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12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美金刚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期痴呆有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美金刚组(美金刚+多奈哌齐+尼莫地平)31例,对照组(多奈哌齐+尼莫地平)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神经精神科问卷(NPI)的评估。结果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多见。美金刚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MSE、CDR及各项症状的N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金刚组患者治疗12周后激越/攻击行为、焦虑、易激惹/不稳定性、情感高涨/欣快、夜间行为异常、食欲进食改变的NPI评分及NPI总分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易激惹/不稳定性、夜间行为异常、食欲进食改变的NPI评分及NPI总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金刚组患者治疗12周后MMSE评分、激越/攻击行为、易激惹/不稳定性、食欲进食改变的NPI评分及NPI总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美金刚能有效改善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非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肌肉注射。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在治疗后,面神经MNCV、三叉神经SNCV、正中神经MNCV、正中神经SNCV等4项有显著变化。结论:周围神经病变病例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肌肉注射,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背景:双向电泳是突触蛋白质组学分析中最流行最通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之一.但文献中突触蛋白双向电泳对线性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s,IPG)胶条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浓度的选择很多,尚未见统一标准.目的:对突触蛋白双向电泳的IPG胶条和SDS-PAGE凝胶浓度进行优化,以获得高质量的突触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方法:以大鼠海马突触蛋白为试材,比较pH 5.0-8.0与pH 3.0-10.0线性IPG胶条,线性与非线性pH 3.0-10.0IPG胶条,以及单一浓度10%与12% SDS-PAGE对双向电泳的影响.此外,还使用计算机检索了1989至2013年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突触蛋白双向电泳的文献,对文献中选择的IPG胶条、SDS-PAGE凝胶浓度进行了统计和评价,并总结了突触蛋白在不同pH值IPG胶条和不同浓度SDS-PAGE凝胶的双向电泳图谱上的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使用pH 3.0-10.0的非线性胶条及单一浓度10% SDS-PAGE凝胶进行突触蛋白双向电泳较为适宜,电泳图谱质量好,实验操作便利;同时还推荐合并使用pH 4.0-7.0和pH 6.0-11.0的IPG胶条,以及线性梯度浓度9%-16% SDS-PAGE凝胶,也适用于突触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胶质细胞活化在脑缺血耐受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SS+SS)、缺血预处理组(IPC+SS)、假手术+缺血组(SS+MCAO)、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IPC+MCAO),每组各12只.运用TTC染色、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和图像方法分析比较各组大鼠梗死灶体积、超微结构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变化.结果 与SS+MCAO组相比,IPC+MCAO组脑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改变较轻.IPC+MCAO组及SS+MCAO组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均较IPC+SS组增高,但二者相比,IPC+MCAO组明显低于SS+MCA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胶质细胞活化在脑缺血耐受中具有双重作用,其介导的轻微炎性过程可能是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启动内源性神经保护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脑血管介入治疗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378例进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综合分析.结果 41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随访期内病死率为2.4%(1/41);术后仍有部份临床症状和体征13例次,再狭窄率为10%,无出血和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51例未行支架治疗,随访期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7.8%(4/51),病死率为5.9%,血管狭窄加重率为43.5%;16例动脉瘤患者实施弹簧圈栓塞术,术后仅2例仍有轻微头痛,无出血性卒中发生;11例动脉瘤未栓塞者,观察期内再出血率27.3%,病死率9.1%;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弹簧圈加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凝胶栓塞术,术后再出血1例发生率为25%.结论 严格掌握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指征,术后中长期疗效仍令人满意;对符合介入指征的动脉瘤和AVM患者,应积极进行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治疗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2例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和美金刚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分别进行血脂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全面衰退量表(GDS)的检测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美金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的MMSE、ADL及G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能有效改善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美金刚,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徐朝义  高励 《中国药业》2010,19(7):9-1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C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A组、B组、C组治疗后IMT分别为(1.08±0.16)mm,(0.96±0.11)mm,(0.92±0.09)mm,C组治疗后IMT较A组、B组及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C组总胆回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LDL—C)治疗后较A组降低。斑块大小治疗前后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长期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比10mg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对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73例ACVD患者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385例)及常规治疗组(288例)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住院病死率、合并症发生率、近期临床疗效以及NIHSS、BI、OHS的差异。结果尽管两组在住院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在近期临床疗效方面及NIHSS(3.51±4.46VS4.76±7.33)、BI(84.31±21.60VS79.46±16.70)、OHS(1.27±1.31vS1.55±1.12)等评分上均明显优于B组(P〈0.01),合并症发生率两组为24.14%VS31.60%,A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卒中单元医疗模式治疗ACVD有确切疗效,它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适合我国的ACVD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血管造影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在脑血管病因诊断中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0例不同脑血管病的DSA阳性检出率、安全性及临床特点,对颈动脉狭窄,部分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的疗效评价。结果所有受检者无1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总的DSA阳性检出率高(66.74%),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率最高(82.85%),主要血管病变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颅外段受累多见。其次为蛛网膜下隙出血(65.04%)、脑实质出血(52.77%)、单侧动眼神经麻痹(66.66%)、头痛待诊(43.47%)阳性率也高,但总患者数尚少。症状性癫痫的DS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规范化操作可充分保障DSA检查的安全性。慎重筛查DSA纳入患者可提高DSA的阳性检出率及提高效率/费用比,有效指导二级预防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