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促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蛋白表达灰度值。结果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组大鼠MI边缘区MVD及VEGF、b FGF蛋白表达灰度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三七总皂苷组大鼠MI边缘区MVD及VEGF、b FGF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可促进心肌梗死(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而发挥缺血心肌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为增强心肌VEGF、b FG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分离、培养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的方法 ,从而为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来源提供更广阔的选择,以利于MSC在小鼠模型中的研究。【方法】体外分离、纯化BALB/C小鼠ADSC,进行细胞形态、表面标志、成脂及成骨分化潜能鉴定、克隆形成能力、生长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通过淋巴细胞增殖抑制试验研究其免疫调节特性:用终浓度为20μg/mL的ConA作用于T淋巴细胞(1×105个),以不同数量的ADSC分别与活化T淋巴细胞作用,根据ADSC数量不同实验分为A组(ConA+T细胞)、B组(ADSC 1×103/孔+ConA+T细胞)、C组(ADSC 1×104/孔+ConA+T细胞)、D组(ADSC 2×104/孔+ConA+T细胞),同时E组(单纯T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F组(ADSC 1×103/孔)、G组(ADSC 1×104/孔)、H组(ADSC 2×104/孔)作为参照组。用CCK-8法检测作用前后T细胞功能。【结果】ADSC镜下形态呈贴壁、梭型,且随着代数的增加,细胞逐渐增大;第3代ADSC高表达CD29和CD44,中表达Sca-1,低表达或不表达CD34、CD45、CD11b;第3代ADSC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第3代ADSC有很强的集落形成能力;第3代ADSC倍增时间为(22±3)h,第5代ADSC倍增时间为(24±3)h,第8代ADSC倍增时间为(30±3)h,第5代后的ADSC增殖速度随着代数的增加逐渐减慢;ADSC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B、C、D组的抑制率分别为20.78%、47.94%、60.70%,抑制能力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相似。【结论】通过贴壁培养可以从小鼠脂肪中分离培养出高纯度ADSC,该方法效率高,培养出的ADSC具有BMSC的一般特性,且与BMSC相比更易纯化,具有更快的增殖速度,有望作为小鼠MSC的有效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HCMNCs并用Brd U标记,选取25只大鼠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0只随机分为心梗组、HCMNCs组,各10只,另取10只为假手术组。建模成功后,HCMNCs组大鼠心肌梗死周围注入HCMNCs,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部位注入L-DMEM培养基。移植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Brd U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存活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微血管密度(MVD)、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D31、VEGF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和HCMNCs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降低(P0.05);与心梗组比较,HCMNCs组LVEDs、LVEDd水平降低,LVEF、FS水平升高(P0.05)。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细胞结构正常,心梗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HCMNCs组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Brd U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和心梗组均未检测到Brd U标记的阳性细胞,HCMNCs组梗死区可见散在分布的Brd U阳性细胞,参与血管壁的组成。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和HCMNCs组CD31、VEGF蛋白光密值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VD减少(P0.05);与心梗组比较,HCMNCs组CD31、VEGF蛋白光密值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VD增加(P0.05)。结论 HCMNCs能促进AMI大鼠侧支循环建立,诱导血管新生,对缺血性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EPO联合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5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EPO组、心梗+G-CSF组和心梗+EPO+G-CSF组。采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和Ⅷ因子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区和梗死周围区心肌组织存活、瘢痕形成、胶原沉积、血管新生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第7 d时所有药物干预组的LVEF和FS增高(P<0.01);LVESD和LVESV降低(P<0.01)MI-EG最为明显(P<0.01)。第28 d时所有药物干预组的LVEF和FS明显增高,LVESD、LVEDD、LVESV、LVEDV明显降低(P<0.01)MI-EG组优于单独药物治疗组(P<0.01)。第28 d时药物干预组的LVEDP降低,LVSP和+dP/dtmax增高,MI-EG组最明显(P<0.01)。MI后第1 d,MI组中即有大量的凋亡细胞,明显高于EPO组和G-CSF组,MI-EG组凋亡细胞数量最少(P<0.01)。MI后第28 d,药物治疗组梗死区和梗死周围区血管增生明显增多,纤维瘢痕形成和胶原沉积减少,MI-EG组最明显。结论 EPO联合G-CSF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少胶原组织沉积、促进血管新生,从而达到阻止梗死后左室重塑、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动则生阳”中医理论,探究有氧运动(AE)对阳虚证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AC)建立CHF大鼠模型,AAC结合冷刺激(CS)法建立阳虚证CHF大鼠模型。将健康SD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安静组(Calm组)和运动组(AE组),其中Calm组包括心力衰竭安静组(AAC+Calm组)和阳虚心力衰竭安静组(AAC+CS+Calm组),AE组包括心力衰竭运动组(AAC+AE组)和阳虚心力衰竭运动组(AAC+CS+AE组),分别对应处理。运动/安静干预8周后,使用中医阳虚证候积分表评估阳虚程度,应用超声、称质量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等方法评估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p62、Beclin-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alm组大鼠阳虚证候积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厚度(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厚度(LVESd)、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HW/BW)、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比值(LVW/BW),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B-Ⅱ/LC3B-Ⅰ比值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和p62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心室重构,可见心肌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排列紊乱,心肌肥大,细胞核肿胀;而与AAC+Calm组比较,AAC+CS+Calm组大鼠的上述变化程度更明显(均P<0.01)。与Calm组比较,AE组能明显拮抗上述变化(均P<0.01)。【结论】CHF大鼠的阳虚程度与其心室重构程度、心功能恶化程度密切相关,有氧运动能有效纠正CHF大鼠的阳虚状态,并拮抗CHF导致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恶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6.
经静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MI)早期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Ⅰ组(MI+MSCs,n=10)、Ⅱ组(MI+PBS缓冲液,n=8)和Ⅲ组(假手术组,n=8),通过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同种异体大鼠MSCs体外培养扩增,标记并通过尾静脉于MI后1d移植入 体内。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测定评价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MSCs移植3周后,Ⅰ组大 鼠心功能较Ⅱ组明显改善(P<0.05),其中Ⅰ组大鼠心功能较移植前也有明显改善(P<0.001),但Ⅱ组心功能则较移植 前进一步降低(P<0.001);免疫组化分析表明部分MSCs迁移至梗死心肌周围并存活下来,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 心肌梗死后1d,经静脉移植的MSCs可归巢至梗死心肌处,并分化为心肌细胞,从而改善损伤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ADSC组、电针+ADSC组.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大椎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治疗.ADSC组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电针+ADSC组联合电针和ADSC移植治疗.缺血后7 d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管VEGF mRNA表达,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电针+ADSC组海马CA1区PKH26标记的细胞数高于ADSC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DSC组和电针+ADSC组NSS评分均显著降低,海马CA1区VEGF蛋白和mRNA表达及MVD显著增加(P<0.05).其中电针+ADSC组较电针组和ADSC组NS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海马CA1区VE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MVD计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 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干细胞生存内环境,促进移植的ADSC迁移和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ADSC组、电针+ADSC组。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大椎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治疗。ADSC组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电针+ADSC组联合电针和ADSC移植治疗。缺血后7d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管VEGF mRNA表达,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电针+ADSC组海马CA1区PKH26标记的细胞数高于ADSC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DSC组和电针+ADSC组NSS评分均显著降低,海马CA1区VEGF蛋白和mRNA表达及MVD显著增加(P0.05)。其中电针+ADSC组较电针组和ADSC组NS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海马CA1区VE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MVD计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干细胞生存内环境,促进移植的ADSC迁移和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穴位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穴位注射生理盐水)和治疗组(穴位注射ADSC),每组6只。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在大鼠大椎、双侧内关穴位注射PKH-26标记ADSC细胞悬液,对照组相同穴位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缺血72 h后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脑缺血后72 h,治疗组大鼠海马区可见PKH-26标记的ADSC表达,而其他3组未发现红色荧光信号。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NSS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海马区中未见VEGF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VEGF蛋白和mRNA表达及MVD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其中治疗组VEGF蛋白和mRNA表达及MVD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模型组和对照组3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ADS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VEGF表达,增加MVD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a-1b)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IFNa-1b肌肉注射,1次/d,连用3~5d;同时口服匹多莫德每次1片(400mg),1次/d,连续用药60d。对照组常规给予病毒唑或喜炎平抗感染对症处理,缓解期加强护理,避免受凉。同时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7.02±6.05)%,(48.26±1.03)%与CD4+/CD8+比值(1.69±0.1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27.04±3.9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免疫球蛋白IgG、IgA与IgM的水平分别为(8.39±3.41)g/L,(8.75±0.28)g/L及(1.64±0.12)g/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RTI患儿免疫功能低下,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可明显改善RRTI儿童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效减少患病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成年大鼠心脏组织分离制备心脏多能干细胞,为心梗自体心脏干细胞移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无钙镁胰酶/胶原酶缓冲液消化成年大鼠心脏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c—kit抗体及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e-kit阳性心脏干细胞。在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培养基中,诱导r—kit阳性心脏干细胞分化。【结果】c—kit表型免疫细胞化学分析表明我们分离的c—kit阳性细胞大于90%;Real—timePCR分析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可表达特异转录因子gata4及心肌收缩蛋fLlTroponinI和α-SA;诱导分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可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生物学标志SM22d、α—SMA、KDR和CD31。【结论】利用成年大鼠心脏组织分离制备了c—kit阳性心脏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实验证明此c—kit阳性心脏干细胞可成功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选用24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备自然衰老痴呆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干细胞组大鼠注射BMSCs;分化组大鼠注射定向神经诱导的BMSCs。大鼠的学习能力在术前1 d及术后6周通过Y迷宫试验测定,记忆能力测定在学习能力测定48 h后进行;同时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区胆碱乙酰化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阳性细胞。【结果】对照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均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细胞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均提高,与移植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分化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均较移植前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两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均提高(P<0.05)。分化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分化组大鼠海马区可观察到ChAT阳性细胞。【结论】BMSCs移植可改善老年性痴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且定向神经诱导分化的BMSCs移植治疗效果优于未分化的BMSCs,提示BMSCs移植可能成为治疗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归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大鼠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过程中的变化及当归的治疗作用,探讨干预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冠脉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梗组(MI组)和心梗当归组(MI+Angelica组)。术后24h开始给药,MI+Angelica组腹腔注射当归2mL/(100g.d),sham组和M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1W、2W、4W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血浆中MDA和SOD浓度改变,并检测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及巨噬细胞的变化(免疫组化法)。结果:①与sham组相比,MI组和MI+Angelica组非梗死区心肌巨噬细胞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以1W的阳性表达率为最高,但MI+Angelica组低于MI组(P<0.01);②与sham组相比,MI组和MI+Angelica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浆中MDA浓度升高,SOD浓度降低(P<0.01),但MI+Angelica组MDA低于MI组,SOD高于MI组,4W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各时间点MI组心功能受损,于术后4W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明显升高(P<0.01);与MI组比较,术后4W MI+Angelica组心功能改善,CVF及PVCA降低(P<0.05)。结论:当归可能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巨噬细胞在非梗死区的浸润和聚积,阻断促左室肥厚和反应性纤维化发生等环节,防治和逆转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吗啡后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 S组(假手术,只穿线,不结扎);I/R组(单纯缺血再灌注);M组(吗啡后处理 + 缺血再灌注)。再灌注末,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和心肌caspase-3的活性。【结果】 再灌注120 min,可在I/R组缺血区心肌检测到大量凋亡心肌细胞(18.0 ± 1.1)%,吗啡后处理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10.8 ± 1.2)%,P < 0.01)。与I/R组相比,吗啡后处理明显上升了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了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P < 0.01)。与假手术的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P<0.01),而吗啡后处理组明显降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增强的caspase-3活性(P < 0.01)。【结论】 大鼠在体心脏缺血模型,吗啡后处理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体内趋化因子诱饵受体D6的水平变化过程以及D6在心肌梗死后影响心肌重塑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5例AMI患者根据心肌梗死后72 h血清趋化因子CCL2的检测水平分为h CCL2high组(n=18)和h CCL2low组(n=17),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CD14++CD16-炎症单核细胞比例,Q-PCR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诱饵受体D6 mRNA的表达,3周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功能。将30只AMI雄性BLAB/C小白鼠根据血清CCL2的检测水平分为m CCL2high组(n=17)和m CCL2low组(n=13),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中CD11b+单核细胞比例;梗死心肌冰冻切片后免疫荧光染色D6阳性细胞,Q-PCR测定心肌梗死后3 d时间梗死区D6 mRNA的表达。3周后通过小动物超声检测小鼠心脏功能。结果:h CCL2high组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炎症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h CCL2low组(P<0.001),其单核细胞D6受体的表达明显低于h CCL2low组(P<0.001),但单核细胞D6的表达与患者LVEF%未见明显相关性(P=0.16)。急性心肌梗死小鼠m CCL2high组外周血中CD11b+单核细胞细胞比例显著高于m CCL2low组(P<0.001),梗死心肌组织D6 mRNA表达显著低于m CCL2low组(P<0.001),小鼠梗死心肌免疫荧光可见D6表达于CD11b阳性单核细胞和CD31阳性内皮细胞。3周后小鼠心脏超声示LVEF%与梗死区D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组织可表达趋化因子诱饵受体D6,梗死区D6的高表达可抑制心肌梗死后的炎症浸润。梗死区趋化因子诱饵受体D6通过特异性结合CCL2减少心肌梗死后心肌局部的炎症浸润进而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甙(G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与贴壁法结合获取MSCs,进行原代培养和克隆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CD34和CD44以鉴定该法所获细胞是否为MSCs;对传至第8代的MSCs进行分组诱导,分别为GS组(终末浓度为 250 mg/L)、5-氮胞苷(5-aza)组(终末浓度为10μmoL/L)、GS 5-aza组(终末浓度分别为250 mg/L、10μmol/L),每组再分 3个亚组,分别对MSCs进行24、48、72 h诱导,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数及阳性细胞数,计算心肌样细胞转化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的特异性蛋白结蛋白(Desmin)和肌钙蛋白(cTnI),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诱导前后心肌细胞特征性基因α-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 MHC)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后的细胞生长密集,形态呈纺锤状,表面抗原鉴定为CD44表达阳性,表明所获细胞为 MSCs;经GS、5-aza诱导后,MSCs分化成类心肌细胞,3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8%、35%、39%); 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Desmin、cTnI和MHC表达均阳性,阳性细胞呈梭形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表明MSCs在 GS体外诱导下已向心肌样细胞转化,并具有心肌样细胞的特性。【结论】GS可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与内皮祖细胞(EPC)共培养对EPC活性的影响及ADSC对EPC增殖、迁移、分化及成血管活性产生影响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鉴定大鼠来源的ADSC与EPC。实验分为EPC组、EPC+ADSC共培养组、EPC+ADSC+PI3K-inhibitor组,三组细胞使用Transwell共培养处理48 h后,分别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血管形成实验评估ADSC与EPC共培养和PI3K/AKT通路对EPC活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P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连蛋白(VE-cadherin)、CD133、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来探究ADSC与EPC共培养和PI3K/AKT通路对EPC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EPC+ADSC共培养组中EPC在不同时间点吸光度值均高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结...  相似文献   

18.
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的中枢调整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及人参总皂甙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中枢的调整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组、健脾组、补肾组和人参总皂甙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采用OP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下丘脑、海马酪氨酸(Tyr)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和下丘脑腹内侧核T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补肾组两核TH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调肝组、健脾组和人参总皂甙组两核T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下丘脑与海马Tyr无明显变化;调肝组、健脾组与人参总皂甙组下丘脑Tyr含量明显下降(P<0.01);补肾组与健脾组海马Tyr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调肝、健脾方药以及人参总皂甙能增强应激大鼠中枢TH功能,进而增强机体应对应激的能力;而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及人参总皂甙对于调节反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共同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康片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胶原容积分数、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腹腔内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心衰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蒸馏水,地高辛混悬液(22.5μg/kg),心康片水溶液(9、18、36 g/kg),将以上各药物应用蒸馏水稀释成等体积10 m L/kg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5周。另随机选取同批次大鼠10只进入假手术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蒸馏水灌胃。通过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Masson三色染色后计算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定磷法测定肌浆网Ca2+-ATP酶(SERCA2a)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CVF均显著升高(P0.01),提示心衰大鼠发生了病理性心肌重构;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提示地高辛与心康片均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胞凋亡。西药组与中剂量、高剂量中药组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可见地高辛与心康片均可显著延缓心肌细胞的纤维化。同时,中药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SERCA2a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提示心康片可能通过调节SERCA2a活性的途径,从而减轻心肌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结论】心康片可能通过调节SERCA2a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心肌细胞容积分数,具有抗心肌细胞凋亡、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从而延缓心肌间质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脑梗死大鼠CD34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脑泰方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微血管中的CD34,并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脑泰方组的梗死面积显著缩小,CD34阳性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且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泰方可通过升高脑组织微血管中的CD34,促进微血管生成,缩小梗死面积,从而发挥治疗和预防脑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