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基因区突变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P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1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P基因RT区序列耐药变异.结果 人选的115例患者中103例检测到拉米夫定基因型耐药变异,最主要的耐药变异模式为rtL180M rtM204V和rtM204I,分别占58.3%和22.3%,其他耐药位点包括rtL80V/I、rtT184S和rtA200V,并在5例患者中检测到RT区3个位点的联合变异.结论 对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耐药检测除了HBV P基因区常见的rtL180和rtM204位点变异外,还应考虑其他位点的联合耐药变异.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替比夫定相关耐药突变15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替比夫定(LdT)相关耐药的HBV聚合酶基因突变模式及临床特点。方法对LdT治疗中病毒学突破的HBeAg阳性CHB,经焦磷酸测序法证实为LdT耐药突变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个耐药突变位点呈5种模式,分别为rtM204I 9例,rtM204I+rtL180M 3例,rtM204I+rtV173L、rtM204I+rtV173L+rtL180M和rtM204I+rtV173L+rtA181V各1例。治疗24周时患者血清HBV-DNA均<104拷贝/mL,其中60%(9/15)的患者<103拷贝/mL;耐药突变发生于用药后40~111周,均未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 rtM204I是LdT耐药的主要突变模式,对未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即使在24周HBV-DNA<103拷贝/mL,仍需关注其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出现短暂性病毒学突破与逆转录酶区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 在随访门诊中抽取16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出现短暂性病毒学突破者的预留血清,并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BV 逆转录酶区基因,PCR产物回收纯化后直接测序,将直接测序结果用DNASTAR进行分析,找出HBV逆转录酶区基因的变异位点和相应的氨基酸.结果 16例短暂性病毒学突破患者HBV 逆转录酶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突变,其中主要的变异位点rtI/F122L、rtQ130P、rtS135Y、rtK149Q、rtW275替换为终止密码子(TAG)、rtV266I、rtH/Q271E的发生频率分别为56.3%、37.5%、43.8%、56.3%、50.0%、37.5%和37.5%,但无一例出现既往报道的常见耐药位点(rtI169T、rtV173L、rtL180M、rtA181V/T、rtT184G、rtA194T、rtS202I/G、rtM204I/V、rtI233V、rtN236T、rtM250V/L)变异.结论 短暂性病毒学突破者逆转录酶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核苷酸位点变异及氨基酸替换,但均未检测到核苷(酸)类似物相关的常见耐药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出现短暂性病毒学突破与逆转录酶区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在随访门诊中抽取16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出现短暂性病毒学突破者的预留血清,并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BV逆转录酶区基因,PCR产物回收纯化后直接测序,将直接测序结果用DNASTAR进行分析,找出HBV逆转录酶区基因的变异位点和相应的氨基酸。结果 16例短暂性病毒学突破患者HBV逆转录酶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突变,其中主要的变异位点rtI/F122L、rtQ130P、rtS135Y、rtK149Q、rtW275替换为终止密码子(TAG)、rtV266I、rtH/Q271E的发生频率分别为56.3%、37.5%、43.8%、56.3%、50.0%、37.5%和37.5%,但无一例出现既往报道的常见耐药位点(rtI169T、rtV173L、rtL180M、rtA181V/T、rtT184G、rtA194T、rtS202I/G、rtM204I/V、rtI233V、rtN236T、rtM250V/L)变异。结论短暂性病毒学突破者逆转录酶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核苷酸位点变异及氨基酸替换,但均未检测到核苷(酸)类似物相关的常见耐药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替比夫定治疗不同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基因RT区序列突变模式及耐药率的改变,探讨替比夫定的主要耐药变异模式及耐药率。方法:应用重组克隆测序检测法检测47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1、2、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基因区序列。结果:应用替比夫定治疗1年者有2例(4.26%)出现常见变异位点,P基因区突变模式均为rtM204I;治疗2年者有10例(21.28%)出现变异位点,9例突变模式为rtM204I,1例突变模式为rtL180M+rtM204I;治疗5年者有24例(51.06%)检测到替比夫定常见变异位点,16例(66.7%)变异模式为rtM204I、4例(16.7%)为rtL180M+rtM204I,另外还有rtL181V+rtM204I、rtM204V、rtM204I+rtN238H、rtL180M +rtM204I+rtD263E各1例。结论:替比夫定的主要耐药变异模式为rtM204I和rtL180M+rtM204I。替比夫定治疗1、2、5年的耐药率分别为4.26%、21.28%和51.06%。提示替比夫定的5年耐药率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的4年耐药率,但替比夫定的耐药率高于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耐药变异位点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CHB病人216例,采用核酸扩增技术结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方法检测病人血清HBV DNA,通过测序分析检测病人血清中的HBV基因分型及耐药变异位点。结果本组216例病人中,HBV基因C型207例(95.83%),B型9例(4.17%);病毒变异的85例,无变异的131例,变异率为39.35%;变异位点有rtV173、rtL180、rtA181、rtT184、rtS202、rtM204、rtV207、rtS213、rtV214、rtQ215、rtN236、rtN238。各突变位点中,rtM204和rtL180位点的突变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1.30%和13.89%。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耐药相关的病毒基因位点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9.63%、20.37%、12.96%。结论徐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多见,突变株占检测病毒株的39.35%;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突变检出率相对较高,与恩替卡韦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突变检出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初治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区(HBV RT)准种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例2014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应用ETV初始治疗(0.5 mg/d)应答不佳的患者资料,留取各患者治疗过程中基线、4周、12周、24周、36周和48周血清标本冻存于-70℃备用,并检查生化指标、血清学指标、HBV DNA水平等。提取HBV DNA,PCR法扩增HBV RT区,HBV-DNA≥1E+04 IU/mL的模板直接扩增,HBV DNA1E+04 IU/mL的模板,应用巢式PCR扩增。回收目的片段并进行T-A克隆,每个标本挑取20~30个克隆,取鉴定为阳性的克隆测序,采用ClustalX 1.81软件和NCBI BLAST工具,将HBV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氨基酸替换形式及准种分布情况。结果本实验5例ETV应答不佳患者治疗过程中共检出7种病毒株变异形式,分别是rtM204I、rtM204IV、rtT184L、rtM204V+rtL180、rtM204I+rtL180M、rtM204I+rtL180M+rtT184L、rtM204V+rtL180M+rtT184L。各种病毒株所占比例在不断发生变化,抗病毒之前野生株是绝对优势株,出现病毒学突破时,耐药突变株成为种群中优势株。结论在ETV抗病毒药物压力下,CHB患者HBV RT区准种分布处于动态变化中,准种变化与ETV抗病毒药物敏感性以及耐药性密切相关。rtM204I/V+rtL180M+rtT184L是与ETV耐药相关的主要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方法同时检测HBV P基因区野生型和突变型片段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8个耐药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形式,设计15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PCR扩增HBV P基因区野生型和突变型目的 片段,然后进行多重LDR,最后在ABI3130测序仪上电泳,根据内参标记、LDR产物的长度进行结果判读.应用此方法对1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焦磷酸测序技术对其验证,判断其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LDR法能有效区分包括rtL180M、YMDD、YIDD、YVDD、rtA181V/T、rtN236T、rtT184G、rtS202I、rtM250V野生株和部分突变株;4例HBVDNA大于106copies/ml患者检测出野生株和突变株,结果与焦磷酸测序一致.结论 血清HBVDNA大于106copies/ml时结合多重PCR的复合LDR可通过一次扩增检测产物中的多个单突变或野生型位点,有助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阿德福韦酯耐药株感染者HBV基因型、多聚酶区基因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并分析HBV基因型和多聚酶区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73例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HBV基因型、多聚酶基因区变异位点、病毒载量。结果 73例阿德福韦酯耐药株感染者中,HBV B基因型占35.6%,C型占64.4%;HBV多聚酶基因区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以rtA181V/T(39.8%)、rtN236T(31.5%)为多见,rtA181V/T+rtN236T(20.5%),其他(8.2%);其中rtA181V/T位点变异中B型占10.3%,C型占89.7%;rtN236T位点变异中B型占78.3%,C型占21.7%。rtA181V/T+rtN236T位点变异B型占26.7%,C型占73.3%;基因型B和C的病毒载量分别为(6.38±1.24)lg和(6.27±1.10)lg拷贝/毫升。结论阿德福韦酯耐药株感染者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rtA181V/T和rtN236T,基因型与多聚酶区基因突变位点之间有一定相关性。C基因型易发生rtA181V/T变异,B基因型多出现rtN236T变异。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易出现rtA181V/T+rtN236T双突变,可能与C基因型容易导致的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基因型与病毒载量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区耐药变异情况及rtA181变异准种的分布.方法 提取患者血清中HBV DNA,PCR扩增逆转录酶区域,产物测序后经软件比对分析耐药变异情况和基因型;对部分rtA181变异标本进行克隆后测序分析准种分布.结果 489例标本中,检出明确耐药变异265例,在B、C基因型中分布比例存在差异(56.6% vs 43.0%,P=0.022).拉米夫定相关耐药138例(52.1%),以M204I、M204I/V+L180M±L80I/V变异为主;阿德福韦相关耐药35例(13.2%),以N236T+ A181T/V较为多见;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相关耐药70例(26.4%),几乎都和A181有关.rtA181准种分析发现1例位于同一病毒株的多耐药组合,且未发现单一A181T变异的病毒准种.结论 HBV耐药变异主要表现为M204和A181相关变异,耐药模式复杂;检测HBV逆转录酶区的变异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和确认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进行抗病毒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NAs)规范化治疗前耐药突变情况。方法在我国北方地区4家医院收集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NAs规范化治疗前的血清,提取血清中HBV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一直接测序法获得HBV全长RT区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查该区内11个经典耐药突变位点(rt169、rt181、rt184、rt194、rt202、rt204、rt236、rt250、rt80、rt173和rt180)并鉴定患者HBV基因型。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42例血清HBVRT区在11个经典耐药突变位点上均为野生型氨基酸;6例患者检出经典耐药突变,分别为rtM204I2例,rtA181V、rtA181T、rtL180M+rtM204I、rtL80V+rtL180M+rtM204I各1例,其在半年以前均有不规范NAs治疗史。148例患者基因型分布为:B基因型占4.1%(6/148),C基因型占95.3%(141/148),D基因型占0.6%(1/148)。结论依据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本研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基线时体内HBV以野生株为优势株,检出NAs耐药突变株的患者均有既往不规律抗病毒治疗史。基线耐药检测有助于NAs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脂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聚合酶(HBV-P)基因序列的准种组成及变异特点,探讨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扩增HBV-P基因中覆盖B区-E区序列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用DNASTAR软件的CLUSTALV方法对HBVDNAP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变异类型进行分析,以评估HBV准种复杂性。128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予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一片口服,抗病毒治疗48-96周,疗效评估包括HBVDNA血清学、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及生化学应答。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人治疗24周、48周、96周的准种组成特点,并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128例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两年,完全应答23例,部分应答86例,无应答19例。HBVDNA转阴率50.8%(65/128),HBeAg血清转阴率为21.1%(27/128),ALT复常率为60.9%(78/128)。7例患者产生了病毒变耐药变异,其中4例为rtn236T变异,2例为rtA181V变异,1例为rtN236T和rtA181V联合变异,耐药率为5.4%。所有患者HBV准种变异在治疗24周、48周、96周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无应答组24周与48周时HBV准种复杂性显著高于完全应答组(P〈0.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P区存在准种现象,且该区准种随宿主病程进展可发生动态变化。HBVP区准种变异的复杂性及异质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持续疗效存在负向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石家庄地区经各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基因耐药突变位点分布和基因耐药情况。 方法 选择CHB患者1 157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患者基因分型和基因耐药突变位点,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石家庄地区CHB患者的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少量为B型。石家庄地区CHB患者中HBV基因分型B型和C型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HBV基因分型B型和C型分布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0岁患者HBV基因分型C型占比最高。未发生基因突变172例,单基因位点突变393例,2个基因位点突变361例,3个基因位点突变174例,4个基因位点突变42例,5个基因位点突变10例,6个基因位点突变3例,7个基因位点突变1例,9个基因位点突变1例;基因型分布特点随突变位点数的增多HBV基因分型B型和C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突变的985例患者共检出1 889个突变位点,检测的14个基因位点中,M204I/V/S、L180M、A181V/T/S突变率为14个基因位点发生突变的前3位,不同基因位点中HBV基因分型B型和C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发生突变的985例患者对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及恩替卡韦(entecavir,ETV)4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模式共检出11种,其中对单一药物发生耐药有3种模式,对2种药物发生耐药的有4种模式,对3种药物发生耐药有3种模式,还有一种是对4种药物均发生耐药。不同耐药模式患者HBV基因分型B型和C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石家庄地区CHB患者感染的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且发生的基因耐药突变以多重耐药为主。  相似文献   

14.
Kong L  Gao S  Ke Y  Yang J  Lei G  Shi G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2):277-279
目的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变异位点检测的特异性和实用性。方法 166例经过核苷类似物治疗至少2年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提取血清HBVDNA,采用巢式PCR扩增,将所得的PCR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检测,阳性PCR产物直接测序。对测序成功的样本进行耐药变异分析。结果 166例中有120例HBV DNA扩增电泳产物阳性,测序确定基因耐药变异位点有40例(24.1%,40/166);其具体分布为:L180M和M204V/I均变异17例(42.5%,17/40)、M204V/I变异lO例(25%,10/40)、N236T变异8例(20%,8/40)、L180M变异3例(7.5%,3/40)、A181V/T变异1例(2.5%,1/40)、A181V/T和N236T变异1例(2.5%,1/40)。120例患者测序确定基因耐药未测出变异位点有80例(66.66%,60/120)例。结论本院核苷类似物治疗2年以上患者,控制病毒疗效并不佳,有24%患者出现基因耐药。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是目前检测HBV耐药变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可用于专科医院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出现病毒学突破后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基因序列突变率,突变形式及用药情况,为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下一步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方法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447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出现病毒学突破后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直接测序法,对其血清HBV P区基因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各个耐药位点,同时搜集相关用药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47例病例中存在位点突变者227例(50.8%),共存在30种变异形式,变异形式以M204I、L180M+ M204V、L180M+ M204I三者居多.其余种类复杂多样,大多以联合突变形式出现;耐药药物的使用及产生的耐药位点基本一致;主要的变异位点集中发生在M204I和L180M,余均较为分散.且经统计分析,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两总体的突变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P区基因耐药位点的分析研究对合理用药以及发生耐药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N236T+A181T联合突变患者核苷(酸)类药物应用情况和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 对发生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N236T+A181T联合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sAg、HBV 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进行检测和HBV基因分型,并对所有患者的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史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组与逆转录酶区N236T+A181T联合突变组相比较,两者血清HBsAg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5 5),但后者血清HBV DNA(P=0.001 4)和ALT(P=0.003 2)水平高于前者。此外,C型较B型容易发生rtN236T+rtA181T联合突变(40% vs 20.45%,P=0.023 5),由拉米夫定换用阿德福韦的治疗方式容易引起病毒突变。结论 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N236T+A181T联合突变患者在引起突变的核苷(酸)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上存在一致性(拉米夫定换用阿德福韦),但基因型构成和血清病毒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多位点耐药基因突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临床耐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分别从血清中提取HBV DNA,进行PCR和DNA直接测序,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判断有无变异及变异模式。结果 30例中有17例发生不同位点变异,变异率为56.67%,另有5例经DNA测序可见碱基突变,但未见明显耐药基因。常见基因变异模式依次为M204I、L180M、A181T、L180M+M204I+V173L、L180M+M204I/V、L180M+M204V+T184I,6种突变模式与ALT、HBV、DNA之间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BV多位点耐药基因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乙肝患者HBV耐药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