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内镜微超声探头诊断胃粘膜下肿瘤的价值[金震东等.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7,6(6):289]探讨经内镜微超声探头(TEMP)诊断胃粘膜下肿瘤的价值,与胃镜和超声内镜作了比较研究。结果:(1)18例胃粘膜下肿瘤以粘膜下平滑肌瘤居多,占88.9%,...  相似文献   

2.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超声内镜对7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 息肉5例,平滑肌瘤25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瘤3例,异位胰腺3例,静脉曲张3例,并明确了起源层次,壁外压迫28例。对起源于粘膜层、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其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起源和初步定性诊断,对粘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探头超声内镜在诊断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大肠粘膜病灶予以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6.97%,高于肠镜(71.21%);超声内镜检查对肠外压性隆起与粘膜下肿瘤的诊断率均是100%,显著较肠镜高(33.33%和40.63%);但超声内镜检查对肠癌与息肉的诊断率与肠镜的检查结果相近。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在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为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粘膜下肿瘤超声内镜声像图的纹理特征,使诊断定量化。方法:采用纹理参数熵,方差及长程度及18例胃粘膜下平滑肌瘤和11例胃粘膜下平滑肌肉瘤的超声内镜声像图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平滑肌的熵值大于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的方差值和长程度值则小于平滑肌肉瘤,且差异显著:(2)两端种间熵值,方差值和长程度值的变化与肿瘤的声像图特征相关联。结论:纹理分析有助于提高超声内镜对胃粘膜下肿瘤性质的判断准  相似文献   

5.
腹部超声和超声内镜在胃间叶组织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和超声内镜在胃的间叶组织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46例胃平滑肌肿瘤和21例胃恶性淋巴瘤进行超声诊断,分析了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症状和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随访结果作了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胃平滑肌瘤36例,符合率91.7%(33例/36例);平滑肌内瘤符合率90%(9例/10例),恶性淋巴瘤符合率71.4(15例/21例)。结论 腹部超声和超声内镜在胃的间叶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在食管粘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经常规胃镜诊断为食管粘膜下肿瘤28例行超声胃镜检查,根据其检查结果采用胃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8例中,超声胃镜提示平滑肌瘤17例,其中11例平滑肌瘤起源于粘膜肌层,均行粘膜切除术,无1例穿孔,6例平滑肌瘤起源于固有肌层,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4例囊肿起源于粘膜下层,采用内镜直视下穿刺抽液治疗,腔外大血管压迫5例,2例为粘膜层增厚(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上皮慢性炎症,轻度不典型增生)。结论:超声胃镜是诊断食管粘膜下肿瘤较有效的方法,并且对其进一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分析内镜超声检查(EUS)结果及介绍检查体会。方法:对70例已行常规胃镜、B超、CT等检查后有EUS检查适应症的患者行EUS检查。结果:29例食管胃粘膜及粘膜下隆起病中检查出粘膜增厚3例,囊肿2例,平滑肌瘤9例,胸主动脉2例,脾7例;胆胰疾病29例中检查出胰腺癌5例,胰腺囊肿4例,胰腺炎4例,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外肿瘤和肝门处肿瘤各1例,另外还有胸腺瘤放疗后效果及其顽固性呃逆原因,食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内镜诊断与治疗食管粘膜下肿瘤,以替代外科手术,方法:采用息肉圈套切除术的方法切除小于或等于2cm的食管粘膜下肿瘤。结果:采用息肉圈套切除术的22例患者均一步完全切除肿瘤,肿瘤直径从0.5cm到2cm,平均为0.8cm,组织学诊断为平滑肌瘤,没有发生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出血,用止血药即得到止血。本组患者随访3月-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食管粘腊下肿瘤经内镜切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术前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135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患者(食管68例,胃55例,十二指肠12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评估其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内镜治疗方案再择期行内镜下治疗。现对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超声内镜检查后认为可行内镜下治疗的97例病变经病理检查均获得完整切除,其中食管平滑肌瘤48例,食管脂肪瘤2例,胃平滑肌瘤21例,胃间质瘤9例,胃类癌2例,胃异位胰腺10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3例,十二指肠脂肪瘤1例。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5%。切除病变最大直径3.5cm(平均1.3cm)。6例病变术中出血较多,予内镜下处理后均成功止血;术中、术后未见穿孔发生。所有切除病变基底和切缘未见肿物残留。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2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是安全而有效的,且术中熟练、灵敏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且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对于内镜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超声内镜对胰岛素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胰岛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胰岛素瘤患者进行超声内镜、血管造影、MRI、CT及腹部超声波检查。结果:超声内镜对胰岛素瘤的诊断率为90%,其中肿瘤直径在2cm以下的诊断率为87.5%,腹部超声波诊断率为30%;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诊断率分别为20%和50%;MRI诊断率为66.7%;血管造影的诊断率为80%。结论:超声内镜对胰岛素瘤的诊断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对小的胰岛素瘤诊断,更显示出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食管平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52例食道粘膜下隆起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44例食管平滑肌瘤声像图特征为粘膜肌层或固有肌层低回声结构;44例病检提示平滑肌瘤43例,超声内镜检查准确率为97.7%.结论超声内镜在食道平滑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对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超声内镜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对胃肠道脏壁层次以及邻近脏器结构的准确辨认,已成为消化内镜领域中极具临床价值的检查手段、诊断和引导治疗手段。方法对171例疑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患进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粘膜下肿瘤89例,恶性间质瘤8例,脂肪瘤6例,异位胰腺6例,食管静脉瘤1例,静脉曲张7例,息肉26例,壁外压迫共20例,粗大皱襞8例。结论内镜超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及邻近脏器和组织,它不但能够鉴别壁内病变和壁外压迫,还能明确粘膜下肿瘤的起源及性质、癌肿侵犯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李小安  赵奎  李晓辉  赵微 《西部医学》2012,24(7):1255-125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7例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67例患者中,平滑肌瘤34例,息肉18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3例,间质瘤2例,孤立性静脉瘤2例,囊肿1例;病变在胃镜下切除46例,抽取囊液1例,外科手术切除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表超声对腹部食管病变及早期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en M  Zhu Q  Yan K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44-48
目的了解超声对腹部食管病变及早期癌检出的可能性。方法日常常规超声检查观察797例腹部食管;以测量壁厚≥6mm,局部回声及内腔有异常改变为诊断食管病变的标准。结果729例(92%)食管得以显示。其中716例壁厚≤4mm,诊断为正常,13例诊断异常;最终证实13例中食管癌5例(粘膜癌、粘膜肌层癌、粘膜下癌、肌层癌、全层癌各1例),转移癌2例,溃疡合并水肿2例,憩室合并息肉1例;另1例经内镜超声等诊断为平滑肌瘤,余2例为正常。结论超声不仅可显示食管壁增厚、壁内回声及内腔异常变化,并能发现早期癌,尤对粘膜下肿瘤的检出优于X线造影及内窥镜检查,其灵敏、简便、无创、无痛苦等优点,可成为高发区普查食管癌和临床常规检查筛选食管疾病的手段。本文还讨论了食管早期癌及其他病变的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内镜诊断与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粘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及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普通内镜发现,超声内镜(EUS)诊断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71例,其中食管38例,胃22例,十二指肠球部6例,十二指肠降部5例,分别行直接套切、粘膜切除、针状刀剥离切除、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定期内镜随访。结果71例中60例内镜治疗均获得完全切除,5例囊肿开创引流后治愈,6例静脉瘤未作处理。6例术后1周内出现轻度胸骨后疼痛外,无1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4周复查胃镜,并随访1~12个月不等,未见复发或远期并发症。结论EUS对内镜治疗SMT,选择适应证有重要的价值。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李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190-3191
目的:提高胃黏膜下肿瘤诊断率,减少胃底假占位性病变(胃床压迹)的误诊。方法:对胃镜诊断胃黏膜下肿瘤8例患者及胃床压迹27例患者经B超进一步确诊。结果:内镜诊断黏膜下肿瘤患者8例,胃床压迹患者27例,与B超诊断完全相符,符合率100%。结论:胃镜B超联合诊断胃黏膜下肿瘤及胃底假占位性病变安全可靠,诊断率高,不亚于超声内镜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胃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7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并根据其起源层次不同,采用内镜或手术治疗。结果该组78例中,超声内镜提示71例为平滑肌瘤,其中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5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囊肿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3例为腔外大血管压迫。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均行黏膜切除术,无1例穿孔,5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内镜是检查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最有效方法,在超声内镜指导下进行内镜治疗是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31例粘膜和粘膜下直肠癌,其临床特点为:①便血26例(83.9%);②直肠中,下段30例(96.8%);③息肉状或隆起型病灶;④除绒毛状腺瘤恶变外.肿瘤直径<2cm。并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的病理性质及内镜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94例,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等手段获取病理组织并经常规病理、细胞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MA、CD117、CD34、S-100等),并分析内镜超声图像(包括大小、层次、回声、有否液性暗区及分叶、边缘的声晕等)。结果:94例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36例食管病变:平滑肌瘤26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8例(其中2例为恶性);58例胃部病变:间质瘤52例,平滑肌瘤6例。结论: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在食管以平滑肌瘤多见;在胃以间质瘤多见。内镜超声能准确诊断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对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但很难区别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结合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是未来的诊断选择。  相似文献   

20.
胃隆起病灶的影像学对比研究[金震东等。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6;12(1):19]本文采用超声内镜(EUS)、胃镜、钡餐造影和CT比较研究法,评价123例EUS诊断胃隆起病灶的价值。结果:①123例胃隆起病灶的发生率为:粘膜下肿瘤>脾脏压迫>静脉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