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止血芳酸(PAMBA)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于CPB转流前、CPB预充液中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PAMBA250mg;对照组(B组)不给药。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CPB后30min、CPB停机及手术结束时四个时点检测血小板计数(BPC)、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并同时观察术前、术后24h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转流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明显减轻(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ACT、KPTT、PT、TT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的Hb、Hct降低和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期间应用PAMBA不仅能抑 溶系统亢进并间接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有效地减少CPB心脏手术后非外科性出血,而且无明显干扰凝血功能监测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半自动血凝仪及乳胶凝集等方法 ,对 5 3例APL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进行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g)含量、3P试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及D 二聚体含量的检测。结果 :APL 初诊患者Plt计数、Fg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0 1,P <0 .0 0 5 ) ,3P试验、FDP、D 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TT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PL CR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动态监测APL CR组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发现 ,绝大多数 ( 36 /4 4 )APL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获得CR的时间 ,而且凝血指标的恢复早于纤溶指标的恢复。结果表明 :APL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存在凝血异常及纤溶亢进 ,治疗期间监测凝血与纤溶指标 ,对指导临床积极进行纠正治疗 ,降低疾病的早期病死率 ,提高治疗缓解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止血环酸用于减少分娩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将 1 2 0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止血环酸组 (A组 :止血环酸 +催产素 )、止血芳酸组 (B组 :止血芳酸 +催产素 )和催产素组 (C组 :催产素 ) ,分别观察 3组第 3产程和第 4产程出血量 ,并分别于产前 (第 1产程 )、产后 3 0min和产后 2h检测血纤维蛋白原 (FBG)及D 二聚体 (D dimer)。结果 :① 3组间第 4产程出血量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 ,总出血量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A组少于C组。②各组间血纤维蛋白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各组间D dimer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 ) :A组产后 2h高于产前 (P <0 .0 5 ) ,但与产后 3 0min无差异 ;B组产后 3 0min及产后 2h无差异 ,但均高于产前 (P <0 .0 5 ) ;C组产后 2h高于产后 3 0min(P <0 .0 5 ) ,明显高于产前 (P <0 .0 1 ) ,且高于A组产后 2h(P <0 .0 5 )。③ 3组均未出现异常变化 ,无血栓发生。结果提示 :阴道分娩后 ,在使用宫缩剂的基础上 ,适当使用抗纤溶药物可以抑制D dimer浓度的上升 ,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李鸿雁  刘志勇  吴熹 《现代医学》2002,30(4):221-22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时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3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对照组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 2× 10 6KIU ,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甲苯酸 40mg·kg-1。结果 实验组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D 二聚体 (D 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纤维蛋白原 (Fg)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间激肽释放酶原 (PK)、血栓素B2(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a( 6 K PGF1a )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2 4h出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少 2 8.1%,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电镜检查对照组血小板出现伪足、微管扩张 ,偶有脱颗粒 ,少数血小板发生凝集 ;而实验组血小板形态改变轻微。结论 体外循环时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能更有效地抑制高纤溶活性及保护血小板功能 ,从而进一步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胶体预充液对心肺转流术 (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 2例。分别以人血白蛋白 (A组 )、琥珀酰明胶 (G组 )和 6 %羟乙基淀粉 (H组 )预充 ,于麻醉前 (T0 )、转流中 (T1 )、转流毕 (T2 )、术后 6h(T3)、术后 2 4h(T4 )取静脉血测定凝血功能指标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 (D D)、血小板计数 (PLC)。结果 :(1 )A组和G组T1及T2时FIB均低于T0时 (P <0 0 1 ) ,G组T3时FIB仍低于T0时 (P <0 0 5 ) ,3组T3时PT均长于T0时 (P <0 0 1 ) ,H组T3时APTT长于T0时 (P <0 0 1 ) ,A组和G组T4时FIB均大于T0时 (P <0 0 1 ) ;(2 )H组T3时PT长于A组和G组 (P <0 0 5 ) ,且H组的APTT长于A组 (P <0 0 5 ) ,A组和G组T4时FIB均大于H组 (P <0 0 5 )。结论 :人血白蛋白和琥珀酰明胶预充液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小于羟乙基淀粉 ;各组术后数小时内机体凝血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且伴有相对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替换围术期血小板与纤溶系统的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瓣膜替换患者围术期血小板、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心脏瓣膜替换患者12例,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含量,结合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比较瓣膜替换不同时点血小板与纤溶系统的活化程度。结果:CPB过程中及CPB后早期血浆GMP-140,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在CPB中明显下降,CPB后短期内回升至正常范围,血浆GMP-140比血小板计数的恢复明显滞后。结论:CPB后早期机体处于低凝状态,血小板功能的恢复要晚于数量的恢复。临床应重视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术后早期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止血芳酸在风湿性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西宁地区体外循环术中对抑制纤溶活化和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行二尖瓣膜、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试验组在手术开始后即静点止血芳酸20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观察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血小板数量;术后6h、18h胸腔引流量。结果:体外循环前后两组内血小板计数具有差别性(P〈0.05);试验组术后6h、18h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宁地区止血芳酸通过抑制纤溶活化和保护血小板功能而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8.
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血浆D-二聚体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体外循环(CPB)前后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和日本产CA-50型血凝仪,对45例CPB患者分别在麻醉后、全身肝素化后、转流8min、转流结束肝素被中和10min时检测D-D、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D-D和PT随CPB的进行而增加(P<0.01)。结论:随CPB的进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强,应尽可能缩短CPB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凝酶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双极电切术(PKRP)围手术期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BPH患者分为血凝酶组、止血芳酸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观察术中、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机体凝血、纤溶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和D 二聚体(D D)的变化。结果    与止血芳酸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血凝酶组术中、术后3d出血量减少(P<0.05)。三组的APTT无明显变化(P>0.05);生理盐水组术中、术后第1天PT升高(P<0.05),止血芳酸组和血凝酶组的PT无明显变化(P>0.05);血凝酶组能维持Plt、Hct、Fbg、t-PA、 PAI-1和D-D的相对稳定(P<0.05)。结论     血凝酶能减少BPH患者PKRP围手术期出血量,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影响小,不会增加术后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术中和术后应用止血环酸对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24 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止血环酸组,采用双盲法进行实验,测定两组术前术后血小板数、 D二聚体含量,观察术后 24 h 出血量及输血量。结果:术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减少( P< 0.05);止血环酸组 D二聚体均阴性(0/12),对照组5 例阳性(5/12)。止血环酸组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止血环酸可抑制纤溶酶活性,保护血小板,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 方法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HDCP患者分娩的新生儿592例为观察对象,并根据产妇病情严重情况将新生儿分为3组:A组(重度子痫前期,112例)、B组(轻度子痫前期,197例)、C组(HDCP,283例),选取同期未患有HCDP的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500例为对照组。于生后2 h检测各组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素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 dimer,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NSE及PCT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各指标与HDC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A、B、C及对照组中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APTT、D-D、FDP、PCT及NSE水平与HDC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FIB、PLT水平与HDCP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 结论HDCP易导致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使新生儿血液处于低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状态,并增加新生儿脑损伤及感染发生风险。孕妇病情越严重,新生儿越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及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氨甲苯酸及抑肽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方法:选择45例风心病,随机均分成氨甲苯酸组,抑肽酶组及对照组。对别观察各组体外循环术中,术后t-PA,PAI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结果:氨甲苯酸组与抑肽酶组t-PA,PAI活性改变相似,而对照组则不同(P<0.05);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氨甲苯酸组与抑肽酶组低于对照组(P<0.05),氨甲苯酸组与抑肽酶组引流量相接近(P>0.05)。结论:初步证明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氨甲苯酸具有与抑肽相似的抗纤溶止血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81例先心病患几分别于转流前、转流毕、术后早期进行TEG检测,收集的病例分为紫绀组(12例)和非紫绀组(69例),比较围术期各个时间点凝血功能变化。结果两组TEG各参数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紫绀组转流前纤维蛋白原缺乏发生率高于非紫绀组(P〈0.05),紫绀组转流毕及术后早期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非紫绀组低下(P〈0.05),且CPB时间长,术后4h引流量多,术后24h血浆用量高于非紫绀组(P〈0.05)。结论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存在较高比例凝血功能异常;紫绀患者纤维蛋白原低下发生率高,应给予针对性血液成分补充;TEG对分析先心病患儿术后异常出血原因及指导合理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对淋巴瘤移植模型小鼠Bcl-2 m RNA、Ki-67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BALB/c小鼠建立淋巴瘤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吴茱萸碱组、环磷酰胺+吴茱萸碱组,给予不同条件干预。干预后第6天、第12天、第18天、第24天,测定肿瘤体积、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含量以及肿瘤组织中Bcl-2m RNA、Ki-67 m RNA的表达量。结果:干预后第6天、第12天、第18天、第24天,环磷酰胺组、吴茱萸碱组、环磷酰胺+吴茱萸碱组小鼠肿瘤的体积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吴茱萸碱组、环磷酰胺+吴茱萸碱组小鼠肿瘤的体积均明显小于环磷酰胺组(P0.05),环磷酰胺+吴茱萸碱组小鼠肿瘤的体积明显小于吴茱萸碱组(P0.05);吴茱萸碱组、环磷酰胺+吴茱萸碱组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环磷酰胺+吴茱萸碱组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明显高于吴茱萸碱组(P0.05);环磷酰胺组、吴茱萸碱组、环磷酰胺+吴茱萸碱组小鼠肿瘤组织中Bcl-2 m RNA、Ki-67m 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吴茱萸碱组、环磷酰胺+吴茱萸碱组小鼠肿瘤组织中Bcl-2 m RNA、Ki-67m 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环磷酰胺+吴茱萸碱组小鼠肿瘤组织中Bcl-2 m RNA、Ki-67 m 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吴茱萸碱组(P0.05)。结论:吴茱萸碱能够抑制淋巴瘤移植模型小鼠的肿瘤生长,增强NK细胞功能并下调Bcl-2 m RNA、Ki-67 m 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模型。方法采用凝血酶(100U/kg×1h)和氨基己酸(50mg/kg×1h)静脉滴注造成家兔急性DIC模型,以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以及肺、肾微血栓形成为观察指标。结果模型组PT进行性延长、PLT进行性下降、FIB进行性降低、3P试验由阴性转为阳性,且肺、肾病理切片有微血栓形成。结论采用凝血酶和氨基己酸静脉滴注能够成功地诱发DIC。  相似文献   

16.
We have reported previously that routin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causes platelet count reduced and platelet function h....dlil. Modificationsto routine CPB should be made in order to reduce theharmful non--physiological low temperatUre of CPB tothe blood system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non--surgical bleeding and blood transfusion needed. The present clinical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intra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and tepidtemperature CPB and compared with routi…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异丙酚对体外循环(CPB)患者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肺顺应性的影响,探讨异丙酚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行CPB心瓣膜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D组(CPB期间异丙酚麻醉维持组)和M组(咪唑安定麻醉维持组),每组15例。分别于麻醉前、CPB开始后30min、CPB停止后30min、4h、24h抽取桡动脉血3ml,运用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NF-κB活性,使用Datex多功能气体监测仪,观察并记录患者CPB前、停机即刻、术毕气道压力及肺顺应性变化。分别采用配对和非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PMNNF-κB活性和气道压力、肺顺应性变化。结果:两组患者PMNNF-κB活性在CPB停止后30min达到峰值,观察组在CPB开始后30min、CPB停止后30min、4h、24hPMNNF-κB活性低于对照组。CPB停机即刻,两组患者气道顺应性明显降低,D组患者明显高于M组(P<0.05);术毕P组患者气道顺应性高于M组(P<0.05),且与CPB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可以减低CPB患者PMNNF-κB活性,对CPB期间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肽酶不同给药方式对体外循环(CPB)期间血小板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在CPB围手术期给予抑肽酶5-8万U/kg,按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预充液中一次性给药,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机器预充液中、停机后分别给药1/3量。分别于肝素化后10min、CPB30min、主动脉开放时、CPB结束时、CPB结束后2h几个时点,定量检测α-颗粒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血小板计数及术后第一天的胸腔积液量、手术过程的输血量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素化后10min、CPB结束时、CPB结束后2h,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较试验组明显减少;GMP-140、TXB2、DH-TXB2在主动脉开放前两组无差异,开放后至术后2h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术后第一天的出血量及手术的总输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CPB围术期持续给予抑肽酶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优于自机器预充液中一次性给药。  相似文献   

19.
黄延辉  陈煜  徐美英 《上海医学》2012,35(2):101-104
目的观察年龄对法乐四联症患儿体外循环(CPB)期间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矫正法乐四联症的患儿24例,按年龄分为A组(年龄≤12个月)、B组(年龄>12个月但≤24个月)和C组(年龄>24个月但≤5岁),每组8例。麻醉诱导后即刻(CPB前)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0min后(CPB后)自颈内静脉抽血,采用池珠法测定凝血因子Ⅹ、Ⅶ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并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激活凝血时间(SonACT)、凝集速率(ClotRate)和血小板功能(PF)。结果 3组间在CPB前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PB后,与B、C组相比,A组的SonACT显著延长(P值均<0.01),PF显著增强(P值均<0.01),GMP-140水平显著降低(P值分别<0.05、0.01)。与同组CPB前比较,3组在CPB后的凝血因子Ⅹ活性均显著减弱(P值均<0.01),SonACT、PT、APTT均显著延长(P值分别<0.05、0.01),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P值均<0.01);A组和B组的凝血因子Ⅶ活性、B组的Clot Rate和PF、C组的PF均显著减弱(P值分别<0.05、0.01),B组和C组的GMP-140水平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结论 CPB削弱了患儿的凝血功能。法乐四联症患儿CPB后的凝血功能与年龄有关,年龄≤12个月患儿的血小板反应性低于年龄>12个月的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