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明确免疫调节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中起免疫增强作用的核酸物质基础。方法(1)核酸提取:试剂盒法分离提取卡介菌及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的核酸部分;(2)测序: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和第二代宏测序技术分别对卡介菌基因组和注射液核酸片段序列进行测序,获得核酸序列;(3)数据分析:统计分析核酸序列中免疫功能的含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ytosine-phosphoric acid-guanine,CpG)的典型CpG基序数量及分布情况;(4)免疫活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法分析提取核酸刺激细胞释放免疫因子TNF-α效果。结果注射液核酸片段中平均每拷贝含有4000个典型CpG基序,占总基因组的0.5%;富含CpG基序核酸片段刺激细胞释放TNF-α浓度显著强于无CpG基序核酸片段(P<0.01),显示了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核酸物质中富含CpG基序而表现较强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免疫调节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活体电穿孔免疫方法,研究恶性疟原虫DNA核酸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对于动物免疫反应的影响,并对载体中CpG寡脱氧核苷酸基序的免疫刺激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多表位嵌合抗原M.RCAg-1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VR1012中,使用电穿孔导入方法免疫小鼠,采用ELISA检测抗体效价、ELISPOT测定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探索基因疫苗最佳免疫剂量以及考察免疫反应类型。使用计算机分析恶性疟核酸疫苗中特殊CpG基序组成,实验验证基因疫苗中CpG基序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 相同DNA免疫剂量下,电穿孔免疫法与单纯肌内注射免疫法相比较,小鼠血清IgG抗体效价提高118倍,且能显著诱导体内特异性Th1和Th2型细胞反应。电穿孔免疫小鼠血清可识别天然虫体抗原,抗体效价可达1:1200。恶性疟原虫核酸疫苗抗原DNA含有24个CpG免疫活性基序,可以有效的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增殖与IL-6分泌。结论 活体电穿孔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恶性疟原虫DNA疫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的CpG ODN对不同物种的免疫刺激活性,开发具有广谱免疫刺激活性的CpG ODN.方法 将特定的CpG ODN单独或与不同的抗原联合分别免疫鸡和小鼠,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鸡和小鼠特异性抗体的滴度.结果 CpG ODN均能诱导鸡和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这种CpG ODN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谱免疫刺激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温度和p H双重响应的核壳结构磁性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用于抗肿瘤药物传输以及协同光动力治疗。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反相胶束法制备实心硅包覆的Fe3O4核,以改良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硅中间层,再以种子沉淀聚合法在介孔硅表面修饰温敏聚合物壳层,得到Fe3O4@Si O2(F)@m Si O2(P)@P(NIPAM-co-AA)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以盐酸阿霉素为模型药考察了该纳米粒子对药物的负载与释放行为,并采用MTT比色法对其进行了体外细胞活性评价。结果:TEM表征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为300 nm。药物负载与释放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不仅具有较高的载药量(206.75±17.59)μg/mg和包封率(68.91±5.86)wt%,药物释放也呈现明显的温度和p H依赖性。MTT结果表明,载药的纳米粒子在680 nm LED灯照射条件下与单用化学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相比,对细胞的毒性明显增大(P<0.01)。结论:Fe3O4@Si O2(F)@m Si O2(P)@P(NIPAM-co-AA)纳米粒子可作为一个抗肿瘤药物载体,实现肿瘤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协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成具有高比表面和孔容的磁性含铁介孔碳,并考察其吸附能力和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三嵌段共聚物F127(PEO106-PPO70-PEO(106))为软模板,Fe(NO33·9H2O为磁源制备了Ⅰ-C-2-850、Ⅱ-C-2-850和Ⅲ-C-2-850 3种磁性介孔碳[Fe(NO33·9H2O的质量分别为0.096 g、0.17 g和0.26 g],并以吲哚美辛作为模型药物,考察所合成的磁性介孔碳对吲哚美辛的吸附及释放行为。结果磁性介孔碳对吲哚美辛的吸附量随着磁性介孔碳比表面积和孔容升高而增大,在Ⅰ-C-2-850、Ⅱ-C-2-850和Ⅲ-C-2-850 3种材料上的吸附量分别为445、419、390 mg/g;释放行为具有2步释放过程,即初始的快速释放及随后的缓慢释放过程,释放速率随磁性介孔碳孔径增大而增加。结论磁性介孔碳对吲哚美辛的吸附量和释放行为主要和磁性介孔碳的比表面和孔容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分析该印迹聚合物用于提取茶叶中咖啡因的可行性。方法: 以咖啡因(caffeine)为模板分子,功能化的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材料,合成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利用吸附平衡实验研究聚合物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用该印迹聚合物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结果: 在最佳吸附pH为7.0的条件下,印迹聚合物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对咖啡因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数据分别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和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提取实验表明印迹聚合物能有效地从茶叶粗提物中分离咖啡因。结论: 分子印迹技术为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磁性介孔炭对萘普生的吸附与释放行为.方法 通过简单的原位一锅法,以绿色溶剂离子液体辅助合成磁性介孔炭微球,通过N2吸附SEM、大角XRD和拉曼光谱对磁性介孔炭微球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pH条件下,磁性介孔炭微球对萘普生释放的影响.结果 随着Fe(NO3)3·9H2O用量的增大,磁性介孔炭微球的比表面积、孔径及孔容逐渐减小.磁性介孔炭微球大大提高了萘普生的释放速率,且累积释放率随着Fe-C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增大而增大.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5.0,6.8,8.0),当pH=8,0时,萘普生在Fe-C-1上的载药量最高、释放最快,且累积释放速率最大.结论 萘普生在磁性介孔炭微球上的释放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中孔扩散,表面扩散过程占主导地位;第2阶段为孔L隙扩散速率限制阶段,是萘普生被吸附进炭微球的内部毛孔后再逐渐释放的过程;第3阶段为释放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pH敏感的药物控释系统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SBA-15。方法将肠溶性的HPMCAS作为包覆材料,包覆于负载了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6-MP)的SBA-15介孔分子筛表面,制备HPMCAS/SBA-15,并考察HPMCAS/SBA-15系统在模拟胃液中(pH=1.2)和模拟肠液中(pH=7.5)的释放行为。结果在模拟胃液中(pH=1.2),HPMCAS能明显地延缓6-MP的释放速度。药物释放4h后,其释放率仅为12.5%。而在模拟肠液中(pH=7.5),HPMCAS能够迅速溶于肠液,对6-MP释放速度的影响较小。药物释放4h后,释放率可达到85.4%。同时,发现膜的干燥温度影响6-MP的释放行为,干燥温度越高,药物系统在模拟胃液中的缓释效果越强。结论 HPMCAS/SBA-15是一种良好的pH敏感型药物缓释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乙醇为助溶剂,三乙醇胺为螯合剂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介孔氧化硅纳米粒(MSN),然后在其表面通过后嫁接法键合氨丙基,再修饰叶酸(FA),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其对雄黄的负载率。结果表明,MSN具有大的比表面积(973 m2/g)和孔体积(1.01 cm3/g)、孔径分布窄、粒径均匀(90 nm左右)且球形形貌分散,修饰FA后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MSN-NH-FA)在0.5 h 对雄黄的负载率最大,达到2.52%。结果表明,制备的MSN-NH-FA具有较好的形貌结构,适合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 μmol/g,Qmax2=16.680 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prepare temperature-pH responsive and core-shell-structured magnetic fluorescent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for antitumor drug delivery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Methods: First, the core of nonporous silica coated Fe3O4 was prepared via solvothermal reaction and reverse micelle method, then mesoporous silica as the middle layer was further coated on the core by modified sol-gel process, and finally the Fe3O4@SiO2(F)@mSiO2(P)@P(NIPAM-co-AA)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polymer shell modified on the middle layer through seed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was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of the nanoparticles. 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 (DOX) was used as a model drug to investigate the drug loading and releasing behavior. And MTT assay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cytotoxicity of the nanoparticles.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EM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nanoparticles was 300 nm. The drug loading and releas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anoparticles exhibited an excellent drug loading content of (206.75±17.59) μg/mg and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68.91±5.86) wt%, and controlled drug releasing could be obtained by changing the temperature or pH values. MTT assay showed that the cytotoxic effect of DOX-loaded nanoparticles irradiated with a 680 nm LED lam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chieved by chemotherapy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alone. Conclusion: Fe3O4@SiO2(F)@mSiO2(P)@P(NIPAM-co-AA) nanoparticles could be used as an antitumor drug carrier to achieve a synergistic effect by combining chemotherapy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是一种新型的无机纳米粒子,近年来将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MSNs的制备、安全性、载药行为、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药物治疗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核心治疗策略,但目前的治疗药物普遍存在生物利用度低、不良反应大、静脉给药不便等缺陷。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通过针对性优化药物的递送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抗AML活性。有机纳米载体包括聚合物载体、脂质体、纳米乳、纳米胶束和蛋白质载体等,具有负载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和易于功能化等特性;无机纳米载体包括金纳米粒、硅纳米粒、铁纳米粒及其他无机盐纳米粒等,表现出多样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作为药物载体的同时还有多种生物医学应用。有机纳米载体和无机纳米载体均具有改变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当前有机纳米载体、无机纳米载体作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AML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米材料介孔硅(MSN)承载阿霉素(DOX)在C6胶质瘤细胞和荷瘤大鼠的体内分布情况及其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将MSN按浓度梯度分别与C6胶质瘤细胞孵育,通过CCK-8细胞活力检测MSN细胞毒性;DOX与MSN/DOX按时间梯度分别与C6胶质瘤细胞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吞噬;构建荷瘤大鼠模型,尾静脉分别注射DOX与MSN/DOX后,通过免疫荧光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体内主要脏器的药物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凋亡。结果:MSN按浓度梯度1μg/mL、10μg/mL、50μg/mL加入C6胶质瘤细胞后,C6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随介孔硅浓度递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μg/mL浓度梯度组1h、6h、12h、24h酶标仪检测结果分析显示,C6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MSN/DOX组随时间增加在C6胶质瘤细胞中的DOX药物含量高于DOX组;MSN/DOX组在荷瘤大鼠胶质瘤组织中的DOX药物含量高于DOX组,且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MSN细胞毒性低,可承载DOX更多地进入C6胶质瘤细胞,并促进C6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载药系统以提高水难溶性姜黄素的溶出度。 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形貌和粒径,采用X射线衍射检测姜黄素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载体的负载情况,体外溶出实验检测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药物溶出的效果。 结果 姜黄素以非晶体的形式负载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孔道内,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载药系统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 结论 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载药系统的制备,在改善水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方面具有潜在价值,为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MSN)作为药物载体已成为纳米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以无序孔道的MSN为载体,以溶剂吸附法负载化疗药物紫杉醇(PTX),从而制备得到PTX@MSN。考察了PTX@MSN的理化性质、药物体外释放行为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TX@MSN载药量为(23.76±1.14)%,在水性介质中分散良好,粒径约为250 nm,电位为-(8.01±1.81)mV。PTX@MSN具有药物缓释特性,24 h后PTX累积释放率为(23.62±2.15)%。细胞毒性结果显示,空白MSN生物安全性良好,而PTX@MSN组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市售Taxol组强。本研究为MSN递送抗肿瘤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红细胞膜定向包裹的血红蛋白-白蛋白纳米粒(RBC-Hb/BSA-NP),并对其进行表征和长循环能力的探究。  方法  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包含血红蛋白的白蛋白纳米粒(Hb/BSA-NP),然后采用物理挤压的方式制备得到RBC-Hb/BSA-NP,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和外观形态进行表征;通过评价红细胞膜包覆白蛋白纳米粒的完整性筛选出红细胞膜的最佳用量;采用测量制剂表面唾液酸含量确定红细胞膜的正确朝向;使用荧光显微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RBC-Hb/BSA-NP体外抗巨噬细胞吞噬的能力;最后通过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来评价纳米制剂在体内的长循环效果。  结果  制备的RBC-Hb/BSA-NP的平均粒径为(127.7±3.5) nm,平均Zeta电位为(?17.1±0.28) mV,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72 h内稳定性良好。0.8 mL的全血中提取出的红细胞膜能够刚好完整包覆1 mL Hb/BSA-NP(ρBSA=10 mg/mL)。与游离的红细胞相比,RBC-Hb/BSA-NP中的唾液酸含量无显著变化,表明红细胞膜正向包裹在纳米粒的表面。与普通白蛋白纳米粒(BSA-NP)和Hb/BSA-NP相比,RBC-Hb/BSA-NP可显著减少巨噬细胞摄取,且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显著延长。  结论  成功制备了红细胞膜定向包裹的血红蛋白-白蛋白纳米粒,并证实该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长循环能力。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制备姜黄素-环糊精修饰的系列介孔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以提高难溶性药物姜黄素的溶解和体外溶出。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介孔二氧化硅的形貌和孔径并测量材料的zeta电位,氮气吸附测量载体材料的孔结构参数;扫描电镜、红外分光光度仪、差式扫描量热仪检测姜黄素与介孔二氧化硅的负载情况;体外溶解和溶出实验测量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效果。结果:姜黄素以无定型的状态负载于介孔二氧化硅载体中,制成的固体分散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和溶出。结论:姜黄素-环糊精修饰的系列介孔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具有改善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含有多拷贝CpG寡脱氧核苷酸的质粒作为治疗性乙肝疫苗佐剂的可行性。 方法 构建含有6个拷贝D型CpG ODN的质粒pKO-CG6,将该质粒以及载体pKO分别刺激健康人以及HBV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检测PBMC的增殖以及分泌的细胞因子IFN-与IL-12,进一步将重组HBsAg分别联合这两种质粒免疫小鼠,检测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结果 质粒pKO-CG6与载体pKO在体外均能有效激活健康人以及HBV感染者PBMC的增殖反应,并促进IFN-与IL-12的产生,其中pKO-CG6的免疫刺激活性明显强于载体pKO。小鼠体内试验表明,虽然载体pKO也具有免疫佐剂作用,但pKO-CG6更能显著增强HBsAg诱导的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 结论 含有多拷贝D型CpG ODN的质粒能有效激活HBV感染者的PBMC,并增强HBsAg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对于治疗性乙肝疫苗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