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背景妊娠期的体力活动近年来被看作是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孕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去取代传统的孕妇需要限制活动的观点。国外研究显示,从妊娠早期到妊娠中期,再到妊娠晚期,体力活动是逐渐降低的,国内关于妊娠不同时期体力活动模式及变化相关研究尚不足。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体力活动模式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产科门诊初次产检建册(妊娠6~13+6周)的低危孕妇进行调查。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采用中文版孕期身体活动问卷(PPAQ)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进行调查,分析在妊娠不同时期体力活动的模式及其变化轨迹。结果共纳入312例孕妇,排除48例,脱落15例,最终249例孕妇完成调查。249例孕妇在妊娠早期每周总能量消耗的平均数为201.7 MET-hours,妊娠中期为188.6 MET-hours,妊娠晚期为177.2 MET-hours;整个妊娠期静坐行为约占总能量消耗的17%,低强度活动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中等强度活动占总能量消耗的21.2%~24.4%,高强度活动占总能量消耗不足1%。活动类型中,家务活动约占总能量消耗的48%,职业活动约占总能量消耗的40%,交通出行约占总能量消耗的9%,运动锻炼占总能量消耗不足3%。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静坐行为、中等强度活动、高强度活动、家务活动、运动锻炼、总能量消耗代谢当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妊娠晚期静坐行为、中等强度活动、家务活动、总能量消耗代谢当量低于妊娠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鼓励孕妇减少静坐时间,并根据孕妇的个体情况制定适合其实际情况的体力活动建议和指导,以改善母婴健康。妊娠中期可能是促进体力活动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2.
背景 目前探究妊娠期盆底肌训练(PFMT)的效果研究大多基于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其结果外推到临床实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真实世界研究(RWR)能够反映临床真实情况和效果,是对RCT的进一步验证和拓展补充,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真实的证据。目的 了解临床真实环境中孕妇妊娠期PFMT的实施情况,探讨自发性PFMT对孕妇肛提肌形态的影响。方法 利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于深圳地区某两家医院进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的521例孕早、中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和妊娠期PFMT实施情况。采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测量孕妇肛提肌形态指标〔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HAR)、Va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HAV)与两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差值(HAD)〕。结果 521例孕妇中没有实施过妊娠期PFMT 424例(81.38%),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 64例(12.28%),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 33例(6.34%)。不同年龄、流产史孕妇妊娠期PFMT实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尿失禁孕妇HAR、HAV、HAD大于无妊娠期尿失禁孕妇(P<0.05);有流产史孕妇HAV大于无流产史孕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PFMT实施情况与孕妇HAR〔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1.565,P=0.118),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1.022,P=0.307)〕、HAV〔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1.558,P=0.120),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0.259,P=0.795)〕、HAD〔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0.734,P=0.463),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1.436,P=0.152)〕无关。经倾向性评分法校正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PFMT实施情况与孕妇HAR〔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1.514,P=0.131),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1.100,P=0.272)〕、HAV〔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1.495,P=0.136),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0.168,P=0.866)〕、HAD〔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0.735,P=0.463),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1.358,P=0.175)〕无关。结论 在真实临床环境中,仅有18.61%(97/521)的孕妇在妊娠期实施过PFMT,孕妇妊娠期PFMT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孕妇自发进行的妊娠期PFMT剂量低且无法保证正确性,尚未显现出对肛提肌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胖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36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体质指数(BMI)将患者分为体质量过轻组(36例)、体质量正常组(160例)和超重及肥胖组(167例);另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287例)和死亡组(7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进行评价,记录入院时降钙素原(PCT)、乳酸水平,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 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检出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升高(χ2趋势=6.482、6.667,P<0.05)。死亡组年龄、PCT、乳酸、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高于生存组(t=4.710、3.030、5.548、5.687,χ2=41.100,P<0.05);死亡组BMI和糖尿病检出率低于生存组(t=2.962,χ2=6.16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30,OR=1.14,95%CI(1.05,1.22),P<0.01〕、BMI〔β=0.030,OR=1.03,95%CI(1.01,1.10),P=0.03〕、糖尿病〔β=-0.630,OR=0.53,95%CI(0.31,0.94),P=0.02〕、PCT〔β=0.095,OR=1.10,95%CI(1.08,1.16),P=0.02〕、乳酸〔β=0.095,OR=1.10,95%CI(1.08,1.16),P<0.01〕、APACHEⅡ评分〔β=0.122,OR=1.13,95%CI(1.10,1.18),P<0.01〕、脓毒性休克〔β=-0.186,OR=0.83,95%CI(0.61,1.14),P=0.02〕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肥胖可能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潜在保护因素,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 泌乳启动延迟(DOL)是造成母乳喂养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妊娠期增重过多、产后抑郁会增加产后DOL的发生风险,而妊娠期体力活动(PA)可以有效防止体质量增加过多,改善产后负性情绪,有益于母乳喂养,但目前妊娠期PA与DOL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PA现状及对DOL的影响,为早期预防DOL,保障母乳喂养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设计,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和产科资料)、PA和久坐行为(SB)时间(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评价)、产后抑郁(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价)及DOL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妊娠晚期孕妇PA水平和DOL的关系。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61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7%。247例孕妇中69例(27.9%)发生DOL。DOL产妇和非DOL产妇妊娠期增重、分娩后48 h内添加配方奶粉、抑郁情绪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247例孕妇中妊娠晚期PA充足者181例(73.3%),不充足者66例(26.7%);15.8%(39/247)的孕妇的SB时间≥6.5 h/d。DOL产妇PA水平充足发生率低于非DOL组,SB时间≥6.5 h/d发生率高于非DOL产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水平〔不充足:OR=0.421,95%CI(0.223,0.797)〕、SB时间〔≥6.5 h/d:OR=0.193,95%CI(0.090,0.414)〕是孕妇DOL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提高妊娠期PA水平、减少SB时间有助于减少DOL的发生,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 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可能对仅空腹血糖升高未重视,导致妊娠期血糖管理不佳,而这种情况是否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待研究。 目的 探究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411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随访至分娩,并根据最终分娩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和无不良妊娠结局组。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结果 411例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GDM孕妇中157例(38.2%)接受妊娠期规范化血糖管理并达标,88例(21.4%)接受妊娠期规范化血糖管理但未控制达标,166例(40.4%)未接受血糖管理;323例(78.6%)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组),88例(21.4%)妊娠结局良好(无不良妊娠结局组)。两组孕妇年龄、妊娠前超重肥胖所占比例、妊娠期血糖管理情况、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 h血糖、OGTT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5.5%、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前超重肥胖〔OR=2.89,95%CI(1.45,5.78),P=0.003〕、妊娠期血糖管理〔管理未达标:OR=3.64,95%CI(1.64,8.06),P=0.001;未管理:OR=3.46,95%CI(1.91,6.25),P<0.001〕、HbA1c〔OR=2.38,95%CI(1.06,5.34),P=0.035〕、低蛋白血症〔OR=2.25,95%CI(1.15,4.41),P=0.018〕、时间-血糖曲线的AUC〔OR=1.23,95%CI(1.03,1.47),P=0.024〕是单纯空腹血糖升高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结论 妊娠前超重肥胖、妊娠期血糖管理未达标或未管理、高HbA1c、低蛋白血症、时间-血糖曲线的AUC是单纯空腹血糖升高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指导孕妇妊娠前保持正常体质量、规范化管理血糖等,以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背景 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缓解心绞痛的发生,降低全因死亡率。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在冠心病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两个民族之间,临床用药的不同也应引起重视。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及静息心率达标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3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812例冠心病患者,维吾尔族140例(17.24%),汉族672例(82.76%),记录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服用β-受体阻滞剂例数,行冠状动脉造影、血运重建的比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记录入院及出院时静息心率,出院时静息心率达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静息心率达标的影响因素。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继续服药率及停药原因。结果 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年龄、出院时静息心率达标率较汉族低,体质指数(BMI)、合并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比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冠状动脉造影、血运重建的比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入院和出院时静息心率较汉族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OR=8.924,95%CI(5.483,14.525)〕、吸烟〔OR=2.014,95%CI(1.412,2.873)〕、高血压〔OR=1.697,95%CI(1.183,2.436)〕、心肌梗死〔OR=1.418,95%CI(0.994,2.022)〕、心力衰竭〔OR=1.661,95%CI(1.155,2.388)〕、糖尿病〔OR=2.175,95%CI(1.497,3.160)〕、冠状动脉造影〔OR=1.887,95%CI(1.320,2.696)〕、血运重建〔OR=2.080,95%CI(1.376,3.14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OR=0.159,95%CI(0.070,0.359)〕是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2.069,95%CI(1.173,3.649)〕、民族〔OR=0.292,95%CI(0.196,0.433)〕、心肌梗死〔OR=1.918,95%CI(1.357,2.710)〕是静息心率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随访6个月,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继续服药率分别为89.29%(125/140)、93.78%(618/659)。结论 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均较低;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虽然服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较汉族高,但是静息心率较快、静息心率达标率偏低,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引起狼疮性肾炎(LN),从而极大地影响SLE患者的生存率。β2微球蛋白(β2-MG)是存在于人有核细胞膜上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与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目前还未明确。目的 探讨血清β2-MG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的关系,为临床评价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及肾内科就诊的SLE患者260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评分。根据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SLEDAI评分0~9分)118例、中度活动组(SLEDAI评分10~14分)76例、重度活动组(SLEDAI评分≥15分)66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77例、肾功能轻度异常组45例、肾功能中度异常组23例、肾功能重度异常组9例及肾功能极重度异常组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及肾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疾病活动度组患者年龄、LN检出率、β2-MG、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清蛋白(ALB)、血肌酐(Scr)、eGFR、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率、C3、C4、24 h尿蛋白定量(UT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功能组患者年龄、病程、LN检出率、β2-MG、Hb、PLT、ALB、Scr、C3、SLEDA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β2-MG与年龄、LN、Scr、抗dsDNA抗体、UTP、SLEDAI评分呈正相关,与Hb、PLT、ALB、eGFR、C3呈负相关(P<0.05);eGFR与LN、Hb、PLT、ALB、抗RNP抗体、C3呈正相关,与年龄、β2-MG、Scr、BUN、抗dsDNA抗体、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SLEDAI评分与LN、β2-MG、Scr、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RNP抗体、UTP呈正相关,与年龄、Hb、PLT、ALB、eGFR、C3、C4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2-MG〔OR=1.197,95%CI(1.004,1.427)〕、PLT〔OR=0.992,95%CI(0.984,0.999)〕、eGFR〔OR=0.983,95%CI(0.968,0.998)〕、抗dsDNA抗体〔OR=2.239,95%CI(0.801,6.256)〕为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P<0.05);LN〔OR=9.687,95%CI(1.004,93.500)〕、β2-MG〔OR=1.407,95%CI(0.797,2.481)〕、Scr〔OR=1.248,95%CI(1.154,1.351)〕、抗RNP抗体〔OR=5.149,95%CI(1.028,25.785)〕为SLE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β2-MG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不同程度的高钠血症患者与其院内死亡有关,但关于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及其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外科住院的AAD患者415例。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的四分位数将AAD患者分为Q1组(≤136 mmol/L)、Q2组(137~138 mmol/L)、Q3组(139~140 mmol/L)、Q4组(≥141 mmol/L),并收集AAD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4组AAD患者术后30 d的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入院时不同血钠水平AAD患者与其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以及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将AAD患者分为Q1组114例、Q2组103例、Q3组102例、Q4组96例。4组年龄、Stanford A型比例、Stanford A型死亡率、院内死亡率、尿素氮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血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4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其他3组(P<0.05),Q4组院内死亡率高于Q1组(P<0.05)。4组AAD患者术后3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4,P=0.012);其中Q1组生存率与Q3、Q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9.632;P=0.012,0.002)。在未调整的Cox回归模型中,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90〔95%CI(1.264,6.604),P=0.012〕和3.253〔95%CI(1.447,7.312),P=0.004〕;调整年龄、性别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25〔95%CI(1.228,6.502),P=0.015〕和3.241〔95%CI(1.441,7.290),P=0.004〕;完全调整模型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3.086〔95%CI(1.242,7.671),P=0.015〕和3.370〔95%CI(1.384,8.204),P=0.007〕。Q2组死亡风险在三个模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3.634,95%CI(1.638,8.086),P=0.002〕、血糖〔HR=1.077,95%CI(1.025,1.132),P=0.002〕、α-HBDH〔HR=1.001,95%CI(1.001,1.002),P<0.001〕、血钠〔HR=1.068,95%CI(1.029,1.109),P=0.001〕是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 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相关,高水平的血钠可能会增加其术后院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 一般出租车司机受工作时间长、精神高度紧张、饮食不规律、静坐时间长等影响,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相较于一般出租车司机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对于网约车司机慢性病等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目前尚未开展,网约车司机的健康状况也未引 起政府和行业的足够重视。因此,本研究从网约车司机的高血压患病状况入手,分析其健康影响因素,为改善网约车司机健康状况提出建议。目的 通过对网约车司机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为网约车司机的健康管理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2017年9—11月, 通过问卷星制作电子表格,向全国网约车司机账号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同一账号只能填写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学特征、工作特征、健康行为、高血压患病情况、健康意识与健康需求。结果 共回收问卷9 003份,有效问卷8 990份,回收有 效率为99.86%。8 990例研究对象中,高血压777例(8.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54岁〔OR=0.582,95%CI(0.408,0.829)〕和18~34岁〔OR=0.276,95%CI(0.188,0.407)〕,中部地区〔OR=1.523,95%CI(1.199,1.953)〕和东部地区〔OR=1.398,95%CI(1.140,1.716)〕,专职司机年数≥3年〔OR=1.218,95%CI(1.044,1.422)〕,开车时间段为白天和晚上、不固定〔OR=0.847,95%CI(0.718,0.999)〕,每天下车活动时长≥5 min〔OR=0.784,95%CI(0.670,0.917)〕,每天睡眠时长≥6 h〔OR=0.806,95%CI(0.681,0.954)〕,饮酒频率≥3 d/周〔OR=1.383,95%CI(1.112,1.719)〕、肥胖程度(过轻)〔OR=2.669,95%CI(1.799,3.961)〕和肥胖程度(肥胖)〔OR=3.153,95%CI(2.612,3.806)〕是网约车司机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P<0.05)。高血压组1年内做过健康体检比例、最近一次测血压时间为1个月内比例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从手机、电视、广播处获取健康知识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血压组,从互联网、其他方面获取健康知识所占比例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获取风险预 防、症状诊断、治疗效果、医院专科的知识所占比例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 需要加强对网约车司机的健康管理,尤其是年龄≥55岁、中东部地区、从事专职司机年数≥3年、白天或晚上开车时间段固定、没有下车活动习惯、每天睡眠时长<6 h、饮酒频率≥ 3 d/周、健康程度为偏瘦和肥胖的网约车司机是高血压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0.
龙梅  巩晓芸  万晓慧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89-3095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5月。采用RevMan 5.1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9篇,共计患者数2 5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2(1.30,1.56),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7(1.30,1.66),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36(1.18,1.56),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9(1.29,1.50),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41(1.29,1.55),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16,1.54),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输卵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20,1.50),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2(0.15,0.68),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23(0.08,0.68),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术后再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0.38(0.25,0.59),P<0.01〕。仅有3篇文献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且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结论 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总有效率及输卵管再通率,降低其术后再粘连率和非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异位妊娠率,不良反应较少,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MVPA)水平,并探讨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362例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24~28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孕前体质量及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分别于孕24~28周和32~36周测量孕妇体质量,计算孕中期、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同时,采用丹麦自填式体力活动量表收集孕中、晚期体力活动强度及持续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晚期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结果 孕中、晚期每日平均MVPA时间分别为(1.61±1.61) h和(0.76±0.9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6, P<0.001)。孕中、晚期MVPA达标率分别为74.6%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7, P<0.001)。孕早中期和孕晚期平均增重为(7.36±3.78) kg和(5.80±2.57) kg,平均增重速率为(0.30±0.15) kg/周和(0.51±0.22) kg/周。体力活动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5.34±2.91) kg低于不活跃组(6.26±2.54)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0.48±0.26) kg/周也低于不活跃组(0.56±0.20) 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周、民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前吸烟习惯、孕前是否就业是孕早中期、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潜在影响因素(P<0.05)。控制孕妇年龄、膳食能量摄入量、孕前BMI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相比,低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358(-0.691~-0.026);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762(-1.486~-0.037);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相比,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降低,β(95%CI)值为-0.071(-0.133~-0.008)。结论 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不足问题突出,适量的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可降低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是反映个体脂肪分布及内脏脂肪蓄积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肥胖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目的 探讨LAP和VAI与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并评估LAP、VAI对MS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708例受试者,其中MS患者249例(MS组),非MS患者459例(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LAP、VAI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LAP、VAI四分位数将受试者进行分组(L1组、L2组、L3组、L4组各177例;V1组、V2组、V3组、V4组各177例),比较各组MS及其组分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不同LAP、VAI受试者MS的发生风险,并分别绘制不同性别LAP、VAI、腰围(WC)、体质指数(BMI)预测MS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LAP和VAI与成年人MS发生率呈高强度正相关(Cramer's V=0.585、0.5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各危险因素后,L3组、L4组MS发生风险仍高于L1组,V3组、V4组MS发生风险仍高于V1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男性LAP、VAI预测MS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95%CI(0.795,0.867)〕、0.825〔95%CI(0.788,0.863)〕,临界值分别为52.03、1.99;女性LAP、VAI预测MS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87〔95%CI(0.834,0.940)〕、0.886〔95%CI(0.827,0.945)〕,临界值分别为54.84、2.54。结论 LAP、VAI与成年人MS发生率呈高强度正相关,随着LAP、VAI增高,MS发生风险亦增高;LAP、VAI对MS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WC和BMI能有效预测MS。  相似文献   

13.
孙畅  何文英  王策  马俊骥  田慧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2):3932-3938
背景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结肠镜已成为结肠癌筛查的金标准,患者的肠道准备是否充分与结肠镜诊治是否成功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对住院患者的肠道清洁现状、清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较少,而相关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相比门诊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差,因此如何提高住院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尚待研究,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的 了解住院与门诊患者结肠镜诊治的肠道准备差异,并分析住院患者结肠镜诊治肠道准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拟行结肠镜诊治的住院患者220例(住院组)与门诊患者227例(门诊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肠道准备影响因素反馈表了解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因素,采用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OBPS)对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患者OBP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门诊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为23.3%(53/227),住院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为49.5%(109/220),门诊组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液体量OBPS评分及OBPS总分低于住院组(P<0.05)。两组间诊治前2 d进食低纤维饮食时间、开始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服用PEG后排便总次数、服用PEG后首次排便时间、末次服用PEG至诊治时间间隔、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诊治前一晚睡眠时间、服用PEG时水温、诊治前2 d运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β=0,P<0.001)、服用PEG后排便总次数〔β=-0.042,95%CI(-0.078,-0.007),P=0.019〕、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β=0.136,95%CI(0.033,0.238),P=0.010〕、诊治前2 d运动量〔β=0.302,95%CI(0.100,0.504),P=0.004〕是住院患者右半结肠OBPS评分的影响因素;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β=0,P<0.001〕是住院患者横结肠、左半结肠OBPS评分的影响因素;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β=0,P<0.001〕、末次服用PEG至诊治时间间隔〔β=-0.050,95%CI(-0.090,-0.009),P=0.017〕、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β=0.155,95%CI(0.045,0.264),P=0.006〕是住院患者全结肠液体量OBPS评分的影响因素;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β=0,P<0.001)、服用PEG后排便总次数〔β=-0.105,95%CI(-0.193,-0.017),P=0.020〕、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β=0.481,95%CI(0.226,0.736),P<0.001〕、诊治前2 d运动量〔β=0.681,95%CI(0.178,1.184),P=0.008〕是住院患者OBPS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服用PEG后排便总次数、末次服用PEG至诊治时间间隔、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诊治前2 d运动量是住院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肠道准备不充分的影响,保证结肠镜诊治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张颖  赵纯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8-160
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制订好的自编问卷应用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分娩的113例产褥期妇女临床资料,根据产褥期妇女有无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分为A组(42例)和B组(71例),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结果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占62.8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睡眠障碍(OR=3.540)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0.387)、孕次多(0尺=0.284)、孕妇充分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oR=0.238)、孕妇家属充分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OR=0.176)和产后访视人员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检查(OR=0.187)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睡眠障碍(OR=3.891)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0.320)、孕妇充分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OR=0.124)和产后访视人员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检查(OR=0.127)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保护因素。结论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比例尚不高,其坚持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强化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减少产褥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性评价预防性应用茶碱(ThP)类药物对围生期窒息(PA)后新生儿肾功能异常(RD)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07-31,收集关于PA后新生儿预防性应用ThP类药物干预评价RD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2.6软件对RD发生率、血肌酐(Scr)水平、肾小球滤过率(GFR)、尿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378例患儿,其中干预组190例,对照组188例。纳入文献均为中度偏倚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R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35,95%CI(0.25,0.49),P<0.000 01〕。干预组第1天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95%CI(-0.08,0.07),P=0.910 00〕;干预组第3、5天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WMD=-0.57,95%CI(-0.68,-0.46),P<0.000 01;WMD=-0.35,95%CI(-0.53,-0.16),P=0.000 20〕。干预组第1天G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68,95%CI(-1.05,4.41),P=0.230 00〕;干预组第3、5天GFR均高于对照组〔WMD=14.30,95%CI(11.73,16.87),P<0.000 01;WMD=10.59,95%CI(7.72,13.47),P<0.000 01〕。干预组第1天尿β2M水平低于对照组〔WMD=-7.23,95%CI(-8.65,-5.81),P<0.000 01〕。干预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95%CI(0.54,1.55),P=0.750 00〕。干预剂量为8、5 mg/kg的干预组R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RR=0.37,95%CI(0.22,0.62),P=0.000 20;RR=0.34,95%CI(0.22,0.52),P<0.000 01〕。RD发生率的漏斗图左右对称性可,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预防性应用ThP类药物对PA后新生儿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但由于样本量不足及缺乏远期神经系统评价,目前仍不能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钟燕 《中外医疗》2013,(22):6-7
目的探讨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行规范产前检查并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7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88)与对照组(n=388),观察组于孕20周~42d由专人每天个体化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孕产妇仅进行孕期检查及产后健康教育。产后42d观察比较两组SUI发生率及盆底肌肉收缩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UI发生率及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产后SUI的发生率,促进孕产妇盆底组织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孕妇经阴道分娩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的GBS带菌孕妇129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有无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分为病例组(27例)和对照组(102例)。查阅相关病历,记录GBS带菌孕妇一般资料及分娩信息。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破膜〔OR=5.106,95%CI(1.535,16.987)〕、总产程时间延长〔OR=1.098,95%CI(1.013,1.19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OR=1.002,95%CI(1.000,1.003)〕是GBS带菌孕妇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适当缩短总产程时间、减少人工破膜可能减低妊娠晚期GBS带菌孕妇阴道分娩时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黄建桃 《河北医学》2014,(3):513-516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二者其它产程时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入组时两组孕妇各盆底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产时、产后6周及产后3个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6周两组各盆底肌纤维肌力较入组时均下降( 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小( 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各盆底肌纤维肌力基本恢复至入组时(P>0.05),对照组仍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有助于初产妇自然分娩,改善盆底功能,促进产后康复,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