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据挖掘是一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它融汇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模糊数学、数据库、数理统计等多种技术方法,专门用于海量数据的处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方剂配伍研究的切入点有:方证相关规律,基于类方分析的方剂配伍规律,医家组方用药特色,方药特异性,方剂的运用演变等。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对海量的古今方剂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发现方剂配伍规律,为临床病证辨证论治、遣药组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中医方剂数据挖掘需要提出一套以数据清洗为主的数据预处理方法,使数据规范、准确和有序,利于后续处理。方法通过检索技术,在方剂数据库中获取文本数据源,将非规范化的数据通过辅助词群行处理、正则表达式替换、异名处理等步骤进行清洗,改进数据质量。结果在中国方剂数据库共检索到1758条记录,在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共检索到91条记录。源文本数据经预处理后共得到有效记录6913味药,可成功导入相关信息挖掘系统进行方剂名称和中药名词的信息抽取。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基于中医方剂数据库的文本挖掘和知识发现,可成功对源文本数据实施清洗,得到标准统一、无噪声的数据,实现所需方药信息的有效抽取,可为中医方剂文本型数据信息分析与挖掘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白术类方的药证关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关联规则的方法,通过对321首白术方的数据挖掘试验,深入剖析了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证之间的关联,发现白术类方的药物配伍规律及白术的临床用药特点对大量白术方的方药和证候进行了分析处理,发现在治疗脾胃病证的方剂中,白术的用药规律及其药证特点,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线索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方剂由二味或以上的药味所组成,是中药运用的高级形式.由多味药所组成的方剂虽以单味药的性能为基础,但又不是所组成药味功效的简单集合,中医方与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离合关系.试从方药离合的含义、方药离合现象、方药离合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认为方药离合是药与方在效用方面所表现出的某种趋同与分离的特性,方药离合普遍存在于方药配伍与运用的实践之中,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中药多种性能、药物不同配伍及所主病证的复杂病机等有关,其科学原理正逐渐为现代研究所揭示.方药离合蕴涵着中医学中"药-方-证-效"之间密切关联的科学问题,全面深入认识方与药效用的关系对于揭示中医辨证论治原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期刊文献,提取其中涉及中医证候分型、方药使用的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证候、证素和方药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 共检出1 518篇文献,纳入研究的文献共81篇;总共获得24种证候,最常见的6种证候为湿热蕴结证、湿热瘀阻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痹证、寒湿痹阻证和痰浊阻滞证;共得到14种证素,其中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为肾、肝、脾,而湿、热、血瘀、痰为主要的病性证素;共提取出方剂84首,使用最多的前3首方为痛风汤、四妙散和四妙汤;累计使用182味中药,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和祛风湿药最常用。结论 初步总结了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见证候和方药使用情况,为形成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共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药对泽泻-白术入手,以含药对泽泻-白术的方剂为研究对象,探索该类复方的配伍规律和病-证-方之间的关联。方法: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构建历代含药对泽泻-白术的方剂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R软件平台,归纳分析含泽泻-白术的方剂配伍和方证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8首含泽泻-白术的方剂,涉及中药203种,临床症状240个,证型122个,疾病95种。通过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对泽泻-白术配伍的高频中药有9味,与相关高频症状、证候、疾病密切相关的药组有16个;与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有腹泻、大便溏、小便短黄、小便不利等;证型有湿热内蕴证、膀胱湿热证和膀胱蓄水证,疾病有淋证、水肿和伤暑。结论:含泽泻-白术的方剂核心适应证为水液病,病机以脾虚水湿痰饮内生为主,治则治法与温化法有共通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方剂配伍理论和病-证-方的科学内涵,并为其相关复方研发、配伍用药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治疗痛经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探讨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有关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以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中共使用427种药物2 450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赤芍、香附等56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 622次;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出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对当归-川芎、当归-白芍、当归-香附等389对。结论运用用药频率统计与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系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失眠方药的沿革 ,揭示失眠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 ,为提高临床失眠证的治疗提供参考。通过统计分析表明 ,补益、安神、清热药是构成历代失眠方的主要药物种类 ,安神药是治疗失眠证的特异性药物。不同历史时期失眠方药的发展演变 ,体现了中医治疗失眠证学术思想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方药量效关系是中医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方药量效关系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包括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经方本原剂量考证、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研究、证-量-效关系研究、方剂结构与量效关系研究、方药量效关系影响因素研究、随证施量原则研究,以及方药临床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研究。经方本原剂量目前虽然不能得出最终结论,但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经方的本原剂量。方药量效关系是一种"证-量-效关系",所以对方药关系的理解,不可忽略证的因素。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讲究方药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随证施量。由于经方本原剂量尚难确定,所以也不能确定历史上存在经方剂量大幅缩小的变化。大量的临床事实表明,中医方药具有较低的"剂量阈"和较宽的"治疗窗",这与临床病证的复杂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对方药的反应性有密切关系。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讲究方药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随证施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与斑马鱼模型, 分析中医药干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的用药规律, 筛选核心方药。  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方剂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 将核心方药在斑马鱼模型进行药效验证。  结果  筛选方剂342首, 分析得到41味常用药物, 17种常用药对, 1组核心方。核心方药干预下的ATDILI模型, 斑马鱼幼鱼的畸形率、死亡率均显著下降(P < 0.05),形态学改善,肝脏荧光面积显著上升、荧光光密度显著增强(P < 0.01)。  结论  中医药干预ATDILI以补虚、清热、利湿为总原则, 注重肝脾同治。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方药, 在斑马鱼ATDILI模型上均显示出一定的保肝作用, 验证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可靠与适用。研究将数据挖掘与药理实验验证相结合,为ATDILI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水肿药物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每一类疾病的治疗都有各自的用药特点和内在规律.但是,迄今为止,鲜见有从病证入手,分析治疗某类病证的古今系列方剂的大规模研究,从而也难以准确地揭示出治疗某一病证时古今医家遣药组方的规律.本课题对中医治疗水肿的古今系列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用药的核心药物,分析药物间的配伍规律,以期提高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临证选方配伍及其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中医“证法方药”相关和“君臣佐使”制方原理为逻辑依据,以临床用方现象为经验背景,针对临证遣药组方涉及到的病证与立法、选方与配伍、药味与药量等主要环节,总结了中医临床选方和组方配伍的某些规律。由于方证病机和当前病证病机之间的吻合是直接用方的条件,“君臣佐使”制方原理和中药配伍经验是遣药组方的基础,因此深刻认识方证病机,特别是对病变趋势、潜在病机、相关方剂证候病机之间的联系以及掌握中西医学的现代研究成果将会提高选用方剂的水平;而充分利用中药的一药多用、特殊功能药对、药量变化以及相反相成等原理则将大大提高处方疗效;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合用多方也是一个有效的用方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挖掘《医方类聚·消渴门》中的方证和药证规律, 探寻知识元标引在中医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  方法  采用知识元标引方法将《医方类聚·消渴门》进行深度标引, 利用数据库读取标引数据, 将导出的方药逻辑数据进行优化加工, 通过构建知识图谱, 对方证、药证关联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展示。  结果  《医方类聚·消渴门》共有616个知识体、3 213个知识元、10 298个语义以及4 369个语义关联。方-证知识图谱提示《医方类聚·消渴门》中消渴的主要证候是口渴多饮、小便频多、咽干舌燥、五心烦热, 次要证候是形体消瘦、心神烦躁、小便白浊、小便不利、多食善饥、小便黄赤等。文章以核心证候为例, 通过其与对应的方药社团进行进一步重叠筛选, 获得了治疗“口渴多饮和心神烦躁”的方剂社团组合:清心莲子饮、大麦汤、地骨皮饮、黄连猪肚丸、青粱米饮方等; 中药社团组合节点度高的有:天花粉、甘草、麦冬、黄连、人参、知母、黄芪和石膏。  结论  基于知识元标引的知识图谱分析能层次分明地展示方-证-药之间的关联, 能直观地发现核心证候与治疗所用方药之间的关系,对中医古籍的数字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查询《中华医典》癫痫方剂的载录情况,总结癫痫的选方用药特点。方法 电子检索《中华医典》中关于历代中医著作治疗癫痫的方剂,使用Excel Office 2019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治疗癫痫的组方规律、核心药对、新处方。结果 共涉及中药150味,频次≥8次药物22味,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肝、脾、心、肺经,高频中药类别为平肝息风药、解表药、补虚药,获得高频药物组合22组,核心药物8组,新方4个。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对治疗癫痫用药规律和新处方分析,能够为癫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刘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核心方。方法采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建立高血压病个体化诊疗信息采集平台,采集刘老中医诊疗高血压病证、治、方、药信息,并以此数据为基础,运用无尺度网络模型加以分析,最后总结其核心方药。结果无尺度网络图显示刘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最核心药物组成为天麻、茯苓、川芎、白芍、赤芍、当归、红花、太子参、柴胡、甘草,最常用的四味药为天麻、茯苓、川芎、甘草,进而反映了刘老从肝肾辨治高血压病的学术特点。结论刘老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病机关键为肝肾亏虚,治疗上重视从肝肾论治,主张滋补肝肾,调和气血,所开方剂多以四物汤、四君子汤加减。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临床淋巴瘤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79年6月~2010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淋巴瘤文献中的证型和方药,按标准术语进行归类,统计其出现频次,并对证候要素分析统计,按频率大小确定常见证型和常用药物,以探讨淋巴瘤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结果显示,淋巴瘤中医证型14个,常见证型有寒痰凝滞证、痰浊凝滞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脾虚证、血热风燥证、气滞血瘀证;用方49首,常用方剂有消瘰丸、小金丹、阳和汤、犀黄丸、八珍汤;用药共265种,按功能归为19类。补虚药、清热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占72.3%,补虚药为第一位,清热药次之,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三,活血化瘀等药也常用。这些分析的结果可为目前淋巴瘤的辨证论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失眠中医证型和方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1987年6月至2007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失眠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失眠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进行证型、方剂统计及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失眠证型45个,痰火扰神、心脾气血虚、肝郁气滞、阴虚火旺、肝火炽盛和心肾不交为常见证型,占57.13%;证候病位主要在心和肝,虚证实证病机比例相同.共得方剂104首,补益剂、安神剂、清热剂、和解剂、祛痰剂和理血剂共占80.3%,疏肝解郁方和活血祛瘀方居常用方之列.用药206味,按功能归为41类,进一步合并为17大类,补虚、安神和清热类药物使用频次占57.0%,补虚药为第一位,主要是补气、补血和补阴药,清热药次之,其他泻实之药也较常用,安神药酸枣仁使用频次位于所有用药之首.结论:中医诊治失眠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失眠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对失眠要从多方面进行辨证,尤其应注意心肝、虚实并重;对失眠施治在运用补益、安神和清热剂的同时,特别要重视疏肝解郁和活血祛瘀方的选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桃红四物汤分析研究当归-红花药物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的组方结构和特点,寻找有意义的药物组合。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对组方药味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模糊量化处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组方结构和特点;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检索治疗妇科血瘀证痛经的古方,用关联规则方法中Apriori算法分析组方药味在治疗痛经的古方中使用频率及桃仁、红花分别与四物汤组方药味两两配伍频率。结果桃红四物汤中当归和红花的相似度最高,在治疗妇科血瘀证痛经方中出现频率最高;在中医古方方剂数据库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在治疗内科、妇科、骨伤科疾病时频率最高。结论运用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的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有利于探索古方的组方结构和特点,寻找到有意义的药物组合,充实和发展中医药对理论,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也为研究药对及方剂的效应物质基础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临床子宫肌瘤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1979年6月-2008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子宫肌瘤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进行证型、方剂统计及用药规律,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子宫肌瘤证型40个,证候要素13个,其中证候中的实证占59.74%,虚证占40.26%。用药共232种,按功能归为46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物使用频次占64.45%,活血化瘀药为第1位,补气血药次之,其他清热药、化痰药也常用。结论中医诊治子宫肌瘤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子宫肌瘤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对子宫肌瘤要从多方面进行辨证,尤其注意证型的辨别、虚实的并重及方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V3.0),挖掘张聿青治疗吐血证的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经验。方法 收集《张聿青医案》中治疗吐血证的所有方剂。运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V3.0)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 77首方剂,合计177味中药。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类药物等; 四气统计寒性药物最多;药味使用数最多的是甘味药和苦味药;归经统计肺、肝、肾、心、胃、脾经的药物最常用;常用药物组合48个,聚类分析发现3个类方。结论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出来的药物组合,方剂配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