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王仲奇医案·泄泻》中治疗泄泻的用药配伍特色。方法:从《王仲奇医案》中选取泄泻病案,提取方药信息,用office 2010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22.0对用药情况进行相关数据挖掘分析,阐述王氏辨治泄泻经验,综合分析其辨治方药规律特色。结果: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五味药物分别是:茯苓、白术、佩兰、肉豆蔻、益智仁。性味归经方面,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温、寒、平居多,归经以脾、胃、肝、肺经为主。药类频数分析反映补虚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理气药为最常用的药物类别。聚类结果分析包括:C1:枳壳、大腹皮;C2:防风、禹余粮、罂粟壳;C3:白芍、益智仁;C4:神曲、大麦;C5:石斛、化橘红;C6:枳壳、大腹皮、陈皮、白豆蔻、半夏;C7:蒲公英、鸡内金;C8:白术、肉豆蔻、茯苓;C9:佩兰。结论:《王仲奇医案》所载泄泻以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及脾肾阳虚证为主;数据挖掘分析王仲奇治疗泄泻用药规律的总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性综合性流派,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名医辈出。本文基于六大新安医家的临床医案集,即汪机《石山医案》、孙一奎《孙文垣医案》、郑重光《素圃医案》、程杏轩《杏轩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楚《吴氏医验录》浅析其各自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汪机基于“营卫一气学说”认为营兼气血,温补脾胃当培元益气,倡“参芪”可气血阴阳俱补,尤重其补阴血之功;孙一奎强调元气当生生不息,治法上将汪机参芪同用与薛己温补下元法结合,在用药上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和治疗;郑重光针对时医专事苦寒伐真阳之弊,喜以附桂姜类取效,多用温阳益火之剂,以四逆汤见长;程杏轩汇多家之学,既重视温补下元精气又重视脾胃气血,强调补养阳气,尤重肾中之阳;叶天士以上中下损为经,伤阴伤阳为纬,形成“甘药培中,上下兼顾”的特色理虚大法,并首提“通补胃阳”,强调当善用补益胃气、温补胃阳之法;吴楚以活用参芪桂附著称,常合用益气温阳之品,健脾与温肾同治。  相似文献   
4.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痹证日久之经典方剂,《备急千金要方》云:“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宜急服此方。”在临床上该方多用于痹证有关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RA)、膝骨性关节炎( KOA)、强直性脊柱炎( AS)、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P)、骨质疏松( OP)等病症,目前临床单用较为少见,常以中药联合应用或配合针灸或中西医结合应用治疗为主,疗效突出。建议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其药效机制及代谢过程,以便临床进一步开发独活寄生汤的应用领域,并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处方用药规律,并探索核心配伍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知识服务平台、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文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SLE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因子分析对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通过BATMAN-TCM对核心配伍药物进行疾病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329首处方涉及中药317味,涉及19大类,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位居前3位,用药频次达4 687次,频数40次共计30味。关联规则得到二项关联组合27项,三项关联组合21项,关联网络图显示生地黄—牡丹皮之间关系最密切。系统聚类得到18组药物聚类组合。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1个公因子。生地黄—牡丹皮配伍富集的生物学通路有47条,与SLE相关的信号通路有3条。结论SLE以阴虚内热为本,毒、热、瘀为标,治法以养阴清热为核心,核心药物配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内外合治膝骨关节炎的用药特色。方法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即采取复杂网络技术和关联规则,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膝骨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中医外治法进行分组,对每组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常用中药和外用药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两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1588例,其中内外合治843例(占53.1%),单纯内治745例(占46.9%)。中药处方中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四类药为主,外治法以中药外敷为主,常用有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与治疗前相比,单纯内治和内外合治组均能降低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0.05或P0.01);与单纯内治组相比,内外合治组降低补体C3、补体C4、Ig G、ESR、hs-CRP水平,以及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方面优于单纯内治组(P0.05或P0.01)。结论膝骨关节炎的内服药物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四类药为主,外用药以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为主。内外合治组在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免疫反应,以及上调自由基清除剂SOD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内治组。  相似文献   
7.
王仲奇系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临证精于辨证,以经络、脏腑为依据,重肝脉,补脾肾,擅从心论治,调奇经、奇恒之腑,方灵活,药轻灵,善用花类,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8.
新安医家程国彭在其代表作《医学心悟》中对行痹、痛痹、着痹的治法别开法门,治疗行痹以散风为主,佐以散寒祛湿,参以补血之剂;治疗痛痹以散寒为主,佐以疏风燥湿,参以补火之剂;治疗着痹以燥湿为主,佐以祛风散寒,参以补脾之剂。此外,其还创制蠲痹汤、松枝酒、虎骨胶丸等诸多治痹方剂。  相似文献   
9.
清代新安名医程文囿平生疗疾,多显奇效,其据一生临床经验著成《杏轩医案》。全书三卷,涵盖内、外、妇、儿诸科,内科病案最多,其中治疗痹证验多奇效,生枯起朽,体现了程氏丰富的学术思想与临证辨治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挖掘《医方类聚·消渴门》中的方证和药证规律, 探寻知识元标引在中医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  方法  采用知识元标引方法将《医方类聚·消渴门》进行深度标引, 利用数据库读取标引数据, 将导出的方药逻辑数据进行优化加工, 通过构建知识图谱, 对方证、药证关联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展示。  结果  《医方类聚·消渴门》共有616个知识体、3 213个知识元、10 298个语义以及4 369个语义关联。方-证知识图谱提示《医方类聚·消渴门》中消渴的主要证候是口渴多饮、小便频多、咽干舌燥、五心烦热, 次要证候是形体消瘦、心神烦躁、小便白浊、小便不利、多食善饥、小便黄赤等。文章以核心证候为例, 通过其与对应的方药社团进行进一步重叠筛选, 获得了治疗“口渴多饮和心神烦躁”的方剂社团组合:清心莲子饮、大麦汤、地骨皮饮、黄连猪肚丸、青粱米饮方等; 中药社团组合节点度高的有:天花粉、甘草、麦冬、黄连、人参、知母、黄芪和石膏。  结论  基于知识元标引的知识图谱分析能层次分明地展示方-证-药之间的关联, 能直观地发现核心证候与治疗所用方药之间的关系,对中医古籍的数字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