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基于小型猪的生理特点及循环系统与人类极为相似的特征,通过药物对其造模,建立一种新型的脉诊动物教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选用中华实验用成年小型猪6只 (体重20±1.6 kg,选取心率<100次/min).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定位取脉位置,切脉后,用NX-8型脉诊仪同步采取正常脉图、二导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变学指标.耳大静脉心得安注射液及葡聚糖T-500静脉给药进行造模,观察造模后一般情况 (心率、皮肤颜色) 及指下脉形变化,同步描记脉图及二导心电图,涩变后记录数值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变化;主波高 (HB)、升支斜率 (S up)、降支斜率 (S down)、降中峡位置 (即降中峡高/主波高 HE/HB)、升支时间/脉波周期 (TAB/TAG)、主波峰时间/脉波周期 (TB/TAG);并采集造模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流变学各项参数.结果 6头小型猪均造模成功,指下感觉涩变明显;脉图变化显著;与造模前相比HB、S up、S down、HE/HB、TAB/TAG、TB/TAG差异均有显著性 (除S down P<0.05外,其余均P<0.01).血流动力学及血流变学相关参数差异也均有显著.讨论 通过运用小型猪建立涩脉模型成功、方法可靠,小型猪应用于脉诊教学实验方法简便、损伤小、可重复运用,有充分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建立多种脉诊模型,以补充脉诊实验教学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小型猪脉滑变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小型猪与人类循环系统接近的特点,运用现代医学手段,探讨脉诊研究中小型猪脉滑变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选用中华实验用成年小型猪6只,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定位取脉位置,切脉后,用NX-8型脉诊仪同步采集正常脉图、二导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硝酸甘油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耳大静脉给药进行造模,观察造模后一般情况(心率、皮肤颜色)及指下脉型变化,同步描记脉图及二导心电图;脉滑变后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变化,主波高(HB)、升支斜率(Sup)、降支斜率(Sdown)、降中峡位置(即降中峡高/主波高,HE/HB)、主波宽(TW)和主波峰时限(TB),采集造模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6头小型猪均造模成功,指下感觉滑变明显,脉图变化显著,与造模前相比HB、Sup、Sdown、HE/HB均有显著性差异(除Sdown P<0.05外,其余均为P<0.01),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也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药物改变血流动力学影响脉搏的方法建立小型猪脉滑变模型成功,建模方法可靠,小型猪应用于脉诊研究,方法简便、损伤小、可重复运用,有充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48例室间隔缺损病人脉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的VSD病人脉象有:细脉、数脉、沉脉、弱脉以及伏脉、微脉、涩脉、代脉,以前三种脉象为多见,且以细数沉复合脉者为多,见于这种脉象的多为单纯的VSD病人。伏、微、涩脉的病人均为非单纯性VSD,分别伴有主动脉瓣狭窄、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等心脏畸形。VSD与正常人脉图比较,在15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差异显著。术后病人的脉象为细滑数或为平脉,脉图多为双峰波或三峰递减波图型,数脉仍为术后常见脉。缺损  相似文献   

4.
急性运动性疲劳脉图评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运动性疲劳脉图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实验依据。方法:对34名健康大学生应用功率自行车进行力竭运动造模,同步连续监测心肺功能;分别于运动前后检测血压、脉图、血乳酸(LA)指标,并设计应"用运动性疲劳主客观评分表",包括自我感觉疲劳程度(RPE)和客观症状评分两部分,对运动状况进行评价和记录。结果:受试者在负荷运动10min左右耗氧量(VO2)、呼吸商(RER)与心率(HR)达到平台期;运动造模后,RPE均数为16.79,LA/RPE均值37.13;与造模前比较,造模运动后血LA显著升高(P<0.01),收缩压(SBP)显著降低(P<0.01),脉图重搏前波h3、降中峡h4均显著降低(P<0.01),w/t则显著增大(P<0.01),最佳脉压(Pm)显著降低(P<0.01)、脉图生物龄(PY)明显增大(P<0.05),较日历年龄增大显著(P<0.01)。结论:脉图可以客观、有效地评价急性运动性疲劳状态;脉图的h3降低、h4降低、w/t增大、Pm降低、PY增大可作为急性运动性疲劳的脉图主要评价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为该模型建立一种新术式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①45头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分为对照组15头,实验组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头;②采用CCL4腹腔注射法和口服饲喂法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结果:①实验A、B组成模时间分别为70 d和140 d,成模率分别为100%和80%;②动物模型的门脉压力,对照组为(1.96±0.06)kPa, 实验A组为(2.90±0.27)kPa,实验B组为(2.90±0.28)k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CL4 腹腔注射法构建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优于口服饲喂法,造模时间短,成模率高,动物死亡率低,是一种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354例血瘀脉涩患者和206例血虚脉细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结果表明:血瘀脉涩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地升备血液呈高粘状态,且揭示血瘀脉涩与血液流变呈一种“涩脉—高粘”的关克血虚脉细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地降低,血液呈低粘状态,且揭示血虚脉细与血液流变呈一种“细脉一低粘”的关系。其结果对于血瘀和血虚辨证分型实现客观化、标准化,以及对于涩脉和细脉实质的研究,可望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任何人任何时候的脉象都应俱有位、数、形、势诸要素,即"脉素"。脉素既是对脉象不同方面性质的定性,又是对同一方面性质不同程度和不同大小的定量。对于脉素量度的大小等级,笔者以为可用"脉素值"来表示,而其变量至少有七个,即脉位的浮沉、脉率的数迟、脉体的长短、脉幅的大小、脉势之滑涩、脉力的强弱、脉律的至止。脉象这样一个复杂的多变量系统,可以利用数学上的"多变量样本的图分析法"制成"脉象雷达图",从而促进临床脉诊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病理迟脉与生理迟脉的脉图和心血管功能状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无创性心功能检测法和脉图法对生理迟脉和病理迟脉进行了对比研究。病理退脉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①与生理迟脉相比,冠心病退脉之脉图主波幅和降支斜率减小,降中峡位置较高。同时心输出量下降,心指数和心脏功能指数减小,主动脉顺应性下降,总外周阻力升高。提示心血管功能受损是冠心病迟脉脉图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也是生理迟脉与冠心病迟脉二者在脉诊上有力和无力差异的原因。②冠心病迟脉兼脉有弦脉、细脉、涩脉等,以兼弦脉居多;但脉图改变和心血管功能受损程度,以兼细脉、兼涩脉者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小型猪糖尿病性ED模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广西巴马小型猪喂饲高脂高糖饲料的方法造模,对小型猪的生长指标及常规生化指标进行监测,造模11个月和12个月未进行小型猪阴茎勃起功能检测,13个月未处死动物取阴茎海绵体作NOS活性检测及细胞凋亡观察。结果 造模6个月后,HFSD组有50%(5/10)发生糖尿病,造模12个月后,HFSD组有40%(2/5)发生ED,总成模率为13%;HFSD组造模9个个月后, HFSD组GLU、CHO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SD组小型猪NOS活性明显低于CD组(P<0.05);光镜下见HFSD组凋亡细胞散在分布于海绵体平滑肌,CD组偶见单个散在的凋亡细胞, HFSD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CD组(P<0.01)。结论 运用广西巴马猪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制作糖尿病性ED模型是可行的,如何提高成模率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新型组合型肝肾支持系统治疗西藏小型猪肾衰模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5头西藏小型猪采用结扎双侧肾动脉的方法构建肾衰模型,造模后治疗组用新型组合型肝肾支持系统进行治疗(CRRT模式),对照组造模后不进行治疗,在治疗0、4、8h抽取静脉血进行内毒素、生化检测及需氧菌培养厌氧菌培养,观察造模前后、治疗前后西藏小型猪的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过程中每2小时记录仪器的各项压力监测指标。结果两组实验动物肾衰模型均构建成功,治疗组经过新型组合型肝肾支持系统治疗后,一般情况改善;对照组动物一般情况持续恶化。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心电图未出现明显异常,两组动物在0 h时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段治疗组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前两组实验动物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两组动物与造模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肝肾支持系统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未出现明显变化。内毒素水平均低于0.5 EU/mL ,动静脉端需氧、厌氧菌培养结果显示未见细菌生长。病理检查见明显的肾小管上皮肿胀、肾小管坏死。结论新型组合型肝肾支持系统用于治疗西藏小型猪肾衰模型是安全、有效的,可进一步尝试用于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高血压(EH)患者在不同动态脉压(PP)水平大动脉缓冲功能、内皮功能损害程度。方法:选择394例EH患者将所有病例按动态脉压PP值分成三组,应用自动PWV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评价大动脉缓冲功能;应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分别通过对肱动脉进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和硝酸甘油依赖性的血管扩张测定来评价内皮功能。结果: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随动态脉压升高而升高,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FPWV与白昼脉压(r=0.294,P<0.001)、夜间脉压(r=0.257,P<0.001)及平均脉压(r=0.289,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C-RPWV与脉压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并随PP增大,FMD逐渐减小。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NGT-MD)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FMD与白昼脉压(r=-0.704,P<0.01)、夜间脉压(r=-0.615,P<0.01)及平均脉压(r=-0.641,P<0.01)呈显著性负相关。NGT-MD与脉压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动态脉压增大与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大动脉缓冲能力降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影像学技术的脉位属性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现代影像学方法,即时、直观、定量研究脉位属性的形成机制。方法选择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健康青年,采用成熟的脉位浮变、沉变无创造模方法,应用NX-8型可视化脉动信息采集分析仪、Magnetom 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SONOS-10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寸口桡动脉血管运动状态、血流动力学及整体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脉位浮变时寸口桡动脉明显扩张,其横截面的直径和面积均明显增大,轴心位移增大,管上组织厚度变薄;桡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减小;心率加快,平均动脉压、脉压减小。脉位沉变时寸口桡动脉横截面的直径和面积均减小,轴心位移减小,管上组织厚度增大,桡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舒张期血流峰值均显著减小,阻力指数明显增大;平均动脉压、总外周阻力升高,脉压、每搏输出量减少,心指数下降。结论脉位的形成与心脏泵血量、血管张力及外周阻力、脉管系统的血液充盈、切脉局部血管的管径及横截面积、轴心位移幅度、管上组织厚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桡动脉轴心径向周期动能与脉势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势与桡动脉横切面轴心周期动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新型中医取脉装置,同步采集39例不同脉势病人和20例平人关部脉的压力脉图、心电信号和桡动脉横截面动态超声图像,在MATLAB7.0.1软件对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观察不同脉势下桡动脉横切面轴心轨迹的变化情况,并计算轴心周期动能。结果不同脉势的脉象桡动脉横切面轴心的周期动能具有明显差异,脉实变>平脉>脉虚变。结论桡动脉横切面轴心的周期动能是判别脉势的可能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冠状动脉病变形态学角度探讨脉压指数、主动脉脉压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Gensisi积分系统,并且使用冠脉造影+主动脉测压方法。结果主动脉高脉压、高外周脉压指数、年龄、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si积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其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年龄、主动脉高脉压、糖尿病、高外周脉压指数。结论主动脉脉压、外周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有显著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气管内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的信号来源,并观察影响信号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杂种犬麻醉后经口腔插入前端贴附一次性儿童氧饱和度探头的气管导管.开胸直视下,让气管内氧饱和度探头发射的红光对准单侧气管旁大动脉,暂时阻断气管旁大动脉,观察阻断前后经气管脉搏血氧饱和度(SptO_2)的脉搏光容积描记(PPG)波形和读数变化.用照片采集SptO_2的最佳信号,调节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观察不同套囊压力下机械通气与否对信号波形和读数的影响,并与来自犬尾的脉搏氧饱和度(SpO_2)做比较.结果 当气管内氧饱和度探头所对准的气管旁大动脉被阻断时,SptO_2的信号消失.机械通气和套囊压力均可使SptO_2信号产生变化(P<0.001).套囊压力为0、10 cm H_2O时SptO_2信号与套囊压力为20~60 cm H_2O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机械通气下的SptO_2波形与无机械通气时不同(P<0.01),且与SpO_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tO_2的信号主要来自于气管周围的大动脉而非气管壁本身,气管套囊压力与机械通气对SptO_2信号的读数均有影响,套囊压力在20~60 cm H_2O时比10 cm H_2O的SptO_2信号更好,机械通气主要影响信号的波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方左归丸对甲强龙脉冲治疗Graves眼病(GO)骨代谢指标:1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β-1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GO肾阴亏虚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脉冲治疗联合左归丸,对照组给予脉冲治疗联合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2组证候积分、骨生化标记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证候评分较前明显好转(P<0.05),其中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β-CTX、ALP水平明显降低,其中β-CTX水平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CAS积分、充血、水肿、疼痛症状都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比,P>0.05。结论?中药左归丸可以改善肾阴虚证候,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纠正高骨转换,对预防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动态脉压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质量及心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和左心质量及心电图的关系。方法对128名初诊未治或治疗但未达到目标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根据脉压(PP)将患者分为3组,A组:PP<40mmHg;B组:40mmH≤PP<60mmHg;C组:PP≥60mmHg,比较各组的检查结果,分析其24h收缩压、舒张压、24h白昼、夜间的平均脉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及心电图等。结果3组血压参数比较,24hSBP、PP1、PP2及PP3均呈增高趋势。3组的左心质量各参数比较,与A组比较,B组LVM增加明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LVP-WT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指标相比则差异无显著性;C组除LVEDd外,余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B组相比,C组除LVEDd外,余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A、B两组的心电图差异无显著性,而C组与A组、B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动态脉压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导致左室肥厚和心电图的异常。②动态脉压可以作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有价值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模式下寸口脉搏波频谱的变化规律,建立基于寸口脉搏波监测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效果评价方法。方法:纳入60例行体外循环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搏动灌注(pulsatile perfusion,PP)组和非搏动灌注(nonpulsatile perfusion,NP)组,每组各30例。应用Power 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记录脉搏波指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中的脉搏波频域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PP组研究对象的能量等值压(energy equivalent pressure,EEP)、富余血流动力学能量(surplus hemodynamic energy,SHE)、血液动力学总能量(total hemodynamic energy,THE)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高于NP组(P0.05),PP组脉搏波能量高于NP组(P0.05)。结论:脉搏波频域指标可用于监测体外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能作为评价有效性搏动灌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静  陈时芳  徐淑静 《重庆医学》2016,(10):1345-13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部动脉斑块的关系,并分析引起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baPWV、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记录。分析baPWV与IM T的相关性。并根据baPWV结果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两组的IM T、颈部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个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年龄、腹围、BMI、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部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斑块平均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明显多于正常组;IMT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明显高于异常组。两组IMT值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厚。对baP‐WV与IM 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 T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r=0.228,P<0.05)。结论动脉弹性降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颈IM T明显增厚、斑块数量明显增多。结合baPWV及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好地进行颈动脉硬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