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米粒子为抗肿瘤药物的转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它可以作为肿瘤药物的载体,穿透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间隙并直接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这些微粒通过修饰后,能与肿瘤组织中的内环境、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靶点特异结合,并作用于肿瘤细胞,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使高浓度的药物靶向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文章就纳米粒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纳米粒子为抗肿瘤药物的转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它可以作为肿瘤药物的载体,穿透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间隙并直接进人细胞发挥作用。这些微粒通过修饰后,能与肿瘤组织中的内环境、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靶点特异结合,并作用于肿瘤细胞,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使高浓度的药物靶向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文章就纳米粒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大分子及纳米粒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它们在细胞膜上的黏附、跨膜吸收、在细胞器中的分布以及胞吐等。充分了解大分子以及纳米粒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对于在细胞层次上理解生命体的生理过程、药物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基因治疗的机制等十分重要。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对胞吞机制即网格蛋白及小窝蛋白介导的胞饮作用、大胞饮作用、吞噬作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介绍了细胞穿膜肽的的跨膜吸收机制及其应用,然后论述了纳米粒子的细胞转运机制以及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对跨膜吸收的影响,最后简要介绍了物质从内涵体中逃逸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磁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纳米粒子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第一代磁纳米粒子已经用于肝脏肿瘤的临床检测,第二代磁纳米粒子也将用于临床,比第一代有更长的血液半衰期,更小的粒径及更高的弛豫性,可用于全身多个器官、多种疾病的检测。目前,磁纳米粒子在心血管系统成像的应用中,可以通过巨噬细胞的浸润成像测量梗死的心肌范围;通过心肌细胞凋亡成像了解急性心肌损伤中细胞死亡的病理机制,通过心肌细胞坏死成像显示坏死的心肌等。  相似文献   

5.
新生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与转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节炎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生成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与信号通路.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理化性质,文献报道纳米材料还具有抗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本文介绍了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及其分子机制,并重点讨论了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氧化铜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颗粒、碳纳米颗粒等纳米材料抗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上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更多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磁共振显像功能的Fe3O4纳米粒子,通过声脉冲辐射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辐照脂质微泡(microbubbles,MBs),探讨ARFI辐照微泡对Fe3O4纳米粒子在肿瘤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温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检测其形态、大小、分布等,观察其体外磁共振显像效果.选取60只SD雌性大鼠,体质量为170 ~200 g,制备Walker256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6组(n=10):单纯ARFI辐照组、单纯MBs组、ARFI辐照MBs组、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微泡0.2 mL及5 mg/kg Fe3O4纳米粒子经大鼠尾静脉推注,ARFI辐照条件为探头间隔5 s辐照肿瘤部位,累计辐照5 min.将处理后的SD大鼠肿瘤部位行MRI扫描观察肿瘤组织信号变化;处死SD大鼠,取组织标本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形态规则,粒径分布均匀,具有磁共振显像功能.SD大鼠肿瘤组织普鲁士蓝染色结果为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均可见点状蓝染颗粒.其中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蓝染颗粒计数明显多于其余2组(P<0.05).SD大鼠肿瘤部位磁共振成像结果为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经相应处理后T2*WI均可见肿瘤内部低信号部分增加.结论 ARFI辐照MBs能够有效地提高Fe3O4纳米粒子在SD大鼠皮下移植瘤组织的分布,增强Fe3O4纳米粒子在活体肿瘤内的靶向递送效果.  相似文献   

7.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纳米粒子肿瘤热疗研究所纳米粒子肿瘤热疗系统治疗介绍  相似文献   

8.
技术     
《中国医院院长》2011,(15):21-21
纳米粒子可“侦察”到肿瘤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纳米粒子,可以随血液流动“侦察”到肿瘤部位,从而有效消灭肿瘤。研究人员表示,肿瘤部位的血管通常会有病态变大的孔洞,纳米粒子进入这些孔洞中会刺激周边组织,使机体发出一种类似有伤口要求凝血物质聚集的信号。此时,另外一种携带药物的“攻击型”纳米粒子就会循信号而来,帮助消灭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靶向性X线CT造影剂和抗肿瘤药物传递的多功能含碘纳米粒子,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含碘聚合物纳米粒子P(MATIB-co-MBA-co-GMA)-FA-AuNP,该纳米粒子以2-甲基丙烯酰(3-酰胺-2,4,6-三碘苯甲酸)(MATIB)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MBA),通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乙二胺(EDA)将叶酸分子修饰到该纳米粒子表面,并原位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结果:TEM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35 nm。体外X线CT成像检测结果表明AuNP的掺杂显著增加了该纳米粒子的X线衰减性能。该纳米粒子同时可高效负载抗肿瘤药物(DOX),载药量为51.3%,并具有pH敏感的可控释放性能。体外药物输送结果显示有FA修饰的纳米粒子能更好地携载抗肿瘤药物进入肿瘤细胞。细胞毒性的结果显示该P(MATIB-co-MBA-co-GMA)-FA-AuNP纳米粒子在浓度低于100 μg/mL时未显示明显毒性。载药后,有叶酸修饰的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具有更好的杀伤性能。结论:该纳米粒子可同时作为肿瘤靶向性X线CT造影剂和抗肿瘤药物载体,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以八臂聚乙二醇为载体、cRGD为靶头制备用于脑癌靶向光疗的纳米结合物,探讨其抗肿瘤作用与机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对合成的纳米结合物进行表征,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纳米结合物的细胞摄取行为进行观察,采用Alamar Blue法与Calcein AM/PI染色考察细胞毒作用,借助肿瘤球生长曲线评估肿瘤抑制效果,通过观察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细胞凋亡与肿瘤球穿透性探讨纳米结合物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RGD-8PEG-IR700能够被整合素受体高表达的U87MG细胞高效摄取,而整合素受体不表达的NIH/3T3细胞对其几乎无摄取。在考察浓度范围内,仅cRGD-8PEG-IR700光照组的U87MG细胞呈现明显毒性作用;在3D细胞模型上仅cRGD-8PEG-IR700光照组的肿瘤球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这是由于光照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并引起细胞凋亡和靶向纳米结合物较强的肿瘤穿透性能。因此,该聚乙二醇纳米结合物具有肿瘤靶向性,有望为肿瘤的光疗提供一个有前景的药物递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吉西他滨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不论在单药化疗、联合化疗或联合放疗等方面,都对鼻咽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轻微,为晚期鼻咽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阐述了吉西他滨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放疗增敏作用、单药以及联合其他化疗药治疗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量研究通过细胞内化或细胞膜结合的方式将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化学药物负载于间充质干细胞(MSC)上,利用其天然的肿瘤归巢特性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继而通过在靶部位药物的释放或基因表达,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基因修饰MSC的研究较为成熟,而递送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从MSC肿瘤迁移机制、细胞注射后体内分布特点入手,总结了MSC在小分子化学药物肿瘤靶向递送中的研究;同时介绍了MSC与原型药物、载药纳米粒构建的复合系统的载药、释药过程,展望了该系统遇到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用MTT法预测胃癌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TT法测定72例新鲜人胃癌组织对10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试图选出针对性较强的化疗药。结果表明对胃癌较敏感的药物依次是:5-FU、ADM、PYM等,并发现不同病理类型间敏感性有差异,各个体间对抗癌药的反应性亦不同。由此进一步说明,同一类型肿瘤的不同个体其临床化疗效果有较大差异。MTT法具有快速、简便、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本试验结果与实际疗效的相关性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rbshavebeenusedformedicinalpurposesforcenturies .Andthere centlyresearchinteresthasfocusedonvariousherbsthatpossesshypolipidemic ,antiplatelet ,antitumor ,orimmune stimulatingpropertiesthatmaybeusefuladjunctsinhelpingreducether…  相似文献   

15.
内源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血管生成抑制物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其中内源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是人体内源性蛋白的一部分,在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生理毒性小、不会产生耐药性,有着较好的抗癌前景。作者就内源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的产生、结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可特异性转运抗肿瘤药物至肿瘤部位发挥疗效,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兼具诊断与治疗的多功能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纳米递释系统,可同时实现分子诊断试剂、抗肿瘤药物的肿瘤靶向递释,同步进行对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本文综述了纳米递释系统的肿瘤靶向机制,以及诊断与治疗双功能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F-BSANP)的肿瘤靶向性并进行药效评价.方法 采用直接注射法建立小鼠肝癌模型,肝癌小鼠分组进行体内分布及药效实验.结果 包裹钙黄绿素的F-BSANP在肝癌小鼠肝脏中蓄积程度最高;而药效方面,包裹砒霜的F-BSANP组小鼠生存期最长.结论 用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包裹药物能显著增强药物对肿瘤部位的靶向性,明显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癌细胞药敏与肝癌细胞成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30只雌性清洁级SD大鼠应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选取诱癌成功大鼠10只分别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TT法用于不同作用机制抗肿瘤药物的药物敏感实验,药物作用后接种至裸鼠,观察其成瘤实验的差异,对模型大鼠间充质于细胞、肿癌细胞抑制率与化疗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的成瘤质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种药物药敏结果显示肝癌癌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药物敏感无明显相关性(P<0.05).间充质细胞药敏实验与成瘤实验正相关.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耐药机制与肿瘤干细胞相似,有希望代替普通肝癌肿瘤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验和评价喹喔啉双氮氧化物衍生物QN-2013的选择性乏氧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体外细胞毒性、放射增敏作用及体内抗肿瘤活性,分别用集落形成法和肿瘤生长延迟法检验。细胞周期的变化、DNA损伤和损伤DNA的修复分别以流式细胞术和“彗星”分析法测定。结果:QN-2013对乏氧和富氧HeLa-S3细胞的等毒性浓度ICN250和ICair50分别是0.08和1.7 mmol*L-1,乏氧细胞毒性比率(hypoxic cytotoxicity ratio, HCR)为21。这说明QN-2013具有一定的乏氧细胞毒性,但弱于代表性生物还原药SR-4233。在1 mmol*L-1以下时,QN-2013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比MISO(misonidazole)弱,但随药物浓度增加近似按指数增大,而荷瘤小鼠腹腔给药则体内增敏作用与施药剂量无明显依赖关系。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QN-2013诱发乏氧HeLa-S3细胞G2M期阻断,引起DNA双链断裂,且抑制辐射DNA损伤的修复。结论:QN-2013是一中度活性的乏氧选择性细胞毒剂,体内外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明显增强辐射抗肿瘤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损伤DNA和抑制DNA修复。这些结果提示虽QN-2013本身可能不是理想的生物还原药,但喹喔啉氮氧化物系列不失为探索新抗癌药应重视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俊 《医学综述》2012,18(17):2796-2799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发生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所致。一系列针对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分子的靶向性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为现阶段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焦点,这可能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和革命性进展。现着重介绍几类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方面研究较成熟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