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胰岛β细胞高糖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生理浓度葡萄糖(5.5 mmol/L)、生理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高浓度葡萄糖(33.3 mmol/L)、高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培养RIN-m细胞.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RIN-m细胞凋亡.RT-PCR方法 检测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factor-1,PDX-1)和胰岛素mRNA表达.结果 ①RIN-m细胞与33.3 mmol/L的葡萄糖孵育2周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开始下降,细胞凋亡率增长2.7倍(P<0.01).而罗格列酮可以修复胰岛素的分泌,降低RIN-m细胞凋亡率.②罗格列酮上调 PDX-1(1.30±0.06 vs. 1.61±0.10,P<0.01)和胰岛素 (1.75±0.09 vs. 1.98±0.11,P<0.01) mRNA表达.结论 高糖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并诱导其凋亡.罗格列酮具有直接保护β细胞免于高糖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 A、bFGF和nicotinamide 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 A、bFGF和nicoti-namide 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1小鼠ES细胞30 d后,应用RT-PCR、DTZ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分化细胞胰岛素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用RIA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结果]分化细胞可检测到胰岛素mRNA表达,DTZ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平均为13.6%±3.7%,在5.6 mmol/L和25 mmol/L葡萄糖浓度作用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04±0.01)ng/mL和(0.09±0.02)ng/mL.[结论]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 A、bFGF和nicotinamide 5种生长因子能将小鼠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胚胎胰腺干细胞经药物诱导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后的胰岛素分泌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获得的胚胎胰腺干细胞,经药物诱导后,双硫腙(DTZ)染色鉴定IPCs的形成情况;分别采用高浓度(25.0mmol/L)和低浓度(5.5mmol/L)的葡萄糖溶液刺激诱导后的细胞,ELISA方法检测该细胞群2周内胰岛素的分泌情况。结果经诱导后IPCs在两种浓度葡萄糖溶液刺激下均分泌胰岛素,且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低浓度葡萄糖溶液(t=7.228,P<0.01)。IPCs在糖溶液刺激下第7天与第9天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天(F=38.373,q=3.033~6.085,P<0.05);第7天与第9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离体条件下,胚胎胰腺干细胞经药物诱导成为IPCs后,2周内可持续分泌胰岛素,其胰岛素释放量在诱导后第7~9天达到最大值,可作为胰岛移植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探葡萄糖浓度波动对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影响机制。方法将INS-1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持续高糖组(16.7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波动组(用16.7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2 h,再换5.5 mmol/L培养3 h,每天重复3次,夜间9 h维持在5.5 mmol/L的培养液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正常糖组、NAC+持续高糖组、NAC+波动组,后3组的培养基中均预先负载终浓度为1.0 mmol/L的NAC,余干预措施相同,均干预72 h。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INS-1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在持续高糖组及波动组均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且波动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AC+波动组及NAC+持续高糖组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分别较波动组及持续高糖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高糖及波动性高糖损伤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可能与减少细胞ATP含量有关,且波动性高糖较前者更严重,氧化应激可能是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导致INS-1细胞ATP减少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铁超负荷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婷  杨波  张祥迅  田浩明 《四川医学》2007,28(12):1341-1343
目的 建立胰岛细胞表面灌注系统,并检测次氮基三醋酸铁(FeNTA)溶液对正常大鼠离体胰岛细胞一相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大鼠的胰岛细胞,将其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合50个胰岛,分别用不同的刺激液进行灌注,检测40min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其中,A组为对照组,灌注液为16.7mmol/L葡萄糖液;B组为舍铁的高糖液灌注,包括B1组(高糖液舍有0.05mmol/LFeNTA)和B2组(高糖液舍有O.1mmol/LFeNTA);C组为经过FeNTA孵育5h后用高糖液灌注,包括C1组(孵育液中含FeNTA0.05mmol/L)和C2组(孵育液中舍FeNTA0.1mmol/L);实验过程重复3次。结果 ①正常大鼠的胰岛细胞在16.7mmol/L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具有典型的早相分泌;②无论是在含一定浓度的(0.05mmol/L或0.1mmol/L)FeNTA的葡萄糖的刺激液灌注,还是经过合FeNTA(0.05mmol/L或0.1mmol/L)孵育液孵育5h后再用高糖刺激液灌注,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均完全缺乏一相分泌,仅有不断出现的微小波动,分泌峰值仅仅较基础状态略有增加。结论 铁含量增加会损害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这对阐明铁与糖尿病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pelin对葡萄糖毒性作用及对胰岛细胞胰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PDX-1)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正糖组5.6 mmol/L,高糖组16.7 mmol/L,极高糖组33.3 mmol/L),+/-Apelin-36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3d,然后测定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量,测定细胞内胰岛素含量和PDX-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和极高糖组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内胰岛素均明显减少,PDX-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未加Apelin组比较,加Apelin高糖组和极高糖组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内胰岛素明显减少,PDX-1蛋白表达下降(P<0.05);6组胰岛细胞的胰岛素水平与PDX-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PDX-1 mRNA表达无关.结论 Apelin可能通过降低PDX-1蛋白表达参与葡萄糖毒性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B细胞株NIT-1细胞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NIT-1细胞按5×104个细胞/孔至24孔培养板中培养,根据培养基RPM1640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以下5组:G1组(5.6 mmol/L)、G2组(11.1 mmol/L)、G3组(16.7 mmol/L)、G4组(22.2 mmol/L)及G5组(27.6 mmol/L),继续培养72 h后,分别给予10-5 mmol/L罗格列酮干预48 h后,取上清液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胰岛素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1)罗格列酮能够明显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施加罗格列酮浓度10-5 mmol/L 48 h时后,能够明显抑制16.7 mmol/L、22.5 mmol/L和27.6 mmol/L浓度的葡萄糖所诱导的细胞凋亡.(2)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浓度葡萄糖组NIT-1细胞的增殖活性.(3)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葡萄糖浓度组的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调节改善的胰岛B细胞的增殖及功能、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双磷酸盐对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Ⅱ的影响。 方法 BMSCs体外分离与培养,进行成骨、成软骨及成脂三向分化诱导与鉴定,配置含浓度梯度10-6~10-9mmol/L双磷酸盐的高糖(30 mmol/L)培养基,采用CCK-8检测BMSCs的增殖活性后选定用于实验的双磷酸盐浓度为10-9 mmol/L。另取BMSCs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葡萄糖5.6 mmol/L),高糖组(D-葡萄糖30 mmol/L),高糖(D-葡萄糖30 mmol/L)+双磷酸盐(10-9 mmol/L)组。用real time -PCR检测3组细胞LC3和Beclin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LC3Ⅱ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 结果 鉴定结果示所得BMSCs具有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分化能力。高糖组LC3和Beclin1 mRNA、LC3Ⅱ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而高糖组+双磷酸盐组较高糖组低(P<0.05);透射电镜显示高糖组细胞中自噬体数量最多,高糖+双磷酸盐组其次,正常对照组最少。 结论 高糖环境下BMSCs自噬水平升高,而双磷酸盐能下调高糖环境下BMSCs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高糖+药物组(33.3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先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细胞48 h,再按分组加入药物继续孵育24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胰岛素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胰岛素分泌(P<0.05)和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而药物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药物组可不同程度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Mibefradil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P<0.05)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befradil可能通过下调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抑制高糖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甘油三酯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SD大鼠胰岛细胞并进行单层细胞培养,以不同浓度(0、0.5、2.5、5.0 10.0 mmol/L)甘油三酯与胰岛细胞共同孵育72 h后,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以评价胰岛细胞功能变化;同时采用油红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细胞内脂肪堆积情况。结果低糖(2.8 mmol/L)刺激下,甘油三酯对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影响,高糖(27.8 mmol/L)负荷下,高浓度甘油三酯(5.0、10.0 mmol/L)可抑制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P<0.05);油红染色见甘油三酯处理组胰岛细胞内均有脂肪堆积,尤以高浓度组明显。结论甘油三酯可导致体外培养胰岛细胞内脂肪堆积,抑制细胞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氧化相关因素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和HeLa细胞DNA损伤的自身修复情况.方法:将CHL细胞和HeLa细胞用不同氧化相关因素处理一定时间[CHL细胞:过氧化氢(H2O2)25 min,重铬酸钾(K2Cr2O7)105 min,阿霉素(Dox)75 min;HeLa细胞:H2O2 25 min,K2Cr2O7 105 min],随后立即去毒培养0、0.5、1、2、3 h,以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链断裂情况.结果:①CHL细胞经H2O2、K2Cr2O7、Dox作用后引起DNA链断裂,去毒培养1 h链断裂修复明显(P<0.01);去毒培养2~3 h,前两毒剂的损伤组完全修复,而Dox组链断裂仍高于未损伤组;②HeLa细胞经H2O2、K2Cr2O7作用后引起DNA链断裂,去毒培养0.5 h链断裂明显修复(P<0.01),去毒培养1 h则完全修复;③CHL细胞和HeLa细胞损伤后修复的拖尾率与修复时间的回归系数显著不同(P<0.05).结论:两种细胞在氧化性DNA损伤后均迅速启动自身修复,但HeLa细胞比CHL细胞有更快的修复能力;同时这两种细胞由Dox所致损伤修复能力均较H2O2、K2Cr2O7所致的差.  相似文献   

12.
角蛋白19致敏的DC/CTL对MCF-7体外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经角蛋白19(K19)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毒T细胞(CTL)对MCF-7细胞株的抑瘤作用.方法经抗原多肽K19体外致敏外周血来源的DC诱导特异性CTL,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及细胞因子分泌,3H-TdR掺入法检测DC诱导CTL增殖,51Cr释放法测定CTL对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出可见树突状形状的D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83、CD40、CD80及CD86高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经K19致敏的DC刺激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在同一效靶比时,K19致敏的DC诱导的CTL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效靶比增加,杀伤作用增强(P<0.01).结论DC在体外经K19抗原致敏后,可诱导产生对MCF-7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效应细胞杀伤MCF-7细胞,且随效靶比增加,杀伤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可定向诱导为内皮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和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MSCs,体外扩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表面抗原表达,以含VEGF、bFGF的诱导分化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使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鉴定。结果:MSCs在体外传代扩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CD44、CD90表达阳性,CD31、CD45为阴性,分化后的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可表达CD31及Ⅷ因子。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化来源的心肌样细胞中代表性微小RNA(miRNAs)的表达。方法利用FITC-偶联的CD29、CD34和CDllb抗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分离的hMSCs的抗原表型。分别用5-氮胞苷(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法诱导传至3代的h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用免疫化学法检测hMSCs分化来源的心肌样细胞中心肌特异的α-肌节辅肌动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表达:利用逆转录PCR和DNA测序鉴定5个代表性的心脏特异的初级微小RNA(pri-miRNAs)的表达。结果hMSC标志分子CD29表达率为98.87%.而造血细胞标志分子CD34和CDllb的表达率只是5%和0.4%。免疫化学分析显示.分别经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诱导的hMSC均可表达α-肌节辅肌动蛋白和cTnI,而在未分化的hMSCs中无表达。miRNA-143,-181可在5-aza诱导的hMSCs中表达,miRNA.143,-181,-206,-208可在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的hMSCs中表达.而两种诱导方法均未能诱导miRNA-1-2在hMSCs中表达。结论利用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法诱导h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心脏特异的pri-miRNA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诱导后的第1、3和6小时计算两组神经元样细胞数,对各时间点两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诱导后行神经细胞标记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两组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均呈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BDNF组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远较β-ME组长;BDNF组在诱导后6h近于诱导高峰,而β-ME在诱导2h即达高峰,但随后神经元样细胞渐死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在两组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NF)表达均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呈阴性;RT-PCR显示NSE、NFL,MAP-2的mRNA表达阳性,GFAP有较弱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可见两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抗体NSE。结论BDNF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长.有望用于治疗脑缺血、神经变性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人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方法:体外培养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传代纯化后收集第2代细胞。细胞经预诱导及全反式维甲酸再诱导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结果:诱导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阳性率68%;细胞神经巢蛋白阳性率55%;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均阴性。结论:成人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生成高纯度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方法.方法:模拟体内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及微环境,分三阶段诱导hESCs定向生成NSCs.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胚胎干细胞标志和神经干细胞标志;NSCs分化实验对所诱导的NSCs的分化潜能进行检测.结果:体外培养的hESCs在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连续传代培养50代,仍保持SSEA-4,TRA-1-81阳性,表达Nanog基因,流式细胞术检测SSEA-4阳性表达率为83.44%;经三步法最终可诱导形成纯度高达90%以上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nestin基因,流式细胞术检测nestin阳性表达率为89.38%;诱导生成的细胞反复传代,仍表现为nestin阳性,并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模拟体内神经分化过程的三步诱导法,可诱导hESCs生成较高纯度的NSCs,并能较好维持其干细胞特性和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体外分离和定向诱导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B样细胞分化.方法:无菌条件下从正常C57BL/6J胎鼠肝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3代后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以及碱性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尼克酰胺诱导分化,观察胎肝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形态变化;用RT-PCR检测细胞诱导前后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基因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胰岛素原1(proinsulin-1,INS-1)、葡萄糖转运子2(glucose transporter-2,GLUT-2)表达情况;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胰岛素的表达;在形成胰岛样细胞簇后,用双硫腙做胰岛B细胞特异性染色.结果:RT-PCR显示诱导5 d后PDX-1、INS-1、GLUT-2均有表达,而诱导前的细胞则没有检测到表达;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表明细胞簇内的细胞胰岛素染色强阳性;细胞簇双硫腙染色阳性(每个T-25培养瓶有80~120个).结论:从胎肝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B样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体外负载K562细胞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细胞因子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培养出DC,在体外负载K562细胞冻融抗原。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对比K562冻融抗原致敏DC组、未致敏DC组、淋巴细胞组、前列腺癌PC3冻融抗原致敏DC组分别激活的CTL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培养出具有典型特征的DC;在效靶比为10:1及20:1时。K562冻融抗原致敏DC组诱导的CTL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5.9%土22.0%、90.2%+24.8%,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K562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可诱导激活CTL,具有明显杀伤K562细胞作用。并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对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s)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利用MACS免疫磁珠阴性分选纯化
健康志愿者外周血NK细胞,用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和干细胞培养液培养、观察NK细胞。把NK细胞与人红白血病细胞系
K562按不同效靶比例和作用时间混合培养,用PE-AnnexinV/7-AAD凋亡试剂盒检测这两种细胞各自的凋亡情況。结果免疫
磁珠分选后NK细胞纯度为(93.99±4.22)%;K562细胞诱导NK细胞凋亡作用时,在相同效靶比情况下,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
NK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在相同培养时间的情况下,随着效靶比降低,NK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杀伤活性逐渐减低。结论红
白血病细胞系K562可以诱导活化的NK细胞凋亡,这有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