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研究试图了解尿免疫复合物(UIC)检测能否反映肾小球所发生的免疫病理改变。结果表明UIC主要出现于肾小球病变严重的病人,如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膜性肾病(MN),弥漫增殖性肾炎(DPGN)或免疫复合物(IC)介导致病的临床类型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APSGN),狼疮肾炎及部分肾炎性肾病(NNS)患儿尿液之中。UIC阳性病人肾小球多伴有IgG及C3沉积,分析表明IgG类UIC检测能提示IgG类IC所致肾病变,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迁延性肾病变不易检出UIC。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二例刘桂茹,谢桂芝(中国医科大学,沈阳第一附属医院,11000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进性肾炎,RPGN)系主要以急性少尿或无尿、血尿、高血压、高氮质血症、肾功能急剧恶化为特点的一种综合征。病理组织学特征为严重弥漫性肾小球损害...  相似文献   

3.
报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及肾移植术后病人尿二肽氨肽酶Ⅳ(DAPⅣ)的活性。结果表明有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人此酶活性增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肾移植术后合并急性排斥反应,此酶活性增高幅度大,出现时间早,敏感性较尿N-乙酰-β-葡萄糖酰胺酶(NAG)、血肌酸酐水平及尿量的变化等指标为高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多见于儿童,儿童AGN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已有详尽资料和深入了解,而老年人AGN则尚少见。近年来,随着肾活检的普遍开展,发现儿童及成人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绝大多数为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但也有少数病人为膜增殖及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但也见于其他病原体感染后[2]。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除有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的临床表现,还有其他特殊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现将本院7例老年人AGN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病例选择本院1981N1994年作…  相似文献   

5.
狼疮性肾炎尿NAG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在狼疮肾炎(LN)患者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00例正常人和30例狼疮疮性肾炎(LN)患者进行血肌酐及尿NAG活性测定。用生化法测定血肌酐,用硝基苯酚比色法测定尿NAG。结果LN患者在肾功能正常时NAG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LN患者在肾功能不全时NAG活性较肾功能正常明显增高(P〈0.05);血肌酐及尿NAG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正常对照(18人),狼疮性肾炎活动期(23人),狼疮性肾炎缓解期(12人)尿液N-乙酰-β-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β_2-徽球蛋白(β_2-MG),发现尿NAG、β_2-MG升高与狼疮活动有关,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规治疗效果,尿NAG、β_2-MG升高者其疗效差于尿NAG、β_2-MG正常者。  相似文献   

7.
三种不同肾脏病尿蛋白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尿微蛋白系列测定161例,尿蛋白<++(<100mg/dl)的蛋白尿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慢性间质性肾炎(CIN)、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和糖尿病肾病(DN)3组间的尿RBP、Alb、Ig6和NAG有显著差别。Alb/RBP之比值:CGN>DN>CIN,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鼠马杉氏肾炎也称为肾毒性血清性肾炎(NSGN),其发病早期肾小球合成的白三烯(LT)升高,伴有肾小球增殖性核抗原(PCNA)(+)细胞及肾小球增殖活性(GPA)的增加。用花生四烯酸5-脂氧化酶抑制剂治疗NSGN大鼠,可抑制肾小球LTB4的合成及PCNA(+)细胞、GPA的升高。用X线照射去除外周血白细胞也可抑制PCNA(+)细胞及GPA的升高。已知在NSGN中肾小球合成的LT来源于浸润的白细胞[1],本研究证实肾小球白细胞衍生的LT促进NSGN的肾小球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合并肾小管损害情况。方法:采用化学显色终点定量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99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MG)和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上述三项指标在各型肾炎中均明显升高。尿NAG和μ2-MG的阳性率从71%~100%;α1-MG阳性率在隐匿性肾炎为14%,在其它各型肾炎中为67%~91%。结论:肾近曲小管功能损害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相当常见;尿β2-MG与NAG在反应肾小管功能受损方面具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干扰素(IFN-α)对12例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先给予强的松1mg/(kg·d)治疗2周后突然停药,此时开始应用IFN-α100万单位,隔天1次肌注,疗程共6个月。观察患儿血HBV抗原的转变,尿蛋白及血生化的变化。结果:10例患儿中的4例HBeAg转阴,12例患儿中的3例HBsAg转阴,5例尿蛋白转阴,3例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66.7%(8/12)。尤其是对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MN)及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疗效较好,而对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者则效果较差。结论:该剂量疗程的IFN-α对小儿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适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复方血竭合剂治疗大鼠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血竭合剂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献方法制作MsPGN动物模型,观察复方血竭合剂对其肾损伤有关指标的作用。结果:复方血竭合剂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肾小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活性。结论:复方血竭合剂能抑制系膜细胞(MC)增生,减少系膜基质的积聚,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球分泌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放免法对小儿血尿时尿中NO代谢产物(NO2/NO3)及cGM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尿中cGMP,NO2/NO3明显升高,而IgA肾病尿中cGMP下降。提示:小儿免疫性肾损害存在NO代谢异常,NO的测定有助于对血尿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与临床治疗的关系,对肾小球疾病131例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20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1例,前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居多,占29.2%,其次是IgA肾病(IgAN),占25.8%。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7.2%。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6年,总痊愈率和好转率为76.7%,病理类型中的微小病变(MCNS)、轻度MsPGN、IgM肾病(IgMN)、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等的疗效及预后好,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MsPGN及组织损害严重的IgAN等疗效差。提示治疗效果、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蜀葵花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对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小管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229例纳入本研究,黄蜀葵花治疗组168例,对照组61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比重(SG)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黄蜀葵花治疗组肾功能正常患者的尿α1MG、N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尿S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黄蜀葵花治疗组轻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尿α1MG、NAG和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eGF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2组比较,P<0.05。结论?黄蜀葵花可以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α1MG、NAG水平,可以改善肾小管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5.
654—Ⅱ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许有元我们采用654—Ⅱ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对照治疗20例小儿急性肾炎(AGN),现将疗效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均符合(中华儿科杂字1981;19(4):241)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尿NAG测定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42例NIDDM患者随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与尿白蛋白(ALB)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糖尿病A组(ALB<50mg/L)尿NAG增高百分率(66.7%),与ALB增高百分率(70.8%)相比,P>0.05,提示尿NA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性与ALB相似;(2)糖尿病A组患者尿NAG和ALB均增高者占45.8%,仅NAG增高者占20.8%,仅ALB增高者25.0%。对糖尿病患者宜同时监测尿ALB和NAG。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肾小球疾病血清一氧化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镉还原和Griess反应法,测定16例原发性单纯性肾病综合征(INS)、2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和26例过敏性紫*(HSP)病儿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稳定代谢产物NO2+NO3浓度。结果发现三种肾小球疾病病儿血清NO与52例健康儿童比较分别有不同程度变化;INS活动期较AGN急性期显著增高;HSP中有肾损害表现病儿明显高于无肾损害表现病儿.本研究提示,血清NO水平变化与肾小球疾病的不同病因及病理损伤有关;测定血清NO可能有助于鉴别INS与AGN以及其它炎症性肾小球疾病,可能对判断HS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PGN)肾小球内单个核细胞(MNC)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与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PGNJ肾小球内ET细胞浸润和MNC IL-2R的表达,同时用PAS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检测系膜区基质增生。结果:PGN肾小球内T细胞浸润及IL-2R+NMC明显增多(P〈0.01),正常肾细胞内无IL-2R+MNC;PGN系膜区基质增生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高血压、水肿伴有少尿,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儿科患者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组即指此种而言)。1988—2005年我们共收治急性肾炎160例,无1例死亡,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和此癜性肾炎(HSPN)患儿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24例AGN和20例HSPN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13的水平。结果AGN急性期和HSPN活动期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IL-13在AGN和HSPN发病机制中发挥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