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通识教育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通识教育是英国传统的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最早于1829年由美国学者帕卡德教授提出,后于20世纪80年代由台湾学者翻译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是人格教育[1]。目前由于各国的国情、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不论中外,都强调通识教育,即强调通过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领域整合的学习,拓宽视野。这是因为在教学方式上通识教育提倡问题课程、讨论课程,要求学生训练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学会研究性学习。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实施通识教育才能使培养的学生适应此类变化。学术讲座是一种类型多样、内容自由、职能多元的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在高职高专院校采用学术讲座这种形式可以克服多种限制因素使通识教育顺利施行。  相似文献   

3.
本科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拓宽基础,培养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在学界已达成共识。在本科教育打破专业和学科壁垒,使单科化的专才教育向整体化的通识教育转变,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学术和文化长远发展的兴趣?如何拓宽基础、沟通文理、进行科学、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丰富高雅的情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全面素质的人?已摆上每个学校的议事日程。当通识教育落实到操作层面上来探讨时,首当其冲是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在20世纪早期,美国名校如哈佛大学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90年代国内许多高校也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索。作为普通的地方高校,如何在广州大学城建设的背景下,实施本科生校际间通选课的实践研究是本文讨论的课题。一、通识教育的实质研究目前国内外对通识教育的定义有很多种,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表述。美国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最早提出通识教育概念,他提出,美国大学为学生提供的“通识教育,它包括古典哲学、文学和科学方面的有关课程内容,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它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的李曼丽博士对通识教育的定义进行了阐释:"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通识教育的侧重点是"育人",它提供所有学生公平自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医学专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本研究通过调查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知现状,提出加强医专教师了解通识教育并重视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发、妥善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和提高通识教育的可接受性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试论医学生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就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医学生的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复旦大学构建医学生通识教育的原则与设想构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培养适应全球化需要的人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通识教育,以通识教育去矫正过去高等教育偏重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弊端,培养全面发展、有创新能力、有价值的人,并特别强调通过通识教育促进医学生的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教育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满足所有专业学生的需要,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互补的。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理念的发展及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需要出发,论述通识教育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分析开展通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世界通识教育发展概况和中医药院校的特征,阐述通识教育和医学人文相结合提升学生素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以培养理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素养和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要内容,旨在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全面发展、负责任的公民.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显得极其迫切,而通识教育是医学院校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化医学生的通识教育、人文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实用型医学人才,从整体上提高医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组织课题组设计了"广东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现状"调查问卷,经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广东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和特点,并以广州医学院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构建和完善通识教育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的广泛关注。然而,笔者认为,通识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个阶段,而不是只在大学才实施通识教育,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的人。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潘光旦先生也指出,“教育的理想是在发展整个的人格”。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本身就应该是通识教育,而不是局限于哪一阶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沿革及我国医学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现状,并对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就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医学生的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复旦大学构建医学生通识教育的原则与设想构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培养适应全球化需要的人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通识教育,以通识教育去矫正过去高等教育偏重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弊端,培养全面发展、有创新能力、有价值的人,并特别强调通过通识教育促进医学生的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高等教育适应未来社会、适应未来社会中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识教育问题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因此医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提高其它方面的素质,比如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素质,而编程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医学生掌握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实施的必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就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旨在纠正中医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熏陶、过重的功利导向等弊病,为我们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性.通识教育的实施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口径,建设可行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经典名著课程、隐性课程等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5.
1993年8月,英国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提出,21世纪的医生应该是交流专家、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专家,以及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支持者和初级保健的提供者[1]。如果仅仅依靠专业教育、精英教育这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识教育才是医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素质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期掌握目前我省医学院校学生通识教育的现状,医学生对通识教育的了解情况、对通识课程的看法,以及一些意见和建议,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科学素养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发展与现状,从通识教育的认识、课程体系的设计,不同教育环境的差异,系统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思考,包括重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因地制宜规划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精心设计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支撑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培育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结果显示,通识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医学院校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因此,通过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完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有效融入医学院校特色等举措,达到推动通识教育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不断提升医学人才教育的整体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唐靖  李瑾  沈苏南 《中级医刊》2014,(12):100-102
探讨通识教育对长学制医学生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对南京大学长学制医学生本科教育的深入分析,结合国家对长学制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以南京大学为长学制医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为例,说明通识教育在学生拓宽人文视野、发展专业兴趣、提升个人修养、强化创新意识等方面起到的积极意义。通识教育在长学制医学生的本科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长学制医学生本科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论医学生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等医学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医学人才,鉴此,通识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加强医学生的通识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传承理念、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公民意识、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康荔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2):37-38
通过梳理美国通识教育300多年的发展,大体将其划分为殖民地时期、独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4个时期,在理清历史脉络的前提下总结各时期通识教育的特点,发现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其教育思想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