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玲  李玲  皮景巧  邓敏娉 《广东医学》2007,28(11):1888-188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对1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因早发现、且得到及时治疗及优质的护理,移植术后7~13 d缺氧症状缓解,胸腔积液消退.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一旦并发胸腔积液,不仅需要及时正确治疗,护理也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目前相关研究,进行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总结。结果 36例胸腔积液患者术后给予支持对症治疗和积极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胸腔积液吸收良好,三周内基本痊愈。结论肝移植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受术前、术中、术后等多因素影响,应加强病情观察,及时正确治疗,强化临床护理干预,促进肝移植患目的初步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及个人体会,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成功实施原位肝移植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年B超机应用后胸腔积液的常规检查逐渐被B超检查所替代。当胸腔积液量较多时无需定位即可抽出,然而在胸腔积液量少且胸膜增厚、粘连的情况下,胸穿在B超引导下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我院多年来在B超引导下胸穿的68例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B超探查胸腔积液1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超检查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分别进行B超及X线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配合适当的胸穿治疗。结果:儿童胸腔积液包裹成多房者较多见;B超检查基本能明确胸腔积液的类型,部位和积液量,诊断符合率为94%,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80.8%;B超检查定位后胸腔穿刺容易成功,尤其是包裹或多房性胸水,结论:B超检查对胸腔积液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帮助定位,定量,指导胸穿治疗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和总结了11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10例肝移植术后,超声正确诊断肝动脉拴塞3例、门静脉栓塞6例、下腔静脉栓塞7例、肝静脉狭窄1例、胆管并发症8例、胸腔积液79例、腹腔积液例78例、肝周积液31例,误诊肝动脉栓塞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肝动脉栓塞假阳性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X线表现及成因,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肝移植患者于术后2周内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周内每日摄床旁胸部X线片1次或2次,以后视情况复查。结果胸腔积液23例:单右侧胸腔积液20例,双侧胸腔积液3例;肺水肿10例:间质性肺水肿9例,急性肺水肿1例;肺部感染7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肺不张2例。结论床旁胸部X线检查是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常规监护手段,对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致胸腔积液1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癌的介入治疗即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现已成为不能切除的肝癌非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方法[1]。胸腔积液是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病原因,对预防和治疗并发的胸腔积液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出现胸腔积液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54.0±1.6)岁。我院介入科收治的肝癌患者300例,介入治疗后出现胸腔积液占4.67%。均经临床、B超及CT检查及甲胎蛋白(AFP)测定,其中8例在CT引导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6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结果.结果 血管并发症8例,胸腔积液38例,腹腔积液15例,腹腔血肿5例,胆总管狭窄3例,肝门部脓肿l例.成功进行超声引导介入35例,其中肝活检19例,胸腔穿刺11例,腹腔穿刺4例,肝门部脓腔穿刺引流1例.结论 介入性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胸腔积液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3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发生情况,旨在完善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的诊治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诊断老年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价值和安全性研究,对老年不明胸腔积液患者最终病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德国STORZ内科电子胸腔镜对68例老年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镜检查,术中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直视下多点活检,明确胸腔积液成因,观察术中术后患者病情变化。结果68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中病理确诊63例,诊断阳性率92.6%,其中结核病26例(38.2%);恶性肿瘤31例(45.6%);慢性脓胸3例(4.4%),曲霉菌感染1例(1.5%),活检组织中可见大量曲霉菌菌丝。非特异性炎性改变7例(10.3%),其中2例最终诊断肺血吸虫病伴胸腔积液,另5例原因不明。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经内科胸腔镜检查诊断阳性率高、安全、微创、有效,可作为临床常规诊断手段进行推广。老年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其首要病因是恶性肿瘤,次要病因为结核。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常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1例移植肝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胆管、肝实质声像图改变,并对病变部位引导活检或置管引流。结果:移植后2周内,各例均有移植肝不同程度增大、实质回声增强、肝动脉血流速度减低和门静脉血流速度增高。2例肝内胆管呈轻度扩张,2周内恢复。并发胆道感染、肝脓肿各1例,各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胸腹腔积液。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肝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并提高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胸水患者胸水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入住传染科的肝硬化合并大量胸水病例190例,经治疗胸水均消退,随访患者胸水再发情况。将其是否胸水再发分为无胸水再发组(n = 161)和胸水再发组(n = 29),收集2组的性别、年龄、血常规、肝功能、血生化、彩超、置管时间等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AUROC曲线验证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  结果  190例患者中,经治疗胸水消失后再发29例(15%),将190例患者基线的年龄、性别、血常规、肝功能等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OR = 1.018,P = 0.028)、血肌酐(OR = 0.978,P = 0.024)、门静脉流速(OR = 0.660,P = 0.048)、置管时间(OR = 1.801,P < 0.001)是肝硬化患者胸水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个危险因素和模型的AUC分别为:0.673、0.619、0.831、0.969、0.977,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率分别为89.7%、92.9%、91.8%。  结论  肝硬化合并胸水患者胸水再发预测模型能准确地预测胸水再发风险,对影响因素的早期干预,能减少肝硬化患者胸水再发,并为医务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成人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回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成人肝移植术后早期(3个月内)肺部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肝移植术后与肺部并发症(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肺水肿、肺不张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发生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有34例患者合并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69.4%。最常见为胸腔积液(n=26,53.1%),其后依次为肺部感染(n=8,16.3%)、肺不张(n=6,12.3%)、急性呼吸功能衰竭(n=5,10.2%)、肺水肿(n=2,4.1%)。与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病例相比,发生者组的死亡率明显偏高(P=0.048),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明显延长(P=0.042),术后第1天的凝血功能较差(P=0.023)。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仅3例需行引流术,其他均自愈。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肝移植术后的早期肺部并发症对提高肝移植患者的预后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湛元 《河北医学》2010,16(1):38-4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胸腔积液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回顾45例行原位肝移植的病例的资料,分析其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术后32例次(32/45,71.1%)发生胸腔积液。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肺功能异常、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总量〉1000 ml、机械通气时间〉12 h、手术时间、术后再次手术、术后合并肺感染、术后合并腹水是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肺功能异常、术中输血总量〉1000 ml、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 h、术后再次手术、术后合并肺感染、术后合并腹水与胸腔积液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胸腔积液的原因是多样的。术前改善肺功能、术中尽量减少出血,控制输血量,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可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加肝动脉血供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方法 切除85 %肝脏诱导大鼠肝衰 ,将 30 %肝脏移植于残肝下方 ,通过右肾动脉行移植肝门静脉动脉化并建立肝动脉血供。观察肝衰组和移植组大鼠存活率、肝功能和结构改变。结果 移植组 2周存活率为 73 3% ,肝衰组 4 8h存活率 0 % (P <0 0 5 )。移植术后 14d残肝明显增生 ,肝功恢复正常 ,移植肝萎缩纤维化。结论 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为急性肝功衰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使原肝再生功能恢复而移植肝萎缩  相似文献   

16.
Pleural effusion after hepatectomy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prolonged hospital stays. Several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pleural effusion. However, there are no researches concerning the role of the initial 12-h operative fluid volum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initial 12-h operative fluid volume during liver resectio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leural effusion after hepatectomy. In this study,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 of 470 patients consecutively undergoing elective hepatectomy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December 2012. W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aseline and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variable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whether the initial 12-h operative fluid volume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leural effusion after hepatectomy.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identified 2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leural effusion: operative time [odds ratio (OR)=10.2] and initial 12-h operative fluid volume (OR=1.0003). Threshold effect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initial 12 h operative fluid volum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pleural effusion when the initial 12-h operative fluid volume exceeded 4636 mL. We conclude that the initial 12-h operative fluid volume during liver resection and operative time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leural effusion after hepatectomy. 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fluids should be restricted properly.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段联合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适应证及经验.方法:对本院10年间施行肝段联合切除的23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肝段切除术式:Ⅱ、Ⅲ段联合切除177例(177/232,76.29%),Ⅱ、Ⅲ、Ⅳ段联合切除9例(3.88%),Ⅴ、Ⅵ段联合切除11例(4.74%),Ⅵ、Ⅶ联合切除8例(3.45%),Ⅱ、Ⅲ、Ⅴ、Ⅵ段联合切除6例(2.59%),Ⅱ、Ⅲ、Ⅳ、Ⅶ段联合切除6例(2.59%),Ⅱ、Ⅲ、Ⅳb、Ⅵ段联合切除附加肝门胆管整形、胆肠内引流术11例(4.74%),Ⅱ、Ⅲ、Ⅳb、Ⅶ段联合切除附加肝门胆管整形胆囊瓣修补4例(1.72%).结果:术后并发症56例(56/232,24.14%),包括胆漏、切口液化、裂开、肝功能不全、膈下积液、脓肿、应激性溃疡出血、急性胆管炎、胆道出血、腹腔出血、肺部感染.死亡3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1例,肝功能衰竭2例.肝内结石残留22例,残石率9.48%,经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17例,结石取净率77.28%.202例(随访率87.07%)获访0.5-10年,16例结石复发.结论:肝段联合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治愈性治疗手段之一,肝脏移植已经成为肝脏外科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我国,大部分肝癌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单纯外科手术切除的机会,需要个体化综合治疗才能提高疗效,其中,肝脏移植也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中晚期肝癌,如何降低肝移植术后的肝癌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需要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而对于肝移植后的复发性肝癌,谨慎开展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临床研究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人工胸水微波消融膈顶部肝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肿瘤医 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病灶数目≤3个,直径≤5 cm,34例膈顶部肝肿瘤患者,符合微波消融适应证; 先建立人工胸水,然后采用B超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肝肿瘤,术后3~4周后复查增强CT或者MRI,评估肿瘤消融疗 效,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34例患者共49个病灶,其中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30例(88.2%),部分消融(part ablation,PA)3例(8.8%),消融进展1例(2.9%),术后出现新发病灶;34例患者人工胸水量(1 580±230.7) mL,1例出现血 性胸水,1例出现膈肌热损伤、1例胆汁瘤合并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超声引导联合人工胸水微波消融 膈顶部肝肿瘤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草药治疗银屑病所致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34例中草药治疗银屑病所致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损肝药物、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多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尿液发黄;实验室检查可有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表现.所致药物性肝病以药物性肝炎常见,占67.6%,肝硬化占26.5%,肝衰竭占5.9%,常见并发症有腹水、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腹膜炎、胸腔积液、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本组患者死亡率为2.9%.结论中草药治疗银屑病所致药物性肝病临床并不少见,长期服用可致肝硬化,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