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育泡饮对促排卵周期夫精人工授精( AIH)患者卵泡周围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AIH助孕并符合小卵泡排卵诊断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26例。对照组行氯米芬促排卵,治疗组在氯米芬促排卵同时加服育泡饮。比较2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注射日卵泡周围血流参数之搏动指数( PI)、抗性指数( RI)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CG注射日卵泡周围血流明显增加( 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为34.61%(9/26),周期妊娠率19.56%(9/46)、对照组分别为11.76%(4/34)和6.06%(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肾法配合氯米芬明显提高AIH患者临床妊娠率,可能与其增加卵泡周围血流灌注、改善卵子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尿促性素治疗难治性高雄激素血症所致不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雄激素血症不孕患者经尿促性素(HMG)促排卵后的临床妊娠情况。方法经临床诊断为高雄激素血症患者156例,经3—6个月经周期药物治疗后,睾酮(T)值仍然高于正常的高雄激素血症患者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高雄激素血症患者33例:治疗组18例于月经周期的第4~8天给予HMG75U/d促排卵,对照组15例自然周期监测排卵。均于月经第9天开始经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并根据卵泡大小决定治疗组是否继续应用HMG以及是否加量,至优势卵泡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18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U。追踪观察2组临床结果。结果治疗组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周期排卵率85.7%(24/28)、临床妊娠率55.6%(10/18)均高于对照组的周期排卵率62.5%(15/24)和临床妊娠率13.3%(2/15),差异显著(P〈0.05)。2组中各有1例自然流产,治疗组1例双胎妊娠并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结论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经3—6个周期的药物治疗后,尽管T仍高于正常,但可以进行促排卵治疗,HMG促排卯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孙静  齐国华  熊晓英  王颖  李敏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04-1605,1626
目的观察妈富隆联合延长氯米芬(CC)服药时间或妈富隆联合低剂量FSH—HP开始促排卵方案治疗耐CC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耐CC的PCOS伴不孕的患者32例,73个治疗周期,随机分为2组。A组:妈富隆+CC组,16例,38个周期;B组:妈富隆+FSH—HP组,16例,35个周期。全部患者先用妈富隆治疗2个月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卵巢体积和窦卵泡数。然后连续促排卵治疗3个周期,停药后比较A组和B组的周期排卵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多胎率以及流产率。结果妈富隆治疗后血清LH、FSH、LH/FSH、T、B、PRL水平,双侧卵巢体积、窦卵泡个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组和B组周期排卵率分别为81.6%和91.4%、周期妊娠率分别为31.6%和42.9%、周期OHSS发生率分别为7.9%和2.9%、流产率分别为16.7%和13.4%、多胎率分别为16.7%和6.7%,A组和B组各相应的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耐CC的PCOS不孕患者,先行妈富隆前期治疗再用延长CC服药时间或低剂量FSH-HP开始促排卵治疗均能提高卵巢对促排卵的反应性.可以获得较高排卵率、妊娠率和较低OHSS、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均是有效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4.
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25例从月经周期1天~3天服用罗格列酮4mg/d。于第二个月经周期第5天加用CC(克罗米芬)50mg共5天治疗1个周期。B组25例于月经第5天服CC50mg/d共5天促排卵治疗2个周期。测定患者的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T(睾酮)、INS(胰岛素)、妊娠率。结果服用罗格列酮组(A组):LH、T、INS水平下降,而B组无明显变化。A组服用罗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促排卵25例中有21例(84%)有成熟卵泡发育,18例(72%)有排卵,12例(48%)妊娠。B组5例妊娠(20%),两组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PCOS不仅能降低LH、T、INS,同时提高CC治疗PCOS不孕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促排助孕汤加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疗效。方法:将79例PCOS所致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促排助孕汤加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同剂量的克罗米芬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雄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雌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周期排卵率为80.4%,总妊娠率为51.2%,未发生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黄素卵泡未破裂综合征(LUFS)。对照组周期排卵率为65.7%,总妊娠率为21%,有3例并发LUFS。两组妊娠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08,P〈0.01)。结论:促排助孕汤加克罗米芬治疗PCOS所致的不孕症疗效高于单纯用克罗米芬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结合尿黄体生成激素(LH)峰值判断排卵时间,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对152例不孕症妇女实施IUI。结果:152例共接受308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48例,周期妊娠率15.6%,临床累计妊娠率31.6%。接受促排卵治疗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患者。结论:不孕原因不同是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下丘脑-垂体性闭经不孕患者行助孕治疗的结局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促排卵等助孕治疗的12例下丘脑-垂体性闭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将30个治疗周期分为HMG(13周期)组及HMG+HCG(17周期)组,比较年龄、体重指数、HMG天数、HMG量、≥18mm、14mm-18mm、10mm-14mm的卵泡数、排卵数/获卵数等。结果:有效周期26个(因多卵泡生长发育取消4个周期),促排卵有效率为92.31%(24/26),平均排卵2.38±1.58个,促排卵时间20.10±5.63天。促排卵周期妊娠率42.31%(11/26),其中1周期早期自然流产,1周期因多胎妊娠患者要求药物流产,6周期单胎妊娠,2周期双胎妊娠,1周期异位妊娠;12例患者临床妊娠11例,现已足月分娩5个健康新生儿,1例中断治疗。 HMG组的年龄、体重指数、HMG天数、HMG量、14mm-18mm的卵泡数,与HMG+HCG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HCG组≥18mm的卵泡数大于HMG组,HMG组10mm-14mm的卵泡数大于HMG+HC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MG对下丘脑-垂体性闭经患者进行促排卵可以获得较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结局,加用小剂量HCG可能利于卵泡的优势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史患者腔内超声监测其卵泡发育情况的意义。方法对43例有自然流产史患者腔内超声连续监测其卵泡发育情况,并对其中26例小卵泡排卵患者进行黄体期孕酮测定和20个周期的促排卵和/或黄体支持疗法,治疗的同时进行超声监测排卵情况并结合尿LH测定,观察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经超声监测排卵发现43例自然流产史患者中小卵泡排卵者28例,占65%。其中26例小卵泡排卵患者进行促排卵和/或黄体支持治疗后21例妊娠,5例再次发生流产。结论小卵泡排卵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腔内超声连续监测卵泡发育情况是诊断小卵泡排卵的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经治疗可预防和降低再次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因不孕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治疗的104对夫妇的195个周期。分析年龄、不孕年限、IUI治疗周期数、不孕原因、促排卵、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等因素和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妊娠率更高(OR=3.494,P=0.032,OR=3.657,P=0.048)。与自然周期相比,促排卵周期成熟卵泡数目更多(OR=18.279,P=0.000),子宫内膜增厚(OR=0.186,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疗效。方法 对35例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行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LOD),手术前后分别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术后监测排卵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 术后血LH和T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排卵率为82.86%(29/35),1年内妊娠率为45.71%(16/35),早期流产2例,35例患者术后月经情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LOD能明显改善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和受孕概率,相对于单纯促排卵药物治疗,该疗法有排卵率高、妊娠率高、流产率低的优点,且无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937例不孕不育患者(包括原发不孕不育、继发不孕不育和自然流产病例)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以及879例正常生育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并用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CT抗原。结果:不孕不育组CT感染率为14.94%,显著高于对照组(2.62%);不孕不育女性CT感染率为17.62%,显著高于不育男性的CT感染率(10.93%)。女性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及反复自然流产的CT阳性率分别为16.24%、19.12%、16.67%,三组CT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原发性不育组、继发性不育组的CT性率分别为10.06%、11.6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感染是引起广东地区男性不育,女性不孕及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在治疗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25~35岁,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阴性患者146例,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进行淋巴细胞注射及常规保胎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保胎治疗。结果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84.27%,高于对照组的43.86%(P〈0.01)。结论主动免疫疗法在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中疗效确切,具有操作性强、无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境主要污染物——类雌激素双酚A对女性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门诊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或胚胎停育患者80例,选择8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使用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清双酚A浓度,按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周、初潮年龄分组并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双酚A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关联.结果 病例组血清双酚A浓度高于对照组[39.51(19.72,57.13) vs 3.56(2.46,6.88) ng/m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酚A是复发性流产的危险因素(OR=2.469).两组间比较,双酚A浓度在年龄≤35岁、BMI、孕周、初潮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双酚A可能与女性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有关.  相似文献   

14.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91例主动免疫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婷  丛林  朱立新  方慧琴  吴瑾  袁静  许烨烨  陈薇 《安徽医学》2013,34(8):1085-1088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行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免疫细胞含量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91例URSA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坏死率及CD3、CD4、CD8及NK细胞比率进行测定;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79例成功妊娠至12周胎盘形成以后,12例在孕12周以前再次流产,成功率86.81%;治疗后CD3、CD4和NK细胞比例明显下降,CD8及淋巴细胞坏死率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于URSA具有显著的疗效,NK细胞的降低有利于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15.
董耘  徐昕  柯丽娜  李斌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039-2041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患者体内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与HMGB1蛋白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7年7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孕妇172例作为流产组,按照1:1配比原则,选择同期参加正常孕期检查未发生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的孕妇172例作为对照组,2组都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炎症相关因子与HMGB1表达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流产组的血清IL-6、TNF-α、HMGB1含量分别为(49.22±10.39)pg/L、(82.49±10.11)pg/L和(99.02±21.49)ng/ml,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33±9.82)pg/L、(30.19±6.88)pg/L和(47.99±10.53)ng/ml(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流产组的血清IL-6、TNF-α都与HMGB1呈正相关(r=0.562、0.672,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TNF-α、HMGB1都为影响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患者体内炎症因子IL-6、TNF-α与HMGB1都呈现高表达状态,且可互相影响,是流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TF)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R)不孕患者的效果。方法42例PCOS合并IR不孕患者,其中22例作为试验组,口服MTF,3月未妊娠者加服克罗米芬(CC)3个周期;另20例直接口服CC3个周期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排卵情况、妊娠结局及睾酮(T)、空腹胰岛素(INS)、体重指数(BMI)、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有14例(64%)恢复排卵;其中11例(50%)妊娠,均未发生流产,用药3个月后T、INS、BMI均明显降低(P〈0.05),血脂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有13例(65%)恢复排卵;其中6例(30%)妊娠,均未发生流产;用药3个月后BMI、INS、T、血脂均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MTF治疗可提高IR患者的妊娠率及降低T、INS、BMI,且安全、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17.
汪莉  石慧芬  江海英  刘金霞  陈茵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512-1514, 1517
目的分析8-异构前列腺素(8-isoprosta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总抗氧化能力(AOA)、转录因子-κB(NF-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复发性流产病人中的表达及影响,以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119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进行正常妊娠分娩妇女作为参照对象59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血液和绒毛蜕膜组织中的8-isoprostane、SOD、AOA等氧化应激指标及NF-κB、iNOS水平。结果2组病人血液中AO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病人血液中8-isoprostane、NF-κB和iN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绒毛蜕膜组织中AO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绒毛蜕膜组织中8-isoprostane、NF-κB和iN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病人血液和绒毛蜕膜组织中的8-isoprostane、SOD、NF-κB和iNOS表达与正常妊娠妇女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其可作为预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烯丙雌醇在不同时期用药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72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黄体酮治疗,观察组129例给予烯丙雌醇治疗。观察组又根据用药时间不同分为3组,各43例。观察A组、观察B组及观察 C组用药时间分别为排卵后、受孕后2周及受孕后3周。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及足月分娩率。结果观察A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C组( P <0.01);观察组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 P<0.01),其中观察A组足月分娩率高于观察B组( P <0.05)和观察C组( P <0.01)。结论烯丙雌醇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最佳用药时期为患者排卵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足月分娩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关系,阐明促排卵治疗中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因素。方法:收集于门诊行宫腔镜检查的 76例做过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分析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促排卵治疗周期数和促排卵治疗中是否应用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关系。结果:在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中,不同不孕类型患者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0);不同不孕年限患者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1,P=0.458);而不同促排卵治疗周期数患者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2,P=0.025);促排卵治疗中是否应用过GnRHa患者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99,P=0.000)。在经过促排卵治疗的患者中,随着促排治疗周期数的增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增加,经过3个以上促排卵治疗周期的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高于经过1~2个促排卵治疗周期者(52.4% vs 25.5%,P=0.025)。在促排卵治疗中应用过GnRHa的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过GnRHa的患者(16.0% vs 65.4%,P=0.000)。结论:促排卵治疗周期数的增加是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而GnRHa可抑制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sHLA-G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滋养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源性可溶性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sHLA-G)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SA)患者滋养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为探索RSA的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正常组30例,为正常早孕人流患者,无自然流产史,孕周8-10周;RSA组20例,相应孕周RSA患者,绒毛组织20例?滋养细胞原代培养,分离绒毛外滋养细胞,正常组患者每例滋养细胞接种1瓶?RSA患者每例3瓶备实验用?正常组及RSA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分别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5 × 10-4/L%终浓度sHLA-G?0.1%终浓度sHLA-G干预培养16 h,取悬浮细胞获得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VCT)团,加入CD146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滋养细胞CD146阳性率?【结果】①正常组EVCT CD146阳性率为(63.29 ± 6.76)%,明显高于RSA对照组(10.61 ± 3.34)%, P < 0.01?②研究1组EVCT的CD146的阳性率为(30.61 ± 7.52)%,较RSA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1;研究2组EVCT的CD146的阳性率为(64.15 ± 9.54)%,显著高于研究1组及RSA对照组, P均<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外源性sHLA-G干预可显著提高RSA患者EVCT侵袭功能,可望成为RSA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