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预后良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再灌注时间(DRT)与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 DNT和DRT分别是单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94,95%CI:0.991~0.997,P < 0.01;OR=0.989,95%CI:0.983~0.995,P < 0.01)。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DN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4.7%;而对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DR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11.4%。结论: 缩短时间窗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或DRT,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再灌注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71家医院3272例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静脉溶栓后24 h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出血表现定义为颅内出血转化。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533例)和未出血转化组(2739例),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心房颤动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结果: 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起病至溶栓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血糖水平、心房颤动患者比例高于未出血转化组(P < 0.05或P <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独立相关(OR=2.527,95%CI:2.030~3.146,P < 0.01)。结论: 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OR=0.856,95%CI:0.664~1.103,P>0.05)。结论: 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患病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9例。所有患者接受了多导睡眠监测。RLS采用国际RLS研究组制订的标准确诊。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患者的健康问卷(PHQ-9)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原发性RLS患者,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合并RLS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特征。结果: 19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22例存在RLS(11.1%)。广义线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β=-133.3 mg/L,95%CI:-200.4~-70.1,P < 0.01),皮层下梗死(OR=4.05,95%CI:1.15~14.18,P < 0.05)和女性(OR=2.54,95%CI:1.04~6.23,P < 0.05)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RLS的危险因素。与不合并RLS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合并RLS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SS值升高4.37分(95%CI:2.33~6.41,P < 0.01),PHQ-9分值增加2.17分(95%CI:0.39~3.94,P < 0.05),中重度抑郁风险增加4.27倍(95%CI:1.40~13.10,P < 0.05),NIHSS减分值减少0.97分(95%CI:-1.79~-0.15,P < 0.05)。与原发性RLS患者相比,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RLS患者伴微觉醒的周期性腿动指数增加(β=12.85,95%CI:2.04~23.67,P < 0.05)。结论: RLS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应重视筛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长海医院标准卒中救治流程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介入治疗再通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选择2013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AIS患者876例,排除病例资料不全者66例,最终纳入810例。按照是否实验施标准卒中救治流程(2018年6月22日)将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335例)和对照组(未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4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至进针时间(DNT)、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股动脉穿刺至血管成功再通时间(PRT),以及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3级]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分]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采用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14.3%(48/335)vs 31.2%(148/475)P<0.01]。在行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研究组DNT、DPT、PRT均短于对照组[34.2(28.1,60.4)min vs 53.5(27.0,72.2)min、76.5(55.9,106.4)min vs 97.0(68.9,151.1)min、45.0(37.3,90.4)min vs 78.0(55.4,109.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的预后良好率、血管成功再通率[分别为66.7%(32/48)、91.8%(44/48)]与对照组[分别为57.4%(85/148)、93.2%(138/14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直接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研究组DPT、PRT也均短于对照组[67.0(50.1,109.0)min vs 87.0(60.8,150.0)min、48.0(43.5,80.8)min vs 74.0(60.3,10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的预后良好率、血管成功再通率[分别为54.7%(157/287)、93.0%(267/287)]与对照组[分别为52.3%(171/327)、91.1%(298/32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我院的标准卒中救治流程能显著缩短DNT、DPT和PRT时间,缩短介入治疗再通时间。但血管再通率与良好预后率未显示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2月22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发热隔离病房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测患者焦虑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患者抑郁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伴发焦虑(OR=3.206,95%CI:1.073~9.583,P < 0.05)和抑郁情绪(OR=9.111,95%CI:2.143~38.729,P < 0.01);患者存在已知疫区及疫区人员接触史更容易伴发抑郁情绪(OR=3.267,95%CI:1.082~9.597,P < 0.05)。结论: 在COVID-19疑似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对于存在已知疫区及疫区人员接触史的女性患者应该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提早给予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睡眠医学中心接受睡眠监测的3 152名患者。所有患者被分成4组,单纯鼾症组(n=1 335)、单纯支气管哮喘组(n=72)、单纯OSA组(n=1676)和哮喘合并OSA组(n=69),以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哮喘合并OSA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单纯OSA组及单纯哮喘组(OR=13.389, 95%CI:7.930~22.607, P<0.01; OR=11.850, 95%CI: 7.116~19.733, P<0.01; OR=3.925,95%CI: 1.827~8.431, P<0.01)。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腹围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OR=7.224, 95%CI: 3.989~13.083, P<0.01; OR=6.783, 95%CI: 3.811~12.073, P<0.01; OR=2.920, 95%CI: 1.240~6.878, P<0.01)。年龄≥55岁和腹围≥90 cm的患者中,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5.464, 95%CI: 2.997~9.959, P<0.01; OR=4.630, 95%CI: 2.667~8.026, P<0.01)。结论 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老年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救治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475例,分为时间追踪组(n=291)和非时间追踪组(n=184)。对比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IT)、影像学检查至静脉溶栓时间(INT)、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T)、影像学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IPT)、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和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启动时间追踪与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ODT与DPT相关性。结果 在静脉溶栓患者中,时间追踪组DNT短于非时间追踪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3,36)min vs 33(23,43)min,Z=2.123,P<0.05];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呈负相关(r=-0.293,P=0.001),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无相关性(r=-0.034,P=0.723)。在血管内治疗患者中,时间追踪组ODT、OPT均长于非时间追踪组[246(113,431)min vs 166(82,299)min,342(211,519)min vs 277(142,406)min],DIT短于非时间追踪组[18(14,23)min vs 26(16,3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67、2.182、4.077,P均<0.05);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PT呈负相关(r=-0.234,P=0.024),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PT无明显相关性(r=-0.056,P=0.424)。结论 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速度,消除ODT对DNT、DPT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压力、社会支持对非手术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至8月经胃镜确诊为胃癌的非手术患者158例。压力评估采用压力感知量表,社会支持评估采用多维度社会支持量表,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包括生理综合评分(PCS)和心理综合评分(MCS)]。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结果 性别(P<0.001)、婚姻(P=0.022)、年龄(P=0.022)、病感症状群(P=0.009)影响非手术胃癌患者PCS,性别(P=0.016)、经济(P=0.012)、病感症状群(P=0.038)影响非手术胃癌患者MCS;感知压力与PCS、MCS均呈负相关(P均<0.001)。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与PCS、MCS均呈正相关(P均<0.001)。非手术胃癌患者PCS与性别(OR=0.219,95%CI=0.091~0.525,P=0.001)、年龄(OR=0.969,95 CI=0.942~0.998,P=0.035)、病感症状群(OR=1.142,95%CI=1.013~1.287,P=0.030)、感知压力(OR=0.921,95%CI= 0.860~0.987,P=0.019)、家庭支持(OR=1.195,95%CI=1.064~1.343,P=0.003)相关;非手术胃癌患者MCS与性别(OR=0.169,95% CI=0.062~0.459,P<0.001)、感知压力(OR=0.910,95%CI= 0.844~0.981,P=0.013)、其他支持(OR=1.136,95%CI= 1.002~1.288,P=0.046)相关。结论 非手术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感知压力和社会支持相关,女性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在临床工作中需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纯静脉溶栓或桥接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6月由脑卒中绿色通道收入我院的静脉溶栓时间窗(≤4.5 h)内的急性大动脉闭塞MIS患者73例,其中静脉溶栓组55例、桥接治疗组18例。静脉溶栓组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桥接治疗组为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在取栓时间窗内完成血管再通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无症状梗死灶患者比例、术前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Alberta脑卒中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以及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90 d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静脉溶栓组患者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桥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13/55)vs 44.4%(8/18);χ2=2.434,P=0.019]。结论 单纯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MI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尽管桥接治疗患者的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但二者远期疗效均较好。[关键字]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闭塞;静脉溶栓;桥接治疗[中图分类号] R 74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原发性痛风患者24 h尿液离子含量及其与肾结石的关系,探讨其在痛风合并肾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连续就诊且资料完整的痛风患者,根据临床和超声资料,分析肾结石与尿液离子成分的相关性以及肾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以双能CT证实的肾尿酸盐结石为金标准,探讨尿液离子异常对于痛风合并肾尿酸盐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中80例超声发现下肢关节尿酸盐晶体沉积,61例超声发现肾结石,34例双能CT检查证实为尿酸盐结石。与超声检查无肾结石组患者相比,肾结石组的痛风病程更长[(48.7±26.6)个月vs. (84.0±30.6)个月,P=0.01],24 h尿草酸总量更高[(20.1±9.6) mg vs. (28.6±20.7) mg,P=0.001],24 h尿枸橼酸总量更低[(506.3±315.4) mg vs. (355.7±219.6) mg,P=0.001]。与双能CT无肾结石组患者相比,肾尿酸盐结石组痛风病程更长[(49.1±28.4)个月vs. (108.3±72.2)个月,P=0.001],24 h尿草酸总量更高[(23.6±16.9) mg vs. (28.5±18.8) mg,P < 0.05],24 h尿枸橼酸总量更低[(556.0±316.3) mg vs. (391.7±261.2) mg,P < 0.05],平均血尿酸水平及24 h尿尿酸总量更高[(466.2±134.5) μmol/L vs. (517.2±18.1) μmol/L,P < 0.05;(1 518.1±893.4) mg vs. (1 684.2±812.1) mg,P < 0.05]。以病程、既往痛风发作频率、血尿酸、血肌酐及24 h尿草酸、枸橼酸、尿酸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病程(OR=1.229,95%CI:1.062~1.522,P < 0.05)、高血尿酸(OR=1.137,95%CI:1.001~1.213,P=0.01)、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OR=0.821,95%CI:0.659~0.952,P=0.01)为痛风患者超声发现肾结石的危险因素;长病程(OR=1.201,95%CI:1.101~1.437,P=0.005)、高血肌酐(OR=1.145,95%CI:1.001~1.182,P=0.04)、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OR=0.837,95%CI:0.739~0.931,P=0.02)为痛风患者出现肾尿酸盐结石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病程、低24 h尿枸橼酸的痛风患者更容易出现肾结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不同危险程度患者中评估心肺适能对ASCVD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心肺运动试验的非ASCVD患者544例,根据《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其进行ASCVD总体危险评估,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准确测定心肺适能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并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结果:506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低危组250例,中危组93例,高危组16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9~28个月)。在随访期内共51例患者出现ASCVD事件,其中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治疗者 33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颈动脉血运重建者18例。出现ASCVD事件的患者作为ASCVD组(n=51),其余患者作为非ASCVD组(n=455)。ASCVD组VO2peak[16.3(3.6)mL/(kg·min) vs. 19.1(3.2)mL/(kg·min), P<0.001]显著低于非ASCVD组。以是否发生ASCVD事件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VO2peak[OR 0.893(95% CI:0.831~0.959),P=0.002]及ASCVD危险分层[OR 1.428(95% CI:1.028~1.878),P=0.031]与ASCVD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VO2peak每升高1 mL/(kg·min),ASCVD事件发生风险降低11%。依据患者VO2peak的三分位数[14.4 mL/(kg·min), 23.0 mL/(kg·min)]将患者分为低、中、高VO2peak,分别在ASCVD 危险分层高危和中、低危的患者中,以是否发生ASCVD事件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SCVD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中,中水平VO2peak[OR 0.210(95% CI:0.054~0.814),P=0.024]及高水平VO2peak[OR 0.146(95% CI:0.025~0.870), P=0.035]患者ASCVD事件的发生均显著下降,但在ASCVD中低危患者中未发现VO2peak升高对ASCVD事件发生的显著影响。结论:高心肺适能可显著降低ASCVD高危患者ASCVD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收治的42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统计其术后ALI/ARDS的发生情况。以是否发生ALI/ARDS把患者分为ALI/ARDS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后退法回归分析,探寻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共有41例患者发生ALI/ARDS,占所有患者的9.7%(41/422),ALI/ARDS组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18.9±9.7) d vs. (14.8±3.6) d,P=0.011]、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51.2%(21/41) vs. 9.4%(36/381),P<0.001]、院内死亡率[31.7%(13/41) vs. 5.0%(19/381),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P=0.064)、术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P=0.020)、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P=0.011)、体重指数(body weight index,BMI)(P=0.04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风险分级(P=0.049)及术中单肺通气时间(P=0.008)在ALI/ARD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FEV1/FVC(OR=1.053,95%CI 1.010~1.098,P=0.016)、ASA分级(OR=2.392,95%CI 1.073~5.335,P=0.033)、术中单肺通气时间(min)(OR=0.994,95%CI 0.989~0.999,P=0.028)是食管癌术后发生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I/ARDS是食管癌术后不容忽视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明显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术前FEV1/FVC、ASA分级、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是食管癌术后发生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对患者的充分评估和准备,术中控制单肺通气时间是预防食管癌术后ALI/ARDS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黑升麻提取物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导致低雌激素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至2020年1月,在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和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GnRHa疗程中加入黑升麻提取物辅助治疗以缓解GnRHa造成的低雌激素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总计7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黑升麻提取物的加入不会影响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包括血清雌二醇水平(MD=1.24,95% CI:-4.58~7.08,P>0.05)和促黄体激素水平(MD=-0.02,95% CI:-0.15~0.11,P>0.05)。黑升麻提取物可以有效改善由于GnRHa造成患者体内低雌激素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改善患者潮热出汗(OR=0.1,95% CI:0.02~0.47,P < 0.01),减少失眠症状的发生(OR=0.23,95% CI:0.13~0.39,P < 0.01),改善乏力(OR=0.09,95% CI:0.04~0.20,P < 0.01),减少阴道干燥的发生(OR=0.04,95% CI:0.01~0.30,P < 0.01)。黑升麻提取物的加入会影响手术12周后患者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分(MD=-11.50,95% CI:-20.09~-2.90,P < 0.01)及24周后KMI评分(MD=-23.68,95% CI:-39.66~-7.69,P < 0.01)。结论: 目前有限的证据表明,黑升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地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GnRHa治疗造成体内雌激素含量降低所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且不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