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病原微生物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HSV-2、HPV16/18和CF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问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PER和微孔板杂交方法对宫颈癌、癌前病变、宫颈炎和正常宫颈组织进行HSV-2、HPV16/18和Cr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宫颈癌以上三种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7.92%(36/53)、71.10%(38/53)和58.49%(31/53);癌前病变为46.67%(14/30)、43.33%(13/30)和40%(12/30);宫颈炎为26.47%(9/34)、20.59%(7/34)和23.53%(8/34)。结论官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生与HSV-2、HPV16/18和Cr感染有关,HSV-2和CT混合感染致使宫颈癌发生可能有与HPV感染不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宫颈炎患者(宫颈炎组)、3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及30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HPV检测,了解不同组别患者HPV感染状况。结果: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率与癌前病变组、宫颈炎组相比明显较高;癌前病变组患者HPV阳性率与宫颈炎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之间存在紧密关联,HPV感染直接影响宫颈癌的发生,在宫颈癌防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宫颈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23例宫颈癌、1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8例宫颈炎和10例正常宫颈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HPV16/18,同时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结果 HPV16/18、HSV的阳性率在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均有递增趋势,且差异有显著性.各组病变均出现几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其中HPV16/18,HSV明显高于HPV16/18合并CT感染者.结论 高危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SV和CT可能是HPV的协同因子,联合检测可为宫颈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临床分析。方法:运用现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检测宫颈组织HPV16/18型的表达水平及病变情况,判定HPV16/18型感染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宫颈癌前病变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论:积极防治HPV感染对于预防宫颈癌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房及门诊就诊的437例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慢性宫颈炎及不同宫颈病变组HPV感染的比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HPV总阳性率为41.19%.慢性宫颈炎HPV感染率为15.51%,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Ⅱ+Ⅲ)HPV感染率为54.71%和宫颈癌HPV感染率为64.52%,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中单一感染比率为36.61%,最常见类型为HPV16和HPV31.多重感染的比例为11.11%,最常见类型为HPV16、58及HPV16、18二重感染.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HPV16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宫颈各病变中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宫颈鳞癌中HPV、P53、c-erbB-2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V16、P53、c-erbB-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0例慢性宫颈炎标本、46例宫颈鳞癌标本中HPV16、P53、c—erbB-2的表达状况。[结果]在宫颈癌组中HPV16的阳性表达率为52.17%,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的10%(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52%,高于慢性宫颈炎(P<0.01)。c—erbB-2阳性表达率为67.39%,高于慢性宫颈炎15%(P<0.01)。HPV与P53共同阳性15例(32.61%)。P53、c-erbB-2同时阳性17例(36.95%)。HPV16、P53、c-erbB-2共同阳性11例(23.91%)。[结论]HPV16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因素。HPV16可能通过引起P53基因突变,促进细胞的转化和增殖,导致肿瘤发生。HPV16、P53、c—erbB-2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在宫颈癌发病及其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宫颈癌标本及6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分别作为宫颈癌组及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进行HPV16、HPV18、HSV-2检测,比较两组HPV16、HPV18、HSV-2感染情况,并分析宫颈癌HPV16、HPV18、HSV-2感染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HPV16、HPV18、HSV-2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构成比高于对照组。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与宫颈癌FIGO分期及分化程度呈现相关关系。结论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同宫颈癌发病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宫颈癌发病及进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方法 对23例宫颈癌、1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8例宫颈炎和10例正常宫颈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HPV16/18,同时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结果 HPV16/18、HSV的阳性率在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均有递增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病变均出现几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其中HPV16/18、HSV明显高于HPV16/18合并CT感染者。结论 高危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SV和CT可能是HPV的协同因子,联合检测可为宫颈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来该院接受宫颈筛查的患者中,方便选择可疑患者100例,通过HPV DNA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和组织病理学宫颈病变三阶梯检查诊断,分析各组的HPV值和HPV阳性率,探讨HPV感染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关系.结果 该次探讨中,100例患者经过HPV DNA检测、TCT检测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共6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者,40例宫颈炎者;HPV值宫颈炎者低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活检分级显示,40例宫颈炎、12例CINⅠ、22例宫颈癌、16例CINⅡ;HPV阳性率宫颈癌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间存在着较大的临床相关性;临床通过HPV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各个时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并符合要求的117例中重度宫颈炎症患者做宫颈HPV及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检查,必要时做阴道镜下活检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HR-HPV)DNA情况。结果 117例中重度宫颈炎症患者中共检出HPV感染患者73例,阳性检出率为62.39%;宫颈癌的发生与癌前病变各个时期HPV感染的例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03,P0.05)。HR-HPV感染发生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各个时期,其中各型HR-HPV的阳性感染率最高的是HPV16。结论感染HR-HPV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实时监测HPV病毒感染情况是预防宫颈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病理学和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细胞病理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18例宫颈组织HPV16/18型的表达水平及病变情况,判定HPV16/18型感染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 21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以上患者HPV16/18检出率分别为:鳞状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Ⅰ 16.67%(15/90例)、鳞状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Ⅱ48.43%(31/64例)、鳞状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CIN)Ⅲ91.11%(41/45例),鳞状细胞癌(SCC)84.21%(16/19例).CIN Ⅲ和SCC组与CIN Ⅰ、Ⅱ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IN Ⅲ与SCC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18型对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敏感度、特异度高的特点;若原位杂交技术与细胞病理学诊断协同检测,可更早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并对宫颈病变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宫颈常见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相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人巨细胞病毒(HCMV)、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研究组宫颈癌患者40人,对照组宫颈光滑患者60人、宫颈糜烂患者60人应用病原体培养及聚合酶联反应(PCR)法、DNA提取分型、膜式液基超薄细胞检测等方法,进行4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感染HPV16、18、31、33、35、52、58的感染率分别为97.5%和1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HPV6、11、HSV-2、HCMV、CT的感染率分别为47.5%、20%、10%、35%,对照组HPV6、11、HSV-2、HCMV、CT的感染率分别为20%、10.83%、7.5%、20.83%,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病原微生物相互之间感染无相关性。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HSV-2、HCMV、CT感染与宫颈癌无明确的关系,4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联系。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实施TCT检测(液基波层细胞检测)、宫颈活检、阴道镜检查以及高危HPV DNA检测,分别对各组的HPV值及HPV阳性率进行分析,以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关系。结果经过TCT检验之后,80例患者被确诊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有50例、宫颈炎症患者为30例;经过检查显示: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的HPV值显著与宫颈炎症患者的HPV值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有20例患者为宫颈癌,CINⅠ患者例数为10例,有20例患者为CINⅡ,宫颈炎症患者一共有30例;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的阳性率显著比其他组要高,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紧密的联系。对患者进行HPV的检测,可以为诊断疾病提供准确的依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我院115例宫颈癌患者及192例宫颈炎症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HPV16/18 DNA检测,计算两组HPV16/18型阳性率及各组中HPV-DNA病毒载量拷贝对数值。结果宫颈癌患者组HPV16/18型阳性率76.5%,宫颈炎患者组HPV16/18型阳性率30.4%,两组的阳性率和病毒载量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早期诊断、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符怡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03-1504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杂交捕获HPV—DNA检测144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年龄分布状况。结果HPV总阳性率为41.7%,在慢性宫颈炎为8.3%,宫颈癌前病变为48.2%,宫颈癌为69.6%。三者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HPV感染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HPV感染在青年组与老年组及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青、中年妇女HPV感染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6.
孟庆更  蔡茹艺 《北京医学》2007,29(11):664-666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HPV18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宫颈组织进行HPV DNA定性检测,以光镜下病理学诊断作为CIN分级标准.结果 268例宫颈组织中HPV16、HPV18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4.78%(120/268)、8.96%(24/268),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PV18(P<0.05).HPV16或HPV18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5例存在双重感染(P<0.01).HPV16的检出率随CIN Ⅰ级、CIN 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5).HPV18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PV16感染可能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定性检测对宫颈癌可以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病变与性传播病原微生物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沙眼衣原体(CT)和支原体(UU)4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子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采用PCR荧光法检测4种病原微生物的DNA,并同时做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HPV、HSV-Ⅱ、CT、UU、HPV HSV-Ⅱ、CT UU、HPV CT DNA检出率分别为17.8%、10.3%、6、21%、15.9%、3.3%、2.9%、1.3%,细胞学诊断阳性者146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OC)的HPV感染率分别为15.38%、71.11%、77.14%、100%。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HPV、HSV-Ⅱ、CT、UU感染是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原体.这几种病原微生物合并感染时,由于其相互作用,可促进宫颈病变的进程,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早期喉癌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及P 16、P 53、nm 23基因表达、端粒酶启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杂交及TRAP法分别检测了62例早期喉癌手术标本、14例癌前病变标本及12例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标本的P 53、P 16、nm 23-H 1蛋白的表达,HPV 16/18 DNA、端粒酶活性的检出率,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期喉癌中P 16表达检出率低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0.01); 早期喉癌中P 53表达检出率高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小结)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0.05), 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小结)检出率(P<0.05).nm 23H 1表达在上述不同标本中无显著性差异.癌前病变及癌组织标本中有70%有端粒酶激活,对照组为0%.(2)癌前病变及癌组织63%(48/76)有HPV16/18感染,对照组为0%.(3)与HPV阴性标本比较,HPV阳性标本中P 16表达检出率减少,P 53表达检出率及端粒酶启动增多.结论:喉癌的发生与喉粘膜P 16表达下调、P 53表达上调及端粒酶启动相关;P 53表达上调可能是癌变的早期事件;HPV感染可能介导并促进P 16、P 53的表达失调及端粒酶启动,在喉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湖北省五峰县宫颈癌高发区人群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 010例健康人群及59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巴氏细胞学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 DNA的检测,并采用问卷形成获取相关的个人资料,在此基础上按年龄进行病例-对照(1∶4)研究.结果:健康人群与宫颈癌患者HPV的感染率分别为23.4%、88.1%(P<0.001),健康人群中30-34岁,>50岁出现两个HPV感染峰值,HPV16、HPV18感染及第一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OR=27.227(95%CI 12.489-59.335),OR=47.959(95%CI 6.000-383.330),OR=32.2(95%CI 7.87-131.75).结论:HPV感染的高峰病毒的再度活化,HPV16、HPV16+ HPV18的感染是该地区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避免性行为年龄过早,定期追踪高危人群,研制高发区型别特异性疫苗是预防高发区宫颈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宫颈病灶中单纯疱疹病毒-2(HSV-2)感染状况,探讨宫颈HSV-2感染与宫颈癌的关联性。方法101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癌患者46例(癌变组),宫颈良性疾病55例(对照组),分别对其宫颈病灶组织和宫颈分泌物进行HSV-2DNA(实时荧光PCR法)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快速导流杂交法)检测。结果宫颈病灶HSV-2DNA阳性率为10.89%;其中癌变组HSV-2的阳性率为17.39%,对照组为5.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灶HPV总阳性率为67.33%,共检测出13种HPV亚型,以16型最多见(45.45%);癌变组(97.83%)与对照组(41.82%)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87,P〈0.001)。HSV-2与HPV合并阳性率为9.90%,HSV-2感染的癌变组中HPV阳性率达100%,混合感染的亚型主要为HPV16占75%。结论HSV-2多与HPV16亚型合并感染宫颈癌患者,其在宫颈癌演变过程中的潜在影响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