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新鲜成年羊的腰段椎体48个,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制备离体动物椎体骨质疏松模型,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垂直压缩制备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4组,骨折模型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行应用真空骨水泥搅拌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应用空气中搅拌骨水泥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各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A组(骨质疏松椎体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0.474±0.073 mm,B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3.215±0.231 mm,C组(空气中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1.164±0.180 mm,D组(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0.920±0.159 mm。两种骨水泥技术PKP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均小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对照组,且大于骨质疏松椎体对照组;其中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的椎体前缘压缩值小于空气中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结论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提高术后伤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刘静 《吉林医学》2014,(3):497-497
目的:探讨分析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40%(4/10),对照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20%(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中的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其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避免减少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骨水泥注入量对椎体成形术(PVP、PKP、囊袋)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影响。方法作者将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穿刺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169例(253椎),其中男31例,女138例,年龄:50-97岁,平均:71.44岁,收集患者术前受伤原因(有无外伤),体重指数(BMI),骨折椎体,骨密度(腰椎T值),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前、术中、术后1天影像学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术后骨水泥渗漏、病椎或相邻椎体再骨折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低剂量和高剂量的骨水泥注入均可以明显缓解病人的疼痛感,在椎体压缩率、后凸角的恢复、骨水泥渗漏及术后再骨折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注入低剂量骨水泥可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几率,术后再骨折与病人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的手术效果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椎体压缩性骨折欲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97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术中应用低黏度骨水泥,观察组49例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脊柱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中能够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2008年至2011年对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38例(158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情况。结果: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共39个椎体,发生率24.7%。15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其中9例因椎体内骨水泥含量不足,治疗效果术后不佳,5例椎体后壁存在轻度破损患者骨水泥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出现单侧神经根刺激性症状,后行地塞米松以及神经营养治疗,症状缓解。1例出现针眼处疼痛,平卧后加重。结论:骨水泥渗漏与术前的病椎情况评估、术中的穿刺、注射和影像学监视等有关,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准确的手术操作、完善的影像学监测,均可有效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OVCF)患者骨折复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关系。方法:选取OVCF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分为Ⅰ级(n=16)、Ⅱ级(n=20)、Ⅲ级(n=14);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骨水泥弥散分布不同等级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方法:本组46例在俯卧位下,采用C形臂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沿椎弓根建立通道将骨水泥(PMMA)注入病推.术后复查X片及CT,观察病椎高度恢复情况及有无骨水泥渗漏.结果:64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有8个椎体因叩痛不显著未给予穿刺灌注骨水泥,...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骨水泥外溢的分型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毅  刘英杰  董彦 《医学争鸣》2006,27(2):155-157
目的: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我院的临床应用,并探讨骨水泥外溢的分型及防治. 方法:2002-11选择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血管瘤患者38(男11,女27)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随访8~16 mo,疗效评定采用WHO标准. 结果:所有治疗患者的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 将该组患者PVP术后骨水泥外溢的情况分为四型,即Ⅰ型(椎旁型)、Ⅱ型(椎间盘型)、Ⅲ型(椎管型)和Ⅳ型(混合型),并针对不同的分型提出治疗方案,同时总结预防骨水泥外溢的经验. 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及椎体血管瘤中,具有增强椎体强度、防止骨折移位、止痛效果确切和微创治疗等优点. 通过术前及骨水泥的准备、麻醉的选择、术中监控等,以防止骨水泥外溢. 骨水泥外溢Ⅰ,Ⅱ型无需采取治疗. Ⅲ,Ⅳ型外溢,如骨水泥漏入椎管内引起神经压迫症状,则必须采取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中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根据骨水泥注入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注入量4m L(23例);观察组注入量4m L(2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一年半伤椎高度、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伤椎高度、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骨水泥都能够达到治疗效果,但小剂量骨水泥注入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更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19-1321
目的:探讨自制弹性弧形骨钻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安全性、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应用自制弹性弧形骨钻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8例(35个椎体)。比较手术前、后视觉模拟法(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变化。结果:28例患者术后24h均可带腰围下地活动,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单侧椎弓根穿刺置入球囊位置良好,骨水泥分布均衡,无椎弓根穿破的患者,围手术期无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弹性弧形骨钻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实现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双侧均衡分布的目的,简化穿刺过程,手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精准骨折线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应用精准骨折线穿刺技术。在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观察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内骨水泥充盈、渗漏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第3天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区域均得到充足骨水泥填充,对照组有8例出现填充不充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精准骨折线穿刺椎体成形术,更能保证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充分填充,减少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入院的80例重度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相关参数、住院经济学效益、再骨折率、生活质量、影像学分级与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值、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与健康变化总分组间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镇痛药使用评分与脊柱活动能力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与药品费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康复费用、陪护费用、康复期药品费用、康复期理疗费用、住院时间与再骨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影像学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OVCF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水泥分布的评价方式及其对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并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患者(54~91岁)143例,术后随访1年.134例完成随访,其中18例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再骨折组,116例未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X线,将骨水泥按照形态和位置分为5种类型.根据术中注射骨水泥的量和椎体体积计算骨水泥的量体指数.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指数、量体指数、骨水泥渗漏等的差异.选择有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再骨折组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水泥量及量体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的不同分布类型显著影响邻椎骨折的发生率.结论 骨水泥分布指数低、骨水泥渗漏及低骨密度可能是椎体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水泥定向注射技术在椎体成型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于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四科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共116例(126个椎体),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将骨水泥定向注射技术应用于椎体成形术中.在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治疗后30个月对患者进行VAS评分.根据X线检查及CT检查,观察伤椎复位情况及椎体内骨水泥充盈、渗漏情况.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及伤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第3天、治疗后30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为(84±9.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定向注射技术既能够保证术后的止痛效果,还降低了术中发生骨水泥外渗发生的概率,同时降低了骨水泥注射的有效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时骨组织再生的组织学改变。方法选取25只成年健康家兔,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分别行一侧下颔骨缺损牵张成骨术,实验组在牵张第4、8天及固定期第1、3、5周,分别处死4只兔子,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分别处死1只兔子,均取骨组织标本并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结果牵张第4、8天实验组家兔牵张区均为纤维结缔组织,并存在成纤维细胞,骨基质周缘可见大量活跃增生的成骨细胞;固定期第1、3周牵张区两端可见大量新骨形成,但中间仍为纤维结缔组织,新形成的骨组织表面始终附着大量活跃增生的成骨细胞,成行或以复层排列:固定期5周,成骨细胞明显减少,并逐渐呈现出哈佛系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对照组截骨间隙处的成骨过程与一般的骨折愈合情况类似,以软骨化骨为主。结论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以膜内成骨为主,同时辅以少量的软骨化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填充材料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127例,根据使用填充材料的不同分作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59例。研究组的填充材料为硫酸钙骨水泥;对照组使用骨水泥。以术后腰背疼痛的程度及椎体高度、手术时间、并发症、1年后的椎体高度判断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相比,术前腰背疼痛的程度及椎体高度以及1年后的椎体高度差别不明显;术后腰背疼痛的程度及椎体高度、手术时间、并发症有差别。结论硫酸钙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的近期效果比骨水泥理想,远期无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8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干预,对照组则常规干预(不应用冰冻生理盐水),术前、术后均行CT检查,比较2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d VAS评分分别为(2.2±1.0)分、(2.3±1.2)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2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CT复查显示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术后1周CT复查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Cobb’角、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明确,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水泥不同时相混入抗生素时的释放特性,研究抗生素混合骨水泥的最佳时相,为抗生素骨水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将1 g万古霉素、2 g硫酸庆大霉素、1.5 g头孢呋辛钠在不同时相加入40 g骨水泥中,制成负载抗生素的骨水泥,置于实验兔骨髓腔,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局部抗生素的释放量.结果:3种抗生素在兔体内均能持续释放,骨水泥固相与液相混合后加入抗生素的释放总量明显高于混合前加入抗生素的各组(P<0.05),混合后加入万古霉素组的释放总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骨水泥固相与液相混合后加入抗生素的混合方法更有利于抗生素的释出,万古霉素的释放效果好于其他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to treat 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 Methods: Seventeen patients with compression fractures at 27 different levels came in fo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nn image intensifier, bone needle was inserted into the fracture vertebral bodies via a unilateral transpedicular approach.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was injected slowly under continuous fluoroscopic control. Then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operation.Results: Follow-up results among 15 patients were studied, other two patients lost contact.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from three to seven months. No patient had relapse of compression fracture. Leakage of the cement outside the vertebral body was seen in four bodies. All patients had a complete relief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Conclusion: PVP is an efficient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to treat 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接骨Ⅰ号治疗对兔桡骨骨折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侧桡骨3 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只.实验组给予中药接骨Ⅰ号外敷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分别于术后5、7、9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