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人颅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8.2±6.7)%,治疗后为(19.2±11.1)%,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明显减轻(P<0.01).其中76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年随访,无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脑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目前常用的3种脑保护装置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行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98.2%(55/56),全组术后27.3%(15/55)发现栓子,其中Spider为30.0%(9/30),Angioguard为21.7%(5/23),MO.MA为33.3%(1/3);两组远端滤网保护装置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现栓子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20%。1例发生栓塞事件;1例不适合使用脑保护装置而放弃手术。结论使用脑保护装置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常用的3种脑保护装置各有其优缺点,使用恰当的脑保护装置可以使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CPD)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需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8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试验组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CAS术后血管狭窄程度、NFA评分、Barthel指数、脑缺血以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管狭窄程度(19.96±3.22)%,NFA评分(14.09±3.25)分,Barthel指数(47.56±3.11)分,脑缺血发生率2.38%,脑卒中发生率0,对照组分别为(22.27±3.41)%、(17.89±5.42)分、(33.37±2.49)分、26.19%、1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D保护下进行CAS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提高,患者复发情况较少,临床疗效安全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朱钦辉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73-1174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脑保护装置下CAS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TT指数低于对照组,CBF、CBV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颅外颈动脉平均狭窄率为(15.12±2.67)%,NIHSS评分为(4.35±0.42)分,MRS评分为(1.47±0.26)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保护装置下CAS治疗可有效减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情况,改善靶病变血管相关区域脑灌注,提高神经功能,临床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40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4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持续给药24-72小时后恢复正常。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是防止术中脑卒中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海东  赵凯  屈延  顾建文  杨涛  林龙  虞俊  张辉 《四川医学》2009,30(5):618-620
目的 探讨和总结脑保护装置下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对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茬滤网型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结果18例全部技术成功,共放置支架21枚,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颈动脉病变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消失。术中4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无死亡及症状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下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34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96.7%,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未发生小卒中。24例患者手术后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均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这一结果有待长期随访证实,其操作技术及所用材料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使用脑保护装置,观察脑保护装置中有无脱落的斑块。术后B超随访有无再狭窄以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结果支架放置全部成功,15例脑保护装置均安全回收,在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4例发现斑块碎片,随访3~24个月,均未再发TIA和脑梗塞。结论使用脑保护装置可提高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都采用支架成形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治疗组CRP的下降幅度比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阳纲要  武衡  谢明  林百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0-1261,1267
目的 总结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置入前全部通过狭窄释放脑保护装置,37例病人随访2-23个月。结果37例病人支架置入成功,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5倒病人出现术中心动过缓,3例病人血压下降,1例术中TIA发作、2min后症状消失,1例术中血管轻度痉挛、经罂粟碱治疗后恢复,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随访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肯定,使用脑保护装置能提高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刘庆文  刘西平  李萱  高励  张仲 《西部医学》2012,24(9):1694-1696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EPD)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脑保护装置对42位颈动脉狭窄患者47支靶血管施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分析和总结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结果手术成功率100%,狭窄改善程度由(76.14±12.86)%下降到(16.45±8.37)%,术前术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7.14%,其中术中1例出现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出现微栓子脱落导致轻度脑梗塞,对症治疗后恢复,6例(12.8%)脑保护装置中可见斑块碎片。结论颈动脉支架+脑保护装置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能明显降低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及广州珠江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伴随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抽样92例,按是否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药物治疗.参照北美颈动脉外科学会(NASCET)制定的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行3个月-2年的随访,分别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率为6.52%,对照组为26.08%(P<0.05);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率为8.69%,对照组为34.79%(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能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同时降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支架成形术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对比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2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重度达70%以上),医护人员对其实施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方式,并利用 TCD 监测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TCD 检测数据,患者患侧的大脑中动脉 Vs、Vm、Vd 均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患者的颈动脉 PSV、EDV 均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将 TCD用于检测 CS 患者的脑血流参数值,可有效分析支架成形术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效果,研究数据知,CAS 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流临床病状。  相似文献   

15.
曾尤超 《大家健康》2016,(8):117-118
目的: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接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在脑保护装置下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支架置入情况良好,只有3例(6.98%)患者发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术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狭窄情况全部改善,支架未发生移位与断裂。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小,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研究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ACS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北省中山医院神经内科ACS患者192例(ACS组)和颈动脉无狭窄患者100例(对照组),ACS组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比较认知功能的差异;将重度狭窄患者随机分为A组(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B组(药物治疗),检测A、B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6个月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ACS组与对照组、A组与B组的基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CS组与对照组比较认知功能下降(P<0.05);③ACS组中度狭窄与轻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患者较轻度、中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下降(P<0.05);④对于ACS组重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A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3、6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明显改善(P<0.05);B组患者药物治疗后1、3、6个月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治疗后1、3、6个月认知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狭窄程度越重认知功能损害越明显,对于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药物治疗可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预防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颈动脉狭窄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所有病例均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两组围手术期均予抗血小板等治疗,此外,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前后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隋况。结果对照组有6例支架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发生率16.7%;治疗组有1例,发生率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预防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栓子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0月-2013年5月诊治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0例,其中单侧狭窄17例,双侧狭窄3例,共计23支狭窄动脉,在DSA机监视下先置入栓子保护装置,再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0例患者共释放支架23例,使用栓子保护装置23枚,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DSA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74.4%下降至术后的<20.0%,随访6个月,再狭窄3例,TIA发作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栓子保护装置下进行颈动脉成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11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均接受自膨胀支架置人手术。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短暂脑缺血(TLA)或脑梗塞。术中均采用脑保护装置(Angiodard伞形滤器)实施脑保护,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支架外鞘将支架释放。结果 所有病人都完成支架置入,治疗后TLA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残余狭窄均低于50%,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脑保护装置下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应用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颈动脉狭窄28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经长鞘或导引导管将导丝或动脉保护伞越过狭窄段至远端正常管径动脉内,之后于狭窄段放置自膨式支架,其中9例应用脑保护装置。狭窄严重者选择球囊预扩7例,后扩2例。结果:本组均成功行颈动脉狭窄腔内支架成形术。本组无脑梗死及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恢复良好。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