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乙酸法制造大鼠炎症性肠病模型,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三组,能全素组(A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B组,可溶∶不可溶为1∶2)、能全素+膳食纤维组(C组,可溶∶不可溶为1∶3)。造模后7 d内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取末端回肠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添加复合膳食纤维的炎症性肠病大鼠血清TNF-α、CRP浓度低于单纯能全素组(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较轻,小肠炎症学评分较低。结论:肠内营养中添加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程度因膳食纤维中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纤维的比例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2.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表达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磷酸化在严重烧伤早期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变化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烧伤后1、2、6、12、24h组,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检测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黏膜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F-肌动蛋白(F.actin)及磷酸化型MLC(phosphorylated MLC,p-MLC)的变化。结果烧伤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伤后6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倍(P〈0.01);烧伤后肠上皮通透性的增加伴随有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明显重分布、细胞紧密连接损害以及肠上皮细胞p-MLC表达的增加。结论MLC磷酸化可能在严重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及通透性增加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后肠黏膜生物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肠内营养组,芪黄煎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采用胃切除术复制大鼠肠黏膜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自由饮水进食,不给予肠内营养液和中药;肠内营养组术后注射肠内营养液;芪黄煎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每日5、10、15 g/kg剂量滴注中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肠上皮绒毛形态和结构,采用凝胶法检测大鼠体内内毒素含量,运用细菌培养技术对大鼠结肠内容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培养与计数。RT-PCR荧光定量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ing-1,ZO-1)、封闭蛋白(claudin)、咬合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芪黄煎剂能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大鼠门静脉、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内毒素水平(P<0.05),显著增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Chiu氏病理评分(P<0.05),显著上调小肠组织中ZO-1、claudin、occludin及其mRNA表达水平(P<0.05),且其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肠道黏膜生物屏障的损伤,高剂量芪黄煎剂可以有效减轻肠黏膜损伤,更好地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黏膜机械屏障肠上皮细胞的ZO-1、claudin、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起到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预防性应用复合膳食纤维(DFC)肠内营养对大鼠肠屏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C1、T1、C2、T24组,每组24只,C1组和C2组给予不含DFC的能全素,T1组和T2组给予添加DFC的能全素,饲养7d后制备肠道损伤模型,造模后C1组和T1组给予不含DFC的能全素,C2组和T2组给予添加DFC的能全素直至被活杀。检测肠道损伤后第1、3、5、7d大鼠血浆D-乳酸浓度、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门静脉血上清液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结果 T1组各时间点血浆D-乳酸浓度、DAO活性、门静脉血上清液ET水平较C1组下降(p〈0.05)。T2组各时间点血浆D-乳酸浓度、DAO活性、门静脉血上清液ET水平较C2组下降(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含有DFC肠内营养可以提高大鼠肠屏障抗损伤能力,促进损伤后肠屏障功能的恢复,降低损伤后肠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大黄四君子汤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四君子汤对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胰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SAP组(B组),SAP+肠外营养(TPN)组(C组),SAP+TPN+谷氨酰胺(Gln)组(D组),SAP+肠内营养(EN)组(E组),SAP+TPN+中药组(F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肠内和肠外营养液等热卡为250kcal·kg^-1·d^-1,氮热卡比值为1:100,Gln浓度为2g/100ml,大黄四君子汤浓度为1g/ml。术后第5天处死大鼠,检测胰腺、空肠黏膜形态学变化,观察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结果。结果:B、C组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较D、E、F组均明显降低(P〈0.01);E组高于D、F组(P〈0.05);D组与F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D、E、F组(P〈0.05),以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最高;检出细菌多数为革兰阴性肠道杆菌。结论:大黄四君子汤可减少SAP大鼠肠源性细菌移位,起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创伤模型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肠内营养组、中药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腹壁切开,未切除胃;其余两组采用胃切除手术方案建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术后正常饮食饮水,标准肠内营养组术后注射肠内营养液,中药组注射肠内营养液+中药煎剂。干预7 d后取材,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形态及其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测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宽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in-1,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标准肠内营养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宽度显著减小(P<0.05),小肠组织中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与标准肠内营养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宽度显著增加(P<0.05),小肠组织中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芪黄煎剂可以减轻胃切除术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损伤,其作用机制与调节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的变化。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激发1周组(B组)和哮喘模型激发2周组(C组)。以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分析三组大鼠支气管平滑肌中MLCK表达。结果哮喘模型激发1周组大鼠支气管平滑肌MLCK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2周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支气管平滑肌MLCK表达增加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合膳食纤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瑞素组(B1组)、瑞素加复合膳食纤维组(可溶与不可溶之比为1:3,B2组)和瑞素加复合膳食纤维组(可溶与不可溶之比为2:1,B3组),每组15只。通过测定4组大鼠血浆的内毒素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进行评定。结果B2组、B3组内毒素水平均低于B1组(P〈0.05),且B2组低于B3组(P〈0.05)。结论添加复合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能降低血浆中的内毒素水平,还可以降低肠粘膜的通透性,从而起到了保护肠粘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及意义。方法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5mg/ks)诱发糖尿病模型,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心脏取血检测血糖及肾功能相关指标。通过免疫组化与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糖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正常组肾小球、肾小管及肾脏血管均有MLCK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小球表达MLCK有一定的减弱,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形成可能是由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降低所致。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可能是增加肾脏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复合膳食纤维(DFC)肠内营养对大鼠肠屏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C1、T1、C2、T24组,每组24只,C1组和C2组给予不含DFC的能全素,T1组和T2组给予添加DFC的能全素,饲养7d后制备肠道损伤模型,造模后C1组和T1组给予不含DFC的能全素,C2组和T2组给予添加DFC的能全素直至被活杀.检测肠道损伤后第1、3、5、7d大鼠血浆D-乳酸浓度、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门静脉血上清液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结果 T1组各时间点血浆D-乳酸浓度、DAO活性、门静脉血上清液ET水平较C1组下降(p<0.05).T2组各时间点血浆D-乳酸浓度、DAO活性、门静脉血上清液ET水平较C2组下降(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含有DFC肠内营养可以提高大鼠肠屏障抗损伤能力,促进损伤后肠屏障功能的恢复,降低损伤后肠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复合膳食纤维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Wister大鼠,通过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复合法建立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组(单纯模型组)、B组(能全素组)、C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可溶与不可溶之比为1∶2)、D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可溶与不可溶之比为2∶1).分别于建模后1、3、7d随机取各组3、3、4只大鼠的回肠组织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浆D-乳酸的表达,取门静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的表达.另设正常对照组,同法于第7天取样进行检测.结果 建模后各组大鼠的肠黏膜组织结构均有损伤,对照组无损伤;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建模后1d四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浆D-乳酸:F=0.579,P=0.633;内毒素:F=0.108,P=0.955);3、7d四组组间比较,差异均高度有统计学意义(血浆D-乳酸3 d:F=39.622,P< 0.001,7 d:F=203.834,P< 0.001;内毒素3 d:F=95.863,P< 0.001,7 d:F =2742.321,P< 0.001),且3、7d各时相B、C、D组大鼠血浆D-乳酸表达和内毒素表达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7d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d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膳食纤维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德国  武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34-35,38
目的评价复合膳食纤维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4例,随机分为传统内科治疗(C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1:2,T1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SDF:IDF=1:3,T2组),每组各8例。检测营养治疗前、营养治疗7d后检测血清中的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C组、T1组、T2组营养治疗7d后D-乳酸和DAO含量较营养治疗前时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组营养治疗7d后D-乳酸和DAO含量较C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组营养治疗7d后,D-乳酸和DA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膳食纤维在保护患者肠黏膜屏障、修复肠道损伤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脾切除对重度热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热伤组(B组),热伤+脾切除7 天组(B+SP7组)和热伤+脾切除14 天组(B+SP14组)。对照组置于25℃水浴;热伤组于92℃水浴造成30% III度烫伤;热伤+脾切除组在热伤同时行脾切除,分别于伤后7 天及14天抽血后处死。检测血清内毒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含量;病理图像分析仪观察末端回肠的形态学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 1 (zonula occludens 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 B组大鼠血清内毒素[(1.071±0.29 ) EU/mL]、NF-κB [(125±14.1) pg/mL]和TNF-α [(99.1±18.1) μg/mL]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上升301%、247%和608% (P<0.01),B+SP7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26%、168%和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SP14组仅血清TNF α较对照组上升445%,上升幅度高于7天组(P<0.01)。形态学上热伤组小肠黏膜明显萎缩,平均肠绒毛高度和黏膜厚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切除脾脏7 天和14 天后,平均肠绒毛高度和黏膜厚度的下降幅度小于热伤组(P<0.01)。用图像采集系统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条带的相对光密度值,热伤后ZO-1(0.56±0.17)和闭锁蛋白(1.30±0.27)均明显下降(P<0.01);相对于对照组,B+SP7组的下降幅度小于热伤组(均P<0.01),B+SP14组仅闭锁蛋白的下降幅度小于B+SP7组。结论 严重热伤损伤小肠黏膜屏障,脾切除后短期内由于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减少,无脾动物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恢复,肠屏障的损害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低氧环境对结肠细胞DLD-1屏障蛋白影响及补偿机制。方法 将DLD-1分别给予低氧(l% O2)、维生素D(100 nmol/L)及低氧联合维生素D处理48 h。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封闭小带-1(ZO-1)、闭锁蛋白、Claudin-1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及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情况。采用慢病毒包装的方法建立DLD-1的VDR稳转敲降细胞系及对照,给予低氧处理后,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LD-1低氧处理48 h后紧密连接结构蛋白闭锁蛋白、Claudin-1及VDR表达均增加(P均<0.001),低氧+维生素D联合处理组较单独维生素D处理组除闭锁蛋白、Claudin-1及VDR表达增加外,ZO-1及上皮细胞钙黏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P均<0.001)。VDR敲降细胞系低氧处理后,ZO-1(P<0.001)、闭锁蛋白(P<0.05)、Claudin-1(P<0.01)及上皮细胞钙黏蛋白(P<0.001)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 VDR对于低氧状态下结肠细胞系DLD-1肠上皮屏障蛋白表达有调节作用,提示VDR通路可能为低氧环境下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另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黄连提取物小檗碱(BBR)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干预作用,探讨BBR治疗UC的可能机制。 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BR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复制UC模型,灌胃给药7 d,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切片、HE染色并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肠道干细胞(ISCs)标志物LGR-5和TERT的含量。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药物治疗后小鼠的DAI评分均下降(P<0.01),结肠组织病理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后同期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BBR组的DAI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BBR低、高剂量组结肠组织中LGR-5和TERT的含量均升高(P<0.05)。 结论 BBR通过抑制ISCs和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维持肠黏膜机械屏障的稳态,从而有效抑制UC小鼠的结肠炎症,对UC的发生发展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黏膜上皮Occludin蛋白的表达,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方法 建立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电镜下观察肠上皮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肠上皮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电镜下肠上皮超微结构未见异常;实验组3h无明显变化,其他时点可见肠上皮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部分断裂、脱落;细胞器受损,核内异染色质浓缩且边集,细胞连接增宽,24h时改变最明显。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均匀一致地分布于肠上皮细胞连接处的顶端;实验组分布不均,occludin表达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渐降低,24小时达最低。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448±0.0028,0.3431±0.0020,0.3423±0.0019,0.3394±0.0015,0.3095±0.0027,3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6h、12h、24h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早期即有肠粘膜屏障损伤,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增宽,其可能机制与肠上皮occludin蛋白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2,KGF-2)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和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C57BL/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中剂量KGF-2(5 mg/kg)组和高剂量KGF-2(1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小鼠饮用水中均添加3.5%DSS,KGF-2组同时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KGF-2。检测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长度缩短、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评价KGF-2对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血清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dextran,FITC-D)肠道渗透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ELISA分析结肠组织匀浆的TNF-α、IL-6、IL-10、TGF-1β、IFN-γ、IL-1β浓度,以探讨KGF-2对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机制。结果  与DSS模型组相比,高剂量KGF-2组结肠DAI显著下降(P=0.021 1),体重减轻明显改善(P=0.017 6),HE评分显著降低(12.17±1.222 vs.7.000±0.632 5,P=0.001 1),FITC-D渗透率显著降低(168.5±27.01 vs.14.62±1.812,P=0.004 7),结肠较长(4.956±0.2583 vs.6.289±0.2157,P=0.001 1);ZO-1 (0.158 6±0.010 51 vs.0.387 9±0.028 64,P<0.000 1)和occludin (0.300 5±0.026 56 vs. 0.445 0±0.056 62,P=0.043 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肠道组织TNF-α表达显著降低(68.93±3.379 vs.40.41±1.576,P<0.000 1),而IL-10 (304.0±21.47 vs. 521.2±49.40,P=0.002 4)和IL-6 (3755±309.8 vs.5 640±418.0,P=0.004 7)的表达显著升高,疗效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KGF-2能够减轻DSS导致的肠道黏膜损伤,修复肠道黏膜屏障。KGF-2对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ZO-1和occludin等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抑制TNF-α及促进IL-6和IL-10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小鼠肠上皮屏障的作用。 方法 取BDNF+/+小鼠与BDNF+/-小鼠回肠及结肠黏膜,用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与occludin在结肠黏膜表达的变化,免疫印迹测定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与claudin-2在结肠黏膜表达的差异。 结果 与BDNF+/+小鼠相比,BDNF+/-小鼠电镜下回肠上皮未见明显异常,结肠上皮屏障破坏,表现为微绒毛缺失、细胞间隙增宽以及细菌入侵;BDNF+/-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以及claudin-1表达下调,而claudin-2表达上调。 结论 BDNF可能在小鼠结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发挥中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