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我省疟疾暴发点与高发病村介媒介按蚊种群密度与分布及其生态习性。方法:采用人诱与牛诱半通宵捕蚊法调查。结果:在山林区高发病村庄,捕获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点,分别占捕蚊点的42.9%和57.1%;在平原丘陵区暴发点,均捕获微小按蚊,无捕获大劣按蚊。其中人诱捕大劣按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吉甫按蚊数,分别占捕蚊总数的9.9%、6.9%、54.5%和2.0%;牛诱捕获上述4种按蚊却分别占捕蚊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昌江县王下乡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季节消长与疟疾发病率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饵半通宵诱捕蚊媒计算按蚊密度和根据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和原因不明的"三热"病人采血涂片境检,以血检疟原虫阳性者为疟疾感染者。结果当地主要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种群密度高峰在4~5月与9~11月,微小按蚊种群密度高峰在4~5月与8月~10月;同此时间,疟疾发病最高分别为5.10%与7.97%。显然,疟疾发病高峰与传疟媒介种群密度密切相关。结论王下地区以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疟疾流行的高危环境因素依然存在,疟疾流行仍然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省基本消除疟疾后媒介按蚊地理分布、种群密度及叮人率,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西省东、西、南、北、中历史上发现较多、按蚊种类疟疾流行较严重的居民点作为调查重点,应用人舍、牛棚通宵全诱捕法、帐内捕蚊法、人工诱捕法3种方法对传疟媒介进行调查,每县至少调查2~3个点。结果在广西省14个县进行按蚊种群调查,共捕获按蚊7种3610只,其中在牛棚共捕获按蚊3025只,构成比为中华按蚊占98.84%、嗜人按蚊占0.50%、日月潭按蚊占0.03%,多斑、嵌斑、可赫、美彩按蚊分别占0.21%、0.17%、0.13%、0.10%;在人舍共捕获按蚊585只,仅捕获中华按蚊一种蚊种。在全州、上思、天峨县开展室外人诱按蚊密度调查,中华按蚊密度为54.37只/顶,嵌斑按蚊密度为0.03只/顶;开展叮人率调查,7月中华按蚊叮人率最高,为49.75只/(人。夜)。所有市县均未捕获微小按蚊。结论中华按蚊为目前广西省主要传疟蚊种,嗜人、日月潭按蚊数量大幅减少,微小按蚊不再是广西省主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芒市2011-2014年疟疾传播媒介种群组成、数量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和诱蚊灯捕蚊法,在监测点不同场所捕获按蚊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2011-2014年在各监测点捕获按蚊1 063只,以中华按蚊为优势种,占按蚊种群的79.49%,其它按蚊数仅占20.51%。不同年度按蚊捕获数基本一致,活动季节以7~9月为高峰,与1983年资料相比,按蚊种类和数量均相对减少。未捕获疟疾重要传播媒介微小按蚊。结论监测区按蚊数量大幅度减少,连续4年未发现疟疾传播媒介微小按蚊踪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广西环江县在消除当地疟疾后的传疟按蚊种类及密度监测结果。方法 收集整理该县历年人房和牛房传疟按蚊资料及近2年按蚊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 该县历史上存在按蚊种类20种,传疟按蚊种群密度依次为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嗜人按蚊的人房密度高于其它传疟按蚊,季节消长与当地疟疾发病高峰密切相关,嗜人按蚊的唾液腺子孢子自然感染率为0.3%(5/1 585)。1982—1983年采用通宵人工捕蚊的方法观察结果显示,人房嗜人按蚊密度占55.68%,中华按蚊占21.77%,日月潭按蚊占19.81%,微小按蚊占0.05%。牛房嗜人按蚊密度占6.21%,中华按蚊占67.55%,日月潭按蚊占13.89%,微小按蚊占0.07%。2015—2016年在该县大安乡采用通宵灯诱方法捕蚊观察,2015年结果显示,牛房、室外和人房共捕获按蚊604只,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其中牛房占35.43%,室外占34.27%,人房占30.30%。2016年结果显示,牛房、室外和人房共捕获按蚊811只,经鉴定99.63%为中华按蚊,其中牛房占54.25%,室外占36.37%,人房占9.00%,在5月份的牛房和室外分别捕获嵌斑按蚊1只和日月潭按蚊2只。结论 该县目前的传疟媒介是以单一的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灭疟后管县按蚊媒介的种群数量,为巩固灭疟成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华宁、峨山和易门县的历史疟疾流行区6个监测点在人、牛房中用ABC诱蚊灯进行定点诱捕蚊类。结果三县人、牛房71个灯夜次共捕获按蚊9种2804只,其中人房捕获按蚊2种43只,总平均密度为1.54只/灯夜,中华按蚊为1.04只/灯夜,迷糊按蚊0.50只/灯夜;牛房捕获按蚊9种2760只,总平均密度为64.19只/灯夜,中华按蚊为42,05只/灯夜,迷糊按蚊为17,42只/灯夜。库态按蚊为3.81只/灯夜。结论人、牛房按蚊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未捕获微小按蚊,疟疾传播已被阻断,灭疟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传疟媒介按蚊种群组成、数量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消除疟疾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8年选择隆林各族自治县历史上发现传疟媒介按蚊种类较多、疟疾流行较严重的村屯作为监测点,于每年4—11月份每月上旬两次、下旬两次在人房、畜舍和户外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开展媒介监测工作,并对捕获按蚊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 2014—2018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在各监测点共捕获按蚊11种35 952只,其中中华按蚊占按蚊总数的99.33%(35 712/35 952);其他按蚊仅占0.67%(240/35 952),分别为多斑按蚊68只、迷糊按蚊21只、嵌斑按蚊和派登按蚊各10只、斯替芬按蚊5只、印神按蚊4只、环斑按蚊2只、美彩按蚊8只、汉南浦亚种94只、微小按蚊4只、无法鉴定14只。未捕获日月潭按蚊。调查场所捕获按蚊数由高到低为:畜房>室外>人房;不同年度按蚊捕获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按蚊活动季节以5—8月为高峰。结论 隆林各族自治县按蚊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畜房密度最高,活动季节以5—8月为高峰;传疟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未捕获到日月潭按蚊,但仍存在少量微小按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海口市、文昌市、定安县、屯昌县及临高县按蚊的分布现状。方法采用牛帐法于2011年4~5月在这5市县的山区、丘陵及平原三类环境中选取15个村庄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按蚊13种2 939只,其中嵌斑按蚊所占比例最高,达58.9%(1 731/2 939),其次为中华按蚊,达26.0%(761/2 939)。主要媒介微小按蚊仅在屯昌2个调查点捕获;另外在海口演丰镇捕获嗜人按蚊。结论中华按蚊及嵌斑按蚊是我省主要按蚊种类;微小按蚊的种群密度可能处于较低水平,分布点也可能在减少;但嗜人按蚊的分布点可能在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普洱市传疟媒介按蚊种类、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现况,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选择普洱市所辖10个县(区)内利于疟疾传播媒介按蚊孳生繁殖的老疫区作为监测点,采用流动捕蚊、叮人率、季节消长三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2007-2011年通过三种方法调查结果,在监测区内共捕获按蚊21种47 308只,其中中华按蚊29 408只,占捕获总数的62.163%,为优势蚊种;该地区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904只,占捕获总数的1.911%,分布于所辖10县(区)。结论微小按蚊在普洱市作为传疟媒介的地位仍然值得重视,应继续加强传疟媒介监测,警惕媒介按蚊密度升高而导致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0.
<正> 疟疾是思茅地区的主要地方病之一,为掌握不同种类蚊虫对当地不同疟原虫的易感性,我们于1987年6~11月对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中华按蚊对间日疟及恶性疟原虫作了敏感性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检索1980-2016年海南省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嵌斑按蚊、微小按蚊、须荫按蚊、须喙按蚊、迷糊按蚊及嗜人按蚊等十余种.在海南省内发现的蚊媒病毒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罗斯河病毒、版纳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一些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黄病毒属病毒.结论 海南省的气候有助于蚊虫孳生、繁殖.带毒蚊虫的活动及多种蚊媒病毒的存在会造成蚊媒病毒传染病广泛传播,成为蚊媒传染病潜在的流行因素.各市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蚊虫种类、密度、分布、病原体携带情况的监控,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及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客观评价海南医学院临床本科毕业生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海南医学院临床本科毕业生医师资格考试资料、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资料。结果执业医师考试通过情况:海医学生与外院学生比较,2006年理论考试、技能考试通过率均无差异性、2007—2008年有统计学意义;在理论考试通过率,技能考试通过率两方面,海医学生均呈下降趋势,以综合理论考试通过率下降最明显,技能考试通过率下降无差异性、理论考试通过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外校学生的技能考试及综合理论考试通过率均呈下降趋势,也以综合理论考试通过率下降最明屁,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理论P=0.000,技能P=0.006)。升研率分别为20%、60.7%、61.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生客观质量稳定,逐步地得到社会良好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3年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为提高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7年海南省医师资格考试资料、2006~2008年3届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资料、大学生4级英语(CET4)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2007年海南省临床医师参加全国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和综合理论考试通过情况:海医学生与外院学生比较,2007年有统计学意义,海医学生的综合理论考试通过率下降最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外院学生的技能考试及综合理论考试通过率均呈下降趋势.也以综合理论考试通过率下降最明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和P=0.000)。2006—2008届临床本科毕业生大学生4级英语(CET4)累计通过率分别为50.0%、62.1%和5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升研率分别为20.0%、60.7%、61.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客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海南省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资料,为维持海南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08年AFP个案调查资料,应用EPIinfo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全省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118例,所有病例均为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排除病例,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83/10万,2008年有1例脊灰疫苗服苗相关病例。AFP病例分布在18个市(县),呈散发状态。病例及时调查率为100%、75d及时随访率为93.2%,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9.6%。结论海南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度敏感性,已连续15年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用RAPD-PCR技术鉴别中国不同纬度地区嗜人按蚊,特别是海南岛嗜人按蚊与大陆嗜人按蚊间有无种型差异的新方法。方法:收集海南,四川,江苏三地嗜人按蚊标本并传代培养,优化蚊基因组的DNA的提取纯化及RAPD-PCR扩增和产物检测的条件,筛选5条RAPD引物,结果:筛选出1条适合三地嗜人按蚊的引物并制定出了稳定的RAPD图谱,建立了RAPD-PCR分析嗜人按蚊种型的方法。结论:不同纬度三地嗜人按蚊大部分谱带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谱带数不一定相同,且少数谱带是完全不同的,初步表明我国嗜人按蚊存在一定的种型差异,从而为解释海南嗜人按蚊在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面为何与大陆嗜人按蚊不同从分子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乐东县2006~2010年流动人口的疟疾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全县各镇场辖区全年逐月疫情报告和管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疟疾从2006年的74例下降到2010年的零例;全县流动人口五年间共血检12 447人次,其中海南省流动人口血检占85.9%( 10 692/12 447);广东省血检占3.8%(479/12 447);广西省血检占县外3.9%(484/12 447);其他各省血检6.4%(792/12 447);阳性率分别为海南省阳性率占93.8%( 132/145);广东省阳性率0(0/145);广西省阳性率占2.1%(3/145),其他各省阳性率占4.1%(6/145);感染分别为:海南省间日疟132例,恶性疟4例,广西省间日疟3例,其他各省6例;感染人群以种养、护林、修路等上山作业人员为多.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防治和防护知识健康教育,特别是进入到高中疟区的流动人口,是我县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2007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7年的疟疾流行态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江苏省2007年疟疾病例的发病季节、性别和职业、发热病人血检和复发情况,对重点地区进行按蚊密度调查。结果2007年江苏省报告疟疾940例,发病率为0.130/万,比2006年上升了22.56%;本地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08%,外地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18%,二者之间有极其显著差别(P〈0.01);全省复发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36%。结论部分地区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偏低,复发病人较多,以及中华按蚊数量明显增加,是江苏省淮北地区出现疟疾疫情回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海南省肺结核病人发现与治疗转归情况,为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根据海南省2001~2006年结核病登记报表进行病人发现及治疗转归队列分析。结果全省6年来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6639例。新涂阳病人登记率和发现率从2001年36.12/10万、45.44%上升到2005年的57.71/10万和77.51%(2006年)。平均治愈率为94.0%。结论海南省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后,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治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郭超  郭子叶  班淑敏  郭璐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00-1201
目的了解夏邑县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疟疾策略,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夏邑县2003—2009年疟疾疫情报告、个案病例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夏邑县2003--009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207例(其中1例为输入性恶性疟疾),年发病率为0.8/10万~38.16,10万,2003~2006年发病率均较上年升高4倍以上,2007年较2006年上升48.81%,2008年和2009年分别较上年下降了33.67%和60.07%。专项调查显示居民疟原虫带虫率由2006年的0.73%降至2009年的0.20%,24h完成规范治疗的比例由2006年的15.38%提高至21309年的34.48%。一周内从村医报告到乡镇的比例由2006年的48.39%升至2009年的84.31%。2008年5—9月媒介调查共捕获中华按蚊289只,未发现嗜人按蚊。结论经采取各项防治措施后,夏邑县疟疾疫情快速上升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