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PLT)3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15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2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均低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均高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高。结论联合检测与动态观察PLT、MPV和PDW等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检测并进行干预治疗。方法 分别对住我院肝胆专科的 96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出医院焦虑抑郁 (HAD)情绪问卷 ,并与 115名正常人作比较。对HAD积分阳性者随机分组 ,进行心理干预性对比治疗。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 6 6 .6 % ,抑郁情绪发生率为 5 7.3%。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采用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较普遍 ,进行心理干预应为其治疗基本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mRNA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选择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分别提取其PMCs中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HBV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情况。③结果 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PBMCs中HBV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13.3%(4 /3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表达阳性率为16.0%(4/25),其中慢性轻度,中度和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1.1%(1/9)、16.7%(1/6)、20.0%(2/10),5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表达均阴性。④结论 HBV逆转录酶mRNA在PBMCs中的表达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及重症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肝功能及病毒复制的影响 .[方法 ]分别检测了 3 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 巨细胞病毒IgM、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抗 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及生物化学指标 ;另选择 2 0例健康人 ,检测其抗 巨细胞病毒IgM ,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作对照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中抗 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 4 1% ,慢性丙型肝炎病例中抗 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 4 0 % .血清抗 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及肝功能复常天数均明显升高或延长 ,并伴有发热、呕吐、黄疸、肝大症状或体征的加重 .[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好发于免疫虚损的宿主 ,又可抑制宿主免疫功能 ,有利于病毒复制 .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加重肝功能障碍 .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高征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方法 检测正常晚孕妇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高征患者、非肝炎妊高征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正常晚孕妇女比较,肝炎合并妊高征患者、非肝炎妊高征患者SOD、NO水平低下,而MDA水平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 ,P<0.01 ;P<0.05, P<0.05,P<0.05)。而肝炎合并妊高征患者与非肝炎妊高征患者比较SOD、NO水平低下(P<0.01,P<0.05) ,而MDA水平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高征患者脂质过氧化代谢比单纯妊高征患者更紊乱,存在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  相似文献   

6.
赵燕  郑薇  闫琪  张黎锐  梁馨  李光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171-1175
背景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经产妇妊娠比例大幅上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随之增长,经产妇发生妊娠糖尿病(GDM)的风险高于初产妇。目的 探讨经产妇GDM发生风险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队列研究的方式,前瞻性收集2017年1—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单胎孕妇基本信息、孕产史、既往史、家族史、身体测量指标及孕早期血糖、血脂水平,结局指标为妊娠糖尿病,诊断采用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标准,对孕24~28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结果进行分组。分析比较经产妇与初产妇各项指标及GDM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讨经产妇发生GDM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研究共包括5 110例孕妇,经产妇占比34.8%(1 779/5 110)。经产妇年龄、孕次、孕前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水平及有不良孕产史、GDM史、受教育程度为专科及以下者占比、GDM发生率高于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中,发生CDM者年龄、孕次、孕前BMI、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水平及有GDM史、糖尿病家族史者占比高于未发生GDM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低于未发生GD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DM史、孕前BMI及孕早期空腹血糖是经产妇发生GDM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为:PGDM=1/{1+exp〔-(-8.305 3+0.075 2×年龄+0.530 0×GDM史+0.125 2×孕前BMI+0.398 4×空腹血糖)〕}。利用上述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建模分析,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04,预测的灵敏度为65.84%,特异度为68.90%,约登指数为0.347。结论 经产妇,尤其是前次妊娠血糖异常患者是GDM的高危人群,也是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GDM史结合年龄、孕前BMI及孕早期空腹血糖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为高危患者早期筛查、监测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应用日本光电6511心电图机对8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心电图改变。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24.7%,以ST—T波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脏损害,与患者病程长短、年龄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甘草甜素与肝炎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8例疗效观察陈业义(广西全州县人民医院内科)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甘草甜素;肝炎灵收集本院传染科1992年元月~1994年元月期间,应用甘草甜素片合并肝炎灵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128例,现小...  相似文献   

9.
陈文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10-151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定期检查和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整体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采纳健康生活方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陈军 《医学综述》2009,15(14):2239-224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49例,给予复方丹参片及维生素E,疗程1年,比较治疗前后ALT、AST、TC、TG及肝脏B超检查情况。结果ALT、AST、TC、TG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结束时HBsAg转阴率44.89%,脂肪肝B超检出率为38.7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片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效果良好,使用安全,而且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DTSM)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7年1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DTSM初治患者63例,将其分为无消化道出血组(34例)和消化道出血组(29例)。回顾性分析DTS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等。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TSM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PLT)〔β=-0.037,OR=0.946,95%CI(0.937,0.979)〕、凝血酶原时间(PT)〔β=0.376,OR=1.457,95%CI(1.082,1.961)〕是DTSM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为P=1/(1+e-y),Y=-3.612+0.376×PT-0.037×PLT,其中P为患者的出血概率,Y为预测指数。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好(χ2=4.757,df=8,P=0.78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95%CI(0.815,0.985),P<0.001〕,当P值的最佳临界值为0.539 3,即P≥0.539 3预测并发消化道出血,<0.539 3预测不并发消化道出血时,模型预测的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94.12%,阳性预测值为92.59%,阴性预测值为88.89%,总正确率为90.48%。结论 PLT、PT可用于预测模型的构建。DTSM并发消化道出血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DTSM患者是否并发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2.
杨恒博  袁蓉  石霞  吴行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4):1841-1847
背景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达标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维持良好的HbA1c是管理老年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普遍较低,而HbA1c预测模型可以辅助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不达标的风险。目的 寻找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达标的因素,建立HbA1c达标预测模型及评分表,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一种可靠工具。方法 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在岗情况、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体型、中心性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监测情况、本次HbA1c检查结果、空腹血糖、现阶段治疗方案维持时间、服药依从性情况、使用口服药物种类、是否使用胰岛素、降糖药物日花费、是否高血压、是否高脂血症、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每日运动时间、睡眠情况、是否合理控制饮食、抑郁状态等信息,并根据患者本次HbA1c检查结果分为HbA1c达标组(224例)及HbA1c未达标组(259例)。使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以HbA1c为结局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与评分表。采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校准图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使用评分-发生概率图验证评分表性能,并找出评分表的最佳切点。结果 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中心性肥胖、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服药依从性、使用口服药物种类、使用胰岛素情况、糖尿病并发症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合理控制饮食情况、抑郁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服药依从性、使用胰岛素情况、糖尿病并发症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合理控制饮食情况、中心性肥胖情况是HbA1c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服药依从性、使用胰岛素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合理控制饮食情况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Lasso-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的模型回归方程为Logit(P)=-3.89+1.72×〔前次HbA1c(>7%)〕 +0.97×〔糖尿病病程(2~10年)〕 +1.41×〔糖尿病病程(>10年)〕+1.51×〔空腹血糖(≥7 mmol)〕+1.02×〔服药依从性(一般或差)〕+0.85×〔是否使用胰岛素(是)〕+0.58×〔每日运动时间(>0~0.5 h)〕 +1.21×〔每日运动时间(无运动)〕+1.09×〔是否合理控制饮食(否)〕(满足〔〕中的条件为1,不满足为0)。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校准曲线与标准线接近,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5%CI(0.83,0.89)〕。将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四舍五入、取整为评分表赋值,形成总分为9分的HbA1c预测评分表,0~9分对应的HbA1c控制不达标发生概率为3.7%~100.0%,最大约登指数为0.56时,评分表切点为5分,该分值下评分表的灵敏度为79.54%、特异度为76.79%、准确率为78.26%。结论 联合患者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是否使用胰岛素、是否定量合理进食、服药依从性、每日运动时间与空腹血糖构建的预测评分表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的HbA1c达标情况做出有效预测,有一定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75个常用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人422例,其中肝胆湿热证300例,肝郁脾虚证122例。检测常用实验室指标,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血常规、激素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血脂、甲胎蛋白、肝纤维化指标等共75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查看单一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效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模型检测差异指标组合对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判别效率。结果: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尿素氮、血尿酸、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百分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之间存在组间分布差异。上述差异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范围为0.42~0.62。对差异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证候判定模型,其模型自身验证总误判率35.3%,刀切法总误判率为35.3%。结论:无论单一差异指标还是差异指标组合判定模型均未达到较好的判定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目的,提示单一采用临床指标判定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老年住院患者(≥60岁)52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自主研发的“老年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利用其中的SDS量表对住院患者进行抑郁状态的评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抑郁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预测效果。  结果  在525例新入院患者中,非抑郁组418例(79.6%),抑郁组107例(20.4%);2组间的年龄、性别、慢病数量、MNA-SF、SAS、MMSE、BADL、ALS、Morse、RomaⅢ量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慢病数量(OR = 1.473,95%CI:1.050~2.067,P = 0.025)、失能(OR = 1.450,95%CI:1.073~1.958,P = 0.015)、焦虑(OR = 2.442,95%CI:1.829~3.259,P < 0.001)、认知功能障碍(OR = 1.488,95%,CI:1.072~2.066,P = 0.018)、失眠(OR = 1.620,95%CI:1.147~2.288,P = 0.006) 、社会支持障碍(OR = 2.544,95%,CI:1.165~5.555,P = 0.019)是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通过将模型预测概率作为新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9,临界值为0.595(CI:0.822~0.897,P < 0.001),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782。  结论  老年抑郁状态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基于该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PAGE-B模型评估接受恩替卡韦(ETV)或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治疗的藏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3月就诊于昌都市藏医院,并接受ETV或TDF治疗的CHB患者,收集临床相关数据,分析PAGE-B模型的有效性,并与传统的预测模型CU-HCC和REACH-B进行比较。结果:共选择896例CHB患者(男性586例,占65.4%),平均年龄(46±15)岁。在随访期间32例(3.6%)患者发生HCC。年龄较大[危险比(HR)=1.073,95%CI:1.036~1.121]、男性(HR=3.681,95%CI:1.579~8.543)和血小板计数较低(HR=0.979,95%CI:0.971~0.992)是HCC发展的独立预测因素。PAGE-B模型预测3年时和5年时HCC发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和0.807,而CU-HCC模型分别为0.724、0.765,REACH-B模型分别为0.621、0.582。PAGE-B和CU-HCC的AUC相近,明显高于REACH-B模型。结论: PAGE-B适用于接受ETV或TDF治疗的藏区CHB患者,其预测性能与CU-HCC相似并优于REACH-B,因简便易行而适合在藏区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肺炎克雷伯菌是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其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的过量暴露,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引起的院内感染增加,其检出率亦随医疗技术的进步而逐年增加。CRKP感染后,临床可供选择的敏感抗生素屈指可数,且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也随之上升。目的 探究CRKP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该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9例CRK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建模组(n=138),2019年1-4月收治的患者作为验证组(n=61)。将建模组的患者依据离院时状态分为存活亚组、死亡亚组,分别为104例和34例。比较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入院前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有创治疗情况、初始治疗(3 d)后血生化指标及体温、入院后治疗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RKP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并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的相关系数建立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分别绘制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建模组及验证组患者发生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建模组患者死亡率为24.6%(34/138),验证组患者死亡率为24.6%(15/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初始治疗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4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CRKP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回归方程=住院期间并发MODS×2.4+(初始治疗后APACHⅡ评分≥14分)×1.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0。将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应用于建模组患者,H-L检验P值为0.866;应用于验证组患者,H-L检验P值为0.807。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建模组患者发生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774,0.928)〕,最佳截断值为2.75,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76.0%,约登指数为0.584。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验证组患者发生死亡的AUC为0.966〔95%CI(0.894,1.000)〕,最佳截断值为2.95,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7.0%,约登指数为0.870。结论 住院期间并发MODS、初始治疗后APACHEⅡ评分≥14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CRKP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上述指标拟合出的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对CRKP感染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中医体质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糖尿病的预测预警模型仅涵盖一般人口学资料、客观检查指标、生活方式等内容。在糖尿病风险评估模型中纳入中医体质辨识内容,对有针对性地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根据健康体检数据建立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糖尿病风险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以2014-2015年某省级综合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数据为训练集数据(n=30 951),对是否患糖尿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有意义的影响因素指标建立糖尿病风险评估模型;以2016-2017年的健康体检数据作为测试集数据(n=24 06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训练集人群中,患有糖尿病者1 315例(4.25%),未患糖尿病者29 636例(95.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git(P)(糖尿病患病情况)=-4.632-0.198×(女)+0.864×(年龄45~59岁)+1.684×(年龄≥60岁)+0.635×(高血压)+0.149×(超重)+0.376×(肥胖)-0.531×(偏轻)-0.234×(淋巴细胞百分数偏高)+0.279×(淋巴细胞百分数偏低)+0.304×(红细胞计数异常)-0.430×(红细胞比容偏低)+0.7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异常)+0.532×(血小板分布宽度异常)+1.016×(癌胚抗原异常)-0.406×(尿酸异常)+1.341×(肌酐偏低)+0.488×(血尿素氮偏高)+0.473×(三酰甘油异常)+0.257×(总胆固醇偏高)+0.544×(高密度脂蛋白偏低)+0.290×(总蛋白异常)+0.39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0.362×(谷氨酰转肽酶异常)+0.993×(阴虚质)+1.016×(气虚质)+0.601×(痰湿质)。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为0.779~0.816(P<0.05),最佳截断值为0.405,灵敏度为0.771,特异度为0.690;测试集验证准确率达到95.69%,Kappa=0.636(P<0.001)。结论 初步构建了糖尿病风险评估模型,且此模型具有较高诊断效应。中医体质辨识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纳入糖尿病发病风险评估的模型中来,可以提高其预测能力,为糖尿病的中医药早期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肺孢子菌肺炎(PCP)是由肺孢子菌(PJ)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指征性疾病。AIDS合并PCP患者多以亚急性发病为主,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内科治疗效果差、短期内病死率高,因此对该类患者近期预后需进行准确预测,以便指导临床救治。目的 分析影响AIDS合并PCP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7年8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PCP患者300例,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随机分组(建模组241例和验模组59例)。回顾性分析建模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后模型,用验模组患者资料评价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蛋白(ALB)〔OR=0.759,95%CI(0.595,0.967)〕、乳酸脱氢酶(LDH)〔OR=1.009,95%CI(1.003,1.015)〕、CD4+T淋巴细胞计数〔OR=0.878,95%CI(0.790,0.97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OR=1.164,95%CI(1.073,1.262)〕是AIDS合并PCP患者的预后独立因素(P<0.05)。预测模型为P=1/(1+e-y),Y=-0.278-0.276×ALB-0.131×CD4+T淋巴细胞计数+0.009×LDH+0.152×P(A-a)O2,其中P为患者的恶化概率,Y为预测指数。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好(χ2=3.974,df=8,P=0.859)。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6〔95%CI(0.970,1.000),P<0.001〕。验模组验证结果显示:所构建模型预测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正确率分别为97.50%、89.47%、94.44%、95.12%和94.91%。结论 ALB、LDH、CD4+T淋巴细胞计数、P(A-a)O2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预后判断模型的构建。本研究中所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较准确的预测AIDS合并PCP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