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炎的病理特征是血管壁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样坏死。临床特征是多器官损害,具体表现取决于被侵犯血管的部位和范围。本文仅讨论几种与肾脏有关的原发性血管炎。一、韦格内(Wegener’s)肉芽肿发病原因多认为是一种过敏反应。某些研究显示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类似IC沉积物和CIC阳性,免疫荧光有IgG、C_3沉积,因此提示CIC是致病的基础;但另有认为标本上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是难令人信服的阳性。此外,还有材料表明患者细胞免疫也可能有损害。本病无性别差异,多见于中年。坏死性肉芽肿血管炎主要侵犯呼吸道和肾脏。临床典型表现有两大组症状:一是呼吸系统,包括鼻粘膜溃疡、慢性鼻窦炎、咳嗽、咯血等,可伴胸膜炎和/或肺实质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常伴有机体免疫功能的受损,病人感染发生率增高。发生此种免疫缺陷的真正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了,一般多归因于尿毒症毒素或营养失调。虽然尿毒症免疫受损亦与其体液免疫的改变有关,但多是细胞免疫改变所致。尿毒症患者可有淋巴细胞减少,皮肤试验反应降低,皮肤移植存活期延长及对T依赖抗原的低反应性。本文就近年来慢性肾衰的免疫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慢性肾衰血透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抑制状态已有许多研究。在淋巴细胞亚群方面的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数目常常减低,并随透析时间的延长而表现更为明显。很多作者发现辅  相似文献   
3.
尿路感染的综合研究30年总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60年代初本所在国内率先进行尿路感染(下称尿感)研究。目前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下述创新之处;①组织中南地区有关医务人员对妇女尿感发病率进行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调查;②在国内首次报告尿毒症并发尿感的特殊表现及其影响;③在国内首次报告真菌性屎感;④在国内首次提出慢性肾盂肾炎的新概念及其与返流性肾脏病的关系;⑤在国内首次报告返流性肾脏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⑥在国内首次报告用不沉淀尿找白细胞和细菌。白细胞排泄率及其临床意义,此较传统的Addis计数准确,⑦国内首次研制和报告Gtiess试验等化学试验对诊断的价值;⑧国内首次研究和报告了沉淀和不沉淀屎用染色或不染色的方法找细菌及其意义;⑨国内首先报告并指出,不能用传统导尿定性培养的方法来诊断尿感,定性培养仅对膀肫穿刺尿才有意义;⑩国内首先研制和报告了简单倾碟法,玻片培养法,较传统定量的培养方法简便,亦准确,⑾在国内首先研究和报告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和用ACB法作尿感定位,⑿在国内首先报告和提出了用单剂疗法治疗膀胱炎,14天疗法治疗一般肾盂肾炎,6周疗法治疗复杂性肾孟肾炎,对经常再发的病人则应给予长疗程低剂量疗法;⒀报告了一组国际上追踪时间最长的病例(16年),表明非复杂性尿感,纵使反复再发,罕见发生慢性肾盂肾炎(这是国际争论热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RF)的载脂蛋白(Apo)水平与血肌酐(Cr)和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采用免疫法测定36例CRF病人及正常对照者20例血清Apo的水平。结果显示:CRF病人血浆Apo水平明显异常并与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相关(P<005)。结论说明:Apo异常不仅是肾功能减退的结果,而且还影响肾脏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儿童的肾病综合征绝大部份是微小病变型,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的治疗价值是确定的,但成人却不一定有效;微小病变者对激素有效,而膜性或增殖性病变者则否。作者对新近的一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清楚地表明以前诊断为微小病变组内,其实包括了一些早期的膜性肾小球病变,  相似文献   
6.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检查和实验材料研究,提示在肾脏疾病过程中局部血管内凝血起重要的作用,全身高凝状态可招致肾功能恶化和合并血管栓塞。本文报告50例肾小球肾炎凝血值的研究,在试管中能认识的凝血促进因子的影响范围及临床上的影响。50例中勇24例女28例,年龄12~78岁(平均37±16岁)。并以20例健康人和70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各种内科病住院患者作对照。  相似文献   
7.
肾脏解剖和生理的特点,对临床用药有特殊的相关:药物可致肾损害;罹病的肾脏影响着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品种繁多,肾毒性、代谢或排泄各不相同,构成错综复什的图像。但临床上又必须认识它,特别对罹患肾脏病者,才能提高用药技巧,防止医源性损害,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
从误诊教训认识肾结核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结核起病潜隐,发展缓慢,如不提高警惕,每易造成诊断延误。尸解病例生前得到诊断者仅20%。一组报道就诊时能在临床上最初诊断是肾结核、以后得以证实无误者仅6.1%,出现症状后虽多次就诊,但在一年后才获诊断者占72%。足见提高本病的诊断认识十分重要。本文从探索误诊教训的角度,结合文献温习,期望从中提高临床警惕性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9.
许乃贵  潘健涛 《新医学》1989,20(12):621-623
21例(男14,女7)60~70岁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急性肾衰3例,采用间歇性腹透(IPD)治疗,2例在10天内痊愈,1例透析后第2天死于原发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18例慢性肾衰先用IPD 2周后用不卧床持续性腹透(CAPD)治疗。透析时间最长7个月,最短15天,平均4.7个病人月,存活者多在治疗1周后,临床均有改善,死亡者6例。表明老年人腹透有其特殊性,并且仍不失为一行之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尿路感染相当多见,尤其好发于女性,大约有6%的育龄妇女发生过急性尿路感染。故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是临床工作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尿细菌培养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既往多为尿细菌定性培养,但污染率很高,清洁中段尿培养的污染率竟可达56.1%,导尿标本的污染率也达18.9%以上。因此,若不做尿细菌定量检查,则尿路感染的诊断是不可靠的。尿细菌定量培养的标准是在未用抗菌药物前,其菌落计数≥10~5/ml者为有意义的细菌尿;10~(4~5)/ml为可疑,应再作培养复查,或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