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起因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的癌变,目前仍难以治疗,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无法准确描绘肿瘤的边界,难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参考信息。随着磁共振多模态先进技术的发展,如何有效利用多模态MRI成像技术以区分胶质瘤正常组织与瘤体边界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区分脑胶质瘤边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在胶质瘤的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7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方法分为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动脉自旋成像(ASL)检查。结果病理分级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瘤周水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灌注明显升高,肿瘤实性部分CBF、患侧/健侧CBF比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健侧CBF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和低级别患者Cho/NAA、Cho/Cr、NAA/Cr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和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ADC、ADC比值、FA、FA比值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MRS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正确率为82.98%(39/47);仅以DTI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68.09%(32/47);仅以ASL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76.60%(36/47);综合3种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7.87%(46/47),显著高于3种功能成像单独应用(χ2=6.021、14.763、9.553,P均<0.05)。结论联合三种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可优势互补,提高脑胶质瘤分级准确性,有助于手术方式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模态MRI评估多灶脑胶质瘤影像学特点及播散形态分布。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多灶脑胶质瘤患者80例患者,采用多模态MRI诊断,比较多模态MRI诊断多灶脑胶质瘤分级、类型、播散形态分布与病理结果符合情况。结果多模态MRI诊断多灶脑胶质瘤低级别、高级别诊断符合率,分类诊断符合率,形态诊断符合率,同侧播散形态符合率均高于误诊率(P<0.05)结论多模态MRI在诊断多灶脑胶质瘤影像学特点、播散形态分布、分类及级别上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模态功能磁共振(MRI)成像对脑瘫儿童诊治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年间于我院确诊为脑瘫的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颅脑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特点,评估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在脑瘫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常规MRI扫描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脑实质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更高(P0.05);DTI对脑内异常信号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P0.05)。结论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可有效弥补常规MRI序列的不足,有效提高脑出血及其他脑内信号异常检出率,在脑瘫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术前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本院55例手术及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低级别27例,高级别28例,所有患者均先后通过多模态MRI检测,分析其在疾病术前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低级别、高级别组病变区域多分别表现为低灌注、高灌注,高级别组TBF、rTBF值高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性部分的rMDt、rADt、rRDt、λ1t、λ2t、λ3t低于低级别组(P<0.05);MRI-ASL与MRIDTI扫描技术ROC联合诊断下AUC=0.944高于各参数TBF、rTBF、rMDt、rADt、rRDt、λ1t、λ2t、λ3tROC诊断下AUC=0.771、0.770、0.778、0.758、0.767、0.685、0.778、0.788(P<0.05);低级别组中DTT表现推移10例,浸润14例,破坏3例;高级别组DTT表现推移0例,浸润17例,破坏11例,胶质瘤级别越高,纤维束侵润越严重,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纤维束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是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评估的有效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RI)对静脉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脑血管造影及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静脉性脑梗死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11例,双侧丘脑、基底节1例,呈不同程度长T1WI长T2WI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稍高信号4例,混杂信号8例;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8例;磁共振静脉成像7例表现为脑内一条或多条静脉及静脉窦流空信号缺失;增强5例,梗死灶斑片样及脑回样轻度强化,受累静脉窦信号缺失。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观察静脉性脑梗死范围,有无合并出血,还可以反映其责任血管及局部微观结构的改变,其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是诊断静脉性脑梗死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4例脑瘫患儿的头颅磁共振多模态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4例脑瘫患儿中多模态成像阳性138例,头颅磁共振平扫123例阳性,其中以脑萎缩92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88例多见,扩散加权成像2例阳性,扩散张量成像116例表现为神经纤维束异常阳性。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成像中各种成像方法相互补充,对于脑瘫患儿的早期诊断、病因及病理分析及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钼靶X 射线多模态影像学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 例三阴性乳腺癌的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钼靶X 射线表现,比较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和钼靶X 射线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两者联合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 超声结合弹性成像、钼 靶X 射线及两者联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1%、77.80% 和92.1%。乳腺超声结合弹性成像 与钼钯X 射线表现比较,超声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高,两种影像检查相结合时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 断符合率高于单独使用超声及钼钯X 射线时。结论 多模态影像有利于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脑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生长部位极其重要,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非常高,因此早期
明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十分重要。医学影像学已经从宏观的解剖影像时代进入微观的分子影像时代,
分子影像发展快速,可以在活体非侵入性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显示肿瘤生物学过程,可以无创的提供疾病早期
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分子水平信息。本文综述了分子影像包括核医学、核磁共振、光学及多模态分子显像等在脑
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今,脑胶质瘤手术的首要目标是:争取最大程度和安全切除,减少肿瘤细胞负荷,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为术后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创造最优条件。综合运用神经导航、iMRI术中实时影像导航、多模态影像导航、术中荧光显像技术、唤醒麻醉以及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新技术,实现多模态脑功能精确定位和保护及脑肿瘤定量切除,不仅可达到脑胶质瘤手术的目标,而且有助我国脑计划研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脓肿、52例胶质瘤、58例转移瘤、28例表皮样囊肿、52例蛛网膜囊肿进行常规MR、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和增强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脑脓肿、胶质瘤和转移瘤全部强化,表现为环状或花环状强化;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病例不强化。DWI上32例脑脓肿和28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52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110例脑肿瘤患者中,10例胶质瘤呈高信号,26例呈混杂信号,其中20例为胶质瘤,6例转移瘤,其余均为低信号。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磁共振在颅内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马芳州 《医学综述》2012,18(8):1235-1238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具有无创伤性优点的新的成像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神经外科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DTI技术对于颅内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为颅内胶质瘤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引导。此外,DTI技术与其他磁共振技术的联合应用也有广泛的前景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超  韩福刚 《医学综述》2009,15(16):2506-2508
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无创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发生在颅内脑灰白质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如脑灰质异位症、颅内肿瘤、脑白质疏松症、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多发性硬化、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疾病。脑灰白质成像是在常规序列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对常规序列的必要补充。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是一项崭新的技术,近年来才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序列、临床应用以及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脑胶质瘤术后残留或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正常对照8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18例,其中术后残留或复发10例,术后无残留或复发者8例,最终诊断均经病理学及临床随访证实。所有患者均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选择脑18F-FDG菜单进行采集条件设置,以COSEM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观察两组患者各断层面18F-FDG分布特点;采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白质平均计数比值(T/WM)。结果:8例术后无残留或复发者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均为阴性;10例脑胶质瘤术后残留或复发组中18F-FDG显像阳性7例,假阴性3例,阳性率为70%,准确性为83.33%(15/18)。阳性结果的影像表现特征为原病灶的手术区出现点片状、环状18F-FDG摄取或摄取增高,T/WM比值为2.90±0.67;而术后无复发组其T/WM比值为1.09±0.0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57,P<0.05)。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可用于脑胶质瘤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病变级别等MRI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中诊断出星形细胞瘤56例,少枝胶质瘤15例,9例室管膜瘤以及7例髓母细胞瘤。根据WHO的脑胶质瘤等级划分原则,以MRI影像特征为基础,对脑胶质瘤进行等级划分,低级别脑胶质瘤9例,其中I级3例,II级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78例,其中包括III级54例和23例IV级患者。结论 MRI在脑胶质瘤的诊断过程中,不仅能够定位诊断出肿瘤的发育部位、大小、形态,还能通过综合分析胶质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定性诊断其肿瘤类型以及级别,能很好的区分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的检测、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人类专家经验的不稳定性,机器学习技术有望辅助研究人员和医师以提高影像诊疗的准确性和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性。本文系统概述了深度学习技术的一些方法,介绍了医学影像学中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讨论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首位,且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近十年来我国切实推进心血管健康事业建设,国家号召将心血管疾病的主战场由医院转向社区,因此迫切需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机器学习广泛应用于图像辨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在电商、家居、物流、交通等方面普遍运用,但对医疗保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随着医疗数据可用性的提高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成功应用成为可能。在相关临床问题的指导下,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取海量数据中隐藏的临床信息,进而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对基层医疗的重视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技术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测已成为热门。机器学习正在逐渐改变医生诊断疾病和临床决策的方式,但每个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决策都需要在疾病和统计学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选择最优的机器学习算法才能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本文通过比较近5年来有关心血管疾病辅助诊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F1值、C统计值等多个量化指标来评估不同疾病分类下机器学习的优势选择,系统总结了不同人工智能方法在各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测等方面中的运用,并对相关辅助诊断模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其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为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的存在阻碍了化疗药物进入脑内,大大降低了有效药物浓度。此外,肉眼可见的肿瘤已经处于中后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Angiopep-2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LRP)的配体,血脑脊液屏障和胶质瘤细胞表面都高度表达LRP受体。Angiopep-2具有靶向性,将其修饰到装载化疗药物和显像剂的纳米粒子表面,可以实现靶向释药,提高胶质瘤成像效果。本文综述了以Angiopep-2修饰的装载不同药物的纳米系统在胶质瘤中的应用,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MIni在临床中检查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原发性脑淋巴瘸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恶性胶质瘤.颅内转移瘤20例作为对照蛆,均行CT~MRI检查诊断。观察肿瘤部位.数目、病灶分布,形态特点,是否存在囊变,坏死等。结果原发性脑淋巴瘤可单发或多发,CT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T1加权图像为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为等或稍高信号;其影像学特征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瘸的CT、MR!表现具有其特点,分辨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