期对上述高危因素需充分重视;术后一旦发生ARF宜及早行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2.
心肺转流术后肾损伤机制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心肺转流(CPB)技术不断地改进,但心脏手术术后肾功能不全仍时有发生。文献报道CPB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40%,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为1%~10%。而且一旦发生了ARF,其预后差,病死率高达40%~80%。本研究就CPB术后肾损伤的机制、危险因素及现有保护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尿NAG活性及血CysC在小儿心脏术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血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小儿先天性心脏患者体外循环(CPB)术后早期肾功能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0例行心内直视术的患儿为观察组,同期16例非体外循环开胸手术者为对照组;患者术前肾功能均正常。两组在术前、术后3、24h检测血Cr、CysC及尿NAG、Cr,并计算尿NAG活性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1)观察组患儿尿NAG活性与血Cr、血CysC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呈正相关(r=0.711,P〈0.05;r=0.802,P%0.05);尿NAG活性和血CysC在术后24h仍保持较高水平,而血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已恢复至正常值。(2)观察组术后3、24h尿NAG活性、血Cr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3)两组各时点血CysC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尿NAG活性及血CysC可作为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肾小管及肾小球滤过功能监测的良好指标;体外循环可给术后肾小管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44例心脏病需体外循环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予充液中加入银杏叶提取物2mg/kg体质量,对照组应用常规予充液.分别在术前、主动脉阻断后1h,术后6,12,24和48h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IL-1β,IL-18和S100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自CPB结束即刻开始,血清IL-1β显著升高,观察组血清IL-1β自主动脉阻断1h开始升高,持续至术后48h,自主动脉阻断1h开始,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自术后6h开始,血清IL-18持续升高至术后48h,观察组血清IL-18主动脉阻断1h开始,血清IL-18持续升高至术后48h,主动脉阻断1h,对照组血清IL-18低于观察组,但术后6,12,24,48h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S100蛋白自CPB结束开始升高,持续至实验结束,自主动脉阻断1h开始至术后48h血清S100蛋白水平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细胞因子IL-18参与脑组织损伤过程,GBE可调节细胞因子,使血清S100蛋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与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发展的联系?方法:选取2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两组:A组(VAP组),B组(对照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1),体外循环后20 min(T2),体外循环后40 min(T3),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4)采集所有患者左心房血液,利用流式细胞术法观察粒细胞TLR4的表达变化?同时分析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术中体外循环手术情况,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状况?结果:有8例患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T3?T4时间点左房血粒细胞TLR4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结论:长时间体外循环通过激活TLR4促进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CPB心脏手术前后纤溶调节系统(PAI/tPA)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间救治的44例行CPB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术前8h给予肌注地塞米松0.3mg/kg体重,于手术前1天,手术后1、6、24h4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含量,同时记录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干预组PAI水平要后各时点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且高于对照组术后相应各时点水平(P<0.05)。干预组tPA水平各术时点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各时点比较普遍降低。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PB心脏手术前使用地塞米松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维持血液PAI和tPA比值平衡,减轻纤溶亢进,达到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地塞米松价格便宜,获得方便,可为病人节省大笔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不停跳对血清IL-6、IL-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中心脏停跳或不停跳对血清IL-6、IL-8的影响。方法:20例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n=10):A组在常规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情况下施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手术,B组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每位病人在术前、体外循环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术后第6,24和48h,桡动脉采血测定IL-6和IL-8。结果:(1)A组IL-6平均水平在体外循环开始后逐渐上升,在体外循环结束、术后第6,24及48h,均比体外循环开始前明显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与B组相比,A组患者在术后第6,24,48h的IL-6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P<0.01,P<0.05)。A组患者IL-8在体外循环结束后迅速达到高峰(P<0.01),术后24h恢复正常。与B组相比,体外循环结束及术后6hIL-8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在心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引起病人血清IL-6和IL-8水平升高 ,心脏停跳方法将加重这种改变。建议尽可能地采用心脏不停跳和尽力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后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2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围术期3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1)术后早期心肺功能不全、(2)术后24h内心搏骤停、(3)术后早期低心排综合征、(4)术后24h内大量输注库血为术后ARF发生的高危因素。提示优化围术期处理是预防心脏瓣膜手术后ARF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对复杂先心病术后急性肾衰(ARF)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复杂先心病术后出现ARF患儿实施PD,观察治疗前后K+、肌苷(Cr)、尿素氮(BUN)及HCO3-等的变化。结果经PD治疗2-10d患儿全部存活,PD48h后与PD前相比,各项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D结束后除BUN和平均动脉压(MAP)外,其他观察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纠正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效果优于Cr和BUN的清除。结论PD是治疗小儿复杂先心痛术后ARF有效方法,尽早PD是治疗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20.
伍育旗  余旻  杨卫东  于超  郭昌云  黄睿  肖倩  江高燕 《医学综述》2013,19(13):2432-243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患者71例,其中发生术后肾功能损害的2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术后肾功能无损害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0 min、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年龄≥50岁、术前肾功损害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高危因素;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4.937,95%CI 1.481~16.46)、术前肾功损害(OR=9.847,95%CI 1.016~95.42)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和掌握引起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可避免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