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纳米粒子为抗肿瘤药物的转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它可以作为肿瘤药物的载体,穿透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间隙并直接进人细胞发挥作用。这些微粒通过修饰后,能与肿瘤组织中的内环境、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靶点特异结合,并作用于肿瘤细胞,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使高浓度的药物靶向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文章就纳米粒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靶向性X线CT造影剂和抗肿瘤药物传递的多功能含碘纳米粒子,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含碘聚合物纳米粒子P(MATIB-co-MBA-co-GMA)-FA-AuNP,该纳米粒子以2-甲基丙烯酰(3-酰胺-2,4,6-三碘苯甲酸)(MATIB)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MBA),通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乙二胺(EDA)将叶酸分子修饰到该纳米粒子表面,并原位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结果:TEM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35 nm。体外X线CT成像检测结果表明AuNP的掺杂显著增加了该纳米粒子的X线衰减性能。该纳米粒子同时可高效负载抗肿瘤药物(DOX),载药量为51.3%,并具有pH敏感的可控释放性能。体外药物输送结果显示有FA修饰的纳米粒子能更好地携载抗肿瘤药物进入肿瘤细胞。细胞毒性的结果显示该P(MATIB-co-MBA-co-GMA)-FA-AuNP纳米粒子在浓度低于100 μg/mL时未显示明显毒性。载药后,有叶酸修饰的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具有更好的杀伤性能。结论:该纳米粒子可同时作为肿瘤靶向性X线CT造影剂和抗肿瘤药物载体,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生物相容性高、细胞毒性低等优点,其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可以矿化肿瘤组织局部胶原纤维,防止肿瘤转移及侵袭,因此,在杀伤肿瘤细胞及预防肿瘤转移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其与肿瘤细胞及胶原纤维相互作用亦可增强肿瘤恶性潜能。本文对近年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其促肿瘤恶性潜能危险性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将纳米羟基磷灰用于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在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分布以及在外加磁场下可控运动的特点,已被应用于肿瘤细胞的富集、分离、药物的磁靶向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本文对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磁共振成像、肿瘤细胞分离、磁导向药物以及肿瘤的磁流体过热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载药纳米粒子肿瘤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纳米粒子是一种微观的胶质体系,研究表明,将抗癌药物连结在纳米粒子上可以使其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得到控制,从而增加药物的抗癌功效,减小毒副作用。作者综述了传统纳米粒子及长效纳米粒子的不同靶向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肿瘤内及静脉注射后纳米粒子的局部作用及肿瘤退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是癌症化疗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输送系统为药物向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和亚细胞的有效输送提供了条件。纳米载体可通过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刺激响应性靶向等方式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克服外排蛋白作用,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控制药物在特定细胞器释放和释放时间以及修复被阻断的细胞凋亡通路,增强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作者根据纳米载体制剂实现药物有效输送的方式综述了近几年其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多药耐药(MDR)是指肿瘤细胞在多种机制的介导下,失去对传统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导致化疗疗效降低。研究认为,包括细胞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肿瘤组织中特殊的微环境、细胞DNA自我修复及抗凋亡、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均可能是导致MDR形成的原因。细胞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是指由于肿瘤细胞膜表面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表达上调,导致经由该通道“泵出”细胞外的抗肿瘤药物量增加,降低细胞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形成细胞耐药。采取有效的方法抑制由细胞膜转运蛋白过表达引起的药物外泵可能是逆转MDR的关键。多功能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的药物递送系统,已经在抗肿瘤治疗中呈现出诸多优势。此外,经合理设计的纳米粒子还可以结合多种策略协同化疗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本文详细综述运用多功能纳米给药系统结合不同MDR逆转策略,如药物共递送、外界响应及靶点修饰等干预细胞膜转运蛋白外排作用的相关研究,为纳米给药系统下一步的开发以及逆转手段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线性多糖,通过细胞表面分化簇44(CD44)受体靶向肿瘤。其作为抗肿瘤药物传递载体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已成为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CD44是透明质酸高亲和性的受体,因其在肿瘤细胞过表达,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或靶向受体。许多肿瘤都表现出CD44受体的过度表达,如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CD44配体通过与纳米药物载体结合,可以提高纳米载体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HA结构中因含有CD44配体具备有效的肿瘤靶向效应而闻名,通过HA-CD44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途径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摄取。本文对HA纳米胶束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以及其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综述,并表明HA的纳米胶束在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体内外研究表明,基于HA的纳米胶束是药物和基因特异性靶向肿瘤的传递方式,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CDDP-MNP)在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组织内的靶向性分布。方法将20只BALB/c雌性裸鼠接种人鼻咽癌细胞CNE-2建立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按照肿瘤体积随机分成单纯移植瘤对照组、顺铂治疗组、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治疗组、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联合靶向治疗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干预。最后一次用药后第3天行裸鼠MR活体检测,MR检测后处死裸鼠,取下肿瘤,分别进行电镜检测、原子吸收光谱和铁染色检测。结果 MR显示,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联合磁靶向治疗组与其他3个组比较,在T2W I时相肿瘤组织的信号明显降低。电镜检查在3个治疗组均可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在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联合磁靶向治疗组肿瘤细胞胞质中可见大量纳米颗粒。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3个治疗组肿瘤组织均可检测到铂,其中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联合磁靶向治疗组铂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治疗组(P<0.05)。铁染色检测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联合磁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普鲁士染色呈弱阳性,其余3个组呈阴性。结论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在体外磁场的引导下能聚集于肿瘤组织,发挥良好的抗肿瘤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靶向磁性纳米粒子用于肿瘤磁共振分子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将靶向部分重组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与成像部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连接形成靶向探针,无靶向物质的成像部分作为对照材料.利用体外细胞实验和荷瘤裸鼠体内实验探索探针的靶向结合作用.体外细胞实验采用靶向探针和敏感肿瘤细胞株A549共同孵育,非靶向材料和同种细胞孵育作为对照,细胞洗脱后裂解,磁共振成像测量细胞裂解液的T2值.体内实验将靶向探针和非靶向材料分别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荷瘤裸鼠体内,磁共振成像动态检测肿瘤局部组织的信号和T2值变化.结果 体外细胞实验和肿瘤体内实验均证实靶向探针与非靶向颗粒溶液相比,与体外细胞和体内肿瘤组织有更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肿瘤磁共振分子成像可使用靶向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探针,实现肿瘤的靶向成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白藜芦醇载药纳米微球,并检测该载药纳米微球的各项特征,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 -PCL二嵌段共聚物,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纳米微球?观察纳米微球的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和体外对于恶性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通过溶剂分散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径为(71.8±0.2)nm,白藜芦醇纳米微球的最高载药量达到19.4%?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微球具有缓释特性?细胞与负载荧光素纳米微球共培养后发现,细胞可通过胞吞作用将纳米微球摄入?细胞实验表明,白藜芦醇纳米微球对U25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低浓度下白藜芦醇微球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游离白藜芦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白藜芦醇微球与游离白藜芦醇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相差不大?结论:采用mPEG-PCL为载体制备的白藜芦醇纳米微球具有缓释特性和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合成的具有电荷翻转能力的聚酯树枝状大分子(G4.5-DCA)为药物载体,包载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将G4.5-DCA(DOX)与两嵌段聚乙二醇-b-聚赖氨酸共聚物(PEG-b-PLL)静电自组装,得到了尺寸可控的载药纳米药粒。考察了该纳米药粒的粒径与形貌、药物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细胞中的亚分布以及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该纳米药粒尺寸分布均一、具有很好的pH敏感药物释放特性;进入肿瘤细胞后,可将药物输送到细胞核中;与原药DOX相比该纳米药粒的细胞毒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纳米载药系统靶向肿瘤微环境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内在遗传物质与机体的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肿瘤微环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不仅提供了一个肿瘤细胞浸润的场所,还促进肿瘤与其进行酶和细胞因子等物质的交换,帮助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自我更新,同时改变宿主的微环境,因此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是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纳米给药技术发展迅速,给肿瘤的诊断治疗带来新的途径,但肿瘤血管异常、间质压力高等微环境因素限制了纳米给药系统的传递效果,纳米粒表面化学也正从传统的合成聚合物发展到更多的生物激发策略。本文主要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靶点及不同类型纳米载药系统靶向策略进行详细综述,并提出了改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方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壳聚糖-紫杉醇纳米粒子(CS-PTX-NP)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特性。方法采用溶剂挥发-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紫杉醇载药纳米粒子,借助红外光谱仪分析粒子结构,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粒子的形态、粒径及分布,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并考察粒子的体外释放性能,探讨影响制备该粒子的主要因素。结果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16±3.07)nm,成球性、分散性好,粒子的包封率最大可达94.04%,主要受Mptx∶Mcs、搅拌速度的影响。粒子在生理条件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壳聚糖紫杉醇纳米粒子的制备为开发脂溶性药物缓释制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选重组水蛭素-2(rHV2)鼻腔给药纳米粒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复凝聚法,以包封率、载药量等为评价指标,以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壳聚糖黏附纳米粒制备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壳聚糖的类型、壳聚糖溶液的pH值、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的最终质量比以及搅拌速率对rHV2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均有较显著影响;优选工艺的包封率可达到70%以上,载药量>8%。结论 经优选的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rHV2鼻腔给药纳米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针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检测,通过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对重叠峰进行解析,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进行辅助定性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分辨出72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3个组分,占臭冷杉挥发油化学成分总量的99.31%,其主要成分为醋酸龙脑酯、龙脑、α-红没药醇、柠檬烯等。结论 HELP法结合PTRI能够提高质谱定性的准确性,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臭冷杉针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Nanoparticles are becoming an important method of targeted drug delivery.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folate-conjugate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late-CDDP/HSA MNP), we prepared drug-loaded Folate-CDDP/HSA MNPs and characterized their features. Methods: First, folate was conjugated with HSA under the effect of a condensing agent, and the conjugating rate was evaluated by a colorimetric method using 2, 4, 6 - 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Second, under N., gas, Fe:~O1 magnetic nanomaterials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EM-EDS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Finally, Folate-CDDP/HSA MNP was prepared by using a solvent evaporation technique. TEM was used to observe particle morphology. The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repared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a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Drug loading volume and drug release were investigated by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HPLC) in vitro. Results: We successfully prepared folate-conjugated HSA and its conjugating rate was 27.26 μg/mg. Under TEM, Fe2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highly electron density and had an even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range of 10-20 nm. It was confirmed by SEM-EDS and XRD that Fe30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had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Under TEM, drug-load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observed, which had a round shape, similar uniform size and smooth surface. Their average size was 79 nm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laser scattering, and they exhibited magnetic responsiveness.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was 89.75% and effective drug loading was calculated to be 15.25%. The release results in vitro showed that the half release time (ta/2) of cisplatin in cisplatin Solution and Folate-CDDP/HSA MNP was 65 min and 24 h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that microspheres had an obvious effect of sustained-release. Conclusion: Folate-CDDP/HSA MNPs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data provide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includ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nanoparticles distribution in vivo and their intake by tumor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