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伍长学  肖锡俊  袁宏声 《心脏杂志》2006,18(5):568-569,573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心脏手术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的干扰。方法选择心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微量蛋白水平。结果术后尿白蛋白(A lb)、免疫球蛋白G(IgG)和α-微球蛋白(α-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均高于术前,而血液BUN、Cr水平没有显著变化。术后抑肽酶组尿A lb、IgG、α-MG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NAG、BUN、Cr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尿A lb、IgG、α-MG、NAG能反映早期肾损害,但尿A lb、IgG、α-MG容易受抑肽酶干扰,因此不适合监测心脏手术患者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观察硝苯地平和维生素C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LPO和红细胞SOD含量的影响,并与常规手术病人进行对比,发现在再灌注过程中,对照组血浆LPO含量升高,红细胞SOD含量降低,硝苯地平组和维生素C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表明硝苯地平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效果与维生素C相同。  相似文献   
3.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PVE病程中栓塞和死亡的发生较为多见,赘生物的大小与栓塞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将赘生物大小作为外科治疗的重要指征之一。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间我们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2例有较大赘生物的PVE患者,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左心瓣膜病变伴随的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的可行性.方法:100例拟行瓣膜置换术的左心瓣膜病变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9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73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RT-3DE图像,测量并计算瞬时三尖瓣最大反流容积、右心房容积、三尖瓣最大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三尖瓣最大反流容积/右心房容积.对相关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三尖瓣最大反流容积、右心房容积及两者比值的2DE和RT-3DE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测值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r=0.867,0.897.结论:RT-3DE定量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是可行的,用于临床评价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心悸3个月余,反复咳嗽、双下肢水肿10个月余入院。查体: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特点,分析影响手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前感染情况,分为感染活动型、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比较三组患者间围手术期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活动型患者具有基础心脏病史比例显著低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而其血白蛋白、血白细胞等血液指标异常率、急诊手术治疗的比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三组患者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Ⅲ~Ⅳ级、血沉异常、急诊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增高。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体外循环(CPB)及抗生素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咽部菌群及手术切口细菌定植的影响。CPB前及后5天进行了咽部和手术切口采样细菌培养。术后咽部细菌明显减少(P<001),咽部菌群构成中草绿色链球菌、奈瑟氏菌增加,四联球菌减少(P<001)。术后6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细菌定植,这种细菌定植与监护室观察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有关。认为:在可能情况下缩短监护室观察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对防止CPB术后瓣膜置换术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肖锡俊  唐兰珍 《华西医学》1993,8(2):198-200
对1985年11月至1992年1月治疗的13例小儿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进行了随访。除1例出院后突然死亡外,余12例患儿原有症状消失,右房室明显缩小、心功能改善,但超声心动图患儿均有二尖瓣返流,其中1例为中度返流。由于术后存在二尖瓣返流和可能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作者认为不完全心内膜垫缺损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外周血炎症标志物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根据其心律将47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分为二组,窦性心律组:23例,二尖瓣病变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心房颤动组:24例,二尖瓣病变伴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分别检测二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C-反应蛋白(CRP)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房前后径(LA)。结果:二组患者间WBC、NEU%及CRP的差异不明显(P〉0.05)。伴有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其LA径及外周血中ACE含量均高于窦性心律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伴心房颤动患者的LA径与外周血ACE含量呈直线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与LA径及外周血ACE有关。结论: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其持续性心房颤动与外周血ACE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陶传敏  李萍  肖锡俊 《华西医学》1999,14(4):397-398
心脏病手术患者术前 1天及术后 5天于咽部及手术切口区域采集标本 ,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四区划线培养计数菌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 2 9例咽部菌群总量明显减少 (P <0 0 1) ,菌群构成比明显改变 (P <0 0 1) ,6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细菌定植 ,其中 5例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而先心病手术患者 4 2例咽部菌群总量和菌群构成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17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细菌定植 ,其中 16例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体外循环手术后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咽部菌群明显变化 ,这种变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