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隆鼻与隆颏术同期完成改善容貌的术式.方法对鼻骨发育不良伴下颌骨颏部发育不良者同期进行硅胶假体植入术.结果共行34例,皆获成功,效果满意.结论两术式联合进行,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及消肿恢复过程,同时可以在术中调整隆鼻和隆颏的高度,起到整体协调的美观效果,更好地改善颜面轮廓外形.  相似文献   

2.
口内双侧纵切口隆颏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口内双侧纵切口隆颏术矫正小颏畸形的方法。方法:2006年1月~2011年2月,进行隆颏术治疗小颏畸形24例,采用口内双侧纵切口入路,骨膜下分离腔隙,硅胶假体植入。结果:本组24例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颏部外形满意。结论:采用口内双侧纵切口隆颏术,切口隐蔽,对下唇黏膜肌肉不会造成明显破坏,该方法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3.
颏短小畸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生理缺陷,患者颏部后缩,侧面观不符合Ricketts美学平面.颏短小畸形成形术主要有骨水平延长或加植骨颏成形术、硅胶体植入增大颏成形术等方法.植入硅胶假体隆颏手术是目前治疗下颏短小、后缩、畸形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手术常采用口腔前庭入路,该方式具有安全、出血少、伤口隐蔽、手术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方向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颏部软组织和骨组织形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本院行双颌正颌手术的成人患者19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T0)和术后12个月(T1)进行全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获取面部数据,采用ProPlanCMF3.0软件进行术前及术后面部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三维重建和配准。测量并计算颏部软组织厚度和解剖标记点于水平、矢状和垂直向上移动量的相关性及比值。结果:正颌术后下颌后退量以下唇红唇及颏唇沟区最大,沿此区域向周边扩散软组织后退量逐渐递减。颏下区后退量较小,在颏下点处颏部有前出趋势。与T0时比较,T1时下唇度突点(LL)软组织厚度增加(P<0.05)。线性回归分析,水平向(X)上,随着骨组织向左移动,颏部软组织解剖标记点LL(B=0.795,R2=0.832)、颏唇沟点(Si)(B=0.876,R2=0.987)、软组织颏前点(Pos)(B=0.890,R2=0.971)和软组织颏下点(Mes)(B=0.942,R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并比较改良舌根牵引术与颏前徙术在治疗合并舌后坠的OSAHS患者的手术特点及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33例合并舌后坠的OSAHS患者分别进行改良的舌根牵引术及颏前徙手术前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两种术式患者手术前后AHI、SaO2、呼吸暂停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舌根牵引术的显效率明显高于颏前徙术.结论 舌根牵引术在治疗舌后坠患者中更具有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改善鼻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开放鼻整形切口,以鼻小柱为蒂,掀起包括健侧鼻底和前唇C瓣的前唇组织,矫正鼻小柱偏斜,延长鼻小柱。解剖出双侧鼻翼软骨,并使患侧鼻翼软骨脱套。经此切口切取鼻中隔软骨,矫正鼻中隔偏斜。部分患者另切取耳甲软骨。应用切取软骨行鼻小柱支撑缝合,加强薄弱的患侧鼻翼软骨。将患侧侧鼻软骨及鼻翼软骨分别悬吊至鼻背筋膜。缝合收拢双侧鼻翼软骨穹窿部,应用软骨行帽状移植、盾牌移植改善鼻尖形态。解剖复位异位口轮匝肌,并折叠缝合重建人中嵴,鼻翼脚松解推进重建鼻孔形态。应用软骨或去表皮瘢痕组织充填鼻底凹陷,重建鼻堤。结果69例患者中56例均取得较好效果,鼻形态良好,鼻孔基本对称;8例患者患侧鼻底仍不够丰满,5例严重鼻畸形患者患侧鼻翼仍有轻度塌陷,鼻尖稍有偏斜。结论应用鼻整形技术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可明显改善唇裂鼻畸形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 1994年~ 1997年先后对 7例轻中度驼峰鼻患者彩用固体硅胶假体隆鼻加以矫正 ,经 1~ 4年的随访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 ,男性 1例 ,女性 6例 ,年龄 18~3 0岁 ,均为先天性驼峰鼻患者。其中轻度驼峰 4例 ,中度 3例。隆鼻材料全部部采北京国防科工委生产的固体硅胶 "L "型支架。1.2 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原则上与单纯鞍鼻隆鼻术相同。但由于驼峰鼻的鼻梁中部隆起 ,帮假体的雕刻与普通隆鼻术不同。在相应于鼻梁隆起部隆起假体要修薄 ,使之形成一凹陷。在假体植入后得驼峰鼻外形加以矫正。此外 ,由…  相似文献   

8.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下唇合并颏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口轮匝肌功能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枕动脉为蒂的肌皮瓣向上旋转修复下唇、颏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口轮匝肌功能.结果临床应用7例,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为下唇、颏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重建口轮匝肌功能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颏部软组织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矜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分高角组34例、均角组34例、低角组34例,每组男女各17例,共计102例,年龄18 ~31岁,平均(22.84±3.78)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在软组织颏部形态上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垂直骨面型对软组织颏部的测量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差异主要在于高角组.颏唇沟深度(Bs-LLPos)从高角组到低角组依次增加,尤其是高角组的颏唇沟深度明显小于其他两组;颏部长度(LL-Pos)自高角至低角组逐渐降低,高角组颏部长度相对较长,低角组相对较短;高角组颏唇角(LL-Bs-Pos)、下颌颏角(Bs-Pos-Mes)相对较大;均角组E-LL、E-Bs、E-Pos、E-Mes及软组织颏部厚度相对于高、低角组较大.所有测试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骨性分类患者中的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同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颏部软组织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颏部骨折后由于治疗不及时或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当以及固定时间不够均可导致骨折错位愈合 ,出现关系紊乱、颏部偏斜及面形不对称等畸形 ,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 ,给患者带来痛苦。近年来我们应用截骨术治疗下颌骨颏部骨折错位愈合关系明显紊乱 4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构成 本组 4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 840岁 ,骨折时间超过 3个月。产生骨折错位愈合的原因 :2例因伤后合并颅脑损伤而忽视了颌骨骨折的治疗 ;2例损伤致骨折线上牙齿脱落 ,颌间牵引固定忽视牙齿的缺失 ,待颌间牵引固定结束时缺牙间隙已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咬肌注射联合玻尿酸颏部注射填充微整形术重塑面下部1/3轮廓的临床手术效果,探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45例求美者双侧咬肌注射肉毒素(每侧50 U),颏部注射填充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溶液(1~2 ml);术后对受术者进行跟踪随访,评估咬肌力量及面下部形态变化,并对受术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术后随访1~3个月,受术者面下部形态改善明显,45人中有43人评级为非常满意,手术效果肯定。结论:A型肉毒素咬肌注射联合玻尿酸颏部注射填充重塑面下部1/3轮廓的微整形术,创伤小,并具有可逆性,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成人腭裂患者X线头影测量学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学的比较性研究,探讨腭裂手术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与医学统计分析法比较正常(牙合)成人、单侧完全腭裂修复组以及未修复组成人患者颌骨形态学的异同点。结果:与正常(牙合)成人相比,手术与非手术组成人腭裂患者的上颌骨在前后向及垂直向均存在发育不足;手术组腭裂患者的ANB角、上颌深度角、下颌平面角、以及前颅底-下颌体长度比与非手术组患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无论接受或未接受腭裂修复术的成人患者均存在上颌骨发育不足,腭裂修复术可加重上颌牙槽突前后向的发育不足,下颌牙槽突的代偿性后缩可导致腭裂患者的假性颏前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颈椎病前后路Ⅰ期联合手术与分期手术临床效果,评价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例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和耐受能力,接受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或分次手术或单次手术,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8例行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内固定,JOA评分:术前7.9±2.1,术后15.3±2.1;10例分期行颈椎后路、前路手术,JOA评分:术前8.2±2.3,第2次手术术后最近1次随访评分:15.5±1.6;8例行单纯颈椎后路或前路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JOA评分:术前7.8±2.0,术后15.0±1.3.3种不同方式治疗的患者术前和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各种原因引起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的患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忠者彻底解除颈髓受压迫,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但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能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量全口义齿的相关特征数据,并以此设计用于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一种新的,可记录各种参数的颌位记录托盘.方法: 对100副在临床应用的全口义齿,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a1,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连线至义齿前缘距离a2,上颌义齿宽度a3,上颌义齿长度a4,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1,右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2,上唇系带切迹至上颌中切牙切端连线的高度a6,上中切牙区唇侧基托最薄处厚度a7,并以此设计颌位记录托盘支撑杆孔间距b1,支撑杆孔至托盘前缘距离b2,托盘宽度b3,托盘长度b4,上颌后牙区托台高度b51,支撑杆高度b52,前部手柄高度b6,前部手柄厚度b7,以制作不同型号的颌位记录托盘.结果: 各组数据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单位:mm)分别如下:a1:37.1,44.5,59.6;a2:22.6,29.0,38.1; a3: 48.5,58.2,76.6; a4: 37.4,50.8,61.0; a51: 5.6,9.5,14.7; a52: 3.8,9.9,18.8; a6: 8.9,16.6,24.7; a7: 1.2,2.8,5.9.设计大,中,小3种号型的颌位记录托盘.临床应用时,首先在托盘组织面用硅橡胶重衬,托台平面和前部手柄下缘确定牙合平面;继而安装下颌支撑杆,旋转螺丝至合适的垂直距离;然后在支撑杆前后放置硅橡胶,确定水平关系;最后在前部手柄唇侧画线标记面部中线及微笑,静息时上唇下缘位置.结论: 本研究测量的全口义齿数据对分析修复空间提供了参考,本研究设计的托盘为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时确定颌位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量全口义齿的相关特征数据,并以此设计用于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一种新的,可记录各种参数的颌位记录托盘.方法: 对100副在临床应用的全口义齿,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a1,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连线至义齿前缘距离a2,上颌义齿宽度a3,上颌义齿长度a4,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1,右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2,上唇系带切迹至上颌中切牙切端连线的高度a6,上中切牙区唇侧基托最薄处厚度a7,并以此设计颌位记录托盘支撑杆孔间距b1,支撑杆孔至托盘前缘距离b2,托盘宽度b3,托盘长度b4,上颌后牙区托台高度b51,支撑杆高度b52,前部手柄高度b6,前部手柄厚度b7,以制作不同型号的颌位记录托盘.结果: 各组数据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单位:mm)分别如下:a1:37.1,44.5,59.6;a2:22.6,29.0,38.1; a3: 48.5,58.2,76.6; a4: 37.4,50.8,61.0; a51: 5.6,9.5,14.7; a52: 3.8,9.9,18.8; a6: 8.9,16.6,24.7; a7: 1.2,2.8,5.9.设计大,中,小3种号型的颌位记录托盘.临床应用时,首先在托盘组织面用硅橡胶重衬,托台平面和前部手柄下缘确定牙合平面;继而安装下颌支撑杆,旋转螺丝至合适的垂直距离;然后在支撑杆前后放置硅橡胶,确定水平关系;最后在前部手柄唇侧画线标记面部中线及微笑,静息时上唇下缘位置.结论: 本研究测量的全口义齿数据对分析修复空间提供了参考,本研究设计的托盘为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时确定颌位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智慧  龚媛  王辉  魏梅 《中国医学创新》2013,(28):111-113
目的:对传统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改进,提高阴道脱垂的手术疗效。方法:38例盆腔器官阴道脱垂患者全部为阴道前后壁同时脱垂,其中32例同时合并Ⅱ度以上子宫脱垂。在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基础上,利用患者自体组织对直肠阴道筋膜、膀胱阴道筋膜进行加固,同时辅以单极电凝热透法电凝"桥"体表面的黏膜组织。结果:38例均治愈。手术时间平均为41.5 min,出血量平均为38.4 ml。未发生尿道、膀胱、直肠损伤及血肿。术后拔除导尿管均能自解小便,残余尿均〈100 ml。结论:阴道前、后壁"桥"式缝合术治疗阴道前后壁脱垂组织相容性好,价格低廉,容易操作,易被患者接受,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孙品  王志斌  徐传金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25-162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心功能及形态变化的评价。方法:73例接受国产封堵器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于术前1d、术后3d及3个月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量右室前后径、右房横径和长径,肺动脉压力,右室侧壁基底部组织收缩期运动速度(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结果:本组患者ASD大小为8~33mm,封堵伞直径为10~40mm;术后3d66例右室前后径、右房横径和长径较前缩小,3个月70例内径恢复在正常范围。结论:ASD封堵术在消除异常分流的同时,可有效的改善右心心功能及几何形态,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60例成年腭裂患者进行颅颌面部软硬组织测量,并与60例正常成人进行对照。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硬组织方面腭裂患者SNA(上牙槽座角)、N-A-Po(颌凸角)和ANS-Ptm(上颌长)等结果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软组织方面腭裂患者G-Sn-Po’(面型角)、ULP(上唇突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硬组织方面腭裂患者的上颌骨存在明显的发育不足、硬腭长度过短、下颌颏部前伸现象明显,下颌骨向下旋转及后退。而软组织方面腭裂患者面中1/3凹陷明显,上唇突度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能量损伤致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的患者,实施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进行评价并讨论。方法 手术分两步进行:(1)局麻+颈丛麻醉,先行后路小关节突部分切除,撬拨复位,棘突间双股“8”字钢丝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2)前路椎间减压自体髂骨块移植Orion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经3~36个月随访,X线片示16例患者颈椎骨折脱位全部复位,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丝、钛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具有容易复位,稳定性好,植骨易融合,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分离性垂直偏斜(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双眼视功能水平与D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组1: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组2:单纯间歇性外斜视;组3:单纯DVD。比较并分析3组病人的发病时间、术前立体视功能及垂直分离偏斜程度。结果: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月龄(45.0月)早于单纯间歇性外斜视(82.9月)(P〈0.01)。其双眼视功能较单纯间歇性外斜视组差(P〈0.01)。组1与组3的垂直分离斜度分别为14.5△±9.6△、23.7△±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发病年龄较早,双眼视功能较差。视觉发育早期双眼视功能的破坏可能是影响DV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中的水平方向眼位偏斜对垂直斜视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