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实行连续排班模式的效果。方法:根据护士的能力对护士实行层级管理,按传统的三班制排班,实行三班交接,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结果:连续排班模式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有利于患者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落实。结论:实施连续排班模式加强了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培养与护理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肝细胞祥细胞的诱导分化,观察诱导分化细胞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并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纤维生长因子-4(FGF-4)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OF),分别于7、14、21、28 d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白蛋白(ALB)、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的mRNA表达.将诱导分化28 d的细胞经DAPI染料染色后,经门静脉注入同种异体大鼠体内,经24、48、72及168 h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组织内荧光细胞的分布.大鼠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将1×106及5×106个诱导分化细胞经门静脉注入大鼠体内,经48、168 h采血查肝功,168 h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间充质细胞经上述3种细胞因子诱导后,形态和生物学行为方面都发生向肝细胞样细胞方面的转化,经门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后,有大量该种细胞在肝组织内分布,24 h荧光细胞最多,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可持续7 d.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诱导分化细胞经门静脉注入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后,大鼠肝功能有所好转,注入1×106细胞大鼠ALT由注入前238.0±113.5 U/L,48 h后降至189±68.4 U/L,168 h后降至149.0±54.2 U/L,TBIL由注入前2.9±1.6 μmol/L,48 h至3.0±1.4 μmoI/L,168 h至1.3±0.3 μmol/L;注入5×106个细胞者(ALT)由注入前238.0±113.5 U/L,48 h后降至169.7±46.0U/L,168 h后降至103.7±46.0 U/L,TBIL由注入前2.9±1.6μmol/L,48 h至2.9±1.3μmol/L,168 h至0.9±0.3 μmol/L.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可在某些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下发生类肝细胞样转化,将转化细胞经门静脉植入同种异体大鼠体内后可在肝组织内存活并对大鼠肝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前瞻性预防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98例需留置PICC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规范选择血管;实验组留置PICC导管前全面评估患者血管状况、患病情况、并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实验组Ⅲ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经χ2检验,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充分评估血管状况、患病情况后行PICC置管,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冯思红  邵美英  张凌云 《山东医药》2007,47(22):115-116
近年来,我科采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接安全静脉留置针输液,既减少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又防止了血源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结肠癌(CC)与结肠腺瘤性息肉(CAP)组织差异定量表达蛋白质谱.方法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分别获取结肠癌及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上皮细胞,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及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LC-MS/MS)技术分离鉴定CC和CAP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质在结肠癌变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共鉴定266个差异蛋白质,其中103个蛋白质在CC上调,163个蛋白质下调,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细胞代谢,免疫,运输,发育,细胞黏附,细胞周期,凋亡等过程.结论 上述差异蛋白质的鉴定为结肠癌癌变机制的研究及分子标志物确定提供了有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CT腰椎间盘造影及MRI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50例疑似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CT平扫及CT椎间盘造影(CTD)检查,比较MRI与CT椎间盘造影对Modic征、HIZ改变及纤维环破裂分型等诊断结果。结果CT椎间盘造影共80个,CTD分型:I型34个,II型22个,III型14个,IV型10个,其中一致性疼痛共31个(38.7%)。MRI上有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HIZ)者15个,无HIZ者64个,HIZ对疼痛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0%、87.8%。CTD显示Modic征腰椎间盘共12个,其中一致性疼痛11个,不一致疼痛或不同1例。MRI上IV-V级椎间盘退变32个,其中CTD一致性疼痛26个(81.3%),MRI上IV-V级退变一致性疼痛率明显高于I-III级退变患者(P0.01)。结论CT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纤维环破裂情况可清晰显示,MRI典型影像征象为HIZ、IV-V级椎间盘退变,预测一致性疼痛与CTD分型关系有利于MRI进一步确定责任椎间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护士交接班模式对交接班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传统交接班模式和床边交接班模式进行护士日交班25次,观察两种交接班模式所需的时间及接班者对病人病情的掌握程度.[结果]两种交接班模式所需交接班时间(P<0.01)、接班者对病人病情的掌握程度(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边交接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床边交接班意识、团队意识和促进护士专业素质的培养,强化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缩短交接班时间,使护士的交接班更快捷有效,进而提高交接班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妇科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及静脉穿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52例妇科门诊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指导及穿刺护理;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输液结束后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静脉穿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措施后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穿剌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均Р〈0.05)。结论对妇科门诊输液患者施行人性化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