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3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胸部X线平片及CT诊断为原发性纵隔肿瘤138例,均行外科手术并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138例术后病检:畸胎类肿瘤39例,胸腺肿瘤44例,神经源性肿瘤29例,纵隔囊肿11例,胸骨后甲状腺肿5例,其它纵隔肿瘤10例。手术完全切除130例,姑息切除1例,切除率949%,手术未能切除7例,手术后死亡2例。结论:胸部X线平片和CT是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宜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2.
梁萍  方华盛  谢敏 《广西医学》2007,29(3):438-439
原发性纵隔壁肿瘤的种类很多,不少肿瘤缺乏特征性表现,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我院近年诊治原发性纵隔肿瘤128例,通过对X线、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重新评价某些经典X线征象的诊断价值,探讨X线平片漏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5例脊柱结核病人的X线平片、CT片和手术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估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X线平片可见骨质破坏、死骨形成51例,椎旁或腰大肌脓肿30例,椎间盘受累41例,可疑椎管狭窄5例,疑诊肿瘤3例。CT可见骨质破坏63例、死骨形成60例,椎间盘破坏50例,椎旁或腰大肌脓肿49例,椎旁干酪样变或瘢痕形成12例,椎管狭窄34例。X线平片和CT与术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46%(51/65)和100%(65/65)(P<001)。作者认为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基础,CT可提供更精确的术前参考资料,对早期诊断和决定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入路、病灶清除及椎管减压的范围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确纵隔胸腺肿瘤的X线、CT、MRI影像特征,以提高正确诊断率。纵隔胸腺肿瘤50例均拍胸中正侧位片,其中CT检查10例,MRI检查5例。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大小、密度等。结果显示:X线阳性46例,余4例由CT或MRI发现;病变位于前纵隔43例,中、后纵隔7例;圆形和椭圆形44例,多球状2例,不规则形4例;密度均匀40例,不均匀6例,其中钙化2例。CT见病灶密度高低不等,CT值为14-36HU。MR  相似文献   

5.
明确纵隔胸腺肿瘤的X线、CT、MRI影像特征,以提高正确诊断率。纵隔胸腺肿瘤50例均拍胸部正侧位片,其中CT检查10例,MRI检查5例。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大小、密度等。结果显示:X线阳性46例,余4例由CT或MRI发现;病变位于前纵隔43例,中、后纵隔7例;圆形和椭圆形44例,多球状2例,不规则形4例;密度均匀40例,不均匀6例,其中钙化2例。CT见病灶密度高低不等,CT值为14~36HU。MR信号介于肌肉和脂肪之间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重症肌无力占18%,手术病理证实胸腺瘤26例、胸腺癌19例,胸腺脂肪瘤4例、胸腺脂肪肉瘤1例。结果提示:胸腺肿瘤行X线、CT、MRI检查无论有无临床表现均可明确诊断,但对良恶性的判定较为困难。一般有分叶,与近位组织器官粘连,近位淋巴结增大,多发病灶者均提示为恶性征象。CT和MRI更有利于对肿瘤的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随诊中胸部CT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术后出现临床症状,行胸部CT扫描证实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例85例,着重分析此类患者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常用CT征象及部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手术方式、TNM分期的可能关系。结果认为:CT对食管癌术后胸内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有普通X线检查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某些术后短期内CT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可能是术前已经存在,而术中又不普发现的:对中晚期患者术后除常规行胸部X线片及食管造影检查外,应考虑行CT扫描,  相似文献   

7.
CT在输尿管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  陈惠海 《河北医学》2000,6(10):880-881
目的:探讨CT在B超、X线易漏诊的输尿管小结石以及X线阴性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有肾绞痛或血尿等症状而拟诊为输尿管小结石的病人,行B超、X线平片、IVP以及CT检查。结果:B超检出率16%,X线平片及IVP检查率25%,CT检出率87.66%。结论:CT诊断输尿管小结石,尤其是X线平片、IVP以及B超不能发现的小结石或X线阴性结石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胸部创伤的X线及CT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35例胸部创伤的X线表片及CT表现,CT扫描均采用骨算法重建,拍照时采用两种窗位拍摄,结果 胸廓骨折X线平片检出27例,CT检出21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膜外伤CT检查22例,X线平片检出13例;肺部损伤CT检查,35例,X线平片检出15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05),结论有:胸廓X线平片仍然是胸部创伤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脊柱骨折的X线平片与CT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报道85例脊柱骨折的X线平片与CT扫描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X线平片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84.9%,CT为97.8%。并讨论了X线平片及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限度。  相似文献   

10.
詹瑞森  黄贤炎 《湖南医学》2000,17(4):244-246
〖目的〗探讨CT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70髋)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病人及30例(40髋)正常人进行CT检查,并将其结果与MRI及X线平片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中Ⅰ期者X平片为40例,CT为25例;Ⅱ期者X平片为15例,CT为30例;余10例Ⅲ~Ⅳ期者X线平片与CT相同。〖结论〗虽然CT诊断不如MRI灵敏,但在显示股骨头骨折方面明显优于MRI及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1996年~2003年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纵隔肿瘤的检出情况及X线表现,探讨健康体检在发现原发性纵隔肿瘤方面的意义和方法步骤,评价X线检查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59个病例均经电视透视发现纵隔异常阴影后,再摄取胸部正侧住片进行初步诊断,最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前纵隔胸腔入口区肿块90%为胸内甲状腺肿,心脏大血管交界区之前的肿瘤100%为胸腺肿瘤和畸胎类肿瘤,83%的后纵隔肿瘤为神经源性肿瘤。37例纵隔肿瘤(63%)可见“胸膜外征”。在电视透视发现的59例纵隔肿瘤中,有28例(48%)在胸部正侧位片中不能显示。结论:健康体检胸部电视透视是早期发现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电视透视与正侧位胸片相结合是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21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平片,脊髓造影,CT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X线平片及脊髓造影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CT检查准确率高,可定性诊断,尤其对早期轻微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27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特别是术中防治意外损伤及保证手术安全的技术问题。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2例中神经源性肿瘤占28.3%。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7.6%)和畸胎样瘤(20.l2%);X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眩为73.9%(201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266例,经颈部手术4例,颈胸分别切口同期手术2例;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或囊肿完全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术中上腔静脉损伤4例。其中1例经右心耳上腔静脉插管后修补 ,二期(术后2周)拔除上腔静脉插管治愈。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2.2%。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操作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肺癌钙化的CT表现,探讨CT在肺癌钙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例肺癌钙化的CT资料,重点对肺癌的钙化形态、发生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 细砂粒钙化7例,CT值偏低,X线平片无1例显示;斑片状钙化3例,CT值偏中,X线平片大多不能显示;结节状钙化2例,CT值最高,X线平片均能显示。结论 CT检查是肺癌钙化检出的重要手段,钙化形态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纵隔肿瘤CT诊断7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进行性分析。依据纵隔九分区划定肿瘤部位。结合密度测定判断肿瘤的为源。结果:不同质地的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及特征CT表现,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达96.05%。结论:CT对提高原发性纵隔铁术前诊断率,指导临床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同时CT可鉴别引起纵隔增宽的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68例(80眼)眼外伤的X线平片、B超、CT和MRI资料,比较其对眼外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80只伤眼中57眼合并眼部异物,在合并的69枚眼眶部异物中非磁性异物65枚,磁性异物4枚。X线平片、B超、CT和MRI对69枚异物(眼球内48枚,眼球壁13枚,球后6枚,眼睑2枚)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9%、74%、91%和90%。6枚球壁和邻近球壁异物X线平片定位错误。MRI诊断伤后10~62d眼内出血13眼,B超诊断4眼,CT未诊断1眼。B超诊断玻璃体混浊58眼,MRI和CT分别诊断33眼和11眼。40眼外伤性白内障经B超、CT和MRI分别诊断20眼、21眼和18眼。CT和MRI诊断2例球后脓肿,而B超未能诊断。CT诊断4例眼眶骨折,X线平片和MRI各诊断2例。结果提示:CT和MRI是检出眶内异物的最有效方法,B超主要适用于眼内和眼球壁异物的诊断;MRI可检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少数非金属异物和较小铁异物;MRI诊断眼内亚急性和慢性期出血优于CT和B超;CT诊断眶壁骨折优于MRI和X线平片;B超诊断玻璃体混浊优于CT和MRI  相似文献   

17.
杨林  邵柏林 《河北医学》1998,4(11):27-29
笔者对常见9种原发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79例放射学影像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常规X线平片基本上都能显著其病变特征,作出正确诊断,由于X线平片可以反复检查,动态观察,可判断病变消长,直观,经济简便,故而仍为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首选检查,CT敏感性高,对早期轻度病变及病变细节显著优于平片,增强扫描对估计骨髓,软组织和大血管是否受累及其范围的显示也优于X线平片,两侧肢体骨髓腔CT值比较,有助于诊断和鉴别,对骨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中窝底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利用CT、MRI、CAG及X线平片等以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供血,明确其与周邻结构关系;选择冀点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颅中窝底肿瘤。结果:显微手术切除颅中窝底肿瘤15例,肿瘤全部切除14例,全切除率93.33%,无手术死亡。10例经7个月~5年随访,平均4.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能正确辩认肿瘤与周邻结构的关系,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MRI在四肢骨巨细胞瘤检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MRI在四肢骨肿瘤检查中的作用,对8例四肢骨肿瘤病人同时行MRI、CT和X线平片检查,并将影像资料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例MRIT1 WI均呈均匀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3例T1和T2 WI呈混杂信号。1例X线平片和CT术前表现为骨巨细胞瘤,MRI呈动脉瘤性骨囊肿表现。CT和X线平片均表现为限局性骨质破坏,呈膨胀性,骨皮质变薄或消失。结果表明,MRI在显示肿瘤基质、肿瘤内出血和坏死、肿瘤在髓内范围及其周围情况方面较优越,CT在显示骨质破坏、轻度骨膜反应方面较优越。  相似文献   

20.
范庆浩  徐持平 《浙江实用医学》2004,9(5):342-342,370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7例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类别和部位、诊治手段及疗效.结果13例肿块完整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2例无法切除仅作活检术.术后住院死亡1例.结论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种类繁多,症状不典型,胸片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一经确诊断需立即手术.良性肿瘤手术疗效良好,恶性、巨大肿瘤为外科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