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文献考据的方法分别从还原经方剂量的原貌,探索方药剂量历史轨迹,明确方药常用剂量范围,揭示方药剂量流变化的原因和提高经方的作用效力等五方面对经方本原剂量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析.认为关于经方本原剂量问题的研究,并非仅仅是一个医学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找一个最佳的临床方药用量范围,以保证方药的疗效并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药量效关系理论及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临床是以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分析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料,确立治则治法,选方用药。其临床疗效主要是指所选方剂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效应。而决定所选方剂疗效的因素除了所包括的药物以外,还与药物的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1量效关系1.1量效的基本概念用药量称为剂量,有两层定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方药存在着与功效相关的量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组方配伍中,各个药物有不同的用量范围,共同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与证候相关是中医方药别于化学药的特征表现,也是形成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条件。方药临床疗效是方药效应成分群与机体相互作用表现出的整合效应。经典方剂存在量效关系,具有双相二时段基本特征(双相是指证候转归取效和疾病指证取效的双相性特征;二时段是指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双相性效应相对应的两阶段时效性特征)和病证-结构-剂量-物质-功效五要素关联规律。  相似文献   

4.
"证"作为中医学特有的识病模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是中医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中医临床通过辨证发现疾病当前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特征,为论治提供依据。从"方因证立,方随证效"出发,分析证-方-药之间内在联系,构建中药属性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模型,探析方剂所用药物的性味功效、配伍与辨证的内在联系,并以自汗肺卫不固证的临床用药为例阐述该模型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探究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及中医临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方证相应是针对病机的选方原则,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对应(简称方-证要素对应)是在方证相应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应证组方原则,二者均是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的处方原则。探讨方证相应与方-证要素对应的内涵,对提高临证处方的灵活性和规范性、扩大经方现代临床应用、提高证候复杂的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汤剂与3 509首现代汤剂药味、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伤寒杂病论》汤剂经方与现代中医汤剂处方的药物组成、用量。方法计算221首经方平均药物组成;按照不同剂量折算标准,结合对不规范用量药物的量化折算,对205首经方汤剂剂量进行古今折算,计算经方平均药物用量;随机抽取东直门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 d门诊汤剂处方,上海龙华医院1 d门诊汤剂处方,计算处方平均药物组成、用量,与经方比较。结果3家医院平均处方药味较经方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P<0.05;现代处方平均用量与经方大剂量折算用量无明显差异,经方小剂量折算用量明显小于现代处方用量。结论与经方相比,现代中医处方药味明显增加;不同折算经方用量与现代中医处方相比,经方单味药物用量较大,即经方组方药少量大,现代处方则是药多量小。经方药物组成、用量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的剂量效应(量效)关系除具有一般药物的共有属性特点外,还受中药产地、炮制、配伍、化学组分、辨证论治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临床研究面临很大的挑战.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内容包括对整方、方剂君药、中成药的量效关系研究,以及方剂中各个药物不同剂量水平配伍与疗效的关系研究.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可应用于对整方、方剂君药、中成药的量效关系临床研究,但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中药量效关系的特点.从临床的角度研究方剂中各个药物不同剂量水平配伍与疗效的关系,实施的难度极大.基于中医和中药复方量效的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和改进临床研究方法,才能科学评价中药复方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因病施量是仝小林教授诸多用药策略中的一部分,包括因病种施量和因病势施量。处方中单味药物的剂量或整方药物的剂量因药物功效及所治病种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变化,即为因病种施量;临证中病势急、病情重,方药用量宜大,病势缓、病情轻,用量宜小,即为因病势施量。因病种施量和因病势施量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方药的合理用量。因病施量策略其实早已散见于古今名家的论述及医案中,仝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明确提出了此概念,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如何运用好中药的剂量。  相似文献   

9.
病-证-方对应关系是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模式相结合,研究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网络药理学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与传统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相互吻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病-证-方对应关系,可以揭示疾病、证候、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网络调控机理,从而更深入的把握辨证论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经方多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剂,经方立法严明,配伍精当,虽历经千百年,若用之得宜,仍效如桴鼓.何庆勇副教授善用经方,强调方证辨证,指出桂枝附子汤的方证是畏风、肌肉疼痛、阴雨天加重、脉虚浮涩;推崇运用仲景本源相对剂量,特别强调附子的剂量;注重随证活用或叠用经方.临床使用桂枝附子汤治疗痹证,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