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75 mg罗哌卡因+0.9%生理盐水15 ml)2.0 ml(A组)、1.8 ml(B组)和1.6 ml+硬膜外2%盐酸利多卡因3 ml(C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和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情况;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娩婴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产妇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情况。结果麻醉后5 min及10 min收缩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娩婴时收缩压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舒张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碱用量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小剂量腰麻1.6 ml(8 mg)复合硬膜外追加2%盐酸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影响最小,副作用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田国锐  夏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57-176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剖宫产产妇80例,ASA Ⅰ~Ⅱ级,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B组各27例,C组26例。麻醉药,A组0.5%盐酸罗哌卡因10 mg+舒芬太尼5 μg;B组0.5%盐酸罗哌卡因11.25 mg+舒芬太尼5 μg;C组0.5%盐酸罗哌卡因12.5 mg+舒芬太尼5 μg。结果3组产妇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达T8及以上的比例及阻滞平面达T8以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效果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中使用升压药的比例,C组高于A组和B组(P < 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时间因素、组间因素、时间因素和组间的交互效应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盐酸罗哌卡因的适宜剂量为11.25 mg,可以满足剖宫术麻醉起效快、效果好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实验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保乳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SAⅠ-Ⅱ级的择期乳腺癌手术女性患者3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9例,分别给予舒芬太尼持续泵注麻醉(舒芬太尼组)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罗派卡因组)。于麻醉前(t0)、麻醉后15 min(t1)、开皮时(t2)、麻醉后1 h(t3)及术终(t4)连续监测血压、心率(HR)、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血氧饱和度(SpO2),并采集动脉血,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记录麻黄碱和阿托品应用的病例数,并记录麻醉清醒时间。结果:① 组内比较:2组患者t4时点收缩压较t0时点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时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t0时点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t1、t2、t3时点HR较t0时点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芬太尼组仅t1和t3时点HR与t0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4个时点的SpO2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2组患者t3和t4时点的pH和动脉氧分压(PaO2) 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H较t0降低,而PaO2升高,而t1和t2时点罗哌卡因组PaO2均高于t0时点(P<0.05),2组t1、t2、t3和t4时点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高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3和t4时点的 TV高于t0时点,且舒芬太尼组t1时点的TV高于t0,而2组患者t1、t2、t3和t4时点的RR低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仅t2时点2组的SBP、PaO2和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2组的HR有统计学差异(P<0.05),舒芬太尼组均高于罗哌卡因组;术中霍纳氏征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高于舒芬太尼组;其余各时点各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麻醉方式的血气分析结果相似;舒芬太尼持续泵注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可安全用于乳腺癌保乳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在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中的应用。方法:将手术中需采用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麻醉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B组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麻醉的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0.5%盐酸罗哌卡因在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中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持续时间长,效果均优于0.37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盐酸罗哌卡因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酸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来本院接受腰硬联合阻滞剖宫产术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参与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组采用盐酸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观察两组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统计两组需调整麻醉平面人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两组术前、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麻醉后30 min、术后即刻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联合组麻醉平面与麻醉效果评分均高于参与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参与组,需调整麻醉平面人数少于参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麻醉前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组麻醉后5、10、30 min及术后即刻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应用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行剖宫产时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3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51例及布比卡因组52例分别采用对应药物进行麻醉,研究两组阻滞效果、心血管系统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麻醉镇痛效果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布比卡因组长,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布比卡因组短(P<0.05)。心血管系统变化情况比较,麻醉5min、10min时两组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均降低,但布比卡因组波动更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较布比卡因组晚,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布比卡因组低(χ2=4.1599,P<0.05)。结论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在阻滞时间上略有差异,麻醉镇痛效果相当,但鉴于妊高症产妇本身心血管系统存在基础问题,运用罗哌卡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更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麻时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临产妇76例采用双盲法分为罗哌卡因组34例和布比卡因组42例,罗哌卡因组局麻药配方选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mL(15mg)+10%GS1mL混合液2.5mL,布比卡因组选用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5mL(12.5mg)+10%GS混合液2.5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效果及胎儿胎心、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感觉恢复时间罗哌卡因组短于布比卡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布比卡因组短于罗哌卡因组(P〈0.05),运动恢复时间罗哌卡因组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麻醉效果分级、胎儿胎心、新生儿Apga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感觉运动恢复时间短,有利于产妇的术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9.
方冬鸣 《大家健康》2016,(9):127-128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在产科腰硬联合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该院80例产妇,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给予中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给予高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研究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5.00%,两组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采用中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对产妇的麻醉效果良好,且比高浓度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任三姐  汪萍  陈界石  骆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9):1244-1246, 125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二次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使用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产科二次剖宫产产妇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组(S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各20例。S组硬膜外注入0.75%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混合舒芬太尼10 μg;R组硬膜外注入0.75%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比较2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并采集新生儿出生即刻脐静脉、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新生儿出生后1、2、3、4、5 min右桡动脉处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S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组(P < 0.01),麻醉效果优于R组(P < 0.05)。2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和1、2、3、4、5 min右桡动脉处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即刻脐静脉、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使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术,可增强麻醉效果,提高产妇麻醉质量,且对胎儿呼吸氧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用于高龄(年龄≥80岁)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行PKP的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根据是否联合静脉麻醉分为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组(观察组)19例和局部麻醉组(对照组)17例。观察组术中采用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麻醉前10 min以0.5 μg/kg负荷剂量静脉给药,并以0.4 μg·kg-1·h-1维持剂量至手术结束;2组均采用1.0%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总量40 mL。记录2组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评分,观察2组患者术前(T0)、局部麻醉时(T1)、穿刺入椎体时(T2)、球囊扩张时(T3)、注入骨水泥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2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满意度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AP、HR、VAS评分变化趋势波动,观察组患者MAP、HR、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2组均未发生心动过缓,血氧下降、血压波动等麻醉相关并发症。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为高龄PKP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种麻醉策略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切开内固定术的下肢骨折患者86例。根据不同麻醉策略将其分为静脉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联合麻醉组),每组43例。全麻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策略,联合麻醉组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策略,2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麻醉效果,麻醉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及术后72 h(T4)疼痛评分、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因子变化。 结果联合麻醉组的麻醉效果(Ⅲ级:86.02%)明显优于全麻组(Ⅲ级: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1~T4时刻,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y scoring,VAS)评分均呈现进行性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进行性升高(P<0.05),但联合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VEGF高于全麻组(P<0.05);T1~T3时刻,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皮质醇(compound F,FC)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均升高,并均在T2时刻达到最高水平后开始下降,在T4时刻均低于T0时刻(P<0.05),联合麻醉组TNF-α、IL-6、hs-CRP、FC、AngⅡ水平在T1~T4时刻均低于全麻组(P<0.05)。 结论静脉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相较于静脉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确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给予前路脊柱手术治疗;观察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采用后路脊柱手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JOA)评分、Cobb’s角、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及JOA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后凸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Cobb’s角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后凸Cobb’s角矫正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24%,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以有效改善伤椎高度丢失、矫正脊椎后凸畸形,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更确切、安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高龄宫颈癌患者术后快速容积旋转调强(Rapid Arc)计划和5 野调强放疗(five-fiel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5F-IMRT)计划的剂量学比较及疗效观察。 方法 选取102例高龄宫颈癌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Rapid Arc计划,观察组给予5F-IMRT计划。比较两组患者计量学、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靶区剂量靶区平均剂量、靶区最大剂量和靶区最小剂量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股骨头和右股骨头V20(受照20 Gy体积百分比)、V30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直肠、小肠和膀胱V30(受照30 Gy体积百分比)、V40(受照40 Gy体积百分比)和V50(受照50 Gy体积百分比)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事件,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86.27%(44/51),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82.35%(42/51),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癌术后放疗应用Rapid Arc计划可在获得等同剂量分布、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的基础上优化直线加速器,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84例择期行TKA治疗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和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并记录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精神错乱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外周血NGF和BDNF水平、MMSE评分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均在术后1 h达最低点,其组间、时点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内精神错乱和7 d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行TKA治疗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而言,相比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对患者术后精神状态的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HJ1.78mm〗探讨2种输血方式的不良反应、输血疗效和转归差异。 方法选取自体输血腰椎骨折患者(试验组)70例和异体输血腰椎骨折患者(对照组)70例。2组患者均于输血前和输血后第1,3,7天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记录2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输血疗效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水平及转归情况。 结果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呈先延长后缩短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细胞比容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试验组变化幅度较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输血后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呈降低趋势,试验组输血后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变化不明显,试验组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输血前后补体C3水平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自体输血治疗的输血疗效和术后恢复速度均优于异体输血,自体输血还具有安全、经济、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及病死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n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再以0.5 μg·kg-1·h-1剂量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并静脉泵注异丙酚、罗库溴铵,间断输注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前(T0)、诱导前(T1)、诱导后至CPB开始前(T2)、CPB开始至降温末(T3)、CPB降温末至复温初(T4)、CPB复温初至停机(T5)、停机后30 min(T6)各时间段左侧与右侧rS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7 d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记录POCD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PCO2、HCT、Hb、MAP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及组间与时间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侧rSO2、右侧rSO2及血清TNF-α与IL-6的组间比较、不同时间点比较以及组间与时间点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降低,同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7.50%(χ2=5.000,P=0.025)。 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预充右美托咪定并维持给药至术毕,可有效增加患者rSO2,降低TNF-α、IL-6水平炎症指标水平,从而有效改善患者CPB期间脑氧供需平衡,并降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丁苯酞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ALI)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ALI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8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SS评分与B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SS评分、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提高ALI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脑卒中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联合双侧扁桃体方案治疗儿童鼾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方法 选取鼾症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观察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对比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评估术前、术后7 d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minimum blood oxygen saturation,LSa(O2)]及儿童睡眠问卷(pediatric sleep questionnaire,PSQ)评分。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IgA、IgG、IgM均随着时间增加,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IgA、IgG、IgM高于对照组(P<0.05)。2组IgA、IgG、IgM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LSD-t成对比较显示,术前2组IgA、IgG、IgM、AHI、LSa(O2)及PS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IgA、IgG、IgM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AHI低于对照组,而LSa(O2)、P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显效组与有效/无效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术前IgA、术前IgG、术前IgM、术前AHI、术前LSa(O2)、术前PSQ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方法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力切割系统切除腺样体联合常规剥离双侧扁桃体手术是影响儿童鼾症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效果显著,不仅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并且能改善患者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对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160例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中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0 mg/kg、舒芬太尼0.50 μg/kg、罗库溴铵0.60 mg/kg;对照组术中麻醉诱导时应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0 μg/kg、罗库溴铵0.60 mg/kg。记录2组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时(T0)、脑电双频指数值<60时(T1)、插管后(T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变化;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手术前、术后24 h和72 h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MAP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观察组MAP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2组HR呈逐渐升高趋势,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SE得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观察组MMSE得分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呼吸抑制、躁动、头晕头痛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瑞马唑仑应用于LC术安全性较好、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恢复较快,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