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循环DNA是存在于血浆/血清中的游离DNA。已有研究证实肿瘤患者循环DNA来源于肿瘤细胞。因此,检测肿瘤患者循环DNA质和量的改变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具有较大价值。循环DNA检测具有微创性、标本获取方便、可连续动态检测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肿瘤标志物。有关肝癌患者循环DNA的研究不多,本文就循环DNA检测在肝癌诊断和预后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肝病高发区,肝癌的发病率很高。早期发现肝癌至关重要。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日臻成熟,尤其是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肿瘤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估领域的突飞猛进。1.何谓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是指从肿瘤原发灶或者转移性病灶脱落进入外周血液里肿瘤细胞的一种液体活检技术,国际上Cell Search系统利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的免疫磁性富集技术成熟,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PLC)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是将人体体液或者血液中的某些微小的成分通过特殊的方法富集,再进行浓缩,扩增和荧光染色等处理后,用专门的设备进行检测,从而了解体液中具有的肿瘤或基因特征的信息,实现了对人体内的肿瘤相关状态从新的角度进行监测的方法。液体活检研究提供了可能早期发现肝癌,评估术后疗效和预后的新途径。液体活检技术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游离核酸(CFNA)和外泌体(exosomes)检测,它们在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方面各有特色,新近的PCR+分子测序技术将有助于此项研究。作者对肝癌液体活检的几种类型和特点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循环肿瘤细胞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脱离实体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而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其已被研究证实是包括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体外早期诊断、耐药性监测,判断预后及生存分析,检测肿瘤复发、评价药物疗效以辅助治疗决策及调整治疗方案.但目前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出具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新方法将有助于循环肿瘤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将从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以及临床应用展望等方面对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循环核酸是指存在于血液(血浆或血清)中的细胞外游离DNA和RNA.肿瘤患者血循环中核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研究证实其来源于肿瘤细胞,并且与原发肿瘤有着结构或功能上的某些一致性,因此循环核酸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可能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当前血浆(血清)DNA如Ras和p53基因突变、微卫星改变、肿瘤抑癌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和肿瘤相关病毒DNA等以及肿瘤相关RNA如酪氨酸酶RNA、端粒酶成分RNA、不同肿瘤相关基因编码的mRNA和病毒RNA等检测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循环核酸测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循环外周血液中存在的肿瘤细胞或骨髓中浸润的肿瘤细胞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应用逆转录一DNA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存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或骨髓中的AFPmR—N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该’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该法的推广应用不仅有助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目前的影像学技术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效果还不理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细胞能够向血中释放大量不被核糖核酸酶降解的RNAs,并且这些RNAs的含量足以用于定量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循环血中某些lncRNAs表达水平的异常变化与肝癌的病程进展密切相关,提示循环血中的lncRNAs具有作为肝癌诊断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本文就循环血中lncRNAs作为肝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2%[1],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通过多学科系统综合治疗,食管癌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其主要的两大原因[2].因此,找到一种便捷、准确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及其复发和转移的检测技术至关重要."液体活检"是指以血液为主的一种非侵入式体液检测,主要的检测物是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两大类[3].相比于传统的组织活检,液体活检以其独有的无创性、便捷性、高重复性等特点在临床上备受瞩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CTCs和ctDNA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局限性及其在食管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Fas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调节细胞凋亡的受体,广泛表达于人体多种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Fas及其配体FasL构成的Fas/FasL系统可诱导细胞凋亡,肿瘤细胞Fas异常表达是肿瘤组织抵抗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和攻击,并使肿瘤免疫逃逸得以实现的重要机制之一[1].我们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例肝癌组织及其邻近非癌组织浸液中的Fas浓度,探讨Fas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其生长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肿瘤组织中的VEGF水平高低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指标.但是循环血中的VEGF的检测的意义尚存在疑问.文章以乳腺癌为代表,就肿瘤组织和循环血中VEGF对患者的意义以及循环血中VEGF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约占85%。大多肝细胞癌患者在初诊时已是晚期,五年生存率低于16%,实现肝癌的早发现和早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血液检测具有微创、客观、经济、可重复和可动态监测的优点,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辅助诊断。本文回顾了已有报道的肝癌血液检测指标,分为血清中可直接检出的标志物、细胞外囊泡中的标志物及循环肿瘤细胞中的标志物三部分,阐述其优势及局限性,并对未来肝癌早期筛查的血液学检测新策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吴艳芬  冯美静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1):2658-2663
背景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甚至是根治恶性肿瘤的先决条件。然而,如何在肿瘤筛检项目中找到可靠、低成本的肿瘤筛检方法值得临床探究。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检出分布及其检出方法,以利于今后更好地进行肿瘤筛查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健康管理部健康体检者共185 938例(已排除既往有恶性肿瘤者)的体检结果(男性105 204例,女性80 734例),根据年龄分为≤29岁、30~44岁、45~59岁、60~74岁、≥75岁五个年龄组,筛选出各检查方法提示恶性肿瘤高风险者,追踪随访其进一步检查诊断结果,统计其中确诊恶性肿瘤病例数。结果 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153例,检出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21‰)、甲状腺癌(0.12‰)、乳腺癌(0.11‰)、肝癌(0.09‰)、宫颈癌(0.06‰)。60~7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检出率最高(2.30‰),其他组肿瘤检出率依次由高到低为≥75岁年龄组(1.75‰),45~59岁年龄组(1.46‰),30~44岁年龄组(0.38‰),≤29岁年龄组(0.15‰)。男性肺癌和肝癌检出率(分别为0.28‰、0.13‰)高于女性(分别为0.12‰、0.02‰)(χ2=4.318,χ2=5.032,P均<0.05)。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检出率(分别为0.26‰、0.22‰)高于男性(分别为0、0.05‰)(χ2=27.368,χ2=9.989,P均<0.01)。检出方法主要为胸部CT或数字X线摄影技术(DR)、超声、肿瘤标志物、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肺癌主要由胸部CT/DR检出,超声是盆腹腔及腺体肿瘤筛检的主要手段,肿瘤标志物是肝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的检出方法。结论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进行恶性肿瘤筛查意义重大,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段为60~74岁,主要检出方法为胸部CT或DR、超声、肿瘤标志物、TCT,对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进行早筛尤为重要。体检中心应设立切实可靠的肿瘤早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源县恶性肿瘤发病的分布特征,为卫生行政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新疆新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报告的居民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进行ICD-10分类,按年龄、性别、民族、恶性肿瘤类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2012年新源县恶性肿瘤累计发病数1419例,发病率为1299.7/10万,其中男性发病数为810例,发病率为1437.8/10万。女性发病数609例,发病率为1152.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3.3∶1,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恶性肿瘤发生主要分布在35∽79岁年龄段。新源县最常见的5种恶性肿瘤分别为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病例数的587.0%。汉族癌症发病率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及结直肠癌。哈萨克族癌症发病率前5位的依次是食管癌、胃癌、支气管肺癌、肝癌及结直肠癌。哈萨克族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高于汉族。结论新源县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民族发病率不同。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分析2008年成都市温江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温江区恶性肿瘤登记处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发病率、顺位等指标.结果 2008年温江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132.87/10 万,其中男性为169.28/10 万,女性为95.85/10 万.40岁后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居前5 位的依次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结肠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女性发病率居前5 位的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肝癌、胃癌.结论 温江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男性和老年人是发病高危人群.肺癌和食管癌、肝癌、胃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温江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温江地区恶性肿瘤登记处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发病率、顺位等指标.结果 2007年温江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104.9/10万,35岁后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女性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食管癌、结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乳腺癌、肝癌.结论 温江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男性、中老年人是发病高危人群.肺癌和食管癌、肝癌、胃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是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应进行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3年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为制定肿瘤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2—2013年闵行区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计算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截缩率、累积率以及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PC)、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年度变化贡献率。结果  2002—2013年闵行区恶性肿瘤发病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世界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胃癌、肝癌和肺癌的世界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闵行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上升较为明显,需引起重视;胃癌和肝癌下降较为明显,说明暴露因素得到一定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常见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例妊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分娩人数15 216例,妊娠合并恶性肿瘤6例,发病率0.04%,其中肺癌2例,鼻咽癌1例,乳腺癌1例,宫颈癌1例,1例转移性肝癌原发部位不详,6例确诊时均为中晚期病变,其中5例曾有漏诊和误诊情况,漏诊误诊率83.33%。结论妊娠合并恶性肿瘤漏诊误诊率高,应高度重视早期异常情况,提高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改善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院2008年-2013年87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构成比,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3年新疆某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人数、性别、年龄、族别及肿瘤分布类型。结果六年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排前三位的疾病谱已开始发生变化,从肝癌、胃癌、食管癌逐渐过渡到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由60岁以上占多数,转变为60岁以下占半数,胰腺癌等其他肿瘤的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恶性肿瘤中哈萨克族的食管癌构成比相对于汉族明显偏高,而胃癌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高发。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存在性别、部位、年龄、民族特征的差异,对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