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带有耐药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用人工方法使R质粒从宿主菌中消除,使其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思路.本文用五倍子提取液做消除剂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体外消除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宋美英  曹延萍 《黑龙江医学》2004,28(11):831-831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带有耐药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大量存在 ,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1〕。用人工方法使R质粒从宿主菌中消除 ,使其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思路。本文用苍术提取液做消除剂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体外消除实验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菌种 :铜绿假单胞菌为本组自临床绿脓杆菌感染患者体内分离并经系统鉴定的菌株 ,对GM、KM、TC均耐药。1 1 2 培养液 :营养琼脂为上海医学化验所产品。LB培养液每升含蛋白胨 10g ,酵母抽提物 5g ,葡萄糖 1g ,氯化钠 …  相似文献   

3.
医院内感染耐药菌质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耐药性菌质粒的分布情况。方法:运用质粒图谱,限制性内切酶谱,质粒消除,接合传递等系列补充实验对医院内感染细菌的R-质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医院内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9.6%,其中71%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含R-质粒,DNA分子在2.3-23.1KB间,75.2%的铜绿假单胞菌经质粒消除后,对先锋V,庆大霉素,氨卞青霉素和羟卞青霉素由原来的耐药变为敏感,说明这部分细菌的抗药性是由质粒介导的。另外24.8%的菌株虽然质粒被消除了,但抗药性并未发生改变,铜绿假单胞菌20KB的质粒可转化到受体菌中,使受体菌带有铜绿假单胞菌相同的抗药性,表明这一质粒可在不同种属间传递,有成为“流行质粒”的倾向。结论:医院内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质粒在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普通菌毛与耐药性R质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38耐药株的耐药性R质粒与普通菌毛及粘附性的关系。方法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电镜照片制备、粘附试验及质粒消除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PA38菌株含有一条相对分子质量是3.3×106的R质粒;电镜下观察该菌株具有周毛型菌毛:粘附试验可见该菌大量粘附到脱落的尿道上皮细胞上;该R质粒消除后该菌株的耐药性与普通菌毛一起消失,粘附性明显减弱。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38菌株编码普通菌毛、决定粘附性的基因主要是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3×106的一个R质粒上。  相似文献   

5.
由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滥用,导致世界性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1].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类型的抗生素耐药,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选择受到很大的限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质粒不仅可以在同种细菌中传播,而且可以在异种细菌中引起耐药传播,使临床治疗更为复杂.我们对本院住院病人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用ATB鉴定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并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K-B法)以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结果:所有患者基础疾病评分为4.58±2.13;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患者都有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或减小;17例患者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17例患者死亡,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在药敏试验结果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株感染12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17.02%,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是25.0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及时根据临床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及时治疗,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9~2010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药敏测定,分析连续2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及耐药性变化情况。结果 2009及2010年分别收集铜绿假单胞菌为113株和132株,痰液为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标本来源,感染主要发生在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对其他抗生素敏感率变化不大。结论 2年监测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类型及分布基本相似,亚胺培南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仍是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刘文广 《医学综述》2012,18(11):1650-1652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医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日趋严重。目前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点结构,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作用;主动泵出系统使药物排出细菌体外。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现就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PA36的耐药性R质粒与菌毛及粘附性的关系。 方法: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电镜照片制备及观察、粘附试验及质粒消除试验。 结果:PA36含有一条相对分子质量是3.3×106的R质粒;电镜下观察PA36具有周毛型菌毛;粘附试验于光镜下可见该菌大量粘附到脱落的尿道上皮细胞上;该R质粒消除后该菌株的耐药性与菌毛一起消失,粘附性明显减弱。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PA36编码普通菌毛、决定粘附性的基因主要是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3×106的一个R质粒上。  相似文献   

10.
哌拉西林是青霉素类中活性最强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是外伤感染、二重感染以及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其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病房及老年病房的医院感染患者。近年来,抗假单胞菌药物增强了抗菌活性,但其耐药率也在逐步增加,甚至局部爆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使临床治疗十分困难,带来严重后果。有学者提出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性可作为多重耐药的标志,所以哌拉西林的合理使用情况对今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重大,应强调严防哌拉西林的滥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鹅不食草水煎剂对绿脓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并选用中药鹅不食草水煎剂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消除试验。结果 体外药物作用24h、48h、72h,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7%、4.7%、46.3%,SDS对照组分别为0.3%、0.7%、1.7%。结论 鹅不食草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确诊的112例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找出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优化儿童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本研究112例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中35例患儿为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占31.25%,3岁以下患儿21例,占60.00%;发病以夏秋季为主20例,占57.14%,且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基础疾病种类>3种(β=2.16,OR=8.64)、前1周内有尿路插管史(β=0.81,OR=2.26)和长期使用免疫调节抑制药物史(β=2.30,OR=9.96)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年龄>3岁(β=-2.94,OR=0.05)和家属对患儿照顾到位(β=-2.82,OR=0.06)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高危患儿的管理,减少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从婴儿腹泻患者粪便分离的84株大肠杆菌,做了药敏性和接合性R质粒的检测。共检出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氨苄、青霉素6种抗生素的耐药菌80株,占95.2%。对检出的80株耐药菌进行接合试验,R质粒的平均检出率为92.5%。讨论部分还将本文结果与正常人群大肠杆菌的药敏及R质粒检出结果,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逐渐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菌株,且耐药性较高。本文旨在探讨机械通气的严重胸外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防治机械通气相关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机械通气的严重胸外伤患者218例,主要观察指标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次要观察指标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结果 共21例(9.63%)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机械通气后3~47 d确诊,平均在机械通气后(19.57±7.38)d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延长、开放性损伤率、APACHEⅡ评分、抗菌素使用种类 ≥ 3种率、开胸手术率、血气胸发生率和多发伤率显著增高(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和开胸手术是机械通气的严重胸外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2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8例为多重耐药菌,2例为泛耐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14.29%)。 结论 机械通气的严重胸外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和耐药性较高,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和开胸手术是机械通气的严重胸外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这类患者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防治或可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The optimal treatment for the eradication of initial P. aeruginosa infection in CF is still unclear. Recently long-term inhaled tobramycin has been proposed. Here we report the results with brief inhaled and/or systemic anti-pseudomonal treatments. Initial P. aeruginosa colonization was successfully eradicated as demonstrated by negative repetitive throat cultures or sputa and serum antipseudomonal antibodies in 15 of 17 patients for at least two year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define the optimal protocol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 aeruginos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treatment, antibodies; inhaled tobramycin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a common caus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particularly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P. aeruginosa clinical isolates by comparing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with the presence of plasmids and to establish the clonal relatedness b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typing. METHODS: The patients included those with isolation of P. aeruginosa hospitalized for more than 48 h in the ICU from April to May 1998. Environmental and staff cultures were obtained simultaneously.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plasmid DNA profiles, and PFGE genomic patterns of enzyme restriction chromosomal DNA were compared. RESULTS: Sixty P. aeruginosa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197 clinical specimens, 178 environmental samples, and 47 hand cultures of personne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as as follows: tobramycin 100%; ticarcillin, cefotaxime, ceftriaxone, ceftazidime, and gentamicin 80%; cefepime 60%; amikacin, ticarcillin/clavulanate, imipenem, and meropenem 40%; piperacillin and norfloxacin 20%; carbenicillin 12%, and ciprofloxacin 0%. Plasmids were detected in 11 isolates (18%). PFGE typing showed that 23 isolates belonged to a common clone (pattern A), identified from five patients, two nurses, and 10 environmental samples. Ten isolates were grouped in four clusters and 27 isolates had unrelated genomic patterns.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among DNA genomic patterns, plasmid profiles, and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CONCLUSIONS: PFGE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a common clone in a critical care area. Reinforce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is needed to avoid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and severe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中药双黄连、清开灵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及对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分离于临床的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质粒,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凝胶成像仪分析中药作用前后质粒消除情况;以超声破碎法获取β-内酰胺酶提取液,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定量,以头孢硝噻吩(Nitrocefin)为底物测定β-内酰胺酶活性。结果对双黄连、清开灵作用前后质粒图谱比较发现经中药处理后均丢失了一条质粒带;肉汤菌、经舒巴坦、双黄连以及清开灵作用后细菌β-内酰胺酶活性分别为(13.43±0.40)、(3.49±0.12)、(3.54±0.27)、(3.35±0.12)U/mg,与肉汤菌相比,经双黄连、清开灵作用后酶活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作用与舒巴坦相当。结论双黄连及清开灵具有一定消除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的作用,并且可抑制其β-内酰胺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细菌的种类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肢体创伤感染118例住院患者细菌检出分布情况。结果从送检标本中共检出227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菌种,分别占检出菌株总数的31.3%和22.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2012年和2013年儿科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I晦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2012年和2013年儿科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比较分析,用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儿科下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8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012年分离出35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9%;2013年分离出4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4.3%。2013年儿科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和氨曲南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2012年,其耐药率均低于10%。结论:2013年儿科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2012年,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时,临床医师在经验用药后应根据致病菌的耐药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