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是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课程"器官系统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方法、实践及实施效果,并对基础医学器官系统模块化教学改革及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根据医学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把各器官系统具有关联性的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多种学科的综合,避免了学科之间的重复和脱节,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在内分泌与代谢病的教学中应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提高内分泌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存在学习内容重复、与临床脱节等不足;"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融合,具有很大优势.改革传统的课程模式,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整合模式,应根据具体的校情、人财物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实施.改革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步,增设"专题型整合课程";第二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部分整合;第三步,实施"模块化教学".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案,有利于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构建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分析目前国内PBL及"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的开展现状,借鉴香港大学医学院本科教育采用"以系统为基础"课程结构结合PBL教学模式的成效,提出在"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改革中应用WPBL模式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器官系统的学习(SBL)是基于"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诸多的课程模式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在国际上受到了较多的好评,并且已经在国外有了较为成功的实例,我国大陆地区的部分高校也进行过相关的改革试验。目前,我国推行的课程模式主要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为主,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学生的拓展思维欠缺,学习效率偏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因此,开展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有其必要性。文章就将选取国外、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的部分高校的课程改革分析SBL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主要桥梁.通过对教学内容调整、如何融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PBL教学、教学团队建设、以学术交流促进教学改革等几个方面的探讨,促进由"以学科为主"教学模式向"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的转变,推动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受到诸多好评.重庆医科大学初步探索适应校情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为全面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该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强调了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了知识与能力、道德与情感的相互关系.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学习国外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探索与世界医学教育接轨,我院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教学改革,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高度重视.改革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医学专科层次进行;第二阶段在本科层次进行.通过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综合型课程模式教学改革,我们认为这种模式是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以疾病为中心"医学教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转变以及国内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临床教学资源明显不足,受国内人力、物力、财力及培养效率等综合因素的制约,"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难以广泛开展,本研究以临床  相似文献   

10.
为弥补"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不足,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本研究以"运动系统"为例,从教学实施、教学质量监督、配套考核制度和教学成效四方面探讨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医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何云  周晓帆  郝嘉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57-1059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中明显的学科界限,体现了学科的连续性、综合性和临床实用性,是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我院外科教研室多年来组织的消化系统为例,探讨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整合方式及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2.
颜芳  黄燕  黄秀云 《吉林医学》2010,31(6):825-826
从高等中医院校西医类课程现状、国内外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现状以及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课程模式国内研究现状入手,探讨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进行相应的教材内容和体例的改革,从而就构建新型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西北医学教育》2021,(1):32-36
目的总结地方医学院校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实施经验,分析实施效果,提出优化建议。方法以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和2017级整合课程教改班为研究对象,分析整合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教材与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结果学生对于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满意度较高,但是在师资、教材和实验课程设置存在问题较大。结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整体医学的理念。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还处在探索阶段,实施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价,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止器官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出现教学质量下滑,比较器官系统课程与学科课程体系教授病理生理学总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器官系统课程教学,课程内容整合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2011和2012级学生成绩与课程体系教学的学生无差别;相反,课程内容衔接存在不足的2013和2014级,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教学效果与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相比呈现降低趋势或明显降低;补充课程知识衔接不足后,器官系统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好于学科课程体系。总结和反思器官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再次验证基础医学教学同样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内在规律,即"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课程模式已经成为锦州医科大学办学的重要特色。总结"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在教学进度安排、教材改编和教学过程等环节,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与临床贯通、临床与预防一体的课程整合,加强了学科间知识的联系,解决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整合教学团队、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邓少丽  鲁卫平  王丰  陈伟  陈鸣 《重庆医学》2015,(18):2584-2585
国际上医学教学课程学科间的整合已逐渐形成一种趋势,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科的延续性、综合性,有利于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1‐2]。实验诊断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器官系统化教学模式中的设置安排和实施方法尚存争议,现将本校已开展的实验诊断学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强调了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整合是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传统学科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结构。作者及其团队在对临床医学八年制2010级学生的呼吸系统教学中,进行课程整合实践,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医学教育呈现综合化趋势,打破学科之间界线、加强学科间有机联系、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医学教育模式正逐渐形成。本文对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革力度不大、教职员工未能形成好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整合教学单位、建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和“团队负责人制”、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教学、整合课程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等综合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