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Wistar大鼠插线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模型。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插线法和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用头端处理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结果:大鼠MCA阻断后1.5h,同时出现Horner's征阳性、提尾悬空时梗塞对侧前肢屈曲、内收、自主运动时身体向偏瘫侧划圈的动物,TTC染色能清楚地显示梗塞范围,且相对较稳定,光镜下可见脑缺血后的病理改变。阻断后3h及再灌注3、6h时的病理改变加重,神经病学评分同前。结论:该改良法制备的模型简便易行、稳定性好、结果可靠,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选用Ethicon缝线(直径0.16mm)和Takeno钓鱼线(直径0.20mm),按Koizumi和Longa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4h和22h神经病学评价计算有效率和死亡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Koizumi模型再灌注4h有效率和22h梗死面积百分比较Longa法为高,而再灌注4g死亡率较低。结论:大鼠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Koizumi法优于Longa法。理想的大鼠插线模型受插线直径、插线头端形态、插入深度和大鼠体重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稳定的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参考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对照组30只。实验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夹闭颈总动脉远心端,颈总动脉剪一小口,从颈总动脉经颈内动脉插入线栓,缺血1 h后,在麻醉状态下完全拔出线栓,并结扎颈内动脉远心端。对照组结扎右侧颈内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但不插入线栓。术后取脑组织行TTC染色,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经改良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功率达82.75%,平均操作时间约(20.4±5.3)min,模型大鼠右侧眼裂变小,行走时向右侧转圈,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在3~4分,经TTC染色梗死侧大脑半球颜色苍白,脑梗死区范围一致,梗死体积约(34.62±5.32)%;对照组无任何临床症状,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经TTC染色无梗死灶。结论:通过改良,成功建立了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4.
改良法制作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经验。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Sprague-Dawley(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结果30只大鼠中,经神经功能评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及TTC染色验证,28只造模成功,成功率超过90%。结论改良线栓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改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供一种比较简易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40只SD大鼠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择距颈总动脉(CCA)分叉1cm处切口,不分离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且不结扎颈外动脉的手术方法,通过调整进线角度使线栓从CCA顺行进入ICA,进而入颅堵塞大脑中动脉(MCA)。造模后缝合皮肤,再灌注时拔出一定长度栓线,使栓线回至CCA分叉处即可。通过神经功能检测、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大鼠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神经功能评分集中,TTC染色稳定。结论该改良方法手术简单,创伤小,缺血效果可靠,可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鼠插线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用尼龙钓丝(直径0.128mm)经过液体石蜡浸泡后,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并通过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3h后,出现提尾悬空时头向左歪,左前肢内收、肩内旋,左前肢肌张力降低,不能完全伸直,自主活动时向左旋转,行走时向左倾斜。TTC染色可清晰地显示出梗塞范围,并相对稳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脑缺血后的病理改变。阻断3h再灌18h、24h后病理改变加重,神经病学评分同前。结论:插线法制作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无需开颅,创伤小,缺血的部位较恒定、可以准确控制缺血和再灌注时间,此模型是研究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预后及药物治疗作用的理想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onga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 2 h再灌注 4h和 2 2 h神经病学评分计算有效率和死亡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 :Koizumi模型再灌注 4h有效率和 2 2 h梗死面积百分比较 L onga法为高 ,而再灌注 4h死亡率较低。结论 :大鼠 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 Koizumi法优于 L onga法。理想的大鼠插线模型受插线直径、插线头端形态、插入深度和大鼠体重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改良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用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模型组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2h后将线栓拔出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h时观察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比较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时间、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鼠脑切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率。结果两组MCAO模型在再灌注24h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的模型制作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由颈总动脉插入线栓的改良线栓法是稳定和可靠的MCAO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进,分析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参照Zea Longa法,使用SD大鼠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但术中不结扎翼腭动脉,栓线直接从颈总动脉进入大脑中动脉。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合TTC或HE染色判断模型制作是否成功。结果改进后的模型成功率80%,在制作过程中易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颈部血管破裂出血、脑缺血不完全和麻醉意外等问题。结论改进后的模型成功率高,选择体重合适的大鼠、制作良好的栓线和控制术中出血是模型制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种创伤小、简便、可重复强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选取240~280g SD成年大鼠16只,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24小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4小时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半球面积.结果 4、24小时神经功能评分为1.75±0.68和2.88±1.13;24小时TTC染色示梗死面积/半球面积为(0.45±0.11)%;造模成功率93.75%.结论 该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半影区的界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①目的 界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半影区的范围。②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焦油紫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界定脑缺血半影区和中心区。③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2h,缺血病灶位于纹状体外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下部,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病灶范围逐渐扩大;再灌注1~2d最大,波及纹状体内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上部以及梨状区皮质,之后逐渐缩小;再灌注7~14d恢复到再灌流2h的水平。缺血病灶与周围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形态和结构过渡区,该区的着色和细胞形态结构界于病灶和正常脑组织之间,即缺血半影区。缺血中心区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呈现坏死特征;缺血半影区细胞主要呈现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等凋亡特征。④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缺血中心区位于纹状体外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下部,缺血半影区位于纹状体内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上部以及梨状区皮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针刺结合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后将线拔出实现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立刻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2 mL/kg,并针刺百会、足三里,每天1次,连续3 d,72 h后采用Zea-Longa的5级4分制评分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 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皮层中Bcl-2与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和单用丹红注射液组比较,针刺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减少,Bcl-2 的蛋白表达增多,Bax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针刺结合丹红注射液比单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其与C反应蛋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改进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法,建立更接近于临床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再扩灌注的可靠模型,并观察其与血甭C反应蛋白变化的。方法沿大鼠右颈内动脉插入长2.1 ̄2.3cm直径0.205mm的单股尼龙丝,直达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开口,阻断其血流,观察大鼠神经病学改变及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 术后大鼠表现特殊体态及典型追尾征,6h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现缺血性外观(TTC染色)及相应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重复性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插线法建立小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栓塞时间分别为30、60、90和120min。手术后24h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完整端脑2mm冠状厚片行2%红四氮唑(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结果:栓塞120min组神经功能评分最高,且变化最小。TTC染色显示,栓塞120min可引起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广泛的梗死灶,而且梗死灶大小适宜,稳定性好。结论:插线法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制作小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方法,栓塞120min再灌注22h可引起稳定的梗死灶,适合于脑缺再灌注损伤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法,建立更接近于临床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再灌注的可靠模型。方法沿大鼠右颈外动脉入栓,经颈内动脉到达大脑中动脉,入栓线长15~18mm,直径0.205mm,阻断其血流,观察大鼠神经病学改变及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大鼠表现出特殊体态及典型追尾征,6h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现缺血性外观(TTC染色)及相应组织学变化(HE染色),模型成功率近83%。结论本方法既可构成缺血性病灶,又能形成再灌注模型,具有可逆性重复操作的特点,其神经病学与形态学的特殊表现,可作为鉴定模型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 bcl- 2基因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模型 ,阻断 MCA血流 2 h后再灌注 ,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断头取脑后 ,连续切片分别作 HE染色、TUNEL染色及 bcl- 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MCAO后 ,缺血区部分神经细胞发生了凋亡 ,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 ,1天时达高峰 ,各再灌注时间组之间差异显著 (P<0 .0 1)。 2凋亡抑制基因 bcl- 2有不同程度表达 ,再灌注早期 (6 h)即达高峰 ,各组表达有显著差异 (P<0 .0 1) ;3神经细胞凋亡的出现与 bcl- 2表达在一定时程内呈直线负相关 (r=- 0 .747,P<0 .0 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神经细胞凋亡起着重要作用 ,而 bcl- 2的表达则对凋亡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参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人参总皂苷对MCAO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Nissl染色法了解人参总皂苷的抗缺血损伤作用。结果:总皂甙20mg/kg和60mg/kg治疗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后24h神经行为学评分,以20mg/kg效果更为显著。总皂甙20mg/kg和60mg/kg治疗组大鼠顶叶皮层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存活较多,其中以20mg/kg组神经元存活率最高。结论:人参总皂苷对MCAO后再灌注的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合酶与脑缺血亚急性期神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亚急性期脑力内三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及其与经济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24h三型NOS在脑内的表达。结果 局灶性脑缺血24h,缺血中心区及部分边缘区内可见大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的胶质细胞浸润。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 脑缺血亚急性期胶质细胞iNOS表达上调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密切关系。在此期给予选择性iNOS抑制剂可以减少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