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乳宁Ⅱ号方对小鼠Ca761乳腺癌移植瘤细胞周期及p53、ras表达的影响,探讨乳宁Ⅱ号方抑制乳腺癌生长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Ca761乳腺癌移植模型,小鼠造模后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治疗组、乳宁Ⅱ号方治疗组及乳宁Ⅱ号方加CTX治疗组,每组12只.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不同方法处理的荷瘤小鼠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移植瘤组织中p53和ras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乳宁Ⅱ号方治疗组、CTX治疗组与乳宁Ⅱ号方加CTX治疗组S期肿瘤细胞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乳宁Ⅱ号方治疗组G0-G1期肿瘤细胞百分比低于CTX治疗组(P<0.05),而G2-M期细胞百分比高于CTX治疗组(P<0.05);乳宁Ⅱ号方治疗组与乳宁Ⅱ号方加CTX治疗组p53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CTX对p53表达的影响不显著(P>0.05);乳宁Ⅱ号方治疗组、CTX治疗组与乳宁Ⅱ号方加CTX治疗组ras的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乳宁Ⅱ号方可通过调控小鼠Ca761乳腺癌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来影响肿瘤的生长,这一作用与其调控肿瘤组织p53和ras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郁金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和MMP-2、CD44v6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GC-7901胃癌细胞株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及实验组(温郁金水煎剂)。观察裸小鼠胃癌种植后肿瘤生长及转移灶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肿瘤组织中MMP-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 2组荷瘤鼠胃壁均有肿瘤生长,荷瘤率100%,对照组瘤重(4.09±1.17)g,实验组瘤重(2.73±0.92)g(与对照组比较P<0.05),抑瘤率为33.25%;实验组肝、腹腔和淋巴结转移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瘤体中MMP-2和CD44v6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温郁金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CD44v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腺癌MKN-45裸鼠原位种植模型,将45只模型鼠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中药组及化疗组,接种后次日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中药灌胃及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腹腔注射,6周实验结束后,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连接法检测胃癌组织PCNA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同时观察各组瘤组织的重量及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消痰散结方可明显抑制裸鼠MKN-45胃腺癌移植瘤生长,下调裸鼠胃癌组织中PCNA和EGFR表达(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可通过抑制胃癌细胞核中PCNA表达,干扰DNA合成并影响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尼泊苷(VM-26)联合沙利度胺对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荷瘤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沙利度胺组、高剂量VM-26组、低剂量VM-26组、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VM-26、生理盐水,经口灌注沙利度胺.用药2周后测量裸鼠移植瘤瘤重,计算抑瘤率;观察裸鼠骨髓造血功能,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v6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各组裸鼠移植瘤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70,P<0.05).各组移植组织中VEGF、CD44v6表达及MV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λ2/F=22.881、26.371、19.518,P均<0.05);各治疗组VEGF的表达和MV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组CD44v6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组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较高剂量VM-26组减轻.结论: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能抑制人胃癌BGC-82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新生血管的形成,且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低剂量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A组)、低剂量5-Fu组(B组)、复方苦参注射液组(C组)、5-Fu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组(D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绘制裸鼠体质量变化曲线,给药21d后处死裸鼠,取出瘤块,计算裸鼠肿瘤体积抑制率和质量抑制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B、C、D组裸鼠体质量于平稳状态中缓慢上升;3组均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降低裸鼠移植瘤MVD,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低剂量5-Fu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癌生物活性肽作用于荷胃癌裸鼠后,对其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裸鼠接种胃癌MGC-803细胞后使之致瘤.实验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1只,脾肽实验组12只,肝肽实验组11只;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4mL、脾肽0.4mL(0.15mg/mL)、肝肽0.4mL(0.05mg/mL).连续处理35d,停药4d后处死裸鼠,取肿瘤,以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CNA、caspase-8蛋白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CNA蛋白在对照组(NS组)肿瘤中阳性表达较强,在P组、G组裸鼠肿瘤中PCNA蛋白的表达均比对照组的表达弱,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caspas-8蛋白在对照组(NS组)肿瘤中阳性表达较弱,P、G组裸鼠肿瘤中caspas-8蛋白的表达均比对照组表达强,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癌生物活性肽能降低胃癌移植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能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磷酰胺(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TMSG-1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转移性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和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将乳腺癌细胞株MCF-7注入裸鼠体内,建立移植瘤模型.将24只移植瘤接种成功的裸鼠分为CTX模型组、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只.观察各组裸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及移植瘤体积、重量,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移植瘤细胞TMSG-1蛋白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移植瘤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能有效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高于模型组(P〈0.01);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的TMSG-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显示模型组、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破壁灵芝孢子粉与CTX联合用药、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显著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同时还可以上调TMSG-1蛋白的表达起到抗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罗非昔布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种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人胃癌原位种植转移模型,以罗非昔布给裸鼠灌胃,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罗非昔布对原位种植瘤胃癌组织中VEGF、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的表达:对照组VEGF阳性率为81.25%, 罗非昔布组为61.25%, 联合组为35.00%, 罗非昔布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联合组与罗非昔布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iNOS的表达显示:对照组iNOS阳性率为73.75%,罗非昔布组为52.50%,联合组为26.67%,罗非昔布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环氧合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可能通过降低胃癌肿瘤组织中 VEGF、iNOS的表达,使肿瘤血管生成受抑,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蜂毒素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裸鼠骨肉瘤原位移植瘤模型,裸鼠18只,随机分3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组,顺铂组.观察各组裸鼠骨肉瘤体积和瘤体质量抑制率;应用免疫组化CD34与PAS双重染色法检测各组裸鼠瘤体血管生成拟态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TUNEL法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复方对人大肠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瘤块接种法建立人大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裸鼠随机分组至肠复方高、中、低剂量组,氟尿嘧啶(5-Fu)组和模型对照(NS)组,每组10只。给药4周后,取下瘤体。采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TUNEL法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原位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状态。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肠复方高、中、低剂量组与氟尿嘧啶组瘤体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凋亡,其中肠复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5-FU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复方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肠复方中剂量组、5-FU组PCNA的表达均有所降低,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复方高剂量组明显抑制细胞PCNA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复方能够诱导肠癌原位移植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可能为肠复方抑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LI(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蛋白在各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高于胃炎及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P <0 .0 5 ) ,进展期胃癌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织 (P <0 .0 5 ) ,伴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组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胃癌组织 (P <0 .0 5 )。结论 :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转移预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53、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71例胃癌组织的P53、PC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胃癌组织中P53、PCNA表达的阳性率为39%和69%,PCNA与肿瘤的部位、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有变化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53与肿瘤的部位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P53、PCNA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制作组织芯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8例食管炎症炎组织中P53及CD44v6的表达,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P53和CD44v6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在食管炎组中的表达(P<0.05),且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病例中的阳性率远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P<0.05);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02,P>0.05) 结论 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其高表达预示转移性大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TGF、TGF-β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胃癌组织中CTGF、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CTGF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TGF-β1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胃癌组织中CTGF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355,P=0.012)。结论CTGF和TGF-β1在胃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相关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的p53V 、CD44v5 、CD44v6 、cerbB-2 、nm23 表达百分率和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p53V 、CD44v5 、CD44v6 、cerbB-2 的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肿瘤转移时升高更加明显;nm23 细胞表达率却显著降低(P<0.05),肿瘤转移时进一步降低(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p53V 、CD44v5 、CD44v6 、cerbB-2 细胞表达水平均逐渐增高,而nm23 细胞却逐渐降低。肿瘤组织DNA倍体类型不同,p53V 、CD44v5 、CD44v6 、cerbB-2 、nm23 细胞表达率明显不同。结论:这些结果提示,肿瘤组织DNA倍性和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发展和肿瘤恶性度有关,可用于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PCNA,CD44V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CNA和CD44V6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中PCNA阳性表达率34/46(73.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1/46(23.91%),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1.74%,33/46),癌旁组织中未见CD44V6表达。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PCNA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而CD44V6则与之无关。在TNM分期中,CD44V6在Ⅲ、Ⅳ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而PCNA与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CNA与CD44V6共同阳性表达有31例,共同阴性表达1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NA和CD44V6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CD44V6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PCNA可评价胃癌细胞的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中CD44v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CD44v3的表达.结果 CD44v3在正常胃组织、癌周组织及远癌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CD44v3阳性表达率为41.27%;其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类型、远处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组中CD44v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3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s=0.4253).结论 CD44v3在胃癌组织中有中等程度的表达,且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D44v3对提示胃癌病程进展和预测胃癌转移潜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CD44v6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CD44v6含量,并以(S-P)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应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7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2.15±0.78 ng/ml)明显高于16例正常对照组(1.18±0.43 ng/ml),14树根治性手术后血清中sCD44v6含量(1.21±0.39 ng/ml)比术前(2.67±0.83 ng/ml)明显下降(P<0.01),而6例非根治性手术后(3.29±0.41ng/ml)比术前(3.61+0.49 ng/ml)下降不明显(P>0.05)。而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在肠型和弥漫型中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CD44v6含量及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有关,sCD44v6含量升高可作为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早期转移)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