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约氏疟原虫不易感的大劣按蚊和易感的斯氏按蚊基因组RAPD谱带并测序,探讨媒介按蚊基因型与疟原虫基因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已筛选的一条随机引物,随机扩增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成蚊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对相同迁移率的DNA条带克隆、测序,并采用相关在线程序及软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RAPD谱带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但有4对相同迁移率的条带。序列分析显示4对DNA条带在序列长度和组成上呈现多态性,序列的GC含量和简单重复序列存在差异,序列相似性介于48%~52%之间。结论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之间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其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产生对约氏疟原虫的易感性不同有关,为进一步研究按蚊与疟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和分析嗜人按蚊核糖体DNA(r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研究嗜人按蚊rDNA-ITS2序列的种属特异性及不同个体rDNA-ITS2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SNP)。方法用DNA提取试剂盒从嗜人按蚊中提取DNA摸板,利用蚊虫5.8s和28S序列的保守性设计特异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以扩增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后连接到TA载体,经amp^+LB固体平板筛选的阳性克隆。经amp^+LB液体培养基培养后进行PCR鉴定、EcoRI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经PCR反应扩增出全长556bp的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纯化后重组克隆经PCB鉴定可重现556bp的特异性条带,其酶切产物亦与目的基因PCR产物位置相同。嗜人按蚊6个克隆的同一性为99.6%,其rDNA-ITS2基因单核苷酸存在颠换和插入,在556的范围内有一个A→T,一个G→T的颠换;一个T的插入。结论嗜人按蚊rDNA-ITS2序列在种间高度保守,但不同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SNP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带喙库蚊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4省三带喙库蚊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分别用8种随机引物对采自我国广东、福建、海南和贵州的12只三带喙库蚊的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用PHYLIP软件包中的NEIGHBOR程序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然后用软件TREEVIEW绘制出系统发育树。结果:8种随机引物共扩增出RAPD片段270个,RAPD谱带均为单型。系统发育树显示,海南的2只三带喙库蚊聚为一枝,而其余标本中同一省份的标本均未能聚为独立的分枝。结论:三带喙库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不同省份三带喙库蚊的变异具有交叉。  相似文献   

4.
用核糖体DNA鉴别PCR区分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鉴别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PCR检测技术,并对现场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rDNA ITS2序列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用PCR技术扩增种特异DNA片段(中华按蚊425bp,嗜人按蚊253bp),根据扩增片段的长度对两种按蚊进行鉴别。结果:应用该法检测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3个实验室品系共70例,经卵鉴定的嗜人按蚊野外标本20例,均显示单一的种特异扩增带。凉山按蚊、贵阳按蚊  相似文献   

5.
广西三地微小按蚊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法比较研究了广西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地区的微小按蚊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谱。LDH同工酶谱中,桂南微小按蚊(A.m.S)和桂西微小按蚊(A.m.W)各有一条相同的慢带,而桂北微小按蚊(A.m.N)显示5条紧相邻的酶带。EST同工酶谱可分为三个相应间区。A.m.N,A,m.W和A.m.S分别显示10、9和7条酯酶带;Ⅱ间区内的主带有明显区别:A.m.N为Rm48,A.m.W为Rm43,而A.m.S则有Rm43和Rm46两条主带。三地微小按蚊EST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其差异的程度在A.m.N与A.m.S之间比A.m.N与A.m.W之间为大。可能是由于不同纬度的地理隔离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桂、琼、滇三地微小按蚊两种同工酶谱进行比较,寻找简便、快速、敏感的生化分类指标。方法:选取三地单雌线雌蚊制成匀浆液,经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G-PAGE)后,分别进行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碱性磷酸酶(AKP)同工酶显色和比较分析。结果:MDH同工酶:三地微小按蚊均显Rm6、25、70、100四条区带,酶谱相同;AKP同工酶:桂、琼微小按蚊显Rm66、76、100三条区带,而滇微小按蚊出现Rm71、100两条区带,与前二者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三地微小按蚊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滇微小按蚊可能存在遗传分化,AKP同工酶具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7.
Zmu-1:DHP豚鼠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Zmu-1:DHP豚鼠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概貌,探讨随机引物PCR(RAPD—PCR)在豚鼠遗传质量检测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用RAPD—PCR法,对新培育的Zmu—1:DHP豚鼠和对照品系DHP豚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条呈多态性的引物,分别是第S1202号和第S1219号引物。Zmu—1:DHP品系的扩增产物无多态性变化,而且其条带与多数DHP品系的个体相同。少数DHP品系的个体呈多态性变化,并找到该品系增加和缺失的特征性条带各一种。结论:Zmu—1:DHP品系的基因纯合性及个体一致性较DHP品系高。二个品系的DNA序列存在较少差异,说明豚鼠品系间遗传结构比较接近。一旦选定具有多态性的引物,RAPD—PCR法可以区分豚鼠品系,适用于豚鼠遗传质量检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内陆嗜人按蚊与海岛嗜人按蚊对盐水的耐受能力有无差异。方法将四川、辽宁嗜人按蚊和珠海横琴岛嗜人按蚊幼虫分别放入6个不同浓度的盐水中孵化,观测不同浓度盐水中蚊卵孵化率及幼虫发育情况。结果3种嗜人按蚊在不同浓度盐水中均可孵化;随着盐浓度的增高,幼虫死亡率上升,蛹化率下降;1%以下盐浓度3种嗜人按蚊幼虫均可发育至蛹期,并能正常羽化为成蚊;按蚊在1.5%盐浓度水体中均不能由卵发育至成蚊。结论海岛嗜人按蚊与内陆嗜人按蚊幼虫对盐的耐受性无差别,都能适应一定盐度和对盐的耐受程度,其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机制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嗜人按蚊分布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四川省嗜人按蚊分布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嗜人按蚊分布区按地理位置,选择有代表性的村组,对嗜人按蚊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2个村组,既有山区、深丘,也有浅丘、平坝,平均气温15.1-17.6℃,相对湿度81%-84%,年隆雨量965.8-1203mm,均种植水稻,稻种植面积各调查点分别在17.85%-88.95%之间,农民住房以瓦房为主,多为独院,人均耕牛数0.006-0.08头,人均养猪数0.23-1.27头。人均年收入650-1608元。结论:嗜人按蚊分布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对嗜人按蚊的孳生繁殖、种群数量、疟疾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嗜人按蚊血淋巴氨基酸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LK13-4400型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嗜人按蚊血淋巴氨基酸含量。初羽化和吸血后5d的雌蚊血淋巴,均含有相同的17种氨基酸,吸血后有15种氨基酸含量下降。提示,蚊虫血淋巴氨基酸组成与蚊虫营养来源和卵巢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华按蚊不同地理株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忠湘  谢明 《医学争鸣》1998,19(2):175-177
目的:研究中华按蚊不同地理株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方法:应用RAPD技术,用20个随机引物(OPE01 ̄OPE20)对江苏,福建,海南,贵州,陕西5个省区中华按蚊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和特征描述海南岛蚊子基因组弹状病毒核蛋白内生病毒片段。方法 收集海南岛内的库蚊、伊蚊和按蚊,分别提取各类蚊子的总基因组,以此为模板PCR扩增弹状病毒类核蛋白内生病毒片段,并通过测序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特征进行鉴定和描述。结果 在海南岛库蚊和伊蚊基因组中获得弹状病核蛋白内生病毒片段,采用测序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和鉴定了该内生病毒片段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结论 数据分析证明蚊子基因组弹状病毒核蛋白内生病毒片段与弗兰德斯病毒(Flanders virus)相关,这种病毒在海南岛还没见报导过;初步表明蚊子基因组弹状病毒核蛋白内生病毒片段是在蚊子扩散到海南岛来之前就已经整合到蚊子基因组当中的。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嗜人按蚊地理分布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2和1993年的6~9月,在海南省19个市、县,22个乡(镇)、农(林)场选89个居民点开展嗜人按蚊地理分布调查。结果除了在1990年8月曾发现嗜人按蚊的文昌县铺前镇南北沟一个点捕获嗜人按蚊30只(人房5只,牛诱25只)外,其余88个点,均未发现嗜人按蚊,表明该种蚊在海南省的分布很局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检索1980-2016年海南省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嵌斑按蚊、微小按蚊、须荫按蚊、须喙按蚊、迷糊按蚊及嗜人按蚊等十余种.在海南省内发现的蚊媒病毒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罗斯河病毒、版纳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一些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黄病毒属病毒.结论 海南省的气候有助于蚊虫孳生、繁殖.带毒蚊虫的活动及多种蚊媒病毒的存在会造成蚊媒病毒传染病广泛传播,成为蚊媒传染病潜在的流行因素.各市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蚊虫种类、密度、分布、病原体携带情况的监控,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及暴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横琴岛嗜人按蚊生态学特性以及与陆地嗜人按蚊基因组DNA的差异。方法:生态学调查以及统计学方法研究嗜人按蚊生态学习性;用RAPD-PCR的方法,比较横琴岛嗜人按蚊与陆地嗜人按蚊基因组DNA的差异。结果:横琴岛嗜人按蚊吸人血又吸牛血,但更嗜人血;通宵都有吸血活动,凌晨1~3点是吸血高峰;吸了牛血的嗜人按蚊偏野栖。结论:横琴岛嗜人按蚊与陆地嗜人按蚊基因组DNA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的生态习性。方法:蚊媒调查方法。结果:横琴岛嗜人按蚊主要孳生于水质清凉、遮阴良好的淡水沟溪及有丰富水体的香蕉地和甘蔗地等。属人、牛血兼吸品种,趋吸人血比例为76、34%,吸血后外逸比例为92、77%,夜间吸血活动高峰在午夜后至次日清晨,全年高峰季节在8~10月。结论:该地嗜人按蚊有人、牛血兼吸,趋吸人血比例较大陆品种低,偏野栖,夜间吸血活动持续时间长,全年活动高峰季节长的生态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5个S180克隆细胞株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特征以及S180-S2D9传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运用23条引物对S180-S2D9、S180-S2D7、S180-S1F11、S180-S1H10、S180-S1B11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扩增,以琼脂糖电泳观察结果;对S180-S2D9原代、25代、50代、75代细胞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计数染色体数目;原代、50代细胞分别接种入KM小鼠腹腔,观察腹水的生长情况及小鼠的存活天数;流式细胞仪测DNA含量。结果 筛选出3条在各克隆株扩增产物间有差异的引物,通过这3条引物分析S180-S2D9的RAPD特征,原代、25代、50代、75代细胞之间的RAPD条带无差异;原代、25代、50代、75代细胞的染色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代、50代细胞分别接种于10只昆明小鼠腹腔,两组的存活天数分别为13~23d、13~20d,原代与50代组存活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测DNA相对含量分别为0.3890、0.3542、0.3575、0.3984。以上结果提示,S180-S2D9传到75代时未发现遗传变异。结论 可以运用RAPD-PCR技术对克隆细胞株进行质量控制。S180-S2D9克隆株性质均一,致瘤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石斛属植物RAPD指纹图谱,探讨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石斛属种类鉴别上的应用。方法用RAPD方法构建石斛属内7种石斛及一种石仙桃植物RAPD指纹图谱,对其扩增条带进行分析。结果共扩增出53条带,分布在0.25~1.3kb之间,其中39个条带有遗传多样性,约占总数的73.6℅。经聚类分析不同石斛间的遗传距离分布在0.04762~0.68421,平均遗传距离为0.44380,而石仙桃与石斛属植物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71734。结论石斛属植物的遗传多态性丰富,与种外植物遗传距离较大,RAPD技术可作为石斛属植物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恶性疟原虫样本单/多重感染的方法。方法从我国恶性疟流行区云南和海南两省采集恶性疟确诊患者血样共40份;采用巢式/半巢氏PCR方法对样本5个微卫星中立位点进行STR分型,任一微卫星位点出现两种或以上等位基因即划归为混合感染。结果共有38份样本成功进行了5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其中云南地区样本多重感染样本3份(7.89%),海南地区1例(2.63%)。结论运用STR分型技术可快速有效地鉴别恶性疟原虫样本的单/多重感染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