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哌甲酯干预儿童多动症患者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并探索哌甲酯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37例儿童多动症患者哌甲酯干预前(病例0周组)、干预6周(病例6周组)、干预12周(病例12周组)和同期40例健康者(对照组)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分析,寻找显著差异的变量,鉴定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 对照组、病例0周组、病例12周组的尿液代谢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病例0周组与对照组的代谢谱能够区分,同时病例12周组样本远离病例0周组,靠近对照组;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24种相关代谢标志物,哌甲酯干预后,这些代谢物的水平逆转到正常水平。结论 本研究表明哌甲酯治疗儿童多动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丙酮酸代谢、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代谢异常有关,代谢组学从机体整体代谢角度揭示了哌甲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儿童哮喘患者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儿童哮喘患者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取50例儿童哮喘患者尿样及4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尿样,用GC/MS技术检测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A)的方法,观察正常儿童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的代谢轮廓差异。结果 正常儿童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的代谢谱能明显的区分,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18个差异代谢物。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儿童哮喘患者磷酸盐、L-苏氨酸含量降低;丁二酸、L-脯氨酸、β-D-呋喃木糖、肌酐、2,3-二羟基丁酸、苯乙酸、D-阿拉伯糖、1H-吲哚、木糖醇、α-L-吡喃甘露糖、苯乙酸、α-L-吡喃甘露糖、甘氨酸、D-葡萄糖、肌醇、尿酸、马尿酸、1H-吲哚-3-乙酸含量升高。结合代谢途径分析发现,儿童哮喘患者体内存在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代谢、氨基酸代谢等代谢异常。结论 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儿童哮喘患者体内尿液中的代谢物变化,潜在的代谢标志物分析及代谢途径探讨将为儿童哮喘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为两种中医证型的科学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GC/MS技术检测过敏性鼻炎患者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以及正常人的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A-DA)分析,研究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患者代谢谱具有良好的分离趋势,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有明显区分。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2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在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中筛选得到了丙氨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Z)-O-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6种差异代谢产物。[结论] 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的代谢差异主要体现在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方面,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健康成人口服黄芪汤前后血浆代谢谱的变化,为黄芪汤的药效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联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两个平台,结合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考察服用黄芪汤前后人体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的波动情况。结果 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均显示,服药前和服药后2h,人体血浆代谢谱有明显的分离趋势,内源性代谢物发生了显著的波动。借助单维和多维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了49种服药前后的差异代谢物。黄芪汤中的主要成分芒柄花素及其代谢产物芒柄花素葡萄糖苷的水平在服药后均显著升高。色氨酸、苯丙氨酸和胆酸等物质显著降低。结论 服用黄芪汤后人体氨基酸代谢、脂肪代谢、糖类代谢和胆酸代谢均有波动,这些代谢物与肝病和糖尿病的防治有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考察妊娠糖尿病小鼠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妊娠小鼠建立妊娠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NB)、正常饮食妊娠组(NP)、高脂高糖饮食未妊娠组(HB)和妊娠糖尿病模型(HP)组,收集小鼠尿液,应用GC-MS的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尿液中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各组小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的分析。观察各组间代谢轮廓差异并寻找生物标志物。结果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将样本分开,谱库分析得到18种生物标志物。结论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代谢组学可以很好的从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过程反应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情况,为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血清代谢组学上的差异,探讨术前通过代谢特征来辨别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各8例,通过核磁共振1H谱(1HNMR)技术检测其血清代谢组特征,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OPLS-DA)分析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之间的代谢差异。结果 PCA和OPLS-DA分析显示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血清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相比,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中脂质、乳酸盐、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升高,而谷氨酰胺、牛磺酸、肌酸和葡萄糖含量降低。结论 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这些具有明显变化的代谢物可作为潜在血清代谢标记物,为临床区分良恶性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补体C3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选取MS患者65例,对照组选取无MS的正常人群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补体C3水平,比较两组人群中糖脂代谢指标,并分析补体C3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补体C3诊断MS的价值。结果 MS组中补体C3水平高于无MS组(P<0.05),随着MS各组分从0增加到4时,补体C3水平均逐渐升高,补体C3水平从Q1到Q4组,MS及其各组分的检出率均有升高趋势且危险性升高(P<0.05),利用ROC诊断MS的补体C3的最佳截位点是0.89g/L,敏感度为65.6%,特异性为80.6%,ROC曲线下面积0.775,95% CI:0.694~0.856(P<0.05)。结论 补体C3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密切相关,可能是MS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对MS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纤维化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代谢谱差异,寻找与HBV相关肝纤维化的潜在标志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16名HBV相关肝纤维化和16名CHB患者血清代谢谱;应用统计分析及数据库检索,鉴定出2组间差异代谢物;利用MetaboAnalyst 4.0软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和富集分析,筛选出富集的主要代谢通路及通路上差异代谢物;最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主要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性能。结果:2组共筛选并鉴定出54种差异代谢产物。代谢通路和富集分析发现,鞘脂代谢通路[-log(P)=9.75,impact=0.42]和甘油磷脂代谢通路[-log(P)=10.90,impact=0.06]是HBV相关肝纤维化的主要富集代谢通路,其中神经鞘磷脂、1-磷酸-鞘氨醇、(神经)鞘氨醇、神经酰胺4种差异代谢物富集于鞘脂代谢通路,而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酸、磷脂酰甘...  相似文献   

9.
目的 Tg2576转基因小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病理改变相近,本文动态研究了Tg2576小鼠在AD发病不同阶段的血清代谢物特征,为临床AD的早期诊断提供代谢依据。方法 收集Tg2576小鼠在AD发病初期(6个月)和末期(12个月)时的血清样本,采集样本的1HNMR谱并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进行代谢特征的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Tg2576与C57小鼠分别在6和12个月时的血清代谢特征有明显差异,且不同AD发病阶段的Tg2576小鼠具有明显的代谢差异。与C57小鼠相比,在AD出现的初期阶段,Tg2576小鼠血清中乳酸、肌醇和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的含量升高,而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甜菜碱、甘氨酸和葡萄糖含量降低;在AD发病的末期,血清中乳酸、肌醇和丙氨酸的含量继续上升,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甜菜碱和甘氨酸含量持续降低,同时谷氨酸和肌酸含量初步显示出下降趋势。通过比较AD的初期和末期血清代谢物,我们能够发现疾病末期血清中乳酸、肌醇和丙氨酸含量升高,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含量降低。在这些代谢物中,乳酸、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脂酰胆碱在AD发生初期已具有显著性变化,且与AD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结果表明Tg2576小鼠中乳酸与阿尔茨海默病程度的加重呈正相关变化,而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脂酰胆碱呈负相关改变,且这些代谢物随着疾病的发展呈动态进行性变化,可能是AD早期诊断的重要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抑制作用过程中代谢通路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了解免疫细胞变化情况,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多结果进行判别。以偏最小二乘法模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参数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差异性代谢物,借助代谢组学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分析软件系统对差异性代谢物进行进一步鉴定分析,通过搜库及运算最终确定差异代谢物质9种,通路富集结果分析差异代谢通路3条。结果 环磷酰胺对正常机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线粒体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甾类激素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嘧啶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环磷酰胺在正常组与实验组中影响最重要的代谢通路为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eGFR和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139例。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酐及NT-proBNP,根据肾脏病膳食改良预测方程计算患者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随访入选患者出院后的全因死亡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eGFR和血清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检验用Log-rank法。  结果  随访期间有65例患者死亡,发生率为46.76%。eGFR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不发生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62~0.740),敏感度为57.70%,特异度为69.20%。血清NT-proBNP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638~0.803),敏感度为69.20%,特异度为67.30%。eGFR低水平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eGFR高水平组,Log-rank的检验统计值为9.21,P = 0.002。NT-proBNP高水平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NT-proBNP低水平组,Log-rank的检验统计值为16.91,P < 0.001。  结论  eGFR和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4例,根据患者有无心房颤动分为观察组(高血压合并房颤,38例)和对照组(高血压未合并房颤,66例),分别对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吸烟饮酒史、家族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清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和转录辅助激活因子Yes相关蛋白(YA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1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其中阵发性房颤38例,持续性房颤43例)为研究对象,40例同期住院非房颤病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dc42及YAP表达水平。同时结合相关血清学指标,统计分析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的Cdc42及YAP水平,探讨两者与非瓣膜性房颤诊断的关系。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房颤病人CRP、国家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LAD水平增高,LVE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房颤病人中,持续性房颤病人较阵发性房颤病人LAD增大,LVE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同对照组相比,房颤病人血清Cdc42和YAP表达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持续性房颤病人血清Cdc42和YAP表达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病人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人血清Cdc42和YAP水平与D-二聚体、LAD呈正相关(P < 0.05~P < 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 < 0.01);Cdc42及YAP二者联合诊断房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较单独诊断提高(P < 0.05)。D-二聚体、LAD、Cdc42及YAP表达增加、LVEF减小均为影响房颤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房颤病人血清Cdc42及YAP异常表达,可能参与房颤心房结构重构的发生发展,可用作早期潜在辅助诊断房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房内径(LAD)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台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AF患者,设为观察组,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同期选取7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LAD、血清BN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分析AF相关因素,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D及血清BNP对AF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及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BNP、ACE水平及LA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冠心病、高血压、hs-CRP、BNP、 ACE水平及LAD与AF呈正相关(P?<0.05)。LAD预测AF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血清BNP水平预测AF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结论 AF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能够通过术前血清BNP水平及LAD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高艳  刘悦  叶斌 《安徽医学》2023,44(3):245-251
目的 探究年龄、房颤和舒张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根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n=20)和非出血组(n=72)。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年龄、房颤和舒张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预测方程,检测方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的预测效度,用分层回归分析差异变量舒张压在年龄和是否出血转化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房颤和舒张压存在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72,95%CI:1.007~1.142)、房颤(OR=12.980,95%CI:1.701~99.026)、舒张压(OR=1.076,95%CI:1.030~1.123)是rt-PA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曲线下面积(AUC)=0.692,P=0.003,诊断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的容积和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55例笔者医院准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病例组分为高血压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RT3D-TEE观察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有无自发显影(SEC)和血栓,同时获取左心耳相关参数,并对各组中左心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5例出现LA及LAA自发显影,其中孤立性房颤组占5例,高血压房颤组占10例且2例伴血栓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LAD、ML、MA、EDV及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例组中,高血压房颤组与孤立性房颤组比较,上述参数中MA、EDV、EF及P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ML、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EC组患者,LAD、MA、ML、EDV、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RT 3D-TEE定量分析左心耳容积参数及功能的改变是可行的。不论是否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均较正常人减低,合并高血压时左心耳功能的减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explore potential serum biomarkers of children with Kashin-Beck Disease (KBD) and the metabolic pathways to which the biomarkers belong.MethodsA two-stage metabolomic study was employed. The discovery cohort included 56 patients, 51 internal controls, and 50 external controls. The metabolites were determined by HPLC-(Q-TOF)-MS and confirmed by 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s (HMDB) and Metlin databases. MetaboAnalyst 3.0 and the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databas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etabolic pathways of the candidate metabolites. The use of HPLC-(Q-TRAP)-MS enable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the target metabolites which were chosen using the discovery study and verified in another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cohort of 31 patients, 41 internal controls, and 50 external controls.ResultsEight candidate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out in the discovery study, namely kynurenic acid, N-α-acetylarginine, 6-hydroxymelatonin, sphinganine, ceramide, sphingosine-1P, spermidine, and glycine. These metabolites exist in sphingolipid, glutathione, and tryptophan metabolic pathways. In the second-stage study, five candidate metabolites were validated, including kynurenic acid, N-α-acetylarginine, sphinganine, spermidine, and sphingosine-1P. Except for spermidine, all substances exhibited low expression in the cas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external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n levels of sphinganine, spermidine, and sphingosine-1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The direction of change of levels of sphinganine, spermidine, and sphingosine-1P in the two-stage study cohorts was completely consist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refore, these substances can be used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of KBD. Furthermore, these results raise the possibility that sphingolipid metabolic pathways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KBD.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土三七干预后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分析土三七诱导大鼠肝脏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土三七组,每组6只。土三七组大鼠灌胃给予7.5 g·kg-1·d-1土三七水煎液,对照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代谢笼收集大鼠尿液,并分离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TBIL和TG水平; 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液质联用(LC-MS)技术检测尿液样本,主成分分析评价组间代谢谱差异,筛选并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土三七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 HE染色结果显示,土三七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有炎性细胞浸润。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组间代谢谱差异明显,尿液样本中共鉴定出马尿酸、苯丙氨酸、N-甲基烟酰胺、氧化三甲胺等40个差异代谢物,涉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Vit B2代谢等主要代谢通路。结论:土三七诱导大鼠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苯丙氨酸生物合成和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Vit B2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