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疾病作为内分泌和头颈外科常见的疾病,其正确、及时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不仅能够鉴别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从而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5例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进行总结,并对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45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均为乳头状癌,其中8例为双侧多灶癌。45例患者中,患侧全切+对侧次全切38例,双侧次全切2例,患侧全切+峡部切除1例,患侧次全切+峡部+对侧部分切除2例,患侧次全切2例,其中17例行一期颈部淋巴结清扫,均未见淋巴结内癌转移。术后随访6~77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甲状腺微小癌预后较好,淋巴结转移率低,其较为恰当的手术方式为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对侧次全切除术,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发生在男性皮下浅表部位的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讨论软组织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本例肿瘤为多发,其中最大者位于阴囊。镜下肿物位于真皮浅层和皮下,大量黏液性基质中散在梭形和星芒状肿瘤细胞,深部侵犯周围皮下脂肪组织,部分区域角囊肿形成。结论:黏液性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发病年龄、部位等临床特点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来综合考虑。皮肤浅表血管黏液瘤和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可能属于同一疾病谱的不同阶段,本例形态学上兼有两者的特点,表现为侵袭性地生长,可能属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HPVl6/18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宫颈组织进行HPV DNA定性检测,采用Envision两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表达。结果268例宫颈组织中HPVl6/18的总检出率为53.73%(144/268),其检出率随CINI级、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5)。P16^INK4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I级、CINⅡ一Ⅲ级和宫颈鳞癌组织中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l6/18感染与P16^INK4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8=0.689,P〈0.01)。结论HPV16/18感染可能通过影响P16^INK4A“蛋白的过表达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庆更  蔡茹艺 《北京医学》2007,29(11):664-666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HPV18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宫颈组织进行HPV DNA定性检测,以光镜下病理学诊断作为CIN分级标准.结果 268例宫颈组织中HPV16、HPV18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4.78%(120/268)、8.96%(24/268),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PV18(P<0.05).HPV16或HPV18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5例存在双重感染(P<0.01).HPV16的检出率随CIN Ⅰ级、CIN 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5).HPV18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PV16感染可能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定性检测对宫颈癌可以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孟庆更  蔡茹艺 《北京医学》2009,31(7):434-435
宫颈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P16^INK4A基因产物在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多步骤、多阶段病变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检测了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送检的284例宫颈组织标本中HPV26/18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两者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甲胎蛋白(AFP)、Glypican-3等标记物在5例胃肝样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结合特殊染色方法结果,分析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点;联合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形态相似的其它疾病鉴别诊断。结果:5例胃肝样腺癌4例具有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镜下由排列成实性巢团样的肝样分化区及腺癌样区两种形态组成,肝样分化区似典型肝细胞组织学特点。结论:特征性的临床病史及镜下形态结合合理的免疫组化应用有利于快速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颅骨蝶鞍区的巨细胞瘤十分少见 ,本文重点介绍 3例蝶鞍区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讨论。1 病例介绍1 1 患者女 ,2 5岁 ,于入院前半年妊娠 6个月时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部持续胀痛 ,服止痛药可缓解。头痛以额顶部为重 ,同时伴视物不清 ,但无恶心呕吐。 3个月前足月妊娠分娩后头痛逐渐加重 ,伴视物时两侧面看不清。发病后无多饮多尿及月经紊乱。入院前 5天头痛发作后突然右眼失明 ,继之左眼也失明 ,遂转来我院以垂体卒中收入院。入院体检 :内科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神经系统检查 :神志清楚 ,双目失明 ,瞳孔直径右侧 6mm ,左侧 5mm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疗效分析。方法通过随访观察回顾性分析TCRE治疗组(A组)、孕激素治疗组(B组)、TCRE术后联合应用孕激素治疗组(C组)治疗的6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好转率为100%,复发率为0,A、B、C组治疗方法对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均有效;治疗后1年好转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8)。治疗后2,3年三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和时间关系的比较,得出TCRE术后联合应用孕激素是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